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 ,人们认为毒蛇与无毒蛇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有毒腺、毒牙 ,然而 ,对后沟牙无沟牙游蛇 Duvernoy氏腺体或口腔分泌物的毒性进行研究发现 ,有些游蛇其上颌牙无沟亦无管 ,却具有毒性 [1] 。游蛇的 Duvernoy氏腺体及其分泌物一直很少受到关注 ,这种复杂的管状腺体由 1 9世纪初 ,法国著名的形态学家 George Louis Duvernoy命名 ,因而称为 Duvernoy氏腺体。  游蛇占世界上所有蛇类的 65% ,至少包括 6个亚科 ,大约 1 56种。目前还不清楚究竟有多少种游蛇具有 Duvernoy氏腺体。在人类研究的 30 0种游蛇中 ,发现 2 50种游蛇具有 Duverno…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探究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在不同年龄和泌香期与非泌香期香腺的组织结构变化,为深入研究林麝香腺发育和麝香分泌机制提供基础资料。收集6只雄性林麝的香腺组织,包括泌香期2岁龄林麝1例,非泌香期6月龄、2岁龄、4岁龄、6岁龄和8岁龄林麝各1例,采用大体解剖、石蜡切片及常规H.E染色技术,对香腺的形态、组织特征及腺泡直径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林麝香腺位于腹部阴囊与腹脐之间,与阴囊的距离约为4.5 cm。根据功能,香腺可划分为香囊部和腺体部。负责分泌麝香液的腺体组织为肉眼可见的白色颗粒,嵌入腺体部肌层深处并环绕香囊颈分布。6月龄林麝香腺已具有成熟腺体结构,但腺上皮仍处于休止状态;成年林麝香腺的腺泡则增大且数量增多。成年林麝泌香期腺泡被挤压成团状分布,上皮游离面破碎不整,腺泡腔内含有大量明显的颗粒状分泌物与细胞碎屑混合堆积;非泌香期腺泡直径显著大于泌香期(P < 0.01),2岁林麝腺泡表现为紧密排列的椭球形,而4岁及以上的腺泡则呈不规则团状分布,腔内可见颗粒物,且4岁、6岁和8岁的腺泡直径无显著差异(P > 0.05)。林麝香腺组织结构的变化反映了泌香能力与生长阶段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蛇志》2003,(4)
第 1期 (2 0 0 3年 3月 )循证医学冯玉奎 (1 )………………………………………………………………………………………………尖吻蝮蛇毒中精氨酸脂酶的分离纯化与性质研究郑 颖 ,向左云 ,姚光宁 ,等 (3)…………………………蛇伤药酒的质量控制张健民 ,蒋三员 (6)………………………………………………………………………虎斑游蛇颈背部皮下腺液致动物死亡观察黄晓军 (8)…………………………………………………………降纤酶预防脑血管病的临床观察赵迎新 ,孙旭红 (2 )…………………………………………………………降纤酶治疗偏头痛临床观…  相似文献   

4.
兰花蕉科(Lowiaceae)植物开花时,位于唇瓣的特殊腺体结构——气味腺(osmophores)能够产生和释放类似粪便的腐臭气味吸引传粉者。本研究以该科植物长萼兰花蕉(Orchidantha chinensis var.longisepala)为材料,采用中性红染色法初步确定气味腺的位置,然后用扫描电镜观察气味腺表皮细胞形态、透射电镜观察分泌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显示,散发腐臭气味的气味腺位于长萼兰花蕉唇瓣上端近轴面;气味腺由多样性的表皮细胞及表皮下1~2层分泌细胞构成,腺体细胞具有细胞核大、细胞质浓、线粒体和内质网丰富等特点;长萼兰花蕉花气味的释放主要依靠角质小泡的破裂完成,推测挥发性的小分子有助于花气味的释放。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兰花蕉科植物与传粉者之间的互作关系,了解植物的传粉过程。  相似文献   

5.
