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9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虎斑游蛇颈背部皮下腺液致动物死亡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晓军 《蛇志》2003,15(1):8-8
多年来 ,在捕蛇中经常发现虎斑游蛇颈背部在挣扎过程中挤压出一种乳黄色粘液 ,手触感粘滑液体。解剖虎斑游蛇发现颈背部背鳞皮下长有两串米粒大小腺囊 ,充盈时带有乳黄色腺液 ,腺液排空后肉色囊状 ,长约 3.0 cm,宽 0 .8cm,左右对称两排似葡萄样腺体 ,无腺导管与口腔牙基连接 ,口开在脊鳞鳞片之间绞合区 ,经挤压分泌出乳黄色或带有血丝样乳白色不透明粘稠状液体 ,用生理盐水稀释振摇后不易起泡沫。作者用虎斑游蛇的这种皮下腺体分泌液做动物试验 ,现报告如下。1 实验材料与方法  实验于 2 0 0 2年 4月 1日上午 9:0 0在龙岩市黄晓军中医外…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国产两性霉素B抢先治疗血液病患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以下简称IFI)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2月~2008年12月间,45例免疫功能低下IFI患者接受国产两性霉素B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45例患者均应用两性霉素B治疗两周以上,最长应用时间为14周,中位数6周。总有效率为86.7%,不良反应主要有低钾血症、发热、转氨酶升高、肾功损害、胃肠道反应,根据WHO药物毒性分级标准均为I~II级毒性。结论国产两性霉素B对于血液病患者IFI临床诊断的抢先治疗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MKL)患者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4管用8色抗体组合对28例AMKL患者的骨髓有核细胞进行免疫表型分析,同时结合分析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学、融合基因和染色体核型等检查结果。结果:28例AMKL患者中阳性表达率较高的是巨核细胞相关抗体:CD41a、CD61、CD42b、CD36,阳性率分别为81. 48%、92. 86%、72. 00%、70. 83%,其中,CD41a、CD61、CD42b三种抗体共表达的患者占53. 57%,至少表达两种抗体的患者占82. 14%。髓系祖细胞相关标志:CD117、CD34、CD38、HLA-D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 29%、42. 86%、64. 29%和46. 15%,与非APL的AML患者相比表达率均较低(P 0.01);髓系全程抗原CD13、CD33在AMKL中阳性表达率与非APL的AML之间无统计学差异。髓系中后期抗原CD15及单核系抗原CD64、CD14、CD300e和胞浆抗原MPO、cCD79a和cCD3均阴性。与非Down综合征相关AMKL(non-DS-AMKL)相比,CD7与CD11b的表达在Down综合征相关AMKL(DS-AMKL)中较高(P 0.05)。AMKL患者中17例(65.4%)为复杂染色体核型,5例为+21染色体异常;仅5例患者核型正常。25例行白血病融合基因筛查,24例(96%)患者WT1基因表达增高(40.24±59.14%),12例患者(70.58%) EVI1基因表达增高(53.93±37.98%),4例患者融合基因阳性(2例MLL-AF9阳性,1例TLS-ERG,1例P210 BCL/ABL)。结论:AMKL中82.14%患者表达至少两种巨核细胞相关标志,髓系祖细胞标志表达相对较低,多为复杂染色体核型异常,WT1及EVI1异常表达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蒋丽娜  王大雷  张炎  刘芳娥  黄晓军  曲萍 《蛇志》2007,19(2):100-102
目的探讨几种药品抗圆斑蝰蛇毒的作用。方法将蝰蛇毒造模后的小鼠随机分组,给予美兰、葛根素、葛根总黄酮和生理盐水于小鼠皮下注射,观察24 h内各组动物各个时间段内的局部症状以及呼吸、食欲、活动等全身症状,以动物的死亡数累计各组的实验结果。结果美兰在规定的4 h内对小鼠的保护率高于葛根总黄酮与葛根素。结论美兰有较强的抗蝰蛇毒作用。  相似文献   
5.
