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甘肃玉门下沟地区早白垩世下沟组介形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甘肃玉门下沟地区下沟组介形类化石十分丰富,该地区下沟组介形类化石共计9属4亚属,21种,本文描述了其中4新种,即Cypridea(Cyamocypris)xiagouensissp.nov.,Cypridea(Cypridea)subunicostatasp.nov.,Stenestroemiasubpeculiarissp.nov.和Stenestroemiaxiagouensissp.nov.。该介形类化石组合尤以Cypridea最为繁盛,通过分析介形类属种的形态特征和化石组合特征并结合岩性特征,推断下沟组的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巴列姆期;并认为下沟组为水动力较弱的淡水-微咸水河湖相沉积。  相似文献   
42.
为探讨黄土高原植被恢复过程中植物与昆虫群落的关系,评价人工植被和自然恢复植被种类搭配的合理性,为退化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提供依据。采用样地调查法,在黄土丘陵沟壑区纸坊沟流域研究比较了不同植被恢复类型昆虫群落组成、结构及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2种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区昆虫有189种(含蜱螨目),分别隶属13目84科。而不同植被恢复类型昆虫群落的物种数、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及优势度指数值均有明显差异。以20a自然封育植被恢复区昆虫群落的物种数、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指数值均较高,其值分别为160、21.17、1.4914和0.6918。优势度则以人工治理区(0.7251)>自然封育区(0.5845)。说明从人工治理区到自然封育区,随着植被种类增加,昆虫种类相应增加,优势种由突出降至不明显,昆虫群落稳定性提高。  相似文献   
43.
中红侧沟茧蜂对烟草挥发物的触角电生理及行为反应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董文霞  胡保文  张钟宁  韩宝瑜 《生态学报》2004,24(10):2252-2256
中红侧沟茧峰 Microplitis mediator是棉铃虫 H elicoverpa armigera的主要内寄生蜂 ,是优良的蜂种 ,在生物防治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迄今 ,有关中红侧沟茧蜂的化学生态的研究甚少。利用触角电位技术 ,测定了中红侧沟茧蜂对烟草叶片粗提物和烟草中 10种挥发物的触角电生理反应 ,并测定了中红侧沟茧蜂的触角电位反应随日龄的变化。以嗅觉仪测定了中红侧沟茧蜂对烟草粗提物、烟草中 4种挥发物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中红侧沟茧蜂利用烟草释放的气味向烟草定向 ,进而找到其寄主——棉铃虫 ,也佐证了烟草同样是棉铃虫的重要寄主植物的论点。雌蜂对脂肪族化合物反应最强 ,对芳香族化合物和糠醛 (杂环化合物 )的反应居中 ,对萜类化合物反应较弱或者不反应。表明烟草挥发性物质在中红侧沟茧蜂寻找寄主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挥发物各组分的作用存在着差异。雌性中红侧沟茧蜂对顺 - 3-己烯醇的触角电位反应随日龄的增加而变化。 1日龄的雌蜂的反应较弱 ,2日龄、3日龄的雌蜂反应较强 ,4日龄、5日龄的雌蜂的反应又减弱。这与该蜂产卵习性相符 :羽化当天的雌蜂产卵较少 ,羽化 2~ 3d之后的雌蜂产卵量较大  相似文献   
44.
转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及其内寄生蜂的双重效应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以含1%转基因(Cry1A+CpTI)抗虫棉“中抗310”棉叶粉的人工饲料为基础,建立一套抗虫棉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棉铃虫幼虫内寄生蜂中红侧沟茧蜂Microplitis mediator和棉铃虫齿唇姬蜂Campoletis chlorideae的三级营养关系的研究系统,研究了转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及内寄生蜂的双重效应,分析比较了6种状态的棉铃虫生长发育动态,以及寄生蜂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无论是否被寄生,抗虫棉对棉铃虫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都非常显著;寄生取食抗虫棉饲料的棉铃虫的寄生蜂,其出茧率和茧重都显著下降,对于中红侧沟茧蜂,出茧率和茧重分别下降了26.1%和1.0 mg;对于棉铃虫齿唇姬蜂,分别下降了17.9%和5.1 mg。解剖寄主发现,两种寄生蜂在取食抗虫棉饲料的寄主体内发育缓慢并出现部分畸形幼蜂。棉铃虫幼虫血淋巴总蛋白含量和血淋巴蛋白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取食抗虫棉饲料后,棉铃虫血淋巴总蛋白含量低于相应的对照,推测寄主血淋巴蛋白含量降低是导致寄生蜂生长缓慢、发育不正常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5.
