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5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5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 研究髓样细胞分化蛋白(MyD88)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效应的作用机制。方法 构建MyD88的截短突变体,获得核因子kappa B(NF-κB)超抑制剂IkBa-SR或者NF-κB信号通路激活剂IKKα/IKKβ的表达质粒,分别与HBV复制型质粒瞬时转染Huh7细胞,检测细胞上清液中HBeAg,HBsAg的表达以及胞质中HBV复制中间体DNA的含量,并以NF-κB依赖的荧光素酶报道系统检测它们活化NF-κB的程度。结果 MyD88全长蛋白和2个截短突变体M(1-151)、M(151-296)活化NF-κB的程度与其抑制HBV蛋白以及复制中间体DNA合成的能力相一致。与空载相比,表达NF-κB信号通路激活剂IKKα/IKKβ的质粒共同瞬转细胞后,转染MyD88和HBV表达质粒的细胞中NF-κB的通路明显活化,同时HBV core蛋白的合成显著降低;而NF-κB的超抑制剂IκBα-SR共同瞬转的细胞中core蛋白的表达量显著增加,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BeAg和HBsAg及胞质中HBV复制中间体DNA的合成,得到相似结果。结论 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在MyD88抑制HBV复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32.
目的:评价含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factor,G-CSF)的预激HAG及CAG方案治疗老年初治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并对两个方案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方法:65例老年初治AML分为HAG预激治疗组及CAG预激方案治疗组,31例患者予以HAG预激方案治疗,34例患者予以预激方案CAG方案治疗,所有患者在第1疗程后间歇14d左右进行第2个疗程。结果:HAG预激方案治疗组的完全缓解率为74.2%,总有效率为83.8%;CAG预激治疗组完全缓解(CR)率为67.6%,总有效率达为82.4%。两治疗组的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及非血液系统毒性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HAG预激方案化疗强度温和、敏感性好、CR率及有效率高、毒副作用小;与CAG预激治疗比较,HAG预激方案可以取的相似的疗效及较少的不良反应,在老年初治AML患者值得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33.
摘要 目的:探究血清miR-203、miR-217表达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诊治的101例AML患者作为AML组,AML组根据治疗效果进一步分为完全缓解组和复发组,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的101例健康者作为健康组。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的血清miR-203、miR-217表达水平,分析血清miR-203、miR-217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不同血清miR-203、miR-217表达水平AML患者的预后。结果:与健康组相比,AML组的血清miR-203、miR-217表达水平明显更低(P<0.05)。与完全缓解组相比,复发组的血清miR-203、miR-217表达水平明显更低(P<0.05)。血清miR-203表达水平与AML患者白细胞计数相关(P<0.05),而血清miR-217表达水平与AML患者血小板计数相关(P<0.05)。血清miR-203相对高表达和miR-217相对高表达的AML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高于血清miR-203相对低表达和miR-217相对低表达患者(Log Rank miR-203 =17.870,Log Rank miR-217 =28.926,均P=0.000)。结论:血清miR-203、miR-217的表达水平与AML密切相关,检测血清miR-203、miR-217表达水平可能有助于评估AML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4.
肾上腺髓质素受体及其信号转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肾上腺髓质素(Adm)是新近发现的一种生物活性多肽,在体内有着广泛的分布,参与机体多种生理功能的调节。Adm可与两种受体结合:CGRP受体和Adm特异受体。Adm与体结合后,通过cAMP-PKA等信号转导通路发挥舒长血管、降低血压、利尿利钠和抑制细胞增殖等作用。  相似文献   
35.
用RFLP标记剖析水稻穗颈维管束及穗部性状的遗传基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籼、粳亚种间杂种F1(圭630×02428)花药培养获得的DH群体,对水稻穗颈大、小维管束数和倒数第2节间大、小维管束数等4个维管束性状,以及一、二次枝梗数,每穗颖花数3个穗部性状进行QTL分析,共检测到16个QTLs,其中有7个QTLs的加性效应较大,单个QTL的贡献率在20%以上。发现有4个QTLs成簇分布于第1染色体从RZ776到C11的大约35cM的区段上,来源于亲本"圭630"的这一染色体区段对穗颈大维管束、第2节间大维管束、第2节间小维管束和二次枝梗数4个性状的表达均具有增效作用。还讨论了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增效QTLs、实现穗颈维管束性状遗传改良的策略。  相似文献   
36.
Wang XF  Shao Y  Tian DZ  Yao T  Lu LM 《生理学报》2003,55(1):71-74
为探索通过体内表达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M)治疗高血压和慢性心衰的可能性,本实验构建了重组AM真核表达载体,并在无内源笥AM表达的K562细胞株上进行了体外表达实验。实验中采用RT-PCR技术扩增AM cDNA片段,并将扩增的cDNA片段插入pcDNA3.1真核表达质粒,构建成含AM cDNA的重组质料pcDNA3.1AM。用脂质体介导将该质粒转染培养的人白血病细腻K562株,在转染的细胞中,用RT-PCR检测证实有AM mRNA存在;用班点免疫分析方法检测转染细胞的培养液上清,证实有AM多肽存在,表明本实验中构建的重组pcDNA3.1AM载体能够在哺乳类细胞中表达AM。  相似文献   
37.