用蛋白激酶C(PKC) 抑制剂H7 作用于人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83 系,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对人羊膜基底膜侵袭能力的影响。癌细胞接种于羊膜基底膜表面48- 72 小时后, 在扫描电镜下可以观察到对照组癌细胞侵袭现象, 侵袭的细胞伸出丝状伪足且侵入基底膜内, 伪足周围的基底膜断裂和被溶解, 而实验组癌细胞侵袭现象很难发现。细胞附于基底膜表面, 细胞表面较光滑且无明显伪足伸出, 基底膜无明显受损改变。实验结果表明, 降低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的PKC活性可明显降低其侵袭能力, PKC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的侵袭能力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蛋白激酶CK2 β (proteinkinaseCK2 β)及 p5 3蛋白在涎腺腺样囊性癌 (salivaryadenoidcysticcarcinoma ,SACC)中表达分布特征的研究 ,探讨其在该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 45例SACC及 12例正常涎腺组织中蛋白激酶CK2 β及 p5 3的表达变化。结果 SACC标本中蛋白激酶CK2 β阳性 37例 ,阴性 8例 ;正常腺体组织中蛋白激酶CK2 β阳性 2例 ,阴性 10例 (P <0 0 1) ;p5 3在SACC标本中阳性 6例 ,阴性 39例。二者的表达在病理学各分型及临床各分期之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蛋白激酶CK2 β在SACC组织中呈高表达 ,与其相关的 p5 3在SACC中呈低表达。但二者与SACC病理学分型及临床分期无关。  相似文献   

7.
虎斑游蛇咬伤中毒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麦桂波  林晓平  刘海峰 《蛇志》2001,13(2):31-31
虎斑游蛇是常见的蛇种之一 ,一直被认为是“无毒蛇”,去年我院曾收治 1例被该蛇咬伤引起全程肉眼血尿 ,肢体远端多处皮下出血的病例 ,经治疗痊愈出院 ,现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  患者 ,男 ,50岁 ,农民。于 1 999年 1 0月 1 4日在田间劳作时 ,捕得 1条约 30 0 g重的“无毒蛇”持于手上与另两人一起逗耍 ,不想激怒该蛇 ,被其咬伤右手示指中节背侧 ,当时除感到被咬伤部位有轻度的疼痛外 ,无其他不适 ,未作任何处理。1 5日、 1 6日感困倦、乏力 ,1 7日开始出现全程肉眼血尿 ,四肢远端及腰部多处散在出血点 ,并逐渐加重。 1 0月 1 9日到我院就…  相似文献   

8.
采用PCR和体外连接的方法构建了带有信号肽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融合基因, 将此基因插入到腺相关病毒载体穿梭质粒pSNAV, 然后用重组质粒pSNAV-Ig-BDNF转染包装细胞, 筛选出永久细胞株后, 用携带腺相关病毒rep及cap基因的单纯疱疹病毒超感染包装细胞, 成功包装出含有目的基因的一型血清型腺相关病毒。经PCR鉴定该病毒含有目的基因片段, 被该病毒感染的细胞裂解液经Western blotting 证实有BDNF表达, 其培养液经ELISA检测证实含有高水平的BDNF蛋白。该病毒与小量的非复制型腺病毒Ad-null联合应用时, 其BDNF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提高。可弥补腺相关病毒起效慢、对细胞转导效率低的弱点, 为今后应用AAV作基因治疗提供了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PCR和体外连接的方法构建了带有信号肽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融合基因, 将此基因插入到腺相关病毒载体穿梭质粒pSNAV, 然后用重组质粒pSNAV-Ig-BDNF转染包装细胞, 筛选出永久细胞株后, 用携带腺相关病毒rep及cap基因的单纯疱疹病毒超感染包装细胞, 成功包装出含有目的基因的一型血清型腺相关病毒。经PCR鉴定该病毒含有目的基因片段, 被该病毒感染的细胞裂解液经Western blotting 证实有BDNF表达, 其培养液经ELISA检测证实含有高水平的BDNF蛋白。该病毒与小量的非复制型腺病毒Ad-null联合应用时, 其BDNF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提高。可弥补腺相关病毒起效慢、对细胞转导效率低的弱点, 为今后应用AAV作基因治疗提供了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10.
