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8篇
  免费   234篇
  国内免费   1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1.
目的:探讨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治疗肱骨近端粉粹骨折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肱骨近端粉粹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应用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治疗,对照组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的术中情况、术后疼痛强度以及不良情况发生情况,术后应用Constant-Murlay评分评价两组肩关节功能。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疗效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Constant-Murlay中疼痛、ADL、ROM和总分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VAS评分显著降低,术后5 d、15 d、30 d和60 d,研究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肌力不足、异位骨化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以Constant-Murlay总分为因变量,以年龄、性别、是否合并内科疾病、受伤原因、骨折分型、受伤时间为自变量,经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合并内科疾病、骨折分型、受伤时间是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疗效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治疗肱骨近端粉粹骨折安全有效,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同时在手术中应对影响疗效的因素予以注意,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2.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联合钙尔奇D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60例予唑来膦酸联合钙尔奇D治疗,对照组60例予钙尔奇D治疗。连续治疗1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骨密度、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2个月后,实验组患者的股骨颈、股骨粗隆和腰椎正位的骨密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疼痛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唑来膦酸联合钙尔奇D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临床效果优于钙尔奇D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63.
目的:观察生长激素-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促进兔挠骨骨折愈合的作用。方法:实验将新西兰兔80只,在制备新西兰兔右桡骨中段3mm骨缺损模型的基础上,随机分成四组:口服生长激素-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组、皮下注射生长激素组、口服空微胶囊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实验组口服生长激素-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和皮下注射生长激素,对照组口服空微胶囊。并于术后9、17、30、42d定期HE染色和地衣红染色观察各组的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本实验HE染色结果表明,由于在骨缺损部位成纤维细胞产生的大量胶原纤维为基质,形成透明软骨及成骨细胞,骨小梁生长的基础,连接骨痂形成和骨髓腔贯通。而观察到生长激素微胶囊组各期提前生长及改建提前的形态。地衣红染色图像结果分析及直方图的分析表明:生长激素微胶囊组胶原纤维产生促进骨小梁提前形成,进而骨折处骨性骨痂的提前愈合和髓腔的提前贯通。结论:生长激素-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口服能促进骨折修复愈合。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双切口、双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技术及疗效。方法:我院于2004年至2008年间共收治胫骨平台骨折109例,其中Schatzker V、VI型骨折59例,均采用双侧切口双钢板固定骨折。结果:58例切口获得I期愈合,切口及关节腔感染1例,未发生内固定物断裂、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术后1年随访50例,膝关节HSS评分平均91.9分(6l一98分),其中优41例,良8例,差1例,优良率98.0%,完全负重时间3~6个月。结论:术前系统的病情评估,准确地掌握手术指征和手术方法,可大大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壮骨颗粒对骨折部位新生血管增殖的影响。方法:42只新西兰大白兔,行兔左侧桡骨中段做3mm骨缺损,随机分为壮骨颗粒组,伤科接骨片组,生理盐水组,术后1天开始给药,在第4、6、8周进行X线观察,4w、8w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X线片评分半定量分析表明,壮骨颗粒组骨折愈合速度明显快于伤科接骨片组,生理盐水组(P<0.05);I型胶原蛋白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壮骨颗粒组I型胶原阳性结果明显比伤科接骨片组、生理盐水组强(P<0.05);壮骨颗粒组血管生成明显多于伤科接骨片组、生理盐水组。结论:壮骨颗粒有明显促进骨痂形成和促进新生血管形成作用。  相似文献   
66.
目的:研究骨质疏松病理状态下破骨细胞活性的变化与其线粒体表面RyR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构建骨质疏松SD大鼠模型,2周后取长管骨骨髓血提取破骨细胞,筛选出发育成熟细胞核大于3的破骨细胞,高速离心法分离细胞胞质Cytosol和细胞内质网SR,Western-Blot分析骨质疏松状态下OC表达RyR通道蛋白的变化;进一步用FlaxStation 3分析OC细胞[Ca2+]i释放;最后评测骨质疏松环境下OC细胞活性和骨吸收能力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骨质疏松实验组大鼠OC细胞内质网SR上RyR蛋白表达显著减少;,同时破骨细胞[Ca2+]i释放减少导致OC细胞活性骨吸收能力显著增加。结论:破骨细胞内RyR通过调控其细胞内钙释放程度对OC活性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血清雌激素水平的变化与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血清骨硬化蛋白含量之间的关系.方法:比较分析100例健康妇女和10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血清SO和E2水平的变化特点及相关性.结果:PMOP组血清E2水平显著下降(P<0.01),sost基因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则明显上调(P<0.05),两者之间呈负相关(r=-0.57).结论:PMOP患者存在sost基因表达显著上调的现象,该变化可能是由E2水平下降所至.  相似文献   
68.
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金华  钟吉富  徐世华  余智峰 《蛇志》2010,22(2):154-154
股骨远端骨折系临床常见的高能量损伤,一般认为发生在膝关节面上7~9cm,包括髁上、髁间及单髁骨折,其发生率占所有股骨骨折的4%,多见于青壮年。我院于2003年6月-2007年11月应用逆行交锁髓内钉手术治疗Muller A型、C型的股骨远端骨折24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9.
莫水芳  何汉萍 《蛇志》2010,22(4):411-412
舒适护理是使人在生理、心理、社会上降低或缩短其不愉快程度,达到愉快的状态。随着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不断提高,特别是对护理服务质量有更高的需求。颈椎骨折容易造成颈髓损伤,外伤后常出现不同程度的瘫痪,并发症多,治疗及功能恢复困难,  相似文献   
70.
姚敏 《蛇志》2007,19(4):322-323
下肢骨折后行内固定术具有无痛康复,达到解剖复位,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和降低费用,以及减少外伤后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和避免畸形愈合等优点,因此,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但是若内固定器植入后,缺乏科学的动态指导与管理,造成内固定器的断裂,则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据报道,钢板治疗股骨干骨折内固定器的失败率(断裂、弯曲)约11%,髓内针治疗股骨干骨折内固定器的失败率约8%~10%,而髓内针治疗胫骨骨折内固定器的失败率为6%~14%[1]。现将其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3例中,男9例,女4例,年龄35~56岁;其中45岁以上的患者10例,占76·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