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5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5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我国上侏罗统牛津阶-基末利阶(163-150Ma)保存有完好的最原始的蠼螋昆虫化石,首次描述,分析和讨论了原始蠼螋后翅脉序特征,认为与现代生存的蠼螋后翅基本相同。因此,提出了与西方某些蠼螋昆虫分类学者不同的意见,认为始螋亚目(Aechidermaptera)应归入于革翅目(Dermaptera)之中,且视其为一个最原始的类群较为合理,内蒙古自治区这个原始类群的下列重要特征皆为首次发现;胸骨具有特殊的形态结构;革翅锁具(Tegmina locking device)和刺脊突(spiny crest)发育;前,中,后足跗节皆为5节;后足基节显著伸长;颈部被划分为前,后两个颈片;革翅后缘收缩变尖,上述5项被视为厚原始蠼螋特有的祖征,下列特征应为早期蠼螋共有的原始性状;虫体扁平,通常具毛;腹部侧缘彼此近平行;触角显长,丝状,多节(通常多于11节);两只单眼发育;上颚具齿;中胸小盾片显大;革翅较长,通常具有明显的翅脉;股节具隆脊;爪和爪垫通常发育;腹部各节背板与腹板不重叠(两者位置非简单的上,下关系);尾须柔软,多节,雌性产卵器鞘显著外伸,本文建立了始螋亚目1新科Sinopalaeo-dermatidae和2新属2新种Sinopalaeodermata neimonggolensis gen.et sp.nov,Jurassimedeola orientalis gen,et sp.nov。同时,对蠼螋昆虫的起源和演化重新进行了讨论,做出了与西方某些蠼螋昆虫研究者结论不同的推断。  相似文献   
92.
江苏盐城上冈全瘭世颗石藻及其环境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盐城上冈地区全新世期间处于泥砂质潮滩环境。根据有孔虫组合分析,这套近岸潮滩沉积代表潮下带-湖间带-潮上带的一次大海退过程。本文分析了上冈村砖瓦厂采泥坑东侧SGE柱状剖面全新统的颗石藻化石,结果发现这套沉积物仅仅含Gephyrocapsa oceanica单一属种,而且丰度较低。但这个种在剖面上的丰度分布显示三分性:即自下至上为贫乏或缺失间隔、较常见间隔笔常见间隔,基本上对应于潮下带、潮间带和潮上带。一般情况下,潮坪区由海向陆水动力由强至弱,各相带的水动力条件不同,其沉积特征各异。颗石灌胳架十分细微,在海水中往往以悬乳形式搬运,并在水动力较弱时停积。所以,水动力是G.oceanica分布的直接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93.
内皮素 (endothelin ,ET)在下丘脑含量很高 ,大鼠下丘脑ET主要形式是ET 1,也含有ET 3。Yoshizawa及蒋应明等报道下丘脑神经元能自身合成和表达ET 1,主要集中在视上核 (Supraopticnucleus,SON)和室旁核 (paraventricularnucleus ,PVN)部位 ,但其功能意义尚不清楚。ET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具有调节作用 ,可促进应激情况下AVP的释放。烫伤是一种强烈的应激刺激 ,同时又可引起体内渗透压的升高 ,因此推测重度烫伤可能影响下丘脑ET 1合成和分泌。本实验应…  相似文献   
94.
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UCNPs)具有荧光寿命长、潜在生物毒性低、穿透深度大、对生物组织损伤小且几乎没有背景光等显著优点,近年来,在光动力治疗(PDT)、生物成像及生物检测等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应用的过程中存在一些缺陷,如在PDT中UCNPs与光敏剂之间能量转移效率较低、正常组织过热;在生物成像中,荧光强度较弱、光敏剂和激活剂有能量回流、成像模式单一等问题.科研人员针对上述问题研究出了很多解决的方法,如缩短UCNPs与目标物之间的距离、改变照射激光的强度、改变UCNPs的结构、将UCNPs作为新型多功能平台整合成像与治疗于一体等,使部分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本文重点综述了UCNPs应用在PDT和生物成像中所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并对UCNPs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5.
