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2篇
  免费   157篇
  国内免费   82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47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143篇
  2009年   180篇
  2008年   209篇
  2007年   156篇
  2006年   156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132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111篇
  2000年   112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91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5篇
  1977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根据杆状病毒A组代表种苜蓿Y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简称AcNPV)的分子生物学资料,我们采用分子剪裁和拼接手段,对AcNPV多角体蛋白基因加以修饰,并用人工合成定位探针,获得大约在该基因的ATG转译起始密码子一9处加有合成BamHl连接序列的转移载体质粒pAc—MV。 再与从乙肝病毒adw亚型的表面抗原基因HBng亚克隆株pYPss一1分出带有Ban·Hl粘性末端的HBsAg基因,构建表达载体质粒pAc—MV—HBsAgo经与野生型AcNPV DNA对Spodoptem 7rugJPerda细胞共转染,借助同源交换,获得插有HBsAg基因的多角体缺陷的重组病毒。根据HBsAg诊断血球凝集试验和HBs^g诊断酶标免疫测定,表明重组病毒使HBsAg基因在昆虫细胞中得到了表达,免疫电镜显示表达产物呈球状颗粒,大小约为22nm。表达产物粗制品按1μg/鼠对bal b/c鼠免疫,并于三周后强化免疫能产生抗体。由HBsAg纯样品酶标免疫法标定的标准曲线估计每升培养物的表达产物约{一8mg,细胞量为1一2×106个/ml.用重组病毒感染玉米螟4龄幼虫,也获得HBsAg基因的表达,展示了简易生产HB sag诊断试剂和疫苗的可喜前景。  相似文献   
22.
论隐翅幽蚊属(Chironomaptera Ping)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俊峰 《古生物学报》1989,28(3):344-358,001,T002
隐翅幽蚊属(Chironomaptera Ping)在我国、蒙古和苏联非海相沉积地层中陆续有所发现(林启彬,1976,1980,1982;洪友崇等,1976;洪友崇,1982,1984;1977,1980,1985),是我国“热河动物群”中常见的重要的昆虫化石之一,个体数量  相似文献   
23.
24.
25.
关于Taylor幂法则的统计学讨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Greenwood于1920年把负二项分布引做昆虫种群空间格局模型以来,昆虫种群空间格局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的发展:五、六十年代以前,是以少数离散型概率分布为主要模型;其后,各种聚集性指标和一些回归公式被提出,显示了比原有  相似文献   
26.
昆虫视觉系统平行加工通道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许多飞行的昆虫能够借助它们的视觉发现、跟踪、识别、捕获对它们有意义的目标,有些昆虫例如蜜蜂、蝴蝶、蜻蜓等与高等的动物一样,它们也具有空间视觉、运动视觉和颜色视觉,这些视觉信息是如何进行加工的,其加工通道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阐明这些问题对解释视知觉的形成是很重要的.由于昆虫神经系统比人和哺乳动物神经系统简单得多,其神经元的数量亦少得多,因此我们选择了以昆虫的视觉系统为模型系统对此问题进行研究.本文把1986年以来我们对此问题开展行为分析和神经生理学研究所取得的结果以及与此有关的工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7.
内蒙古自治区目前共知螽亚目昆虫5科、26属、58种(表1)。其中螽斯占总种数的74.2%,蟋蟀占17.3%,其余的占7.5%。其区系组成以古北种为主体,特别是东北中国种、东西伯利亚——蒙古种和欧洲——西伯利亚种是区系组成的核心(表2)。特有种占有一定的比例(10.3%),主要分布于该区东北部的森林草原亚带和西部的荒漠带。中部地区有部分华北种的渗入。在本区东部的草原带中,螽斯亚科昆虫最为丰富;西部的荒漠带中,硕螽亚科昆虫是最突出的代表种,并有中亚种的分布(表4)。从总的种类分布来看,东北部的森林带和草原带的昆虫种类明显比西部荒漠带要丰富,中部的干草原亚带则是上述两者的过渡区域。 文中还根据螽亚目昆虫在不同植被地区的分布情况,采用Sφgrensen系数比较了各地带之间昆虫区系的相似性(表3)。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将10个植被地带或亚带划分成6个大的地带区:森林区、草原区、荒漠区、暖温型森林草原区、暖温型典型草原区和暖温型荒漠草原区(图2)。作者详细地叙述了各个地带区中昆虫区系的组成特点和分布规律。并就前人对该区昆虫区划工作提出了若干修订意见。  相似文献   
28.
29.
昆虫的通讯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昆虫通讯行为中视觉、听觉和化学的三种通讯方式,及其在昆虫生长发育、繁殖和个体交往过程的重要作用,同时对该研究领域的应用前景也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