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1篇
  免费   172篇
  国内免费   72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30篇
  2008年   326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利用产D-海因酶(HDT)的重组pE-hdt/E.coli菌株,在LB培养基中添加40μmol/L的Co2+,37℃培养10 h, 表达产物经Q-Sepharose 阴离子交换剂和Phenyl-Sepharose疏水层析,获得电泳纯Co2+D-海因酶(Co2+-HDT).该酶对底物DL-海因的比活性较HDT高约6倍,达21.8 U/mg.可见光光谱分析表明,在498 nm和568 nm处呈现Co2+海因酶络合物的特征性吸收峰.用ICP-AES测定纯酶金属离子含量,HDT每摩尔亚基含0.93摩尔Zn2+和0.04摩尔Co2+,而Co2+-HDT中每摩尔亚基中含0.17摩尔Zn2+ 和089摩尔Co2+.这一结果表明,HDT中的Zn2+ 已被Co2+所替代.此外,在动力学常数,pH和温度稳定性,金属螯合剂EDTA的影响等方面,HDT和Co2+-HDT也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942.
以金藻门群体和单细胞藻类的典型代表--球形棕囊藻和绿色巴夫藻为研究对象,对金藻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以psbA基因的PCR扩增结果对4种DNA提取方法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PVP法和高盐法安全、快速、经济,获得的基因组DNA产量高,但DNA杂质含量也较高.CTAB法虽然也具有安全、快速等优势,但提取的DNA产量较低.玻璃粉法提取的DNA质量好,产量也较高,但操作略为烦琐,经济费用高.结论:就球形棕囊藻而言,玻璃粉法是4种方法中最好的DNA提取方法.就绿色巴夫藻而言,4种方法都行,但是从经济和方便考虑,以高盐法为最好.  相似文献   
943.
以成熟胚诱导的愈伤组织作为农杆菌转化的受体材料,将诱导型启动子rd29A驱动的拟南芥DREB1A基因导入粳型光温敏核不育系水稻4008S,共获得67株再生苗.再生苗经0.75 mg/L除草剂草铵膦涂布筛选,有62株再生苗表现出对草铵膦抗性.PCR检测抗性苗中DREB1A基因,结果全为阳性.挑选部分进行Southem检测.结果表明目的基因已经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在干旱胁迫下,转基因水稻当代(T1代)植株的电导率显著低于非转基因对照植株(P<0.05),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植株(P<0.05),证明DREBIA基因能提高水稻对干旱胁迫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944.
长期施肥对水稻土颗粒有机碳和矿物结合态有机碳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23a的田间定位试验区,研究了长期施肥对水稻土颗粒有机碳和矿物结合态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施肥(CK)、无机肥(NPK)、有机肥(猪粪 紫云英绿肥)(OM)和无机肥与有机肥配施(NPKM)处理中,A层游离态和闭蓄态颗粒有机物含量比P层高,随着土层的加深呈下降的趋势;而矿物态有机物呈相反的趋势.增施有机肥(NPKM,OM处理)有利于提高土壤中游离态和闭蓄态颗粒有机物及其有机碳的含量以及占土壤有机碳的比例.团聚体中颗粒有机物占土壤团聚体重量的比例及颗粒有机物的有机碳含量均随着团聚体粒径的减小而明显增加.增施有机肥显著提高了团聚体特别是微团聚体(<0.25mm)中颗粒有机物及其有机碳的含量.团聚体中颗粒有机物的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容积土壤中颗粒有机物的有机碳含量.这些结果表明微团聚体对颗粒有机物具有富集和保护作用. 和闭蓄态颗粒有机物含量比P层高,随着土层的加深呈下降的趋势;而矿物态有机物呈相反的趋势.增施有机肥(NPKM,OM处理)有利于提高土壤中游离态和闭蓄态颗粒有机物及其有机碳的含量以及占土壤有机碳的比例.团聚体中颗粒有机物占土壤团聚体重量的比例及颗粒有机物的有机碳含量均随着团聚体粒径的减小而明显增加. 施有机肥显著提高了团聚体特别是微团聚体(<0.25mm)中颗粒有机物及其有机碳的含量.团聚体中颗粒有机物的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容积土壤中颗粒有机物的有机碳含量.这些结果表明微团聚体对颗粒有机物具有富集和保护作用. 和闭蓄态颗粒有机物含量比P层高,随着土层的加深呈下降的趋势;而矿物态有机物呈相反的趋势.增施有机肥  相似文献   
945.