目的:观察放射线引导下经椎间盘入路毁损内脏神经治疗上腹部癌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上腹部癌痛患者26例,在放射线引导下经T11~12椎间盘入路穿刺,注射无水乙醇5.0 mL毁损内脏大、小神经,观察穿刺成功率,并记录术前、术后1天、1周、2周、1月、2月的疼痛强度(NR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QOL),阿片类药物的用量以及手术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穿刺到位,无严重并发症出现。和术前相比,术后各时点的NRS评分、每日吗啡消耗量下降,QOL评分增加(P0.05)。其中,6例患者发生暂时性腹泻,一周内恢复;5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腹背部烧灼感,未经特殊处理24 h后症状消失。结论:在放射线引导下经椎间盘入路毁损内脏神经治疗上腹部癌痛的操作简单,疗效好,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数字化血管三维模型对烧伤患者面部修复术术后皮瓣存活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接受组织瓣转移面部修复术的烧伤患者146例,分为对照组(n=64)和研究组(n=82)。对照组术前采用超声多普勒探测患者供区皮瓣的血管位置,走向并标记探测结果,根据多普勒探测结果结合术前设计行皮瓣转移术。观察组术前3~5 d采用CTA技术检查患者供区皮瓣面部受区血管位置、血管走向等,将检查结果通过计算机进行血管三维重建,根据皮瓣血管与受区血管重建模型修订手术方案后行皮瓣转移术。观察和比较手术时间、术后感染发生率、皮瓣断蒂时间、皮瓣血运障碍发生率和术后皮瓣坏死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术后感染发生率分别为7.81%和1.21%,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的皮瓣断蒂时间为17.1±2.5 d,明显短于对照组(21.3±2.8 d,P0.01);对照组皮瓣血运障碍发生率为17.19%,研究组并未发现血运障碍病例。对照组术后皮瓣坏死率为7.81%,而研究组未出现皮瓣坏死病例,存活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数字化血管三维模型的建立用于烧伤患者面部修复术可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降低术后皮瓣供血障碍的发生率及皮瓣死亡率,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97.
目的:对比腹膜后腹腔镜手术起步阶段和相对成熟阶段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经验,提高应用水平。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起步阶段腹膜后腹腔镜手术65例患者,及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相对成熟阶段腹膜后腹腔镜手术14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起步阶段:中转开放手术5例,术后发热及切口延迟愈合7例;相对成熟阶段:中转开放手术4例,术后发热及切口延迟愈合6例,无大血管破裂、腹腔内脏器损伤、死亡等并发症。在肾囊肿去顶减压手术及肾上腺手术中,成熟阶段患者的各项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中转开放手术比例、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起步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膜后腹腔镜技术适于治疗上尿路及肾上腺疾病,具有患者创伤小、安全、术后康复快等优点,早期起步阶段适合选择简单术式,随着手术技术的熟练可逐步开展复杂的手术。  相似文献   
98.
以不同角度插入微电极,定量分析了猫后内侧上雪氏区(PMLS区)细胞对运动光棒方向偏好的组织特征。结果显示:垂直于皮层表面相继记录的细胞,最优方向倾向于相似,其变化率显著低于电极平行或倾斜于皮层表面的测量值。提示该区细胞对运动刺激的方向选择性以垂直于皮层表面的“功能柱”的形式组织起来。在柱内最优方向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99.
本次工作对来自南海北部大陆架地区琼东南盆地LS33-1-1井和LS2-1-1井渐新统—上新统的孢粉、藻类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孢粉分析,确定孢粉植物群,恢复古植被,推测古气候,建立了与气候变化趋势相关的孢粉组合序列。结果显示,研究区内渐新统崖城组、陵水组时期的植被类型是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针叶、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气候条件较温凉湿润;中新统三亚组时期植被发展为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气候条件暖而湿润;中新统梅山组时期是气候逐渐变化的过渡期;中新统黄流组的植被类型为亚热带针叶阔叶、常绿和落叶阔叶混交林,气候条件温凉略干燥;上新统莺歌海组山地植被中针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多有分布,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林混交林继续扩大,草本植物空前发展,气候趋于凉干。孢粉组合所反映的渐新世—上新世气候变化特征与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具有较好的可比性。通过孢粉、藻类资料对沉积环境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区渐新世以近岸浅海的沉积环境为主,为陆架边缘到内陆架区,中新统梅山组及其以上地层应形成于距岸较远海水较深的浅海环境。  相似文献   
100.
在甘肃定西大田定位试验的基础上,2012—2013年连续2年比较了全膜覆土穴播(PMS)、覆膜穴播(PM)和露地穴播(CK)春小麦旗叶的SPAD值、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合气体交换参数以及叶面积指数(LAI)、产量、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 PMS提高了小麦旗叶SPAD值,扬花后显著高于PM,增加了10.0%~21.5%,较CK增加了3.2%~21.6%.PMS的旗叶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和光化学猝灭系数高于PM和CK,较PM最高分别提高了6.1%、9.6%和30.9%,并在灌浆期达到显著差异;而PMS的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值最低,并在抽穗期与PM达显著差异水平,2012和2013年分别降低了23.8%和15.4%.PMS的气孔导度(gs)较PM和CK高,在灌浆期与PM达到显著差异,2012和2013年分别提高了17.1%和21.1%;PMS的蒸腾速率(Tr)较PM提高了5.4%~16.7%,光合速率(Pn)增加了11.2%~23.7%,旗叶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i)提高了5.6%~7.2%(除2013年抽穗期外),并在2012年扬花期达到显著差异.PMS的LAI高于PM和CK,尤其在季节性干旱的2013年达到显著差异.因此,PMS提高了叶片SPAD值,增强了旗叶对光合能量的同化能力和气体交换强度,使更多的光合能量进入光化学同化方向,降低了热耗散,使Pn增加,提高了旗叶WUEi,基于较高的光合速率和群体LAI,最终提高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