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1篇
  免费   586篇
  国内免费   748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76篇
  2022年   143篇
  2021年   156篇
  2020年   148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137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147篇
  2014年   214篇
  2013年   167篇
  2012年   178篇
  2011年   177篇
  2010年   165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235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58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RFL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技术应用于遗传病的诊断始于1981年。在十年时间里,这一基因诊断技术和分析方法不断得到发展和改进。随着越来越多的致病基因和连锁DNA多态片段的分离和克隆,该技术在分析缺陷基因性质,携带者检出和产前诊断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然而,RFLP技术复杂,耗费时间和费用较大,使其向临床推广应用面临很大局限性。因此,基因诊断的方法简化和技术改进大有必要。1985年首创的多聚酶链  相似文献   
42.
目前,世界各国医学界均在积极探索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的病原。随着分子克隆技术及特异性丙肝病毒抗原的出现,使特异性丙肝检测手段迅速发展,各种类型的诊断试剂盒不断推出,并在敏感性和待异性方面均有明显提高,日趋发展为简便、快速、可靠的方法。本文特就有关丙肝分子生物学及实验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3.
细菌L型败血症快速诊断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5年6月至1993年6月,我们先后开展了光镜,电子显微镜与酶联免疫法快速诊断细菌L型败血症。光镜与电镜临床应用226例,以细菌L型培养作对照研究,准确度为96.0%。酶联免疫法经60例对照分析,准确度达到96.7%。发现细菌L型常具有粘附在红细胞上和侵入红细胞内的特点。所以重点在红细胞上查菌,改进了检验方法,提高了阳性率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44.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基于流式细胞术的牛多细胞因子检测方法。对前期制备并筛选出的针对牛细胞因子IFN-γ、IL-2、TNF-α、IP-10和MCP-1的单克隆抗体进行荧光标记,与细胞表面分子抗体组合搭配,进行牛多细胞因子流式检测方法的建立和优化。随后利用建立的方法进行BCG体外感染牛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细胞因子表达规律测定,并结合CFP10-ESAT6蛋白刺激剂评价上述细胞因子作为牛结核诊断标识的潜力。建立的牛多细胞因子流式检测方法可以有效测定BCG感染牛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细胞因子表达,其中IFN-γ、IL-2、TNF-α在感染40h后持续上升,而IP-10和MCP-1表达水平呈现下降趋势;对于牛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IFN-γ、IL-2、TNF-α的联合检测能有效区分牛结核阳性和阴性样品。这一方法为牛病原菌感染、疫苗注射后细胞免疫应答水平评价以及疫病诊断提供了重要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45.
世界自然遗产地是全球最具有保护价值的自然保护地,强调全球突出普遍价值的完整性和在全球的唯一性。世界自然遗产有助于更好地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原真性,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该研究在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海南潜在世界自然遗产地(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原生动植物及植被群落(亚洲北缘热带雨林)为研究对象,从植被类型、物种多样性、区系组成、特有种等生物生态过程方面,评估海南潜在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全球突出普遍价值。结果表明:(1)海南潜在世界自然遗产地分布有3 653种野生维管植物,资源植物种类丰富。陆栖脊椎动物有540种,各类野生动物占全国的比例高达10%~30%,生物多样性极高。(2)植物区系独特,海南岛的热带雨林植被区划属于印度-马来雨林群系,属马来区的部分呈现出热带性和与中国华南大陆的共源性显示出明显的热带边缘性质,为中国华南植物区系与亚洲热带雨林的过渡类型。(3)植物区系中的植物物种特有性较低,特有属仅有7个,特有种仅约占岛内植物的1/10,较低的特有性表明了其大陆起源特征,是生物多样性不可替代的元素,具有鲜明的环境指示特色。该研究明确了海南潜在世界自然遗产地在全球背景下的突出普遍价值,为海南未来申遗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6.
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早期诊断对于患者的生存期和预后具有重大意义,然而受当前检测手段的限制,我国肿瘤的早诊早治率还相对较低。大量研究表明,DNA甲基化检测是一种理想的肿瘤早期诊断方法,是发现最早、也是研究最深入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之一。文章主要综述了DNA甲基化在实体瘤早期诊断中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47.
本文除对主流商品茜草的生药性状和组织构造作了较全面的描述,还利用图、表及照片列出狭叶茜草P.truppeliana Loes、Loeb、小红参(滇茜草)R.yunnomensis Dtels、中华茜草R.chinensis Regel et maack、大叶茜草R.schumanniana Pritz、按针叶茜草R.lanceolata Hayata、大茜草R.magna Hisao、钩毛茜草R.oncotrucha Hand-Mazz、红花茜草R.podantha Diels、金剑草R.alata Wall、新疆茜草(洋茜草)R.tinctorum L等10种与茜草Rubia cordifolia L的主要区别点,并作药材检索表,以利鉴别。  相似文献   
48.
王健  武晓丽 《生命科学》2023,(8):1105-1114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临床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由于AD的病理变化发生在临床症状之前几十年,早期诊断和干预有助于缓解疾病进展。目前,研究正在从基于症状的临床诊断转向基于病理标志物的生物学诊断。本文综述了AD最常用的早期诊断成像技术,介绍其成像原理、局限性和最新研究进展,并展望了AD早期诊断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预测多模态成像和诊疗一体化可能是未来AD研究和临床实践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49.
50.
摘要 目的:探讨尿铜蓝蛋白(CP)、肾损伤因子1(KIM-1)与糖尿病肾病(DKD)患者肾功能的关系及对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月陆军第八十二集团军医院肾内科收治的160例DKD患者(DKD组)的临床资料,随访3年,根据是否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分为预后不良组42例和预后良好组118例,另选取同期56例单纯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作为T2DM组和47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微量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尿CP、KIM-1水平,并计算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DKD患者尿CP、KIM-1与UACR、eGFR的相关性,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KD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尿CP、KIM-1对DKD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随访3年,160例DKD患者有42例发展为ESRD,预后不良发生率为26.25%(42/160)。DKD组尿CP、KIM-1、UACR高于T2DM组、对照组,eGFR低于T2DM组、对照组(P<0.05);T2DM组尿CP、KIM-1、UACR高于对照组,eGFR低于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DKD患者尿CP、KIM-1与UACR呈正相关(P均<0.001),与eGFR呈负相关(P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DKD分期4期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较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高)、UACR(较高)、尿CP(较高)、尿KIM-1(较高)为DKD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eGFR(较高)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尿CP、KIM-1联合预测DKD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大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结论:DKD患者尿CP、KIM-1升高与肾功能降低和预后不良密切相关,尿CP、KIM-1联合预测DKD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