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3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61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1.
为丰富海洋真菌的化学多样性,发现海洋真菌活性代谢产物,对海洋沉积物来源真菌Arthriniumsp.UJNMF0008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进行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反向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从海洋沉积物来源真菌Arthriniumsp.UJNMF0008的发酵提取物中分离到5个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质谱等方法,结合文献对照,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arthoneF(1)、arthoneG(2)、sydoxanthoneC(3)、(3R,4R)-cis-4-hydroxymellein(4)和2-(2′S-hydroxypropyl)-5-methyl-7-hydroxychromone(5),其中化合物1和2是新化合物,化合物3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到。活性测试显示,化合物1~5在50μmoL/L的测试浓度下均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抗氧自由基活性、抗菌活性以及NO释放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92.
为了分析在不同聚块大小条件下,天敌对蜡蝉类Fulgoroidea空间上跟随关系的密切程度、聚集原因和聚集范围,为评价蜡蝉类的天敌优势种和确定样方大小提供科学依据,运用聚块样方方差分析法、灰色关联度法、空间聚集强度指数法、种群聚集均数法和ρ指数法对安徽省合肥市乌牛早茶园不同大小聚块条件下的蜡蝉类及其8种天敌进行分析。蜡蝉类与其8种天敌均方差峰值时聚块样方数的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与蜡蝉类空间上跟随关系密切的前三位天敌依次是茶色新圆蛛Neoscona theisi(0.8010)、草间小黑蛛Erigonidium graminicolum(0.7617)和三突花蟹蛛Misumenops tricuspidatus(0.7613)。在聚块内基本样方数K为1、2、4、8时,随着聚块内基本样方数的增多,聚集分布格局时的扩散系数C不断增大,均匀和随机格局时扩散系数不断减小。聚块内基本样方数K为1、2、4、8时其相互之间的蜡蝉类及其天敌的空间分布聚集程度差异均不显著。蜡蝉类及其天敌的种群聚集均数λ多数情况均大于2,其聚集是该虫本身原因引起的,并且λ的绝对值随着聚块内基本样方数的增加而不断增大。用蜡蝉类不同大小聚块的ρ指数判断个体群聚集时的最小范围是聚块中有4个基本样方,即本文的16 m~2。为该虫抽样时确定样方大小提供了科学依据。聚块样方方差分析法是分析害虫与天敌空间关系的一种简便而又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3.
宁夏鸽子山遗址是一处旧石器时代末期遗址,工作人员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该遗址中采集了大量石制品。尖状器是其中数量较多、形态不一、制作精细的类型。本文通过尖状器形态与功能的比对研究,结合该地区晚更新世末段至早全新世的环境特点,探讨石制品形态所体现的古人类对生存环境的适应变化。分析认为,鸽子山尖状器形态特征可能是适应环境的很好例证,类似变更也为北方原始农业的萌生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94.
95.
报道了产自滇东南的中国兰科植物一新记录种——聚叶钗子股(Luisia appressifolia Averyanov)。研究发现,已往文献报道该种时,对其花部特征(如花颜色、萼片及花瓣形状、大小等)的描述仅依据腊叶标本,因标本严重失水导致描述信息不准或缺失。本文根据新鲜植株和花部材料对该种相关形态特征给予了补充。  相似文献   
96.
报道了产自滇东南的中国兰科植物一新记录种--聚叶钗子股(Luisia appressifolia Averyanov)。研究发现,已往文献报道该种时,对其花部特征(如花颜色、萼片及花瓣形状、大小等)的描述仅依据腊叶标本,因标本严重失水导致描述信息不准或缺失。本文根据新鲜植株和花部材料对该种相关形态特征给予了补充。  相似文献   
97.
本文提出了一种肺部CT图像三维数据中自动提取疑似结节区域的方法。首先结合阈值分割、种子填充等方法,在三维体数据上分割出肺实质。进而利用改进的模糊C均值聚类,提取出结节及具有结节特征的血管、支气管等感兴趣区域。该工作对感兴趣区域的特征提取有重要意义,是早期肺癌计算机辅助诊断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98.
嗅鞘细胞复合PLGA导管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嗅鞘细胞(OECs)复合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导管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SD大鼠80只,随机分成4组,切除右侧部分神经干造成10mm的神经缺损。OECs PLGA组用充满细胞外基质凝胶和OECs悬液(CM-DiI预标记)的PLGA导管桥接坐骨神经缺损;OECs 硅胶管组用含相同内容物的硅胶管桥接;PLGA组和硅胶管组则分别用充满细胞外基质凝胶和DMEM/F12培养基的PLGA导管和硅胶管桥接。术后每周进行感觉运动功能检测,8周时行腓肠肌湿重恢复率、乙酰胆碱脂酶(AChE)染色、电生理和组织形态学分析等检测,同时移植细胞的两组每周进行细胞示踪观察。结果:移植细胞沿神经纵轴分布;除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指标外,OECs PLGA组的各项再生功能指标均优于其它三组。结论:OECs复合PLGA导管能够促进再生神经的成熟和靶组织功能的恢复,二者联合移植是一种有效的周围神经缺损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99.
100.
以母本平邑甜茶1株、父本扎矮山定子1株、皱叶矮生型株系(F1)6株及其自然授粉后代实生苗(F2)15株为试材,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研究叶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的异同。结果表明:皱叶矮生型株系叶片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共有10条酶带,R f值范围0.18~0.90,各植株间的酶带数量基本一致,只有强弱不同,与平邑甜茶酶谱的差异也很小。在皱叶矮生型株系的后代实生苗叶片中,除15 a单株有16条酶带外,其他实生苗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约有10条酶带,但株间差异明显,R f值范围0.18~0.84。不同树龄平邑甜茶叶片的酶谱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