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9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92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92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90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利用PCR技术,从大肠杆菌C83902质粒中扩增出K88ac基因、ST1突变基因和LTB基因,通过分离、纯化、内切酶酶切、连接和转化,构建了含K88ac-ST1-LTB融合基因表达载体的重组菌株BL21(DE3)(pXKST3LT5)。经酶切鉴定和DNA序列分析证实,构建的重组质粒pXKST3LT5中含有K88ac-ST1-LTB融合基因,且基因序列和阅读框架均正确。经ELISA检测,重组菌株表达的K88ac-ST1-LTB融合蛋白能够被ST1单抗、LTB和K88ac抗体识别。经乳鼠灌胃试验证实,表达的融合蛋白已丧失天然ST1肠毒素的活性。免疫实验结果表明,K88ac-ST1-LTB融合蛋白能够诱发小白鼠产生抗体,该抗体具有中和天然ST1肠毒素的毒性作用,表明构建的重组菌株可以作为预防仔猪黄、白痢基因工程菌苗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992.
依据本室获得的人TPO模拟肽序列,合成了该模拟肽的DNA序列,分别连接至4种不同长度的人IgG1 Fc基因片段的5′端,并克隆至质粒表达载体pET28a(+),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筛选获得了4种重组工程菌,其中3种分别高效表达了3种不同长度的融合蛋白,而第4种工程菌未表达。表达的3种融合蛋白的分子量分别约为28kD、12kD和12kD,表达量约占菌体蛋白总量的30%左右,纯化获得了3种TPO模拟肽融合蛋白。3种融合蛋白均有较好的体外活性,维持TPO依赖细胞Ba/F3-mp1生长的EC50分别为:13、10、10 nmol/L。用血小板减少症小鼠动物模型,测定了它们的体内活性,3种融合蛋白均有升高血小板和缩短血小板恢复时间的功能,分别比TPO模拟肽活性提高了18、8、8倍;而对白细胞及红细胞无显著影响。分别用3种融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均未刺激小鼠产生抗TPO模拟肽抗体,并显示了较好的应用潜力。   相似文献   
993.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抗菌蛋白在生物体非专一性防御系统有着重要的作用,已有数十种具有抗菌活性的多肽被分离,这些多肽可大致分为3类,即含分子内二硫桥的抗菌肽;具有双亲a-螺旋结构的抗菌肽;以及富含某种氨基酸残基的抗菌肽[1],一般来说,这些抗菌肽具有分子量小,稳定性好,无细胞毒性,抗菌谱广等特点.多种抗菌肽的一级结构和二级结构已经确定[2],但作用机理仍不明了.一般认为可能存在两种作用模式,即1)通过肽-脂膜相关作用杀菌;2)通过受体介导的识别过程起作用[1].  相似文献   
994.
995.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 ,抗菌蛋白在生物体非专一性防御系统有着重要的作用 ,已有数十种具有抗菌活性的多肽被分离 ,这些多肽可大致分为 3类 ,即含分子内二硫桥的抗菌肽 ;具有双亲α 螺旋结构的抗菌肽 ;以及富含某种氨基酸残基的抗菌肽[1 ] ,一般来说 ,这些抗菌肽具有分子量小 ,稳定性好 ,无细胞毒性 ,抗菌谱广等特点。多种抗菌肽的一级结构和二级结构已经确定[2 ] ,但作用机理仍不明了。一般认为可能存在两种作用模式 ,即 1)通过肽 脂膜相关作用杀菌 ;2 )通过受体介导的识别过程起作用[1 ] 。CecropinB是一种较早从家蚕中分离得到 ,由 …  相似文献   
996.
分子酶工程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酶工程的研究已经发展到分子水平,通过基因操作,已实现了许多酶的克隆和表达。定点突变成为研究酶结构与功能的常规手段,并被广泛用于改善酶的性能。体外分子进化方法则大幅提高了酶分子的进化效率,并有可能发展新功能酶。融合蛋白技术的发展使构建新型多功能融合酶成为可能。这里对分子酶工程学的研究与发展情况进行了综述。   相似文献   
997.
凋亡诱导因子(apoptosis-inducing factor, AIF)定位于细胞的线粒体膜间隙.当凋亡信号刺激时,AIF分子从线粒体释放到胞浆,然后转位到细胞核内,引起染色体核周边凝集和DNA呈大片段断裂(~50 kb).用RT-PCR法分段克隆得到人全长AIF基因,经改造截去其N端线粒体定位信号编码序列,代之以不同长度的绿脓杆菌外毒素(PE)转膜结构域序列.把这些重组基因克隆入pIRES2-EGFP真核表达载体,脂质体法转染HeLa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电镜观察等方法检测了多种重组人AIF基因的表达及其对细胞生长的影响.证明了重组人AIF基因的表达可引起HeLa细胞死亡,为肿瘤的杀伤提供了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998.
利用植物病毒表达载体表达外源蛋白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具有表达量大,速度快和廉价等优势的生产系统,其有4种构建策略;基因取代,基因插入,融合抗原和基因互补,此外还从病毒表达载体的基础性研究和商业应用方面进行了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999.
植物无融合生殖鉴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由于利用无融合生殖途径可以固定杂种优势,从而改良现有植物的育种策略,因此对无融合生殖的研究已成为生物学科的新生长点,为了利用植物的无融合生殖,首先必须建立,发展和完善一套简单,准确的鉴定体系,目前有关植物无融合生殖的鉴定的方法,主要可以分为5大类型:(1)形态学观察法;(2)显微观察法;(3)生化鉴定法;(4)分子生物学的方法;(5)其它方法,主要对以上5类方法的各各鉴定方法进行了介绍,对几种已被证实有效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并就今后的改进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00.
人干扰素和脑啡肽融合蛋白的表达和生物学活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INFα-m基因为模版,采用overlapping PCR技术构建甲硫氨酸脑啡肽干扰素表达质粒pBV220/Enk-/Met-INFα-m,转化大肠杆菌DH5α表达,产物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包涵体经分离、变性、复性,然后经CM-Sepharose-FF、DEAE-Sepharose-FF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cryal-HR100分子筛纯化,获得较纯的Enk-IFNα-m融合蛋白.生物活性检测表明,融合蛋白不仅具有干扰素的抗病毒、抗增殖、增强NK细胞功能的活性,而且具有脑啡肽的脑内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