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4篇
  免费   255篇
  国内免费   1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1.
心力衰竭(心衰)的发病率正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而显著上升,目前仍然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健康问题。尽管近年来在心衰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患者的生存率依旧很低,预后差,确诊心衰后5年内死亡率高达50%。如果能够对心衰进行快速有效的诊断并按危险程度进行合理分层,将为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生物标志物在心衰的诊断、疗效评估及预后判断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疾病,涉及多种生理病理过程。心力衰竭时,神经内分泌系统被激活,同时伴随着血容量和心室壁压力增加,心室肌细胞分泌NT-proBNP/BNP,因此,其可作为心衰诊断和预后生物标志物。然而血浆中NT-proBNP/BNP易受到年龄、性别、体型、左室肥大、心动过速、右心室过载、低氧血症、肾脏功能等诸多因素影响。sST2作为一种新型心力衰竭标志物,近年来备受关注,它不仅能够反映心肌纤维化程度并预测是否发生心室重构,且不受年龄、性别、肾功能等因素的影响,同时具有更低的参考变化值和个体指数,更适合用于连续监测和指导治疗,是评价心力衰竭的理想指标之一。文中对近年来sST2在心衰诊断和预后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归纳,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门诊运动康复和住院运动康复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脏康复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 年9 月至2018 年9 月间在北京康复医院临床诊断为CHF患者36 例,按照随机原则和患者参与意愿分为3组:对照组(n=12):进行除运动锻炼治疗之外的常规心脏康复指导;住院运动康复组(n=12)和门诊运动康复组(n=12):患者在我院分别住院或门诊进行运动锻炼为核心的心脏康复。根据心肺运动试验(CPET)制定个体化运动处方。功率车运动强度为无氧阈以上Δ50%功率负荷,30 min/d,每周5 d,共12 周。治疗前、后分别评估患者CPET指标、超声心动图指标、6 min步行距离(6MWD)、生活质量(QoL)评分等。结果: 所有CHF患者安全无并发症完成症状限制性CPET,运动康复组患者安全完成全程12 周运动康复。组间比较显示,治疗前,3组患者CPET指标、超声心动图指标、6MWD和QoL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住院和门诊运动康复组患者无氧阈(ml/min, ml/(min·kg), %pred)、峰值摄氧量(ml/min, ml/(min·kg), %pred)、峰值氧脉搏(ml/beat)、峰值功率(W, %pred)、左心室射血分数、6MWD较对照组升高(P<0.05),QoL 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门诊运动康复组和住院运动康复组之间比较,CPET指标、超声心动图指标、6MWD和QoL评分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后比较显示,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住院运动康复组和门诊运动康复组患者无氧阈(ml/min, ml/(min·kg))、峰值摄氧量(ml/min, ml/(min·kg), %pred)、峰值氧脉搏(ml/beat, %pred)、峰值功率(W/min、%pred)、左心室射血分数和6MWD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QoL 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 门诊运动康复可显著改善CHF患者心肺功能、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与住院运动康复效果无明显差异。门诊康复作为心脏康复一种有效的治疗模式,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干预方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营养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来本院就诊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依据NRS-2002营养筛查表筛查结果,选出可能存在营养风险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然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平均每组43例患者。对照组采用早期肠内外营养支持的干预方式,观察组采用个体化综合营养干预的方式,比较两种不同的营养方式对两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营养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炎症水平方面,干预后两组患者白细胞(WBC)、超敏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血沉(ESR)较干预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干预后观察组各项指标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实验室检测及营养代谢指标方面,干预后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测指标血清淀粉酶水平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红蛋白(Hb)、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血清Ca2+水平较干预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干预后观察组血清淀粉酶降低和营养代谢指标升高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APACHE-Ⅱ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观察组患者APACHE-Ⅱ评分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结局及并发症方面,干预后观察组腹痛腹胀减轻时间、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个体化综合营养干预方式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有利于减轻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的营养代谢状况和临床结局,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金银花提取物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肺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选择60只大鼠并将其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金银花低剂量组、金银花中剂量组和金银花高剂量组。比较各组的肺组织和胰腺组织病理评分。采用全自动血气分析仪检测各组大鼠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和氧合指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肺组织中NF-κB通路相关蛋白(p-p65、p-IκBα、p65和IκBα蛋白)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肺组织和胰腺组织病理评分以及二氧化碳分压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金银花各剂量组肺组织和胰腺组织病理评分以及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下降,并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血氧分压和氧合指数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金银花各剂量组血氧分压和氧合指数明显升高,并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IL-1、IL-6和TNF-α水平以及p-p65和p-IκBα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金银花各剂量组IL-1、IL-6和TNF-α水平以及p-p65和p-IκBα蛋白水平明显下降,并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金银花提取物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肺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能够升高血氧分压和氧合指数并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并且其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通路介导的促炎症因子IL-1、IL-6和TNF-α的产生,缓解炎症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高原地区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疗效及对神经内分泌激素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6月期间我院接收的CHF患者109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4)和研究组(n=55),对照组患者予以缬沙坦治疗,研究组患者则予以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神经内分泌激素指标[去甲肾上腺素(NA)、醛固酮(ALD)、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心功能指标[超敏心肌肌钙蛋白T(hs-cTnT)、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记录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12周后总有效率为90.91%(50/5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93%(41/54)(P<0.05)。