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9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张玉波  凌琪  陶勇  杨伟伟 《生物学杂志》2013,30(1):51-53,81
通过分析研究3种拟青霉在PDA培养基上的最佳生长曲线、最大产孢量、最佳生长适温和最佳生长pH值等生物学特性,发现3种拟青霉均可在中、低温环境下生长,且在较短时间内成熟产孢。这为春秋两季林间的害虫生物防治奠定了侵染基础,同时分析研究3种拟青霉不同的生境条件,也为林间混菌持续控制害虫和菌种发酵生产提供了参考指导。  相似文献   
122.
报道依据形态学和基于BenARpb2和rDNA ITS1-5.8S-ITS2序列的分子系统学分析确定的篮状菌属篮状菌组Talaromyces sect. Talaromyces的3个中国新记录种,即蛇床篮状菌T. cnidii,苹果篮状菌T. malicola和丘陵篮状菌T. tumuliT. cnidii生长较快,形成典型的绒状菌落,产生大量橄榄绿色分生孢子,在CYA和MEA上菌落背面呈深红色;其帚状枝为双轮生兼不规则生,分生孢子椭球形至卵形,壁光滑,大小不一。T. malicola生长适中,在CYA上形成絮状兼绳状菌落且只产生少量分生孢子,但在MEA上产生大量灰绿色分生孢子;其帚状枝主要为紧密双轮生,偶尔单轮生,分生孢子球形至近球形,壁光滑至稍粗糙。T. tumuli生长适中,形成絮状兼绳状菌落并产生大量灰绿色分生孢子;其帚状枝为双轮生兼不规则生,排列不紧密,瓶梗安瓿形,分生孢子椭球形至柠檬形,壁光滑至稍粗糙。  相似文献   
123.
目的:对青霉(Penicillium sp.)SWD-28发酵生产低温纤维素酶的培养基进行优化.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Plackett-Burman(P-B)设计和响应面试验设计(RSM)对产酶进行优化.结果:影响SWD-28产酶的主要因素为玉米粉、硫酸铵和麸皮的添加量.培养基最佳组成浓度为玉米粉2.2%,硫酸铵0.24%,麸皮1.5%,磷酸二氢钾 0.2%,氯化钠 1%,硫酸镁 0.04%,氯化钙 0.03%,吐温-80 0.08%. 结论:此时滤纸酶活力为109.8U/mL,是优化前的2.25倍.  相似文献   
124.
产喜树碱喜树内生真菌的筛选及喜树内生真菌的SRA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在宿主植物里的内生真菌是很重要的药用资源。喜树是中国的传统药用植物。从喜树植物中分离得到了大约50种菌株,其中一株产喜树碱的菌株通过形态学鉴定为青霉属,这是首次在喜树植物中发现产喜树碱的青霉属菌株。为研究简单序列重复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方法在喜树内生真菌中应用的可行性,选择了十株喜树内生真菌进行SRAP多态性分析。SRAP引物共扩增出1 295条带,而这些菌株也被分为三大类。这些结果表明,SRAP研究喜树内生真菌具有高效性,是讨论喜树内生真菌的遗传多样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5.
文献报道了从冬虫夏草(Cs)中同时检出蝙蝠蛾拟青霉(Ph)、中华被毛孢(Hs)和冬虫夏草菌(Os)的多个基因型;Cs的成熟伴有化学成分的改变和僵虫体中Hs竞争性菌落形成能力的下降.同时检验了Cs成熟过程中Os突变基因型生物量的变化.应用Southern杂交检验发现:Cs的成熟伴有Ph和2组Os基因型生物量的显著增加.o...  相似文献   
126.
摘要:【目的】建立霉酚酸产生菌短密青霉菌的遗传转化体系。【方法】以腐草霉素抗性为选择标记,利用聚乙二醇介导原生质体融合,进行外源基因转化。【结果】聚乙二醇介导的短密青霉菌原生质体转化效率为每微克DNA 2-3个转化子;转化子的PCR检测结果显示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短密青霉菌基因组中,转化子抗性稳定。【结论】霉酚酸产生菌短密青霉菌转基因体系的建立为该菌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以及基因工程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7.
