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9篇
  免费   483篇
  国内免费   325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129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146篇
  2016年   163篇
  2015年   190篇
  2014年   336篇
  2013年   219篇
  2012年   243篇
  2011年   314篇
  2010年   212篇
  2009年   218篇
  2008年   362篇
  2007年   176篇
  2006年   172篇
  2005年   262篇
  2004年   264篇
  2003年   198篇
  2002年   214篇
  2001年   211篇
  2000年   164篇
  1999年   122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陈玉秀  张惠君  常红  吴蒙  张秋业 《生物磁学》2013,(24):4759-4762
摘要目的:探讨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对38例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的Il盏床症状、体征、试验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总结与分析。结果:38例患儿主要表现为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外周血细胞减少、铁蛋白升高、凝血功能异常;经针对性治疗后,治愈3例,好转20例,疗效不佳自动出院9例,死亡6例。结论:噬血细胞综合征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病情凶险,预后较差,旱期诊断及治疗对预后十分关键。  相似文献   
92.
刘杰锋  何志国  陈澍  余铖  廖洁  何子超 《生物磁学》2013,(27):5279-5281,5238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辅助治疗重症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4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胰腺炎患者共4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3例,实验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EN),而对照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全胃肠外营养治疗(TPN),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尿素氮水平及血淋巴细胞百分比变化、血淀粉酶和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及病死率,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4、48及72小时的APACHEII评分。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尿素氮水平及血淋巴细胞百分比变化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恢复时间、病死率及住院时间分别均明显较对照组降低或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48及72小时后,实验组APACHEI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减低(P〈o.05),而对照组治疗24、48h后APACHEⅡ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2h后APACHEI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减低(P〈O.05)。结论:采用早期肠内营养辅助治疗重症胰腺炎患者能有效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并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3.
摘要目的:探讨门诊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加个体化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门诊收治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258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9例。观察组使用健康教育和个体化治疗,而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对高血压病掌握情况,血压下降率,服药依从性,治疗后达标、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对高血压病掌握情况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对高血压诊断(91.5%)、高血压病因(98.4%)、高血压症状(100.0%)、高血压并发症(92.2%)掌握情况明显比对照组要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服药依从性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压下降率为81.4%,明显高于对照组4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达标率高达7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未达标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6%和9-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5.1%和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不同高血压患者采用健康教育加个体化的治疗方法,对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和降低相应并发症的发生率有非常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4.
目的:肿瘤的靶向治疗是当前研究的热点,肝肿瘤细胞表面有大量的转铁蛋白受体表达,而正常组织较少,因此本研究制备转铁蛋白(TF)修饰的脂质体(TFLPs),并对其肝肿瘤靶向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普通脂质体,考察其形态,粒径,电位。通过体外血清稳定性模拟脂质体进入体内后的稳定性。通过HepG2肿瘤细胞对TFLPs的摄取实验考查脂质体与肝癌细胞的亲和力。构建荷瘤裸鼠模型,考查TFLPs在荷瘤裸鼠体内的分布。结果:所制备的TFLPs平均粒径为108.8±9.5nm,Zeta电位为.1.80±0.73mV。学期稳定性试验结果显示,TFLPs在24h内具有良好的血清稳定性。体外细胞摄取实验表明,HepG2细胞对TFLPs的摄取效率是普通长循环脂质体(LPs)的3.4倍。荷瘤裸鼠肝组织和肿瘤组织切片结果显示,TFLPs比LPs具有更好的肿瘤靶向性。结论:该脂质体制备方法简单,与LPs相比,经转铁蛋白修饰可显著提高肿瘤细胞对脂质体的摄取,TFLPs是一种潜在高效的肝癌靶向给药系统。  相似文献   
95.
《生物磁学》2013,(30):I0001-I0002
发表在7月17日期JAMA杂志的一项临床研究,纳入了超过1万名非转移性前列腺癌男性患者。研究结果提示临床医师需要谨慎使用去势治疗(ADT)治疗非转移性前列腺癌。研究中涉及的与ADT相关的风险因素还有糖尿病,心脏病,中风和其他疾病,其中ADT与急性肾损伤(AKI)的风险增加显著相关。其他研究显示。AKI患者的死亡率达到50%。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左室主动固定电极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中的作用并总结其临床经验。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由梅州I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植入CRT的患者,共56例(男34例,女22例)。根据植入冠状窦电极的不同,分为左室主动固定电极组(17例)和被动电极组(39例),观察和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透视时间和造影剂用量。结果:左室主动固定电极组的手术时间[(61±36)minvs(143+61)min,P=0.035]和透视时间[(10±5)minvs(45+11)min,P=0.042]均较被动电极组显著缩短,而造影剂用量[(36±20)mlvs(87±46)ml,P=0.041]也较被动电极组明显减少。结论:左室主动固定电极用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降低造影剂用量,使患者和术者均获益。  相似文献   
97.
