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实验组给予口服高剂量阿托伐他汀(40 mg/d)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高剂量阿托伐他汀(20 mg/d)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血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以及颈动脉斑块分级。结果:两组治疗后的SBP、DBP、血清TC、TG和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血清H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实验组SBP、DBP、血清TC、TG和LDL-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颈动脉斑块0-Ⅰ级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服高剂量阿托伐他汀(40 mg/d)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动脉粥样硬化较低剂量阿托伐他汀(20 mg/d)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疗效更好,可以有效降低血压,调节血脂并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介入患者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高敏C反应蛋白(hs-CPR)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lCAM-1)水平以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ACS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乱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口服,对照组给予小剂量阿托伐他汀口服,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ox-LDL、hs-CRP及slCAM-1水平以及治疗后的心功能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ox-LDL、hs-CRP及slCAM-1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治疗2周后ox-LDL、hs-CRP及slCAM-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E峰与A峰流速比值(E/A)、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收缩指数、舒张指数和Tei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ACS介入患者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ox-LDL、hs-CRP及slCAM-1ACS水平,抑制炎症反应,改善患者心功能,药物安全性与小剂量相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3.
目的:以不同浓度的阿托伐他汀干预内皮细胞的氧化应激反应,借助8一Is叩和MDA这两个检测指标衡量阿托伐他汀的抗氧化能力。方法:设立对照组的同时分组给予不同浓度的阿托伐他汀干预,再以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处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最后提取细胞培养上清液,分别以ELISA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8-Isop和MDA的含量。结果:阿托伐他汀对8-Isop和MDA的产生有影响,且有浓度依赖性的趋势;抑制8-Isop和抑制MDA的程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阿托伐他汀有一定的抗氧化应激能力,并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24.
阿托伐他汀防鼠颈动脉再狭窄与血清VEGF相关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防再狭窄效应与促内皮生长作用最强的细胞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清浓度的相关性。方法:24只健康SD大鼠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与阿托伐他汀组,后两组行颈总动脉球囊损伤造模,损伤前及1周后分别测VEGF血清浓度,4周后观察再狭窄程度。结果:(1)模型组与阿托伐他汀干预组1周后VEGF血清浓度均显著升高,其中阿托伐他汀干预组VEGF增幅高于模型组;(2)阿托伐他汀干预组VEGF增幅与再狭窄程度呈线性负相关。结论:他汀类药物防治再狭窄的机制可能涉及促泌VEGF从而加速内皮修复。  相似文献   
25.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兔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后白介素-6(IL-6)、P-选择素(Ps)的影响及对无复流的防治作用.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阿托伐他汀1组、阿托伐他汀2组及假手术组,每组8只.分组干预:阿托伐他汀1组予10mg.kg-1,冠脉结扎前12h喂药1次;阿托伐他汀2组予5mg.kg1.d-1,每日喂药1次,共3d.对照组、阿托伐他汀1组、阿托伐他汀2组均冠状动脉结扎240min,再灌注120min,分别建立AMI再灌注模型.各组于AMI前5 min、AMI后240min和再灌注后120min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IL-6,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心肌Ps的变化,最终进行心肌无复流及梗死范围的病理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阿托伐他汀1组及2组在兔AMI再灌注后血清IL-6水平均降低(P<0.05-0.01):阿托伐他汀1组及2组在复流区及无复流区的Ps表达均明显减弱(P<0.01);而血清IL-6、心肌Ps在阿托伐他汀1组及2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1组及2组中,无复流范围分别为(47.01±6.89)%及(44.52±4.2))%(P>0.05).与对照组(85.67±4.94)%相比均降低(P<0.01)结论:炎症反应可能是AMI再灌注后无复流的发生机制之一;阿托伐他汀可有效降低血清IL-6、心肌Ps水平,具有抗炎作用,从而防治无复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26.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疗效,并探讨性别与年龄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将32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80例):1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A组、4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B组、8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C组与常规治疗D组,其中常规治疗组采用硝酸甘油、血管紧张与素转换酶抑制剂阿司匹林等;疗程12周.分析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TG、TC、HDL-C、LDL-C和hs-CRP的水平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与常规治疗组相比:①三个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组中患者的TG、TC、HDL-C、LDL-C和hs-CRP分子的浓度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剂量为40 mg/d的阿托伐他汀治疗组的整体疗效相对最好,P<0.05;②治疗效果与患者年龄呈负相关趋势;③在45-55岁这个年龄阶段,女性患者的治疗效果要好于同年龄阶段的男性患者,P<0.05;④在老年患者中,大剂量的阿伐他汀的安全性明显低于中小剂量组.结论:中等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7.
