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9年   15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112.
王立志 《生物资源》2019,(5):397-401
本文对中国林蛙受精卵、蝌蚪和幼蛙等不同发育阶段生长发育的盐效应进行了综述。盐度对不同发育阶段的中国林蛙均有影响。中国林蛙受精卵孵化的最适盐浓度范围为0~5 g/L,孵化率超过80%;在2~3 g/L盐浓度下孵化的中国林蛙雌性个体超过90%,孵化后中国林蛙蝌蚪的存活率没有显著变化;中国林蛙蝌蚪和变态幼蛙的安全盐度上限分别为2 g/L和1.5 g/L。这些研究结果为中国林蛙野生资源的保护和人工养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3.
为加强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学术交流,广泛开展国际合作。进一步推动国际农业生物技术的研究和产业开发,经中国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由中国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英国皇家农业大学、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和香港文汇报共同主办的“2005中国黑龙江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峰会”将于2005年9月在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举行。会议将邀请世界著名生物技术专家及学者与会做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114.
三倍体和二倍体银鲫的精子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行雌核发育生殖的三倍体(体细胞具有150±染色体)和二倍体 (2n=100)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Bloch)的精子发生过程.两种倍性的雄性的精子发生过程中,染色体数和细胞核的体积均呈3∶2的关系;而精巢的结构、细胞的形态和细胞器的构成均无明显的区别.其精子发生经历了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几个阶段,精子细胞再经过精子形成过程成为精子;三倍体银鲫的精子发生与二倍体一样能正常完成减数分裂,形成形态和功能正常的雄性配子.正常的精子发生过程证明,体细胞具有150±条染色体的黑龙江银鲫是已经初步完成二倍化的三倍体,雄性个体在生殖群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推测黑龙江银鲫的二倍体实际可能是四倍体,则三倍体的黑龙江银鲫为偶倍性的六倍体,因此其减数分裂可以正常进行,同时又经历了一定程度的二倍化,所以雄性可育,且参与繁殖后代 [动物学报 54(3):467-474,2008].  相似文献   
115.
2004年8—9月在若尔盖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采用样方法对高原林蛙(Ranakukunoris)、倭蛙(Nanoranapleskei)和岷山蟾蜍(Bufominshanicus)的生境选择性进行了研究。先设置16个50m×50m的样地,再在每个样地内分25个10m×10m的样方,测量每个样方中的12个生境因子(牧场性质、草本高度、草本盖度、牛粪数量、鼠兔洞口数量、鼢鼠土堆数量、地表温度、地表湿度、土壤温度、离小型水体距离、离大型水体距离、离道路距离)。结果表明:这3种两栖类均偏好离溪流、水塘等小型水体距离较近(≤100m)、离河流、湖泊等大型水体距离较远(>1000m)、适度放牧(牛粪数量1~20)以及无鼠兔(Ochotonasp·)洞口的生境。通过比较,发现高原林蛙和倭蛙显著选择夏牧场、草本高度5·1~10·0cm、离小型水体0~50m的生境,显著不选择鼢鼠土堆太多(>10)的生境;岷山蟾蜍对牧场性质、离道路距离无显著选择性,显著选择草本高度>20·0cm、离小型水体51~100m的生境,不选择无鼢鼠土堆的生境;高原林蛙显著选择离道路>50m的生境;倭蛙显著选择离道路0~50m的生境。3种两栖类在生境选择上产生了一定的分离,表明各自有着特殊的生境需求。判别分析表明,牧场性质、草本高度、地表湿度、土壤温度、鼢鼠土堆数量、离大或小型水体距离、离道路距离是区别3种两栖类生境选择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16.
中国林蛙的热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汉屏  王立志 《四川动物》2008,27(3):478-480
本文对中国林蛙卵、胚胎、蝌蚪、幼体和成体等不同发育阶段的热生物学研究进行了综述,温度对中国林蛙不同发育阶段均有不同的影响。11~13℃是卵孵化的最适温度,卵孵化率接近100%,胚胎在7~22℃温度范围内均能正常发育;10~20℃是蝌蚪的最佳生长发育温度,成活率都在95%以上;5℃下蝌蚪不能完成变态,在15~30℃之间,温度越高雄性比例越大,15~25℃是成体生活的最适温度。这些研究结果可为中国林蛙的人工养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7.
贵州发现寒露林蛙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16年5月,在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刀村(26°21′N,108°20′E,海拔1 400 m)采集到2只林蛙标本,经鉴定为寒露林蛙(Rana hanluica),为贵州省两栖动物新纪录。  相似文献   
118.
中国林蛙卵核糖核酸酶的分离纯化及其抗肿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林蛙卵为原料,采用丙酮分级沉淀、SP-Trisacryl阳离子交换色谱、Sephadex G-75凝胶过滤色谱、C8反相色谱等纯化方法,得到一种具有核糖核酸酶活性的蛋白质,采用SDS-PAGE电泳对该蛋白质进行了相对分子质量和纯度测定。结果表明:纯化的中国林蛙卵核糖核酸酶为相对分子质量13kDa的单一成分。该酶最适反应温度为65℃,最适反应pH为5.5~6.0,米氏常数为4.11μmol/L,最大反应速率为2.82 pmol/s。在体外细胞毒性实验中,对人三种肿瘤细胞HeLa、K562、MCF-7具有抑制作用,其IC50分别为0.6μmol/L、0.8μmol/L和4μmol/L,而对于正常人成纤维细胞在酶浓度达到8μmol/L时仍未见明显细胞毒性。这种从中国林蛙卵中分离纯化出的具有选择性细胞毒性的小分子量核糖核酸酶,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候选蛋白分子。  相似文献   
119.
哈拉海湿地丹顶鹤现状、受胁原因及保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0年4月至5月对哈拉海湿地丹顶鹤的数量、分布、现状进行了调查,共统计到迁徙丹顶鹤120只次,丹顶鹤夏季种群为14只;其中繁殖个体为10只,另有4只亚成体,此外对本区丹顶鹤受胁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0.
黑龙江省野生浆果资源现状、优势与产业化开发对策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黑龙江省幅员辽阔 ,境内大小兴安岭、张广财岭重叠相连。在全境近 70个县 (市 )中有 4 4个山区和半山区县 (市 ) ,山区面积约 2 35 415km2 。崇山峻岭中 ,昼夜温差大 ,雨量充沛。独特的生境条件 ,造就了林中、林缘和低温草地上的种类繁多的野生浆果植物。野生浆果有草本、木本、藤本 ,多数可入药。果实大小不等 ,红、黄、蓝、紫俱全 ,天然色素含量高、营养丰富。以维生素C含量为例 ,每 10 0克家葡萄含维生素C 0 .0 15毫克 ,而每 10 0克红豆果、黑豆果、草莓果、树莓果、都柿果、沙棘果维生素C的含量分别高达 13、2 5 0、6 5、4 0、15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