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6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8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31.
珠江口附近海区甲壳类动物的区系特征及其分布状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006年8月(夏季)、2006年10月(秋季)、2006年12月(冬季)和2007年4月(春季)珠江口附近海区的底拖网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甲壳类动物的区系特征和分布状况.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采获甲壳类动物54种,分隶于2目17科25属,其中,虾类22种、蟹类22种、虾蛄类10种;该海域甲壳类动物多数为热带 亚热带的暖水性种类,少数为广温性种类,未出现暖温性和冷温性种类;广盐性的种类最多,其次为高盐性种类,低盐性种类最少;大多数种类属于印度洋 西太平洋区系;调查海域的甲壳类动物种类与东海、菲律宾海、印度尼西亚海、日本海关系较密切,与黄海、渤海、朝鲜海关系较疏远.调查海域甲壳类动物的优势种为周氏新对虾、口虾蛄、武士蟳、红星梭子蟹、猛虾蛄、锈斑蟳、日本蟳、长叉口虾蛄、中华管鞭虾、三疣梭子蟹和逍遥馒头蟹.出现的种类数以秋季最多(33种),春季最少(26种).甲壳类资源密度在水深0~40 m水域较高,在水深10~20 m最密集.调查海域甲壳类动物的平均资源密度为99.60 kg·km-2,以夏季最高(198.93 kg·km-2)、春季最低(42.35 kg·km-2);组成甲壳类动物的3个类群中,蟹类的资源密度最高(41.81 kg·km-2),其次是虾类(38.91 kg·km-2),虾蛄类最低(18.88 kg·km-2);各类群资源密度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虾类在夏季最高(120.32 kg·km-2)、春季最低(0.67 kg·km-2),蟹类和虾蛄类则均在冬季最高(62.01和29.49 kg·km-2)、秋季最低(24.64和6.30 kg·km-2).  相似文献   
132.
亚口鱼科鱼类核DNA 18S-ITS1-5.8S序列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对亚口鱼科鱼类的研究主要是在线粒体DNA 层次,如以线粒体DNA 的控制区和DN5/ 6 基因为分子标记,调查胭脂鱼种群间、种群内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分化以阐明其多样性衰退的程度,以线粒体DNA 细胞色素b 基因以及16S 和18S 基因为分子标记探讨亚口鱼科鱼类的系统发育关系等。然而,线粒体DNA 只占鱼类遗传信息的极少部分,越来越多的学者希望以鱼类核DNA 为分子标记来检测遗传变异情况,其中,rRNA 基因受到普遍的关注。真核生物的rRNA 基因以串联重复方式存在,其中18S、5.8S、28S 组成一个转录元,其前体是由18S-ITS1-5.8S-ITS2-28S 剪切而来。本文以中国胭脂鱼为中心,比较了亚口鱼科6 属7 种在18S-ITS1-5.8S 序列变异情况,并以此序列为分子标记,构建了亚鱼科鱼类系统发育树。18S-ITS1-5.8S 既含有编码序列18S和518S,又含有非编码序列转录间隔区1(ITS1),适合用来分析比较亚口鱼科鱼类在核DNA 编码与非编码区域的遗传变异情况。    相似文献   
133.
珠江口浮游桡足类的生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2002~2003年珠江口12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分析了浮游桡足类种类组成、优势种演替和丰度的时空变化,探讨其影响因素。以表层盐度(S)变化将调查海域划分三个区域:I区(S<25)、Ⅱ区(2530)。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共出现桡足类65种,Ⅱ区和Ⅲ区的种类多于I区;桡足类的平均丰度为118ind·m-3,三个区域之间的比较为Ⅱ区(165ind·m-3)>I区(129ind·m-3)>Ⅲ区(62ind·m-3),春、夏季的丰度高于冬季;优势种有明显的时间和区域上的变化。I区9个航次的研究结果表明:I区桡足类种类较少;各月份之间的平均丰度差别大,由河口内往外呈增加趋势。盐度是影响珠江口桡足类种类组成和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4.
糖原:Lugol氏碘染色诊断食管疾病的物质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类是人体内的主要生命物质之一,其中糖原是重要的储能物质,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器官中,以肝脏和肌肉中含量较多,素有“动物淀粉”之称。近年来人们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1]和组织的过碘酸Schiff染色(PAS)以及淀粉酶的阴性对照实验[2],发现人体正常食管粘膜细胞中也含有丰富的糖原。当食管发生病变时,粘膜内糖原的含量发生变化,这是由于粘膜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所致。而对于癌变的组织除上述原因外,还由于癌组织内糖原的代谢主要以非常浪费的无氧酵解方式供能,且糖原合成酶活性降低,糖原分解酶的活性升高,加之癌瘤组织代谢异常旺盛,糖…  相似文献   
135.
零口战国墓颅骨的人类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春茂 《人类学学报》2002,21(3):199-209
本文对陕西省临潼县零口村遗址发掘出土的战国秦墓颅骨的人类学特征进行了研究。该组颅骨的种族特征可归入现代亚洲蒙古人种的东亚人种范畴。在若干近代和古代对比组中 ,零口组的基本体质类型与近代华北组、新石器时代的宝鸡组和关中合并组、青铜时代的上马组和殷墟中小墓②组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136.
珠江口水体的光学特征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2003年1月份对珠江口水体中的光谱分布,衰减系数,光反射率以及浮游植物对光吸收的研究结果显示:红光、蓝光衰减较快,绿光衰减较小,越向水体下层,绿光的相对含量越大,这主要是由于浮游植物在蓝光和红光波段处有吸收峰以及非藻颗粒对蓝紫光吸收较多的缘故;从总体来讲,绿光的辐亮度漫反射率(Lu/Ed)较蓝光和红光大:在上层水体中有一个反射强度较大的区域,可能是由于浮游植物在这一层的分布较多。  相似文献   
137.
目的 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ZNF667-AS1通过靶向miR-31-5p对食管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潜在的机制.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检测ZNF667-AS1在食管癌细胞Eca109、EC1、TE1和正常食管上皮细胞Het-1A的表达水平,并选择表达差异最大的细胞株进行后续实验....  相似文献   
138.
139.
谭萍香  黄赫 《蛇志》2004,16(4):72-72
1病例报告 患者,男,19岁,入伍新兵,2003年2月16日下午4:00,在拔河比赛中突然摔倒着地,不省人事、口吐白沫、瞳孔放大、呼吸断续、心跳极微弱、皮肤苍白.连队卫生员进行火线救治,松解衣领、腰带、鞋带,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胸骨中下1/3段捶击心脏复律,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按压.  相似文献   
140.
Gigantonoclea guizhouensis Gu et Zhi 的叶部解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一、材料来源和研究方法解剖研究所用的D-1标本是笔者于1984年5月在贵州水城大河边煤矿二采区新开辟的运输巷侧壁砂岩中采到的,其层位经对比与田宝霖和张连武(1980)描述的水城汪家寨矿区综合地层柱中龙潭组下部第8分层的中部砂岩相当。该叶片沉积时受水流冲击,以中脉为对称轴向远轴侧对折成约20°角状(图版Ⅰ,图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