由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感染学分会和呼吸病学分会共同主办、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和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承办的第三届全国深部真菌感染学术会议于2009年3月26~29日在湖南省长沙市隆重召开。中华医学会会长钟南山院士特意为大会录影致词,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分会主任委员阮长耿院士也为大会发来贺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怀疑肺部有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fungalinfection,IFI)的血液恶性肿瘤患者行手术切除肺部病灶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分析2005年4月~2009年7月之间因血液系统肿瘤合并疑似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而接受肺切除术的10名患者,总结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来探讨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手术均在全身麻醉下进行,5例为胸廓切开术,5例为胸腔镜下手术。3例为病灶楔形切除术,7例为肺叶切除术。术后组织病理:确诊真菌感染6例(60%),慢性细菌感染1例,3例未见明确病原菌。术后4例出现并发症:3例为轻度并发症(30%),其中2例气胸后自行吸收,1例局限性肺不张;1例严重并发症为血胸(10%)。术后30d死亡率为10%。术后真菌复发率为16%。随访至2009年8月31日,中位随访时间为3.8个月(0.7~31.1个月),4例(40%)死亡,但手术相关死亡率为0%。结论手术切除不仅有助于明确诊断而且还可以清除病灶、防止IFI复发和允许进一步的免疫抑制治疗,手术本身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用套式多聚酶链反应(Nested-PCR)技术对169对HBsAg及HBsAg/HBe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外周血清进行了HBV-DNA检测。103对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外周血清中HBV-DNA阳性率分别为72.8%和33.0%;66对HBsAg和HBeAg双阳性的孕妇及其新生儿外周血清中HBV-DNA阳性率分别为86.4%和43.9%。对55例HBsAg及HBsAg/HBeAg阳性产妇产后的初乳进行了HBV-DNA检测,结果HBV-DNA阳性率为36.4%。结果表明HBsAg和HBeAg双阳性的孕妇及其新生儿外周血清HBV-DNA检出率较HBsAg单阳性的孕妇及其新生儿要高,其初乳中HBV-DNA的检出率也高。还对105例注射了乙肝疫苗及高价乙肝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的6月龄婴儿的外周血清进行了HBV-DNA检测,结果有23例阳性。  相似文献   
8.
李金荣  蓝海  黄晓军  陈远辉  吴卯斌 《蛇志》2007,19(3):202-205
长期以来,人们仅把具有沟牙和管牙的蛇视为毒蛇,然而,近年来发现游蛇科中的虎斑颈槽蛇、红脖颈槽蛇、颈棱蛇、赤链蛇等既无管牙,也无沟牙,却频频发生这类蛇咬伤人后引起中毒的事例,甚至出现被咬伤致严重出血休克死亡的事件。经深入研究后发现,这些蛇虽没有沟牙和管牙,但却具有产生毒性分泌物的毒腺—杜氏腺(Duvernoy′s gland)及皮下腺,且不同的毒腺具有不同的毒性作用,可表现为出血不止、溶血、呼吸困难、肾损害等。这类蛇与毒腺的导管有联系的上颌牙明显粗大,上颌牙与上颌骨、横骨连接牢固,毒腺里的毒液可顺着粗大的上颌牙流入伤口,因此,应视为"后毒牙类毒蛇"。  相似文献   
9.
人血浆蛋白连续沉淀分离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人血浆蛋白连续流沉淀分离装置的分离性能。方法:将传统的人血浆蛋白低温乙醇批处理法改进为连续沉淀分离法,并设计了一套连续沉淀分离装置。采用人血浆低温乙醇分离的组分FⅠ Ⅱ Ⅲ沉淀为试验物料,将蛋白液与试剂(乙醇和缓冲液)在特制的混合器内与循环母液迅速混合,形成连续沉淀分离过程。结果:实现了人血浆蛋白的连续沉淀分离,所得蛋白组分FⅡ中的IgG含量为5.0~8.4g/L,纯度达94%~97.4%。结论:该装置能够实现人血浆蛋白的连续分离,须进一步的试验和工艺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仪高敏感方法检测PNH克隆的必要性和血细胞减少患者PNH克隆的发生率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CD59检测红细胞及FLAER联合CD24或CD14检测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方法检测了20例健康志愿者和1 095例血细胞减少患者的PNH克隆比例,同时对31例患者采用传统的CD59方法检测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中CD59~-细胞比例。结果:根据健康志愿者正常背景和患者获取的细胞数,确定粒细胞、单核细胞和红细胞PNH克隆的最低检测限(LOD)分别为0.04%、0.10%和0.05%;827例患者FLAER~-CD24~-粒细胞、FLAER~-CD14~-单核细胞和CD59~-红细胞的中位比例分别为0.02%、0.02%和0.03%;318例(38.45%)患者粒细胞PNH克隆高于LOD,180例FLAER~-CD24~-粒细胞1.00%,粒红和粒单细胞的一致性只有43%~45%。138例FLAER~-CD24~-粒细胞≥1.00%,粒红、粒单和粒单红细胞的一致率分别为91.30%、97.83%和89.86%;比较CD59~-和FLAER~-CD24~-粒细胞、CD59~-和FLAER~-CD14~-单核细胞比例,CD59~-细胞比例明显更低(P0.000 1和P=0.000 9);26.85%和24.54%患者因出现FLAER~-CD24~+粒细胞与FLAER~-CD14~+单核细胞,导致FLAER单阴比例高于FLAER和锚连蛋白双阴比例,对PNH克隆比例低于0.10%的患者影响更大;36例PNH患者和50例MDS或AA患者PNH克隆比例分别为90.30%(44.49%~99.05%)和1.30%(0.10%~96.07%)(P0.000 1);PNH克隆比例等于41.81%时,诊断PNH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0%和96.0%。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根据正常背景值,确定粒细胞、红细胞的LOD分别为0.04%和0.05%。粒细胞PNH克隆比例≥1.00%,与单核和红细胞诊断PNH克隆阳性结果更一致,PNH克隆比例高于41.81%时PNH疾病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