一株纤维素降解真菌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离筛选高效降解纤维素的真菌菌株,并研究其产酶能力.[方法]利用刚果红染色法从甘蔗地土壤中分离纤维素降解真菌,再通过测定滤纸的降解率及发酵酶活复筛.[结果]综合考虑水解圈,水解圈和菌株直径的比值(HC值),滤纸的降解率和复筛酶活,对试验真菌降解纤维素的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到具有较强纤维素降解能力的真菌菌株SJ1,经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鉴定,该菌属于草酸青霉.其滤纸酶活、内切葡聚糖酶酶活(CMC酶活)、β-葡聚糖苷酶酶活和外切葡聚糖酶酶活(CBH酶活)分别为25.15、740.42、58.03和2.442 U/mL.[结论]菌株SJ1是一株十分具有研究开发潜力的纤维素酶生产菌株.  相似文献   
128.
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是控制植物病原线虫的优良生防菌,同时对多种土传尖孢镰刀菌引起的枯萎病等病害具有防病作用。固态发酵技术为分生孢子的大规模、低成本生产提供了许多有利条件。为获得淡紫拟青霉固体发酵的最佳条件,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对淡紫拟青霉固体发酵培养基的组成、料液比、种子液接种量和烘干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淡紫拟青霉固体发酵最佳的培养基组成为麸皮玉米粉为 0.9:1(体积比)、蔗糖添加量4%(质量分数,下同)、尿素添加量 0.16%、硫酸铵添加量 0.17%、料水比为1:0.5(体积比),培养条件为接种量10%、培养温度28 ℃、培养时间6 d、固体菌剂最适烘干条件为35 ℃烘干24 h,在此条件下淡紫拟青霉固体菌剂的有效活菌数为 2.49×1010 cfu/g。  相似文献   
129.
海洋真菌梅花状青霉FS83抗菌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滤纸片法测定海洋真菌梅花状青霉(Penicillium herquei)FS83的发酵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抑菌活性,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提取物对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和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抗真菌活性,并采用连续稀释法测定提取物对所有细菌和真菌的最低抑制浓度(MIC值)。此外,还通过MTT法测试提取物对人肺癌细胞(NCI-H460)、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人神经胶质瘤细胞(SF-268)的细胞毒活性。结果表明,菌丝体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有明显的抑制活性,抑菌圈分别为18.1 mm、17.3 mm,最低抑制浓度均为1.56 mg/mL,对所有供试真菌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抑菌率均达50%以上,最低抑制浓度为0.78-3.12mg/mL;发酵液提取物对枯草芽孢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菌圈达16.4 mm,最低抑制浓度均为1.56 mg/mL,对所有供试真菌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最低抑制浓度为1.56-6.25 mg/mL。菌丝体提取物对3种肿瘤细胞株有较强的细胞毒活性,IC50值为55.9-63.5μg/mL,发酵液提取物对肿瘤细胞株MCF-7有较强的细胞毒活性,在200μg/mL浓度下的抑制率为84.3%。  相似文献   
130.
青霉属真菌Penicillium sp. CPCC 400786的抗病毒活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抗艾滋病毒抑制剂筛选模型对一株青霉属真菌Penicillium sp. CPCC 400786发酵产物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活性评价,结果显示,其对艾滋病毒有较强的抑制活性。采用正相硅胶柱、Sephadex LH-20凝胶柱和半制备HPLC等色谱技术对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从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oxalicine A(1)、oxalicine B(2)、cis-4,6-dihydroxymellein(3)、亚油酸(4)、十八烯酸(5)、肉豆蔻酸(6)、尿嘧啶(7)、胸腺嘧啶(8)。化合物1和2为杂萜类化合物。对化合物1-6进行了抗艾滋病毒(HIV-1)和抗甲型流感病毒(H1N1)的活性评价。结果显示,化合物1具有良好的抗H1N1活性,其IC50值为38.5μmol/L,比阳性对照药利巴韦林稍弱(IC50=20.5μmol/L);化合物1和2具有抗HIV-1的活性,其IC50值分别为22.4、67.8μmol/L;其他化合物未显示抗病毒活性。本研究为从青霉属中发现更多抗病毒活性杂萜分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