中华绒螯蟹窦腺的显微和超微结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孙金生  刘安西  杜育哲  顾景龄 《动物学报》2001,47(1):27-31,T003,T004
借助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养殖河蟹 1龄蟹种、早熟蟹种和 2龄成蟹窦腺的形态结构和神经分泌物质释放方式。河蟹窦腺位于眼柄视神经节内髓与终髓交界处背侧 ,活体为乳白色 ,扁球状 ,大小约为 0 5 5mm×0 45mm× 0 2 3mm。窦腺呈囊状 ,腺体壁由膨大的神经分泌细胞末梢和胶质细胞组成 ,神经末梢内充满电子致密的分泌颗粒。根据颗粒的大小、形态和电子致密度等特征 ,区分出 6种不同类型的神经分泌末梢。河蟹窦腺中的神经分泌物质以胞吐作用方式释放 ,一些现象表明 ,神经胶质细胞参与神经分泌颗粒的释放。 1龄蟹种、早熟蟹种和 2龄成蟹窦腺的形态、结构无明显差异 ,但神经激素颗粒释放情况明显不同 ,从形态结构上证实了窦腺对养殖河蟹性腺发育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1.
几种因素对电刺激诱导小鼠卵母细胞孤雌活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给小鼠体细胞核移植研究提供最佳的小鼠卵母细胞电激活条件 ,研究了影响电刺激诱导小鼠卵细胞孤雌活化的 4个因素 :脉冲强度、电融合液、操作液预处理及小鼠品系。发现 :(1)小鼠卵母细胞在 0 5~1 2 5kV/cm脉冲强度下 ,获得的活化率差异不显著 (71 4 3%~ 80 39% ,P >0 0 5 ) ,而在 1 5kV/cm的脉冲刺激下 ,活化率显著下降至 4 8 15 % (P <0 0 5 ) ,死亡率显著升高 (2 9 6 3% ,P <0 0 5 ) ;(2 )含有山梨醇的EFS1和含有甘露醇的EFS2对小鼠卵母细胞的活化效果相似 ,但前者较后者更易于操作 ,可以用EFS1取代EFS2运用于小鼠体细胞核移植研究中 ;(3)用核移植操作液预处理小鼠卵母细胞后 ,在 0 75kV/cm的脉冲强度下 ,与对照组无差异 ,而当脉冲强度升至 1 0kV/cm时 ,活化率显著降低 (46 6 7% ,P <0 0 5 ) ,而死亡率显著升高(30 0 0 % ,P <0 0 5 ) ;(4)昆明白小鼠和C5 7BL/ 6小鼠卵母细胞在 0 75~ 1 0kV/cm场强下 ,活化率无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腺样体手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分泌性中耳炎合并腺样体肥大患儿80例(160耳),将其随机分为手术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手术组患儿给予腺样体消融手术治疗,而对照组患儿进行保守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1个月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后,手术组治愈72耳,好转6耳,治疗总有效率为97.5%,而对照组治愈8耳,好转20耳,治疗总有效率为35%,较手术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腺样体切除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途径,治疗中应尽可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恢复和保护咽鼓管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3.
柞蚕和柳蚕雌蛾粘液腺及内容物的研究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测定了柳蚕卵表面的胶着物质的含量以及粘液腺的形状、大小,并对粘液腺的内容物进行了SDS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柳蚕卵表面的胶着物质的含量为1.11mg/卵,与柞蚕(1.01mg/卵)相当。柞蚕、柳蚕雌蛾的粘液腺整体呈较细长的管状结构且几乎无枝状部分枝,柳蚕粘液腺的干状部长约为2.0cm,柞蚕为1.8cm,二者相近。柳蚕粘液腺的内容物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出现了7条蛋白质谱带,分子量分别为114kD,92kD,78kD,53kD,50kD,23kD,12kD,与柞蚕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14.
