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8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8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以盛果期10a生品种‘阿部白’桃为试材,在大田条件下,进行连续2年定位施肥试验,设置放射沟施全量肥(R_(NPK))、放射沟施半量肥(R_(1/2NPK))、注射施全量肥(I_(NPK))和注射施半量肥(I_(1/2NPK))4个处理,分析注射施肥对桃园0~60cm土层土壤养分含量、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以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探讨注射施肥在桃树生产中的应用,为高效施肥和提高水肥利用率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桃幼果膨大期(5月15日),0~40cm土层中,试验各处理的总氮钾含量差异不明显,注射施肥土壤中速效养分含量显著低于放射沟施肥;果实成熟前期(7月15日),在相同施肥量下,0~40cm土层中注射施肥处理的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均以I_(NPK)处理的最高,且分别比放射沟施肥处理显著提高16.61%、12.56%和10.15%、23.93%,同时注射施肥处理的0~40cm土层中有机质含量均低于放射沟施肥处理,部分处理差异达显著性水平;不同处理对土壤中磷的影响较小。(2)果实成熟前期,0~60cm土层中注射施肥土壤中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以及0~20cm土层的碱性磷酸酶均显著高于放射沟施肥;同期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规律与土壤酶活性变化基本一致。(3)INPK处理的桃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施肥处理,且分别比R_(NPK)处理显著增加了12.24%和11.21%;I_(1/2NPK)处理的单株果实产量最高(65.25kg)并显著高于放射沟施肥处理,但与INPK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研究认为,注射施肥对桃树土壤中养分含量、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以及果实品质都有积极的影响,且以NPK全量注射施肥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2.
在野外样方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大青沟国家自然保护区5种不同植被类型地面生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相关性。(1)共发现苔藓植物12科27属55种,以丛藓科(Pottiaceae)、青藓科(Brachytheciaceae)和真藓科(Bryaceae)等为优势科,青藓属(Brachythecium)、真藓属(Bryum)和小石藓属(Weissia)等为优势属,优势种有双色真藓(Bryum bicolor)、西伯利亚瘤冠苔(Mannia sibirica)、密叶绢藓短柄变种(Entodon compressus var.zikaiwiensis)、绒叶青藓(Brachythecium velutinum)和地钱(Marchantia polymorpha)等;(2) Alpha多样性指数中,Patrick丰富度指数6~29,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1.439 2~2.608 0,变化规律均为:水曲柳林(Fraxinus mandschuria forest) > 蒙古栎林(Quercus mongolica forest) > 大果榆林(Ulmus macrocarpa forest) > 西伯利亚杏灌丛(Armeniaca sibirica shrub) > 羊草草地(Leymus chinensis community);Simpson优势度指数0.131 6~0.295 5,与上述两指数呈显著负相关;Pielou均匀度指数0.663 0~0.803 3,与以上指数相关性不强;(3)影响物种多样性的主要环境因子有空气湿度、土壤水分、乔木盖度和灌木盖度;(4) Bata多样性指数0~0.652 2,大果榆林与蒙古栎林之间相似度最大,羊草草地与水曲柳林之间无相似性;水曲柳林和蒙古栎林是研究区地面生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保护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3.
黑土沟遗址是泥河湾盆地目前发现的时代较古老的一处早更新世旧石器时代考古遗址。根据磁性地层学资料判断,遗址位于Matsuyama反极性时的Olduvai正极性亚时阶段,其年龄为1.77-1.95Ma。2006年,在黑土沟遗址的考古地质勘探中,查明探坑文化层厚1.33m,由4个自然层组成;在大约7.6m~3的堆积中,出土遗物20585件,包括石制品20489件,哺乳动物骨牙碎片96件。石制品中,石核、石片、断块和器物分别占0.36%、97.90%、1.00%和0.74%,在石片中竟有87.74%的数量是碎屑。器物中出现旧石器晚期常见的圆盘状刮削器。石制品保存新鲜,发现拼合标本3组。石制品绝大部分属于微型和小型标本。砸击制品在地层中的密度较大,而且含有似棱柱状石核和似石叶薄长石片。  相似文献   
134.
【目的】为明确诱导管侧沟茧蜂Microplitis tuberculifer 滞育的主要因子,在田间和室内研究了不同温度和光周期下管侧沟茧蜂的滞育率和滞育茧的最佳冷藏温度。【方法】田间实验分别从8月31日到9月25日每隔5 d在室外罩笼内释放管侧沟茧蜂寄生的粘虫幼虫,待寄生蜂结茧后统计子代蜂的滞育率。室内实验共设5个不同温度(16℃, 18℃, 20℃, 22℃和24℃)和7个不同光周期(6L:18D, 8L:16D, 10L:14D, 12L:12D, 14L:10D, 16L:8D和18L:6D),分别统计寄生蜂在各个处理条件下的滞育率。【结果】在河北中部地区秋季自然条件下,8月底当日平均气温为24.4℃,日平均光照时间为12 h 51 min 时,少数蛹(5.08%)开始进入滞育;9月25日,当日平均气温为17.2℃,日平均光照时间为11 h 36 min以下时,几乎所有蛹个体进入滞育,滞育率达到99.70%。在室内人工控制条件下,当温度为22℃以上,无论光周期如何变化,管侧沟茧蜂不能进入滞育,所结茧全部为非滞育茧。温度为22℃以下存在光周期反应,在温度16℃, 18℃和20℃,光周期10L:14D时形成滞育茧数量最多,滞育率分别为100%, 89.75% 和 29.58%。可见温度和光周期二者共同影响管侧沟茧蜂的滞育。滞育茧在0℃左右条件下冷藏 240 d 和5℃左右环境条件下冷藏180 d, 成虫的羽化率和寄生能力与发育茧差异不显著(P>0.05);0℃条件下冷藏300 d,滞育茧仍有79%可以正常羽化。【结论】该寄生蜂在秋季进入滞育主要是低温条件和短光照反应相互作用的结果,滞育茧在0℃和5℃温度下至少可以保存240 d。这些结果对管侧沟茧蜂的大规模繁殖和滞育茧的保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5.
