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51.
用双向电泳分析百合减数第-分裂周期蛋白质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振英  彭永康  陈宏 《植物研究》2001,21(4):596-599
利用双向电泳方法检测到百合减数第一分裂花粉母细胞内约有130种蛋白质组分,其中有两类蛋白质呈现周期性变化.70KD/pI6.1、66KD/pI6.4、68KD/pI7.2在中期、后期消失,末期重新出现;而10KD/pI5.3则在中、后期出现,末期消失.在减数第一分裂不同时期也有多种蛋白质的合成与降解现象,20KD/pI3.7、17KD/pI3.8、16KD/pI3.7、15KD/pI3.3、11KD/pI3.8、10KD/pI3.7六种蛋白质在后期合成;蛋白质呈现出周期变化和在不同分裂时期的合成与降解可能与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周期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52.
兰州百合花粉体外萌发过程中质膜ATP酶和植酸酶活性变化与花粉管生长速率相一致,酸性磷酸酯酶活性在花粉管出现后一段时间内不断升高,而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与花粉管生速率呈相反趋势。  相似文献   
53.
该试验以东方百合(Lilium brownii)品种‘西伯利亚’和丛枝菌根(AM)真菌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变形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为材料,在温室盆栽条件下,设置NaCl胁迫(0、0.4%、0.8%和1.2%NaCl溶液处理)和接种AM真菌[接种摩西斗管囊霉、变形球囊霉、摩西斗管囊霉+变形球囊霉及未接种对照]双因素试验,分析各处理百合的激素平衡与细胞渗透性变化特征,以明确AM真菌提高百合耐盐性的效应,初步探索AM真菌增强百合耐盐性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接种AM真菌能有效增加盐胁迫下百合植株的株高和生物量,显著提高百合耐盐系数,双接种处理的株高及地上、地下部分干重在1.2%NaCl胁迫下分别比未接种对照显著增加8.9%、14.5%和11.2%。(2)接种AM真菌能显著提高盐胁迫下百合植株叶片的矿质元素P、K、S含量,显著降低叶片内Na和Fe含量,双接种处理的P、K、S含量在1.2%NaCl胁迫下分别比对照提高10.9%、8.3%、13.7%,而其Na和Fe含量分别显著下降28.4%和66.4%。(3)接种AM真菌能显著提高盐胁迫下百合内源激素吲哚乙酸(IAA)和脱落酸(ABA)含量,双接种处理在1.2%NaCl胁迫下百合内源IAA、ABA含量分别是对照的1.2和1.5倍。(4)接种AM真菌能显著提高盐胁迫下百合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其脯氨酸含量,双接种处理在1.2%NaCl胁迫下比对照的升降幅度分别为69%和31%。(5)接种AM真菌能显著降低盐胁迫下百合叶片丙二醛和相对电导率,双接种处理在1.2%NaCl胁迫下比对照分别显著下降58.1%和9.0%。研究发现,AM真菌可以通过增强百合对养分的吸收、降低氧化胁迫造成的伤害、调节植物内源激素平衡状况与细胞渗透性来增强自身的耐盐能力,且双接种处理的效果优于单一接种。  相似文献   
54.
花中新贵大百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百合(Cardiocrinum giganteum)为百合科大百合属植物,因其植株粗壮、高大,显著区别于百合属植物而得名。大百合种球由膨大的肉质基生叶叶柄形成,直径可达12厘米,贮藏有丰富的营养供大百合前期生长需要。当花茎抽现后,肥厚的肉质叶柄的养分逐渐消耗殆尽,慢慢腐烂,并在其基部萌生出新的小种球。大百合花茎粗壮,中空,直径5-6厘米,高可达22米;叶心形,肥厚,光滑,基生叶明显大于茎生叶;花6-20朵或更多,狭喇叭状,外面白色,内面带红紫色至紫色;果实卵球形。大百合在我国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湖北等省中低山区的常…  相似文献   
55.
含Al2(SO4)3的保鲜剂对百合切花的保鲜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百合保鲜方法,特别是采后生理及保鲜机制的报道不多.目前使用的切花保鲜剂大都含有硝酸银、硫代硫酸银一类的乙烯拮抗剂,价格昂贵,且银离子对人体有害,易污染环境.本文探讨含Al2(SO4)3的保鲜剂对百合切花的保鲜效应.  相似文献   
56.
以木醋液为保鲜液,对鲜切麝香百合进行瓶插保鲜的结果表明:木醋液能增强麝香百合吸收保鲜液的能力,延长其盛花期和瓶插寿命,增强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麝香百合瓶插期间的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延缓其衰老,其中以3.4g·L^-1木醋液对鲜切百合的保鲜效应最好。  相似文献   
57.
兰州百合B染色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兰州百合具B染色体的细胞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B染色体数在0~3之间变化,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均高度异染色质化,分离具有不定向性,出现少量累积。通过比较两种生境中B染色体出现的频率,认为B染色体的有或无可能与兰州百合的适应性有关。  相似文献   
58.
百合的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百合,属于百合科百合属,是多年生宿根植物,又名野百合、药百合。欧洲各国主要作为花卉栽培,我国栽培百合主要是采收其鳞茎作为食用或药用,由于百合是餐桌上的佳肴,滋补上品,同时也是高档名花,经济效益颇丰,近年来在我国湖南、福建、广东、江西及台湾等很多地方广泛栽培,把发展百合生产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高产高效农业的一条有效措施,百合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发展较快。但是近年来,百合种植受到病害的严重威胁,已经成为抑制百合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们对百合的主要病害及防治进行了探讨。一、百合的主要病害真菌性病害 百合病害中真菌…  相似文献   
59.
百合查尔酮合成酶(CHS)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东方百合“索邦”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将得到的目的片段克隆至pGEM-T easy载体后进行测序.结果表明,目的序列全长1 307 bp,经BLA ST分析,与鸢尾、玉米、水稻等植物的查尔酮合成酶(CHS)基因核苷酸同源性在70%以上;与已经克隆的CHS cDNA序列相比,CHS DNA序列中包含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内含子全长82 bp,符合TG-AG特征.将得到的序列提交G enB ank,序列号为DQ 471951.  相似文献   
60.
百合组织培养和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合是单子叶球茎类观赏花卉,具有食用和药用的作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百合组织培养和遗传转化研究进展。包括营养器官、生殖器官和原生质体再生系统的建立。详细介绍了基因转化的方法,例如农杆菌、基因枪、电激穿孔等。浅析百合外源基因的表达,例如GUS、半夏凝集素基因、几丁质酶基因等。同时,讨论了百合遗传转化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百合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