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59篇
  免费   1111篇
  国内免费   3586篇
  2024年   91篇
  2023年   358篇
  2022年   391篇
  2021年   354篇
  2020年   422篇
  2019年   380篇
  2018年   288篇
  2017年   324篇
  2016年   384篇
  2015年   405篇
  2014年   583篇
  2013年   503篇
  2012年   532篇
  2011年   584篇
  2010年   506篇
  2009年   624篇
  2008年   820篇
  2007年   666篇
  2006年   559篇
  2005年   577篇
  2004年   579篇
  2003年   554篇
  2002年   480篇
  2001年   519篇
  2000年   424篇
  1999年   354篇
  1998年   318篇
  1997年   276篇
  1996年   265篇
  1995年   244篇
  1994年   256篇
  1993年   202篇
  1992年   242篇
  1991年   235篇
  1990年   202篇
  1989年   169篇
  1988年   111篇
  1987年   78篇
  1986年   40篇
  1985年   64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27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2篇
  1963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5年   3篇
  1953年   2篇
  195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0 毫秒
991.
目的观察国产两性霉素B抢先治疗血液病患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以下简称IFI)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2月~2008年12月间,45例免疫功能低下IFI患者接受国产两性霉素B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45例患者均应用两性霉素B治疗两周以上,最长应用时间为14周,中位数6周。总有效率为86.7%,不良反应主要有低钾血症、发热、转氨酶升高、肾功损害、胃肠道反应,根据WHO药物毒性分级标准均为I~II级毒性。结论国产两性霉素B对于血液病患者IFI临床诊断的抢先治疗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992.
蓝莓果渣提取物总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畅  程大海  高欣  赵尔丰 《植物研究》2010,30(2):253-256
研究了蓝莓果渣提取物总酚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分别采用水、40%乙醇及纤维素酶辅助乙醇超声提取蓝莓果渣,并用Folin-Ciocalteu试剂对3种提取物的总酚含量进行评估;并采用DPPH清除实验及O2—.清除实验对3种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纤维素酶辅助超声提取蓝莓果渣的总酚含量最高,可达425.36±15.21 mg GAE.100 g-1DW,远远高于水提物(169.46±9.75 mg GAE.100 g-1DW)及醇提物(218.39±12.54mg GAE.100 g-1DW)中的总酚含量。且纤维素酶辅助乙醇超声提取物对DPPH的清除能力为2.67±0.13 gVc.100 g-1DW,对O—.2的清除能力2.48±0.14 g Vc.100 g-1DW,明显好于醇提物及水提物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开窗减压对颌骨牙源性囊性病变的治疗作用.方法:102例牙源性颌骨囊性病变按囊肿大小分成两组,直径大于3.5cm且颌面部畸形明显的37例为甲组,全部采用开窗减压术;直径小于3.5cm的65例为乙组,其中27例(乙组A)采用开窗减压或开髓引流术,38例(乙组B)采用一次性手术切除.定期复查观察囊肿及颌骨变化情况,记录曲面断层片上囊腔影像面积变化,术后6月视情况采取Ⅱ期手术治疗.结果:甲组开窗减压术后囊肿逐步缩小,骨质再生情况良好,颌面部外形改善,未出现神经及周围重要结构损伤症状,6月后囊肿面积平均缩小75.03%,与术前囊腔面积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有效率100%,Ⅱ期手术完成治疗;乙组A开窗减压或开髓引流组6月后有效率70.37%,大多采用二次手术治疗;乙组B一次手术切除治疗组囊腔愈合良好,6月后颌骨形态结构基本恢复正常,有效率100%,与乙组A有显著差异(P<0.05).全部病例观察3至6年未见复发.结论:开窗减压术对大型颌骨囊性病变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小型牙源性囊性病变最好选择一次性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94.