虎斑游蛇染色体组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各种蛇的染色体数目、组型、带型及 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对于探讨蛇的分类及其演 化均有一定意义。关于蛇类染色体的研究自 Thatcher (1922)首先报道后,相继Nakamura (1927、1928、1929, 1935), Bhatnager(1960), Manroe(1962), Bergak(1963、1964、1965、1966, 1968, 1969), Itoh(1970), Bickham(1976)等对 游蛇科(Colubridae)、眼镜蛇科(Elapidae)、海 蛇科(Hydro户hdae),蜂科(Vipiridae)等科的部 分蛇类的染色都有所报道。但国内只近年有所 报道,研究不多[1,2,37。关于虎斑游蛇(Natrix tigrina lateralis (Berthold) ]染色体的研究未见 报道。为此我们对虎斑游蛇的染色体组型作了 研究和分析,现将研究方法与结果报道如下。 甲醇与冰醋酸(3:1)固定液固定30分钟。重复 固定3次,最后用空气干燥法制片。1:10的 Giemsa液(pH7.2 )染色30分钟。 染色体标本制成后,在油镜下计数100个 以上完整的、分散良好清晰的中期分裂相检查 二倍体染色体数目。再选取20个优良的中期 分裂相照相放大。参照Denve:体制测量方法, 进行染色体配对和组型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光照对虎斑乌贼受精卵孵化的影响,确定其胚胎发育的最佳光照条件,本研究采用单因子试验方法,分析了不同光照强度(10、30、50、70、90 μmol·m-2·s-1)和光周期L∶D(24 h∶0 h、18 h∶6 h、12 h∶12 h、6 h∶18 h、0 h∶24 h)对虎斑乌贼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光照强度对虎斑乌贼胚胎发育的孵化率、卵黄囊断裂率、培育周期、初孵幼体体质量与胴长均影响显著;而对孵化周期和幼体出膜7 d后存活率无显著影响.其中孵化率、培育周期、初孵幼体体质量与胴长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先增大后减小,而卵黄囊断裂率则逐渐增大.最适光照强度为30 μmol·m-2·s-1,此光照强度下孵化率为(90.0±4.1)%,卵黄囊断裂率为(7.3±1.5)%,培育周期为(25.50±0.35) d,孵化周期为(8.10±0.89) d,初孵幼体体质量为(0.213±0.011) g,胴长为(1.013±0.022) cm,出膜7 d后存活率为(97.1±4.0)%.不同光周期对虎斑乌贼胚胎发育的孵化率、培育周期、孵化周期均影响显著,而对卵黄囊断裂率、初孵幼体体质量、胴长和幼体出膜7 d后存活率无显著影响.其中孵化率和孵化周期随着光照时间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最适光周期为LD(12 h12 h),此光周期下孵化率达(88.7±1.8)%,卵黄囊断裂率为(8.7±1.8)%,培育周期为(25.00±0.50) d,孵化周期为(7.00±3.20) d,初孵幼体体质量为(0.209±0.005) g,胴长为(0.998±0.026) cm,出膜7 d后存活率为(96.8±7.1)%.说明弱光照强度30 μmol·m-2·s-1和半日光照强度L∶D(12 h∶12 h)更有利于虎斑乌贼的胚胎孵化.在实际生产中,应避免阳光直射,采取适当的遮光措施.  相似文献   

16.