测定了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感染小麦条锈病后的光合常数,以及叶绿素含量、类囊体膜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和光合反应中心D1蛋白的变化.实验显示,条锈病侵染导致感病小麦叶片净光合速率与叶绿素含量降低;抗病小麦经侵染后净光合速率却有恢复过程,叶绿素含量先降后升.此外,感病小麦叶片被侵染后全链电子传递速率受到抑制,PSII电子传递速率的变化与全链电子传递速率的变化趋势相似,但PSI电子传递速率受到的影响较小;抗病小麦小麦叶片被侵染后电子传递速率所受影响较小.同时发现,病程中,感病和抗病小麦PSII的光合反应中心D1蛋白含量变化总是与PSII电子传递速率的变化类似,推测D1蛋白的表达量变化是引起PSII电子传递活性与全链电子传递速率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46.
长期强迫运动对布氏田鼠体重和血清瘦素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稳定体重的维持需要能量摄入和消耗之间的平衡.运动是影响动物能量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理解运动对布氏田鼠的生理学效应,我们在室内条件下,运用踏车测定了强迫运动训练6周后动物的体重、体脂含量、摄食量和瘦素浓度的变化.摄食量采用代谢笼法测定,体脂含量采用索氏提取法,血清瘦素含量采用放免试剂盒测定.结果发现强迫运动训练6周对布氏田鼠的体重和摄食量都无显著影响,与非运动训练组田鼠相比,运动训练组田鼠的身体脂肪重量降低了3.5 g,运动组田鼠的血清瘦素水平比对照组下降了30%.对照组田鼠的血清瘦素与体脂含量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但运动组则不具有相关性.这些结果表明在强迫运动训练期间布氏田鼠不是通过增加食物摄入,而可能是通过动员贮存的脂肪和减少非活动性能量消耗等方式来维持自身的能量平衡.瘦素在长期强迫运动训练过程中对身体脂肪含量的变化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47.
针对造血干/祖细胞体外扩增对培养环境的需求, 结合静/动态培养的特点, 开发了一种新型的生物反应器用于造血干/祖细胞的体外扩增.在该生物反应器内, 采用SCF TPO Flt-3细胞因子组合, 比较了静态和循环培养两种方式体外扩增脐血CD34 细胞的效果.培养7 d后, 总细胞分别扩增了(13.86 ± 4.26)和(7.23 ± 2.67)倍, 显示静态培养有利于总细胞的扩增; CD34 细胞扩增倍数、培养物中CD34 细胞含量均相近, 无显著性差异; 而CD34 CD38-细胞扩增倍数以及培养物中CD34 CD38-细胞的百分含量分别为(1.82 ± 0.58)和(3.90 ± 0.85)倍以及(9.45 ± 4.85)和(37.47 ± 14.06)%, 循环培养明显高于静态培养.可见, 在该生物反应器内, 采用静态和循环两种培养方式, 均能实现造血干/祖细胞的体外扩增, 但静态培养促使造血干细胞向定向祖细胞分化, 而循环培养则更有利于早期造血干细胞的扩增.  相似文献   
948.