张静  杨丽萍  贡恩军  王宇  任杰  刘曼 《生态学报》2023,43(5):2114-2127
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西安市经济迅速增长,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快速全面地定量监测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对指导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谷歌地球引警(GEE)平台,筛选2000、2004、2010、2015、2020年及其前后各一年的四季Landsat影像,利用主成分分析基于绿度(NDVI)、热度(LST)、干度(NDSI)、湿度(Wet)和气溶胶光学厚度(AOD)构建改进型遥感生态指数(ARSEI),实现西安市2000—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的动态监测,并运用莫兰指数(Moran′s I)探讨西安市生态环境质量的空间自相关。以主成分效果最好的夏季为例,结果表明:(1)构建的ARSEI将大气污染因素考虑在内,第1主成分(PC1)贡献度在83%以上,能较好地集中各指标特征,有助于更加全面地评价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2)西安市2000—2020年平均ARSEI分别为0.565、0.521、0.572、0.644、0.695,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呈现先退化后转好的趋势。20年来,生态环境质量较差和极差等级的面积减少了1339.08 km2,主要分布在秦岭以北地...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肠道乳酸杆菌数量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心内科就诊治疗的高脂血症患者86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n=43例)和对照组(n=43例)。观察组患者予以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8周,其中双歧三联活菌胶囊420 mg/次,3次/d;阿托伐他汀片10 mg/次,1次/d。对照组患者予以单纯的阿托伐他汀治疗,剂量、方法及疗程同观察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肠道乳酸杆菌数量的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TC、TG和LDL-C较前均有不同程度下降,HDL-C水平较前均有不同程度上升(P0.05),且观察组下降或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同时两组患者肠道乳酸杆菌数量较前均有不同程度上升(P0.05),且观察组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能更明显降低TC、TG和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具有良好的调脂效应,可能与其能调整肠道内的微生物菌群,大幅提升肠道乳酸杆菌数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9.
目的:分析川穹内酯联合阿托伐他汀对VCAM-1和PAI-1的抑制作用,并研究两类药物联用对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意义。方法:以2010年5月-2013年5月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98例动脉粥样硬化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常规保守治疗的基础上联用阿托伐他汀;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川穹内酯。对比治疗前后VCAM-1和PAI-1的血清浓度变化,统计血液生化检测及超声动脉检测结果。结果:1治疗后,两组患者两指标均上升,检测发现观察组VCAM-1和PAI-1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2TC、LDL-C、HDL-C及颈动脉IMT和斑块Crous积分的变化均显示,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以川穹内酯联合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抑制VCAM-1和PAI-1的表达;提升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口服阿托伐他汀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患者外周血ROCK2激酶活性及肺动脉压力的影响。方法:选取COPD合并PH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吸氧、抗感染、化痰、平喘等基础治疗)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片20mg/d治疗);随访观察周期12周,于试验开始前和结束后检测外周血ROCK2的活性,利用彩色多普勒检测肺动脉压力的变化,肺功能变化(测定FEV1,FVC)。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浆中ROCK2的水平(P〈0.01);降低患者的肺动脉压力,改善患者的肺功能(FEV1,FVC),P均〈0.05。结论:在常规吸氧、抗感染等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ROCK2激酶的活性和肺动脉压力,从而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