TNF-a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前炎症细胞因子, 参与哮喘整个病理生理过程。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可以拮抗肿瘤坏死因子活性, 已被用来治疗与TNF相关的炎性疾病。将sTNFRI-IgGFc基因插入腺病毒穿梭质粒pDC316, 与辅助质粒pBHGloxΔE1, 3Cre共转染HEK293细胞, 重组产生Ad-sTNFRI-IgGFc, PCR鉴定毒种正确后, 进行扩增、纯化和滴度测定, 转染人气道平滑肌细胞, 利用RT-PCR、免疫组化方法, 流式细胞仪, ELISA检测转染后细胞中sTNFRI-IgGFc的转录和表达。实验结果证明成功构建了Ad-sTNFRI-IgGFc腺病毒载体, 感染性滴度达3×1010 TCID50/mL, 200 moi转染气道平滑肌细胞阳性率达99.32%, 转染后气道平滑肌细胞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有sTNFRI-IgGFc表达。转染上清稀释64倍后仍对TNF有拮抗活性。为将表达sTNFRI-IgGFc腺病毒基因治疗哮喘的实验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6.
周振宇 《化石》2008,(1):35-38
一路向西,飞机降落在西宁,清凉迅速代替了北京的闷热.我们也卸下大都市中的浮躁,准备摸索着粗糙的石头,寻访古人类的足迹.  相似文献   
137.
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寒温性针叶林的种群结构与分布格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寒温性针叶林依据优势树种可分为华北落叶松纯林、青杆纯林和华北落叶松青杆混交林.分别以纯林与混交林研究了其种群结构和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不同林分种群结构特征差异明显.混交林中,华北落叶松幼苗数量少或缺失,为衰退型种群;青杆幼苗充足,为增长型种群,随时间推移,混交林可能逐渐演替为青杆林.华北落叶松和青杆纯林均表现为增长型种群,单优种群的现状在较长时间内将维持不变.整体来看,寒温性针叶林种群格局为聚集分布,混交林中华北落叶松和青杆的聚集程度都分别大于相应的纯林,主要因为华北落叶松与青杆种群对光照的需求存在差异.随着立木径级增大,寒温性针叶林聚集程度降低,华北落叶松幼苗在林窗下高度聚集,成体聚集程度减弱;青杆幼苗聚集度较大,成体在纯林为聚集分布,在混交林为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138.
甘肃小陇山桃花沟森林公园土壤纤毛虫的群落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4年8月-2007年3月,用活体观察和固定染色方法对桃花沟森林公园及符家滩土壤纤毛虫的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桃花沟森林公园的土壤中共鉴定出纤毛虫75种,隶属于3纲11目29科40属,其中桃花沟景区的土壤纤毛虫有43种,普渡峡景区有51种;受人为干扰较为严重的符家滩土壤中有纤毛虫28种;在桃花沟森林公园土壤纤毛虫群落中,下毛目、肾形目和前12目为其优势类群;齿脊肾形虫、长圆膜袋虫、皮速体虫、活泼状似片尾虫为其优势种;桃花沟景区、普渡峡景区和符家滩的土壤纤毛虫Gleason-Margalef物种多样性指数分别为4.61、5.64、3.28;桃花沟景区与普渡峡景区土壤纤毛虫的群落Jaccard相似系数为0.25,桃花沟景区、普渡峡景区与符家滩土壤纤毛虫的群落Jaccard相似系数分别为0.22、0.18.表明自然环境与受人为干扰的环境中土壤纤毛虫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9.
广西壁虎科分布新记录--疣尾蜥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放  余丽江  徐蕴丽 《四川动物》2003,22(4):234-235
2003年1月4日,我们对广西北海市涠洲岛的野生动物进行了考察,采得壁虎科(Gekkonidae)标本1号(♀),经鉴定系广西壁虎科分布新记录——疣尾蜥虎(Hemidactylus frenatus)。疣尾蜥虎隶属于蜥蜴亚目壁虎科蜥虎属^[1-3]。现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0.
虎斑游蛇颈背部皮下腺液致动物死亡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晓军 《蛇志》2003,15(1):8-8
多年来 ,在捕蛇中经常发现虎斑游蛇颈背部在挣扎过程中挤压出一种乳黄色粘液 ,手触感粘滑液体。解剖虎斑游蛇发现颈背部背鳞皮下长有两串米粒大小腺囊 ,充盈时带有乳黄色腺液 ,腺液排空后肉色囊状 ,长约 3.0 cm,宽 0 .8cm,左右对称两排似葡萄样腺体 ,无腺导管与口腔牙基连接 ,口开在脊鳞鳞片之间绞合区 ,经挤压分泌出乳黄色或带有血丝样乳白色不透明粘稠状液体 ,用生理盐水稀释振摇后不易起泡沫。作者用虎斑游蛇的这种皮下腺体分泌液做动物试验 ,现报告如下。1 实验材料与方法  实验于 2 0 0 2年 4月 1日上午 9:0 0在龙岩市黄晓军中医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