李莹  姜在阶 《昆虫学报》1991,34(4):421-426
用扫描及透射电镜研究硬蜱盾窝与盾窝腺的结构.幼蜱只有横缝状盾窝原基,盾窝腺尚未发育;若蜱盾窝增大,其孔数相应增加;到成蜱阶段,不仅盾窝增大,而且盾窝腺完成发育.对9种雌蜱盾窝进行比较,在其大小和孔数方面有一定差别.亚洲璃眼蜱雄蜱盾窝腺不发达,几个叶瓣贴在一起,组成1—2个腺体组.雌蜱吸血前,叶瓣相互贴在一起.吸血后,球状叶瓣散开,连接叶瓣的导管清楚可见,分泌细胞中颗粒增多,这与其分泌性信息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水牛精子蛋白质组双向电泳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和优化一种适合水牛精子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双向电泳技术。以水牛精子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种不同配方的裂解液,以及不同上样量对其2-DE图谱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以7 mol/L尿素、2 mol/L硫脲、4%CHAPS、1%DTT、0.5%Cocktail of protease inhibitors为裂解液,24 cm胶条上样量200μg时,可获得较好的精子总蛋白质2-DE图谱。运用ImageMaster 2-Dplatinum分析软件检测出约500个蛋白质点,蛋白质大部分分布在等电点5-7之间,分子量范围约40-90 kD。  相似文献   

18.
在测定动脉血压的生理实验中 ,动脉套管的使用往往决定了实验的成败 ,因为一般实验中所用的玻璃套管尖端较细 ,极易折断损坏。有鉴于此 ,我们实验室在多年实验的基础上 ,探索出了一种利用废旧圆珠笔芯制作动脉套管的方法 ,现介绍如下 :1)取一用过的圆珠笔芯 ,将其头端拔掉 ,用酒精灯烘烤笔芯中段 ,待其软化后慢慢向两端拉 ,使其中段变细变长 (见下图 ) ,至其粗细适宜后 ,停止烘烤 ,用刀片斜向切成两段 ,可用于制作两个套管 ;   2 )另取两段 2 cm长的笔芯 ,分别将其一端 (约0 .5cm)纵裂成“Y”型 ,分别用酒精灯烘烤使其与套管壁粘在一起 ,…  相似文献   

19.
陈长琨 《昆虫学报》1992,35(2):142-147
用电镜和光镜以及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幼虫蜕皮腺的形态与结构,及其在5龄—6龄幼虫的蜕皮期和预蛹—蛹的变态期的变化,并对蜕皮腺分泌的蜕皮液进行了组织化学分析.结果表明:(1)幼虫期的蜕皮腺共有15对,其中12对位于胸部1—3节和腹部1—9节的背侧面,其余3对位于前、中、后胸基节窝的外侧,至化蛹30小时后逐渐解体;(2)蜕皮腺的分泌细胞均为“液泡型”,在幼虫每次蜕皮期间出现周期性变化,随着蜕皮过程的结束,细胞由分泌状态进入静止状态,体积逐渐变小,色泽由乳白色趋向透明,液泡变小或消失,内质网数量溅少,液泡内含物对PAS反应减弱;(3)蜕皮前蜕皮腺分泌细胞的内含物PAS强阳性,表明蜕皮液是粘多糖或糖蛋白性质的,它通过导管分泌到新旧表皮层之间.  相似文献   

20.
1 诱集瓶的制作取一个容量为 5 0 0 m L的广口瓶和带有滴管的橡胶塞。在瓶内放入一些腐烂的水果 ,或者是甜酒糟 ,其量为瓶的 1/ 3。滴管吸入少量乙醚后 ,管口用凡士林或石蜡封好。2 采集方法将诱集瓶放在垃圾堆旁或水果市场一角 ,也可以放在厨房 ,甚至米酒坛子旁边都可以。注意瓶子不要将盖子塞住瓶口 ,以便瓶内的气味溢出和果蝇的进入。过一段时间发现有果蝇在瓶内 ,迅速将盖子塞住瓶口 ,然后挤压滴管胶头将适量乙醚注入瓶内。待其麻醉后取出 ,进而培养出果蝇的幼虫以供实验用 (观果蝇唾液腺染色体 ) ,注意注入瓶内的乙醚不要过量 ,避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