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3篇
  免费   159篇
  国内免费   89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3 毫秒
91.
BPH-1通过分泌PGE2上调前列腺间质细胞ERRα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要 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related receptor α,ERRα)是一类可以直接或间接参与雌激素应答反应的孤儿核受体,它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在结构上有很强的同源性.雌激素效应在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s,BPH)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常,孤儿核受体的转录活性多受一些非经典激素如维生素A衍生物、前列腺素类、固醇的调控.本文研究前列腺上皮细胞分泌的活性因子对间质细胞ERRα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收集前列腺增生上皮细胞系BPH-1和前列腺癌上皮细胞系DU-145的条件培养液(condition medium,CM)培养的间质细胞,采用实时定量RT-PCR和Western 印迹法检测前列腺间质细胞(prostate stromal cells,PrSCs)中ERRα的表达,筛选CM中影响ERRα表达的活性因子.研究结果显示,BPH-1的CM可以上调ERRα的表达,而DU-145的CM对ERRα的表达没有影响;BPH-1中合成前列腺素E2 (prostaglandin E2, PGE2)的限速酶——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 COX-2)的mRNA表达水平和PGE2的分泌水平明显高于DU-145中COX-2表达水平和PGE2分泌水平;用经添加COX-2抑制剂NS-398的培养液处理BPH-1,其CM中PGE2的浓度明显下降,并失去了对ERRα表达的上调作用;添加PGE2可上调间质细胞中ERRα的表达.结果表明,BPH-1通过分泌PGE2促进间质细胞ERRa的表达,提示: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发生和发展中,上皮细胞的旁分泌作用可促进间质细胞由ERRα介导的雌激素效应.  相似文献   
92.
哺乳动物在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肺发育经历了气管分支的形态发生、树样结构上皮管道的形成,并伴随着血管的发育而发生的气体通路和肺泡的分化等过程.肺发生涉及到许多复杂的分子机制.肺形态学的变化受到一系列持家基因、激素、核转录因子、生长因子及其他因素的综合调控.目前已经发现决定肺分支形态发生的许多重要因子.本文根据目前最新研究进展,阐述了小鼠胚胎肺在分支形态发生过程中,上皮与间充质之间诱导的信号通路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呼吸树形态建成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93.
环氧化酶-2和CD44v6蛋白在宫颈鳞癌中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探讨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和CD44v6蛋白在官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浸润宫颈鳞癌(IC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5例ICC、25例CIN和10例正常宫颈组织(NCE)中COX-2和CD44v6蛋白的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ICC、CIN和NCE中,COX-2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2.2%(37/45)、40%(10/25)和0%(0/10),差异有显著性(P<0.05);CD44v6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8.9%(40/45)、44%(11/25)和20%(2/10),差异有显著性(P<0.05).COX-2和CD44v6蛋白表达与ICC的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但与临床分期无关(P>0.05).COX-2和CD44v6可能参与了调控ICC的发生、发展过程,其高表达预示ICC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94.
刺五加多糖诱导人小细胞肺癌H446 细胞凋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刺五加多糖(Acanthopanax senticosus polysaccharide,ASPS)诱导H446细胞凋亡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采用MTT法检测ASPS对小细胞肺癌H44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Hoechst 33258染色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经ASPS处理后H446细胞凋亡的形态特征及凋亡率的变化;West ern印迹方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p53 表达的变化.MTT分析表明,ASPS作用48 h后可明显抑制H446细胞的增殖,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为476.36 mg/ml;Hoechst 染色结果: H446细胞在ASPS诱导下出现典型的凋亡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 对照组及浓度为240、480、960 mg/ml 药物处理组凋亡率分别是(5.02±0.4)%、(11.12±0.8)%、(19.89±0.5)%、(22.54±0.8)%;Western印迹显示: 在ASPS的诱导下bax、p53的表达量提高,而bcl-2的表达量下降.研究表明,ASPS对H446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并能促进其凋亡;ASPS通过上调bax、 p53表达,下调bcl-2表达促进H446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5.
《生理通讯》2008,27(4)
1.切勿长时间注视屏幕。人们在一般情况下1分钟眨眼约20次,使用电脑工作时,因过于凝神注目,每分钟眨眼次数减少到6次。用眼过度导致泪分泌减少和泪成分变质,泪液不仅有消毒杀菌的作用,它还有润滑眼球、保持角膜屈光系统的重要功能。如果泪液分泌太少,很快就被蒸发了,这样角膜始终得不到湿润,整个眼球表面干燥,结膜充血,角膜容易受损,角膜上皮角化,眼睛不适,眼睛有灼热感和异物感,羞明、磨痛等,看东西时,出现视物不清,视物疲劳。  相似文献   
96.
