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22篇
  免费   2658篇
  国内免费   7026篇
  2024年   237篇
  2023年   880篇
  2022年   870篇
  2021年   885篇
  2020年   898篇
  2019年   942篇
  2018年   690篇
  2017年   885篇
  2016年   822篇
  2015年   925篇
  2014年   1188篇
  2013年   1111篇
  2012年   1336篇
  2011年   1462篇
  2010年   1246篇
  2009年   1263篇
  2008年   1370篇
  2007年   1150篇
  2006年   1093篇
  2005年   968篇
  2004年   964篇
  2003年   703篇
  2002年   667篇
  2001年   615篇
  2000年   484篇
  1999年   437篇
  1998年   327篇
  1997年   328篇
  1996年   280篇
  1995年   241篇
  1994年   211篇
  1993年   174篇
  1992年   195篇
  1991年   186篇
  1990年   155篇
  1989年   160篇
  1988年   117篇
  1987年   99篇
  1986年   58篇
  1985年   84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3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2篇
  1963年   5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82.
神经节苷脂对6-OHDA损毁交感神经末梢的对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次6-OHDA (15mg/kg.i.p.)注射后24h,可使雌性成年小鼠颌下腺内儿茶酚胺荧光神经末梢几乎完全消失;同时用 HPLC 测得腺体内去甲肾上腺素(NA)和多巴胺(DA)的含量下降至正常值的3—4%以下。随着受损交感神经末梢再生过程,NA 和 DA 水平有缓慢的恢复。在损毁2周时 NA 和 DA 含量分别达到正常水平的50%和28%,且在4周时完全恢复。在注射6-OHDA 的同时,和在损伤后12h 内给动物注射4次神经节苷脂(每次50mg/kg.i.p.)并在其后的一周內每天注射一次,可使颌下腺内 NA 含量维持在正常水平;在损毁后4h 及损毁前4d 开始施用神经节苷脂,也可不同程度地对抗交感神经末梢损伤,但作用强度不如前者。实验结果提示:(1)神经节苷脂通过减弱6-OHDA 及其代谢产物的损伤效应能够保护交感神经末梢膜,它可能还有促损伤末梢再生性长芽的作用;(2)损伤后神经节苷脂处理得越早,其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83.
在用 PMSG 和 hUG 诱导猕猴排卵过程中,我们研究了 pA 和它的抑制因子 PAI-1与排卵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由促性腺激素所诱导出的卵巢 tPA 活性的增加与排卵密切相关,在排卵前达到高峰,而排卵后明显下降;uPA 只在排卵后的颗粒细胞大量出现;PAI-1分泌高峰比 tPA 峰值早出现12—24小时;排卵来临时,tPA 的明显上升导致 PAl-1的空然下降。上述实验结果说明,卵巢中 tPA 和 PAI-1活性的这种平衡性的变化可能在排卵机制和维持卵巢的正常生理功能中起重要作用,而 uPA 或许与黄体形成的调节有某些关系。  相似文献   
84.
本研究的目的是在氯醛糖麻醉、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去神经和切断迷走神经的猫中探讨室旁核和室旁核α_1肾上腺素受体在刺激肾神经传入纤维引起的升压反应中的作用。刺激肾神经中枢端可引起动脉血压明显升高。这种血压升高由两个成分组成。第一成分可被植物性神经阻断剂六烃季铵和阿托品所阻断,第二成分不能被植物性神经阻断剂所阻断。双侧室旁核毁损后,植物性神经阻断前、后刺激肾神经中枢端引起的升压反应都明显减弱。侧脑室和室旁核微量注射α_1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哌唑嗪,可显著抑制刺激肾神经传入纤维引起的升压反应。这些结果表明,室旁核和中枢的,尤其在室旁核的α_1肾上腺素受体在刺激肾神经传入纤维引起的升压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5.
从臭味假单胞菌中提纯了β-酮己二酸单酰辅酶A硫解酶,在聚丙烯酰胺凝腋电泳上是均一的,比活力提高113倍。该酶分子量为1 52000,每个酶分子包含4个相同的亚基,亚基分子量为40000。用等电聚焦电泳测得该酶的等电点pI为6.5。  相似文献   
86.
致癌的甲基异戊基亚硝胺和亚硝基哌啶的前体物——甲基异戊胺和哌啶可由食管癌高发区(林县)食物中常见的真菌(串珠镰刀菌和圆弧青霉)利用异戊胺和异丁胺来合成。本文报道这项实验结果,并对真菌在致癌物亚硝胺形成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7.
本文对采用细胞化学法测定乳腺癌内雌激素受体[ER]所用的荧光配体17-FE是否也是与ER上结合位点相结合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在测定17-FE对[~3H]E_2与兔子宫上清液内ER结合的影响后,指出:17-FE对[~3H]E_2与ER的结合具有抑制作用,且其抑制作用随着17-FE浓度的提高而加大。在一系列不同浓度[~3H]E_2下测定其与ER的特异结合,同时测定加入不同浓度17-FE后的特异结合量,以Lineweaver-Burk和Scate-bard法分别作图。分析结果均显示为竞争性抑制曲线,可见17-FE和[~3H]E_2一样是与兔子宫上清液内ER上的结合位点相结合的。因此采用细胞化学法测定ER时,17-FE是一理想的配体。  相似文献   
88.
我们将三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合成肽段在联结载体或不接载体的情况下,分别制备成4种免疫原对兔子进行了免疫。大部分兔子都产生了抗肽抗体。其中抗P_(122-48)(auw)与抗P_(122-148)(adw)都能与天然HBsAg反应,而抗P_(122-148)(adw)的抗HBs活力比文献报道的都高,通过结构分析表明:含有天然蛋白上免疫显性区域的免疫原是合成疫苗的理想选者。  相似文献   
89.
在SO_2熏气9h过程中,小麦叶片中乙烯先上升,约6h达高峰,后下降;ACC含量则随熏气时间的延长而上升。停止熏气,乙烯继续下降,ACC含量也明显降低。MACC含量从熏气3h后不断上升,脱离接触后仍继续增加。6-BA预处理对SO_2引起的乙烯和ACC上升有促进作用,但对MACC含量无明显影响。SO_2熏气提高了乙烯形成酶活性。6-BA预处理对SO_2伤害有保护作用。对逆境乙烯的产生与调节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0.
明适应条件下鲤属鱼L-型外水平细胞反应的给光-瞬变成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雄里 《生理学报》1985,37(4):316-322
在明适应条件下鲤属鱼 L-型外水平细胞的反应显示明显的给光-瞬变成分(on-transient)、它与刺激波长有关——对蓝、绿光的反应比对红光的反应有更明显的瞬变成分,其光谱特性提示它与绿敏锥细胞的输入信号有关。与已报道的其它动物 L 型水平细胞的给光-瞬变成分不同,它的出现在一定范围内与网膜受照射的面积无关。绿色(502nm)和红色(706nm)闪光同时照射所引起反应的给光-瞬变成分比各自单独刺激时要显著得多,提示它也与绿敏锥细胞和红敏锥细胞输入的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