目的:对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按2000年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预后评分标准评分并选择治疗方案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169例,治疗前按2000年FIGO预后评分标准进行分期及评分,以此选择治疗方案.结果:169例患者中,绒毛膜癌49例,30例为高危,19例为低危;侵蚀性葡萄胎120例,8例为高危,112例为低危.治疗原则:低危患者以单药化疗为主,高危患者采用多药联合化疗.本组患者的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8.8%、97.6%及96.9%.无一例因毒副反应或并发症而死亡.结论:治疗前应用2000年FIGO顸后评分系统选择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治疗方案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新分期系统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8.
目的:评价中西药结合治疗对母儿ABO血型不合的疗效以及新生儿溶血发生与孕次关系的探讨。方法:对314例抗体滴度≥l:64的ABO母儿血型不合孕妇(20-45岁)进行研究,其中246例孕期给予以中西药结合治疗(茵陈蒿汤联合25%葡萄糖液、维生素C、维生素E、苯巴比妥),68例作为对照,观察孕妇IgG抗A/B抗体效价变化及新生儿溶血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抗体效价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新生儿溶血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次越大,新生儿溶血的发生率越高。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对降低孕妇IgG抗A/B效价及防治新生儿溶血疗效满意,新生儿溶血发生可能与孕次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9.
目的:研究子宫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在临床上对剖宫产切口妊娠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收治的切口妊娠患者53例.并将53例患者随机分为介入治疗组28例、保守治疗组25例,介入治疗组患者采用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后进行刮宫术的治疗,保守治疗组患者采用口服米非司酮以及肌内注射MTX后进行刮宫术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出血量,住院时间,降血HCG时间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介入治疗组患者的出血量,住院时间,降血HCG时间明显低于保守治疗组患者的情况,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介入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间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采用子宫动脉介入对剖宫产切口妊娠进行治疗的方式,可以对切口妊娠大出血进行有效的控制,同时也可以对妊娠物进行有效的杀死.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设计、合成酪氨酸(Tyr)修饰的肿瘤血管靶向肽GX1,研究131I标记短肽Tyr-GX1在荷人胃癌裸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与显像,探讨131I-Tyr-GX1短肽作为肿瘤血管靶向诊治药物的可能性.方法:利用Iodogen碘标法对Tyr-GX1进行131I标记,检测其标记率和体内外稳定性;建立荷人胃癌裸鼠动物模型,尾静脉注射标记肽,分别进行体内生物学分布实验和肿瘤显像实验,结果用PASW Statistic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纸层析法结果计算表明,131I-Tyr-GX1肽的标记率和放化纯均达90%以上;24 h稳定性测试表明,131I-Tyr-GX1在室温下存放以及与人血清、鼠血清、PBS等溶液混合,其标记率仍然都维持在90%左右,说明其具有良好的体内外稳定性;2).荷瘤裸鼠体内生物学分布研究显示:标记肽在荷瘤裸鼠双肾放射性计数测量最高;其次是肝脏、肿瘤等组织;脑、骨、肌肉组织放射性计数含量较低,给药24 h时,肿瘤/肌肉(T/M)、肿瘤/血液(T/B1)、肿瘤/脑组织(T/Br)的放射性比值分别是5.78、4.06和23.01;3).体内SPECT显像结果显示:尾静脉注射131I-Tyr-GX1肽后4h肿瘤部位已开始显影,并随时间的延长,显像逐渐清楚,至18h时,肿瘤显像最清晰.结论:应用Iodogen碘标法成功标记Tyr-GX1短肽;尾静脉注射131I-Tyr-GX1后,肿瘤部位可以出现放射性浓聚,表明131I-Tyr-GX1短肽可以靶向结合于肿瘤部位,有望成为新一种胃肠道肿瘤诊断与治疗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