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9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43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以遗传背景相似、种子颜色不同的5个甘蓝型油菜品系为材料,研究甘蓝型油菜种子发育过程中玉米素核苷(ZR)、生长素(IAA)和脱落酸(ABA)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对籽粒产量和油脂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开花授粉后10~20 d,ZR呈上升趋势,其中黄籽中ZR较黑籽积累更快含量更高,IAA在籽粒中大量积累;开花授粉后20~25 d,黄籽中的IAA含量均显著高于黑籽;ABA浓度先呈上升趋势,逐渐积累ABA,之后开始又稍有下降然后维持在一定水平。授粉后10 d油菜籽粒油酸含量逐步升高,黄籽中的油酸、亚油酸含量均显著高于黑籽,黄籽含油量极显著高于黑籽,说明籽粒发育前期和中期较高浓度的ZR和IAA有利于油酸、亚油酸和油脂的积累。  相似文献   
102.
结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对术后患者以及无法采用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多采用化疗、放疗等综合性治疗方法。随着大量化疗药物在临床的广泛使用,结肠癌多药耐药性成为化疗失败的最主要原因。研究表明,P-糖蛋白(P-glycoprotein, P-gp)作为ATP结合盒(ABC)转运蛋白超家族成员之一,与多种肿瘤的多药耐药相关,其介导的多药耐药已经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旨在通过对P-糖蛋白的结构、耐药机制以及逆转P-糖蛋白介导的结肠癌多药耐药新发现进行阐述,引导读者对P-糖蛋白在结肠癌多药耐药中的作用有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3.
化疗是目前肿瘤治疗最常见的方法。然而,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常导致临床化疗失败及患者的死亡。因此,干预和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提高化疗效果,对于肿瘤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核酸适配体是一种短的单链寡核苷酸,通过折叠形成特定空间结构从而与靶标特异性结合。靶向肿瘤的核酸适配体可以选择性地将治疗性物质(抗癌药物,siRNA,miRNA)和药物载体递送至肿瘤中,对肿瘤进行靶向杀伤。利用核酸适配体靶向多药耐药性肿瘤,能够特异性干预甚至逆转肿瘤的多药耐药性。本文概述了核酸适配体介导的干预与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4.
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取会产生奖赏效应。研究表明,高糖食物,如蔗糖或糖水的摄食经历,会影响动物对成瘾性药物的应答,但是动物对高糖食物的摄取是否影响其对成瘾性药物的觅药动机并不清楚。本研究通过自给食踏板训练使大鼠进行蔗糖摄食,并观察蔗糖自给食经历是否影响大鼠对可卡因的觅药动机。在可卡因自给药实验中,与食物对照组相比,经历蔗糖自给食的大鼠表现出较高的踏板数和摄药量、递增比率的踏板破发点以及上移的剂量反应踏板曲线,提示对可卡因觅药动机的升高;在可卡因诱导的活动敏感性实验中,经历蔗糖自给食的大鼠表现出较高的活动敏感性;在可卡因条件性位置偏爱实验和旷场实验中,经历蔗糖自给食的大鼠对可卡因配对侧的偏爱和自主活动性与食物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在高架十字迷宫以及条件性恐惧记忆实验中,经历蔗糖自给食的大鼠的焦虑水平以及对声音线索引起的僵直反应与食物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变化。这些结果提示,蔗糖奖赏能够增强大鼠对可卡因的觅药动机。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以当归多糖为载体的地塞米松前体药在大鼠胃肠道内容物中的释药特性,考察其结肠靶向性。方法:将前体药与大鼠胃肠道不同部位内容物稀释液于37℃共同孵育,不同时间点取样,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释放的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 DEX)及地塞米松琥珀酸单酯(dexamethasone hemisuccinate,DSH)。结果:前体药在大鼠胃肠道各部位内容物稀释孵育液中均有DEX及DSH释放;DEX在小肠近端的释放量最大,在结肠和盲肠中的释放量次之,在胃和小肠远端的释放量较小;DSH在结肠和盲肠中的释放量大,在胃、小肠近端和小肠远端释放量小;在160min孵育时间时,DEX和DSH在结肠和盲肠中的释放总量是在胃、小肠近端和小肠远端释放总量的1.95倍。结论:以当归多糖为载体的地塞米松前体药具有一定的结肠靶向释药特性,有可能用作局部治疗结肠炎的结肠靶向药物。  相似文献   
106.
难治性急性白血病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治疗反应差,诱导缓解率低,复发率高,生存期短,因而是白血病治疗中的难题。本文从难治性急性白血病诊断标准与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特征,多药耐药与难治性白血病,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治疗现状以及治疗展望五大方面阐述了难治性急性白血病研究现状与进展。基础与初步临床研究显示中药配合化疗能够提高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围化疗期临床缓解率。认为中药在提高难治性白血病临床疗效方面具有潜在临床应用前景和开发的商业价值,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7.
研发动态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7,27(6):137-139
我国生物药研究进入创新阶段我国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和开发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到上世纪90年代已经有很多产品产业化,有预测表明,未来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产值的年增长率不会低于12%。目前,国内市场的生物技术药物主要是基因工程乙肝疫苗、重组胰岛素、重组链激酶、重组表  相似文献   
108.
桑黄是一类应用广泛的药用真菌,桑黄多酚具有抗氧化、抗炎和降糖作用。本研究中的杨树桑黄属于桑黄中重要且能栽培的一种。本研究采用深共熔溶剂(deep eutectic solvent,DES)从栽培杨树桑黄子实体中提取多酚类化合物,考察了不同提取条件对提取率的影响。采用氯化胆碱与尿素组成的DES体系对多酚进行提取,并进一步采用响应面法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获得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21 min、80 ℃、料液比1:260 g/mL。在此条件下,多酚的提取率高达(23.17±0.88) mg/g,远高于传统方法(12.45±1.88) mg/g。最优条件提取的多酚显示了很强的DPPH和ABTS的清除能力。由此可见,采用DES法从杨树桑黄子实体中提取酚类化合物比传统方法更有效。  相似文献   
109.
摘要 目的:探讨陈氏心衰方及β-受体阻滞药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衰疗效及对心功能、6 min步行试验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2.4-2022.5所收治的70例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心衰方组和对照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β-受体阻滞药治疗,心衰方组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陈氏心衰方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案疗效及对心功能、6 min步行试验影响。结果:心衰方组的治疗有效率(97.1 %)显著高于对照组(82.9 %)(P<0.05);治疗后,两组心功能均显著改善,而与对照组相比,心衰方组LVEDD和LVESD显著降低,LVEF显著增加(P<0.05);治疗前6 min步行试验结果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6 min步行试验结果明显长于治疗前,且心衰方组治疗后也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BNP水平、中医证候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NP水平、中医证候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降低,且心衰方组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陈氏心衰方及β-受体阻滞药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衰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疗效优于单一应用β-受体阻滞药,更适用于缺血性心肌病心衰的治疗,临床上积极及推广应用功能联合用药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10.
摘要 目的:探讨槐杞黄颗粒联合CCLG-ALL2008方案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维持期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9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2例ALL维持期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CCLG-ALL2008方案治疗,n=31)和研究组(槐杞黄颗粒联合CCLG-ALL2008方案治疗,n=31)。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情况、血清炎症因子和免疫球蛋白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同时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平均白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感染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抗生素使用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研究组患儿治疗后免疫球蛋白M(IgM)组内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槐杞黄颗粒联合CCLG-ALL2008方案治疗ALL维持期患儿,可减轻患儿炎症反应,提高其免疫功能,减少感染发作次数,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