应用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对临床初步诊断为黏膜病的一例死亡麋鹿(Elaphodus davidianus)的消化系统及脾、淋巴结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消化道的病变主要在黏膜层,黏膜上皮细胞脱落、坏死,固有层内毛细血管充血,炎性细胞浸润;脾主要表现为急性败血型,红髓充血、出血严重,白髓几乎完全消失;淋巴结坏死严重,组织结构被破坏,界限不明显,仅见淋巴细胞弥漫性分布于整个淋巴结内。病理组织学观察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胚胎干细胞源性表皮干细胞在肾被囊微环境中的分化情况,为研究其在不同微环境中的分化潜能和稳定性及寻找新的皮肤工程种子细胞奠定基础。方法129小鼠E14胚胎干细胞与人羊膜共培养4d,定向诱导其分化为呈β1整合素、CK15和CK19阳性的表皮样干细胞克隆,无菌手术下移植入129小鼠双侧肾被囊内,术后4周、6周和8周取材。对移植后细胞的分化情况进行形态学和CEA和CK18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小鼠胚胎干细胞源性表皮干细胞在129小鼠肾被囊内4周,分化为由单层或复层上皮样细胞构成的管状和泡状结构,种植6周和8周,除上述结构外,可见角化复层扁平上皮、汗腺样、皮脂腺样及毛囊样等结构。免疫组化结果汗腺样结构呈CEA和CK18阳性。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小鼠胚胎干细胞源性表皮干细胞在肾被囊微环境下,可具有分化为角化复层上皮、汗腺样、皮脂腺样及毛囊样结构的潜能。  相似文献   
98.
中国人卵巢上皮性肿瘤nm23H1基因遗传不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石蜡包埋组织抽提DNA,PCR-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常规银染、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Leica-Qwin计算机图像分析等方法,研究人类17号染色体D17S396位点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lility,MSI)和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对卵巢上皮性肿瘤nm23H1蛋白表达的影响,阐明nm23H1基因遗传不稳定性与卵巢肿瘤进展的关系,为揭示nm23H1基因作用机制和肿瘤转移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本实验中,卵巢上皮性癌D17S396位点遗传不稳定发生率为40%,明显高于交界性肿瘤的9.52%,而在良性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中,未见该位点遗传不稳定的发生。其中,LOH的发生率,随肿瘤恶性程度的增高而增加(P<0.05)。在卵巢上皮性癌中,淋巴转移组的LOH发生率高于无淋巴转移组(P<0.01)。FIGO Ⅲ Ⅳ期的LOH发生率高于Ⅰ Ⅱ期(P<0.05)。MSI发生率与卵巢上皮癌组织类型、分化程度、淋巴转移及FIGO分期均无关。nm23H1 蛋白阳性率在卵巢上皮性癌和交界性肿瘤组织中分别为56.00%和57.14%,高于良性肿瘤的13.64%和正常卵巢组织的8.33%(P<0.01)。卵巢上皮性癌中,淋巴转移组nm23H1蛋白阳性率低于无淋巴转移组;FIGO Ⅲ Ⅳ期nm23H1蛋白阳性率低于Ⅰ Ⅱ期(P<0.05)。此外,计算机图像定量分析显示,在各临床病理参数影响下,nm23H1蛋白的表达强度没有差异。在卵巢上皮性癌中,LOH阳性组中nm23H1蛋白阳性率为0.00%,显著低于LOH阴性组的73.68%(P<0.01)。实验结果提示, nm23H1基因的遗传不稳定性可能是卵巢上皮性癌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机制。LOH的发生可作为卵巢组织恶变的判断指标。nm23H1基因的MSI和LOH,通过相互独立的途径调控卵巢上皮癌的发生和转移,后者可抑制卵巢上皮癌局部nm23H1蛋白的表达,并赋予卵巢上皮癌高淋巴结转移、低预后的特性。提高卵巢上皮癌局部nm23H1蛋白的表达,可减缓肿瘤的淋巴转移并提高预后率。  相似文献   
99.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胃癌胃大部切除与胃体黏膜上皮不典型增生(GED)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病理学的方法测定了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和20例胃癌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胃体GED情况。Hp的测定采用1min快速尿素酶法14C呼气试验法。结果(1)2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中,12例存在轻度~中度胃体GED,占60%;20例慢性胃炎中,7例存在轻度胃体GED,占35%。2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2)在10例Hp相关性慢性胃炎中,6例存在轻度胃体GED,占60%;在10例慢性胃炎无Hp感染中,只有1例存在轻度胃体GED,占10%;2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3)在1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合并Hp感染的患者中,8例存在轻度~中度胃体GED,占80%;在1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未合并Hp感染的患者中,4例存在轻度的胃体GED,占40%,2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和Hp感染患者,胃体GED发生率增加,发生恶变的发生率更高。  相似文献   
100.
为探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和促癌剂对食管上皮致癌作用,人胚食管上皮细胞转染HPV协同60钴(60Co)放射观察其恶性转化.用HPV18E6E7AAV转染的人胚食管上皮(SHEE),培养至13代,分为4组,实验组分别用60Co2、4、8Gy照射,每周1次共4周;SHEE未经照射为对照组.细胞形态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DNA合成和定量用3H-TdR掺入和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染色体众数用常规方法分析;致瘤性用软琼脂培养和裸小鼠接种;HPVDNA用PCR检测.经60Co照射后细胞呈凋亡和坏死(危象期).8周后SHEE 4Gy组细胞增殖,增殖指数(34%)和3H-TdR摄入增高,软琼脂培养和裸鼠接种出现致瘤性.对照组SHEE组细胞增殖指数24%,伴有少数3H-TdR掺入,裸鼠未成瘤.染色体众数:对照组,58~62;4Gy组,63~65;两组HPV18E6E7 PCR呈阳性条带.此结果表明,用HPV18E6E7协同60Coγ射线可以使人胚食管上皮恶性转化,60Co γ射线有加速食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