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现代全球定位(GPS)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手段,对四川省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内的珍稀濒危植物资源进行了精确定位和详尽地调查,基本掌握其种类、数量、地理分布、濒危状况等信息,并针对目前珍稀濒危植物的受威状况提出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46.
本文首次报道中红侧沟茧蜂 (Microplitismediator)雌蜂卵巢中存在多分DNA病毒 (MicroplitismediatorPlolyd navirus,MmPDV) ,初步研究了MmPDV形态和基本生理生化特征。利用蔗糖密度梯度超速离心分离纯化了MmPDV粒子 ,电镜负染显示PDV粒子分三段 ,带有一明显的尾部结构 ,大小约为 130× 35nm ;SDS PAGE电泳条带较多 ,至少可以分辨出 2 6个电泳条带 ,表明病毒粒子衣壳蛋白复杂 ;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MmPDV基因组至少由大小不同、丰度不等的 14个DNA分子组成 ,用 6种内切酶 (EcoRI,HindIII,BssHII,PstI,BamHI,BglI)酶切MmPDV基因组后 ,估算出MmPDV基因组大小约为 10 8kb。用雌蜂输卵管萼液注射小地老虎幼虫 ,注射后的小地老虎体重和龄期发育动态表明 ,MmPDV具有抑制寄主生长发育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47.
中国沟顶叶蝉亚科四新种(同翅目:叶蝉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记述我国叶蝉科沟顶叶蝉亚科4新种:对突卡沟叶蝉Carvaka bigeminata sp.nov;双齿管茎叶蝉Fistulatus bidentatus spnov;黄脉管茎叶蝉Fistulatus luteolus sp.nov。和波缘阔颈叶蝉Drabescoides undomarginata sp.nov。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安徽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48.
秦启联 《生物学通报》2003,38(2):12-12,F003
中红侧沟茧蜂 (Microplitis mediator)同蜜蜂、胡蜂和蚂蚁等昆虫同属于膜翅目昆虫 ,但它过着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 ,是棉铃虫、粘虫等大害虫肝里的“蛔虫”,是过着拟寄生生活的寄生蜂。也许你有在棉田附近踏青的经验 ,你的注意力或许会被眼前 1个飞舞的蚂蚁所吸引 ,那可能并不是 1只会飞的蚂蚁 ,很可能是 1只刚从茧中蜕变出来的中红侧沟茧蜂。这只雌性的寄生蜂只有 3mm,有 1对很显眼的长触角 ,体色淡黄 ,姿态优美。吮吸花蜜 ,这是它成年生活的惟一食物和饮料。与此同时 ,它也在散放着召唤异性的信息——性信息素 ,在不远处有 1只同它一样羽化…  相似文献   
49.
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抱雌沟蛋白编码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曼氏血吸虫抱雌沟蛋白SmGcp序列和日本血吸虫编码抱雌沟蛋白保守区的基因片段jGcp1分别设计三对引物,以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成虫mRNA为模板 ,用RT-PCR法扩增出大小为1949bp的基因片段。经序列分析推断该基因片段含编码日本血吸虫抱雌沟蛋白基因的阅读框,与SmGcp碱基一致性为85%,其理论推测氨基酸组成与曼氏血吸虫抱雌沟蛋白的一致性为83.7%。将上述扩增的基因片段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8c( )中,在大肠杆菌BL21中获得表达,融合表达产物分子量约为80kD。利用日本血吸虫成虫抗原免疫血清对该表达产物进行Western印迹检测,在预测位置出现了明显的识别条带,说明该编码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抱雌沟蛋白基因的表达产物具有抗原性。  相似文献   
50.
记述了沟胫天牛亚科楔天牛族2新种,即黑斑双脊天牛Paraglenea nigromaculata sp.nov。和黑缘并脊天牛Glenea nigromarginella sp.nov。,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西南农业大学植保系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