髓源性防御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Fang WH  Yao YM  Shi ZG 《生理科学进展》2001,32(2):153-156
防御素是一组含有6个半胱氨酸的阳离子抗微生物多肽。在中性粒细胞内,防御素含量丰富,具有广谱、高效的抗微生物活性,是机体天然免疫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的临床观察表明,测定血浆及各种体液中髓源性防御素的改变有助于某些炎症性疾患的诊断。此外,提纯或重组防御素作为“超级抗生素”则已成为药学界的研究热点。本文着重对髓源性防御素的生化特性、生物学活性及其与疾病的关系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38.
Ji SM  He RR 《生理学报》2002,54(6):460-466
本研究在 3 4只麻醉Sprague Dawley大鼠观察了延髓腹外侧头端区内微量注射肾上腺髓质素 ( 10μmol/L ,2 0 0nl)对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和肾交感神经放电 (RSNA)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 :( 1)延髓腹外侧头端区内微量注射肾上腺髓质素可引起MAP、HR、和RSNA明显增加 ,分别由 99 0 9± 3 3 2mmHg ,3 70 78± 7 84bpm和 10 0± 0 %增至 113 5 7± 3 64mmHg (P <0 0 0 1) ,3 83 2 8± 7 3 8bpm (P <0 0 0 1)和 12 3 72±2 74% (P <0 0 0 1) ;( 2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受体阻断剂CGRP8 3 7( 10 0 μmol/L ,2 0 0nl)不能阻断肾上腺髓质素的上述效应 ;( 3 )静脉注射NO前体L 精氨酸 ( 10 0mg/kg ,0 2ml)可消除肾上腺髓质素的上述效应。以上结果提示 ,肾上腺髓质素作用于延髓腹外侧头端区可产生显著的心血管作用 ,此作用不是由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受体介导 ,但可被NO所阻断  相似文献   
39.
兰花蕉花部维管束系统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兰花蕉花梗的维管束分散排列.子房基部的维管束排成两部分,外方为一轮大维管束环,中央为分散排列的小维管束区。前者的纸管束进入子房壁,后者进入子房的中轴,形成股座纸管束;及至延长都以后,股座维管束逐渐消失.子房壁上的维管束较易识别的有心皮背束、心皮背束伴束和隔膜束.三束心皮背束经延长部最终进入花柱和柱头.心皮背束指心皮背束务与其紧靠的大维管束,三枚心皮背束伴束最终分别进入三枚外轮雄蓝.三枚隔膜束中远轴面的两枚分别进入两校内轮雄蕊,而近轴面的一枚伴随着第六枚雄蓝的缺失最后进入唇瓣中央.子房壁其余的维管束进入延长部后,先向外分出一轮纸管束进入花幕,余下的中央部分排成一轮心形的线管来环.该环远轴面的维管束分为两半分别进入两枚侧生花瓣;近轴面即心形凹陷一侧初为两轮即外轮大的维管束与内轮小的维管束,后排成一轮并与近轴面的隔膜束一同进入唇瓣.兰花蕉的唇瓣既为花瓣成员,又含一枚缺失的雄蓝维管束,与姜目已报道的只来自退化雄蕊的竹芋科的兜状结构和美人蕉科、姜科、闭鞘姜科的唇瓣有明显区别.在旅人蕉科尚未有研究资料的情况下,作者根据已有资料,对姜目雄蕊维管束系统来源和结构进行比较,初步认为在姜目的系统演化上,兰花蕉科与芭蕉料更近.  相似文献   
40.
目的:研究急性髓系白血病免疫表型特征以及遗传学特征。方法:选取2011年1月到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169例,采用流式细胞术和相关的单克隆抗体来分析所有患者的骨髓免疫表型,采用染G染色体显带技术分析患者的核型,根据淋系抗原(lym Ag)的表达将患者分为lym Ag+组和lym Ag-组。结果:抗原CD13、CD33、CD117以及MPO等髓系抗原最常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表达,其中CD117在M3型病例中表达为85.7%(24/28),而CD34、HLA-DR双阴性、较强的自发荧光、CD13、CD33和MPO对M3型的诊断也具有一定的价值;其中47.9%(81/169)的患者伴随着淋系抗原表达,以CD7和CD56为主;60.4%(102/169)的患者伴随着核型异常;而伴随着t(8:21)的M2患者中的CD15、CD19和CD56的表达显著增强,而t(15:17)均发生于M3型患者中;而lym Ag+组患者CD34的阳性患者为77.8%(63/81)显著高于lym Ag-组的47.7%(42/8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表型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且免疫表型和异常核型存在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