陕西食源性沙门氏菌耐药及相关基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食源性沙门氏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药敏性及相关耐药基因,更好的了解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途径,确保食品安全。【方法】使用the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推荐的琼脂稀释法测定沙门氏菌的药敏性,PCR和基因序列测定方法确定耐药沙门氏菌中整合子及其携带的耐药基因、与头孢菌素抗性相关的基因、沙门氏菌基因岛及与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相关的基因突变。【结果】359株沙门氏菌中,67%的菌株对磺胺甲恶唑产生抗性,对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四环素、卡那霉素、萘啶酮酸、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链霉素、氯霉素和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头孢曲松、头孢西丁和头孢哌酮的耐药率分别为58%、56%、37%、35%、33%、32%、29%、26%、21%、16%、9%和8%。284株耐药菌中,79%的菌株可抗至少1种抗生素,25.9%可抗10种以上抗生素,2.5%可抗14种抗生素。耐药的Ⅰ类整合子以1.4kb最为常见,携带的耐药基因有aadA1、aadA2、aadA5、tetR、blaPSE-1、blaDHA-1、blaVEB-1、dhfrⅠ、dhfrⅤ、dhfrⅦ和dhfr17等。62株耐头孢曲松和/或头孢哌酮的沙门氏菌中,blaTEM和blaCMY-2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51.6%和56.5%。13.6%的沙门氏菌中检出了沙门氏菌基因岛。35株耐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沙门氏菌的gyrA、parC和parE基因中共检出68个点突变,gyrA基因中常见突变为Ser83Phe、Ser83Tyr、Asp87Gly和Asp87Asn,parC基因中为Ser80Arg。parE基因中检出了Lys441Ile、Lys428Gln、Asp494Asn、Lys428Gln和Gly442Ser突变,这些点突变均为首次在食源性沙门氏菌中检出。【结论】陕西食源性沙门氏菌耐药状况严重,整合子、沙门氏菌基因岛和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的存在及解旋酶和拓扑异构酶基因突变是导致沙门氏菌耐药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本课题组收集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患者中存在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第13外显子(E13)基因突变患者临床生化和心血管系统损害特点.方法:对9例临床诊断为FH、基因检测到LDLR基因E13突变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临床诊断FH纯合子患者7名,其总胆固醇(TC)水平15.12~26.14 mmol/L,杂合子患者2名,TC水平11.30~11.75 mrnol/L.(2)均可见不同程度黄色瘤;(3)FH纯合子3例心电图出现ST-T改变;4例儿童和1例青年患者出现瓣膜损害,冠脉血流储备(CVFR)减低;杂合子心电图检查均正常,1例出现瓣膜损害,CVFR均正常.(4)核苷酸序列分析证实:9例E13突变患者中,A606T纯舍突变3名;D601Y纯合突变2名;A606T+、W462X和A606T+D601Y复合杂合突变各1名;A606T和D601Y杂合突变各1名.结论:FH严重损害患儿心血管系统和皮肤,LDLR基因E13出现的A606T和D601Y突变可能成为中国FH人群的高频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发生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PRES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临床表现为头痛、精神状态改变、癫痫发作和视力改变.病因为高血压、子痫/先兆子痫等.PRES高血压发生率为88.9%,其中超过脑血管自动调节上限的为20.0%.MRI表现为:顶枕叶为主的经典型28例,全脑型9例,不对称型5例,脑干型3例.结论:PRES病理基础为血管源性水肿,影像学表现以经典型为主.  相似文献   
997.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特点及治疗反应,以提高TTP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1998年1月~2009年4月期间诊断为TTP的37例患者进行临床特征和治疗转归分析,对所有病例的外周血涂片进行破碎红细胞计数,计数5000个红细胞中所含裂红细胞进行定量。结果:37例患者仅7例(18.9%)出现典型TTP五联征(发热、血小板减少、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神经系统症状和肾脏损害);30例TTP患者(81.1%)出现三联征(血小板减少、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神经系统症状)。本组病例中主要的致病因素为自身免疫性疾患,特发性TTP占56.76%。本组病例外周血涂片100%存在破碎红细胞,均值为4.4%,范围为0.3%~13.4%。本组病例的治疗以血浆置换和输注血浆为主,治疗有效率88.46%;接受血浆输注治疗的患者缓解率仅为18%,而死亡率为82%。结论:TTP诊断仍然依赖临床表现特点,破碎红细胞计数是非常有价值的诊断指标。血浆置换联用血浆输注仍是治疗TTP的首先方法。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检测LC3在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549上的表达情况,及结核分枝杆菌刺激后对其表达的影响,探讨自噬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上皮细胞中所起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549,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A549细胞0h,24h分别提取RNA,采用RT-PCR的方法检测LC3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凋亡坏死染色试剂盒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24h后检测对照组,3-MA组,MTB组和3-MA+MTB组的细胞坏死情况。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A549细胞4h,8h,16,24h采用Non-Radioactive Cytocity Assay的方法检测对照组,3-MA组,MTB组和3-MA+MTB组上清液LDH的OD值。结果:LC3在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显著表达,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LC3表达降低。细胞凋亡和坏死染色结果显示空白组和3-MA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MTB组和3-MA+MTB组有明显差异(P<0.05)。LDH检测显示MTB组和3-MA+MTB组上清液LDH的OD值数据两两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并且有时间依赖性。结论:肺泡II型上皮细胞自噬体在抵抗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MHC-Ⅰ在IIM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对收集的15例IIM患者进行肌肉活检,观察其病理结构的改变、MHC-Ⅰ在患者肌肉组织中的分布表达情况,并与非炎症性肌病患者作对照.结果:1.在IIM患者肌肉组织中明确有MHC-Ⅰ类分子的表达,其阳性率为100%;2.虽有6例IIM患者肌纤维中没有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但患者还是出现了临床症状且肌酶异常;3.MHC-Ⅰ在IIM肌肉组织中的表达强弱程度与病人肌酶呈正相关性,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HC-Ⅰ类分子可以作为IIM早期诊断的指标之一,其表达强弱与患者病情程度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卵巢癌中Vasohibin-1的表达情况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在60例上皮性卵巢癌和12例正常卵巢组织中Vasohibin-1的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卵巢癌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分析vasohibin-1表达与VEGF之间的关系及其与卵巢癌分期,分级和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卵巢癌中vasohibin-1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卵巢(P0.05)。Vasohibin-1表达水平与卵巢癌分期相关(P0.05),而与卵巢癌分级和淋巴转移无关。Vasohibin-1表达与VEGF蛋白水平呈正相关(P0.01)。高vasohibin-1表达卵巢癌患者三年生存率(50%)低于低vasohibin-1表达的患者(83%)。结论:vasohibin-1可以反映卵巢癌的血管生成潜能,是卵巢癌的不良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