两组治疗12周后ALD、NA、AngⅡ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2周后hs-cTnT、NT-proBNP、LVEDD、LAD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LVEF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高原地区CHF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和心功能,且不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IRX1甲基化在心力衰竭(HF)大鼠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选择HF大鼠心肌细胞中的靶基因;通过TAC手术构建HF实验大鼠模型,并分组为假手术组(Sham组)、TAC组、Sham+5-Aza组和TAC+5-Aza组。通过心脏超声检测大鼠心脏功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价心脏损伤程度;GSEA分析功能基因的相对丰富度。通过免疫荧光分析、Western blotting和qRT-PCR检测DNA甲基化和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人的基因组相比,HF患者基因组中甲基化程度显著提高,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IRX1为靶基因,IRX1表达与CXCL14/NF-κB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超声心动图评估HF大鼠心脏功能的结果显示,与TAC组相比,TAC+5-Aza组的左心室与体重的比率显著降低,而LVDP、dP/dtmax和EF显著增加(P<0.01)。免疫染色结果显示,与TAC组相比,TAC+5-Aza组心肌细胞排列紊乱的情况得到有效缓解并恢复正常心肌细胞状态。qRT-PCR及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TAC组相比,TAC+5-Aza组大鼠的基因组DNA甲基化、IRX1甲基化、左心室ANP、BNP基因和β-MHC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α-MHC mRNA的表达水平、IRX1和CXCL14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以及MMP9和C-FLIP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1)。心肌纤维化和心肌细胞凋亡实验结果显示,与TAC组相比,TAC+5-Aza组大鼠心肌纤维化和心肌细胞凋亡阳性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HF模型大鼠的IRXI甲基化水平提高可能激活CXCL14/NF-?资B表达,以改善TAC诱导的心肌纤维化和细胞凋亡情况。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中药抗休克合剂经鼻饲给药法治疗重症烧伤休克期患者的疗效及对胃肠道复苏的影响。方法:选取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2017年10月至2020年9月期间收治的重症烧伤休克患者共计6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抗休克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抗休克的基础上经鼻饲法给予中药抗休克合剂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复苏前、复苏后1 d、2 d、3 d的动脉血乳酸、内毒素水平,心率、尿量及补液量,腹胀缓解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消化道不良反应、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及有无继发全身性感染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血清内毒素和动脉血乳酸水平均呈不同趋势下降,复苏后1 d、2 d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虽有降低,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复苏后3 d血清内毒素和动脉血乳酸值下降显著,且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复苏后1 d、2 d补液量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实验组复苏后1 d、2 d尿量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复苏后3 d尿量较对照组更多(P<0.05);实验组复苏后1 d、2 d、3 d心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腹胀缓解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消化不良反应、消化道出血、继发全身性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鼻饲法给予中药抗休克合剂配合西医常规抗休克治疗,可发挥中医药特色,治疗重症烧伤休克期患者临床疗效明确,有助于胃肠道复苏,降低并发症及感染机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优化两步输注美罗培南联合参麦注射液对重症感染患者血清感染指标、细菌清除率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在我院重症医学科(ICU)住院的153例重症感染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传统输注美罗培南组(A组,54例)、优化两步输注美罗培南组(B组,49例)、优化两步输注美罗培南联合参麦注射液组(C组,50例)。比较治疗后三组患者的总体疗效、血清感染指标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组、C组的临床有效率、细菌清除率、28天生存率高于A组(P<0.05);B组、C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少于A组,且C组少于B组(P<0.05);治疗后B组、C组CD3+、CD4+、CD4+/CD8+高于A组,且C组高于B组(P<0.05);B组、C组CD8+、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低于A组,且C组低于B组(P<0.05)。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优化两步输注美罗培南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重症感染患者疗效确切,可提高细菌清除率,改善患者免疫状态,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白色念珠菌血流感染暴发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控制措施等,为预防和控制院内白色念珠菌血流感染暴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8年7月我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发生的4例白色念珠菌血流感染暴发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患儿临床情况、临床特征、危险因素、暴发原因以及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结果:4例医院感染暴发白色念珠菌血流感染患儿均存在基础疾病、有机械通气史、存在中心静脉或动脉置管、静脉或动脉置管前后均使用碘伏消毒、曾使用广谱抗生素、输血制品,白色念珠菌血流感染后最突出的临床表现均是发热。药敏方面,医院感染暴发的4例白色念珠菌感染患儿对唑类及5-氟胞嘧啶均耐药,但对两性霉素B均敏感。经拔除血管置管、减少或者避免广谱抗菌药的应用,根据药敏使用卡泊芬净及两性霉素B抗真菌等积极治疗,1例患儿放弃治疗后死亡,3例患儿顺利出院。通过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可知,留置中心静脉或动脉置管是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发生医院感染暴发白色念珠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留置中心静脉或动脉置管是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发生医院感染暴发白色念珠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医院感染暴发白色念珠菌血流感染患儿最突出的临床表现是发热,唑类及5-氟胞嘧啶耐药的患儿使用卡泊芬净及两性霉素B可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探讨目标剂量螺内酯(20 mg/d)联合曲美他嗪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炎症因子、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老年C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曲美他嗪治疗,研究组给予曲美他嗪联合目标剂量螺内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RAAS指标 [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醛固酮(ALD)]、心率变异性[24 h平均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24 h连续5 min节段平均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ANN),连续正常R-R间期差的均方根(rMSSD)]、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安全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更高(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hs-CRP、TNF-α、IL-6、LVESD、LVEDD、PRA、AngⅡ、ALD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上述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LVEF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SDNN、SDANN、rMSSD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上述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目标剂量螺内酯治疗老年CHF患者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心率变异性,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其可能是通过拮抗RAAS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