以初始体重(5.73±0.36)g的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幼鱼为实验对象,在室内水族箱中进行为期8周的摄食生长实验.以基础饲料为对照,分别添加紫苏子提取物100、300、500和800 mg/kg 配制实验颗粒饲料,研究饲料中不同剂量紫苏子提取物(Extractives of Perilla seeds,EPS)对异育银鲫生长、存活和体生化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基础饲料中添加300 mg/kg的紫苏子提取物的实验C组对异育银鲫有显著的促生长作用.该组(C组)异育银鲫不仅增重率最大(99.5%)、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最高(分别为42.74%和118.72%),而且脏体比最小;添加EPS各实验组与对照组异育银鲫躯体的水分(76%左右)、粗蛋白(16%-17%)和粗脂肪(4%-5%)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不过C组与其他各组相比,脂肪含量最低(4.11%), 低于对照组;而其蛋白含量最高(17.03%),高于对照组(16.45%);此外C组的内脏脂肪含量(5.23%)最低,显著低于对照组(9.21%).添加紫苏子提取物能相应提高躯体和内脏的PUFA和HUFA的含量,综合效果以C组添加300mg/kg紫苏子提取物的效果最好.实验表明,在饲料中添加300mg/kg的紫苏子提取物能显著提高异育银鲫的生长和食物利用率.  相似文献   
949.
镉对长江华溪蟹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实验于2005年3-7月,采用急性毒性实验方法,研究了镉(Cd)对长江华溪蟹(Sinopotamon yangtsekiense)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产物的影响.Cd处理设5个浓度组,分别为7.25mg/L、14.5mg/L、29mg/L、58mg/L和116mg/L,实验同时设对照组.分别在24h、48h、72h和96h取肝胰腺和鳃进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测定和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结果显示,在实验剂量范围内,随着镉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SOD和GSH-Px的活性均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并存在组织差异性;而组织中MDA的含量随镉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当处理时间为48h、Cd浓度为14.5mg/L时,肝胰腺和鳃中SOD活性均达最大值,较对照组差异极显著;当处理时间为48h、Cd浓度为7.25mg/L时,肝胰腺中GSH-Px活性达最大值,较对照组差异极显著;当处理时间为24h、Cd浓度为14.5mg/L时,鳃中GSH-Px活性达最大值,较对照组差异极显著.伴随处理时间和Cd浓度的增加,SOD和GSH-Px的活性开始逐渐下降.肝胰腺和鳃中GSH-Px/SOD的比值在对照组中处于平衡状态,但是在处理组中失去了平衡,有降低的趋势.结论:SOD与GSH-Px的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可以灵敏地反映Cd的胁迫程度及毒性大小.  相似文献   
950.
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进程以及防御生物与非生物胁迫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Fumonisin B1(FB1)是一种真菌毒素,是鞘脂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酶神经酰胺合酶(ceramide synthase)的竞争性抑制剂.FB1在动植物细胞中均能够诱导PCD.为了探索植物PCD的机制,通过筛选拟南芥抗FB1的突变体,分离鉴定了11个,fumonisin B1 resistant (fbr)突变体.遗传分析表明,这些突变体分别是由9个相同或者不同的遗传座位突变造成的.对其中一个代表性的突变体fbr136进行了详细的表型分析和初步遗传定位.fbr136对其他PCD诱导剂,例如H2O2或paraquat也表现出一定的抗性或耐受性,而且在fbr136突变体中FB1不能正常诱导PR1基因的表达,说明fbr136突变体PCD的发生可能受到阻碍.硝基四唑(Nitroblue tetrazolium,NBY)染色表明,FBl处理fbr136突变体后产生和积累活性氧(reactive oxygenspecies)比野生型植物显著降低,暗示其抗凋亡表型可能与活性氧的产生有关.推测FBR136可能是FB1在诱导PCD过程中,从鞘脂含量变化到活性氧积累变化这一途径的一个重要的调控因子.fbr136被定位于染色体Ⅲ上,与以往鉴定的抗FB1突变基因的定位都不同,因此,FBR136可能是FB1诱导PCD信号途径中的一个新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