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3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38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1.
朱威  连石  张维京   《微生物学通报》1998,25(6):339-340
本文对100例性罪错人员应用三重聚合酶链反应(PCR)一次扩增快速检测淋球菌、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混合感染,三种病原体的检出率分别为24%、38%、37%,混合感染率为22.22%,提示在STD诊治中必须重视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另外,对三重PCR法与常规方法和经典PCR进行比较有良好的符合率,显示其在临床检测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2.
PCR-RFLP检测LDL受体基因TaqⅠ多态性位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人类LDL受体基因外显子4-内含子4-外显子5片段,PCR产物为1.55kb,DNA片段经序列鉴定后,进行TaqI酶切位点的RFLP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汉族人群LDL受体基因中存在着TaqⅠ酶切位点多态性; 200个LDL受体等位基因中TaqⅠ酶切位点出现的频率为0.515,该点频率较为适中, 可作为中国汉族人群LDL受体基 因的遗传标志来进行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的基因诊断。所建立起的LDL受体基因TaqⅠ位点的PCR -RFLP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在FH的基因诊断上有应用价值。 Abstract:To develop rapid and sensitive technique for detectin the TaqI polymorphism at the human LDL receptor gene in Chinese,the exon4-intron4-exon5 of the human LDL receptor gene was amplifi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The PCR products were directly analysed by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s(RFLP).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aqI polymorphism is associated with the LDL receptor gene in Chinese of Han nationality;The frequency of T= allele (presence of TaqI cutting site)is 0.515 in 200 LDL receptor alleles.This technique may be used for rapid and sensitive screening of the LDL receptor gene for the TaqI polymorphism.  相似文献   
113.
为评估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 )对肺炎链球菌血清分型的可行性,分别采用多重PCR和荚膜肿胀试验对568株肺炎链球菌进行血清分型,并对分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568株肺炎链球菌中,213株通过荚膜肿胀试验分出16个血清群,主要有血清群19(23.1%,131/568)、6(5.3%,30/568)、23(1.6%,9/568)、14(1.4%,8/568)、9(1.1%,6/568)、15(1.1%,6/568)等,分型率为37.5%(213/568);356株通过多重PCR分出21个血清群,主要有血清群19(27.8%,158/568)、23(8.5%,48/568)、6(7.4%,42/568)、14(4.4%,25/568)、3(4.2%,24/568)、15(3.5%,20/568)等,分型率为62.7%(356/568)。荚膜肿胀试验鉴定出血清群4和18,但多重PCR未能鉴定;多重PCR鉴定出血清群5、12、35、16、17和22,但荚膜肿胀试验未能鉴定。多重PCR与荚膜肿胀试验对19F、19A血清型的鉴定无显著差异。结果提示,这2种方法对肺炎链球菌血清分型结果有差别,多重PCR的分型率高于荚膜肿胀试验。对来源复杂的标本进行肺炎链球菌血清分型,2种方法可相互补充,以提高分型率。  相似文献   
114.
115.
在对目的DNA序列尤其是高GC含量的片段进行PCR扩增的时候,经常需要对一些试验条件进行优化。在一定条件下,二甲基亚砜、甲酰胺、甘油、NP-40和Tween20等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提高PCR的特异性和效率。我们在对禾本科lea3基因进行分离克隆时发现了一种新的可以提高PCR产量和特异性的物质——极高热稳定单链结合蛋白(ETSSB),研究发现在每50μlPCR反应体系中加入200ng的ETSSB,可以有效地抑制DNA片段的非特异性条带的产生,并可以提高目的片段的产量。  相似文献   
116.
一种基于PCR技术鉴定单拷贝转基因烟草的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鉴定携带单拷贝外源基因的转基因烟草植株,以烟草核基因组上已知的单拷贝内源基因(RNR2)为内参,转基因烟草植株基因组DNA为模板,在同一PCR反应体系中扩增内源基因(RNR2)和外源目的基因(NPTⅡ)。反应产物在琼脂糖凝胶上电泳,获得了预期大小的两条特异性扩增条带。经ImageJ软件捕捉分析两条目的条带的灰度比,当T1代转基因烟草植株中外源基因与内源基因的扩增条带灰度比为1时,所检测植株即为单拷贝外源基因的转基因烟草植株。孟德尔经典遗传学方法证实了上述检测结果高度可信。  相似文献   
117.
近些年来,细菌多糖因其重要的医学价值和工业用途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随着细菌基因组的不断测序,众多与细菌多糖合成相关的基因簇被发现。不同多糖合成基因簇的比对分析结果表明,尽管自然界中多糖的结构复杂多变,但是它们的合成机制却是相对单一的。本文就当前国际国内不同细菌多糖的合成机制,以及多糖合成途径中相关糖基转移酶和聚合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8.
目的:探讨本课题组收集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患者中存在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第13外显子(E13)基因突变患者临床生化和心血管系统损害特点.方法:对9例临床诊断为FH、基因检测到LDLR基因E13突变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临床诊断FH纯合子患者7名,其总胆固醇(TC)水平15.12~26.14 mmol/L,杂合子患者2名,TC水平11.30~11.75 mrnol/L.(2)均可见不同程度黄色瘤;(3)FH纯合子3例心电图出现ST-T改变;4例儿童和1例青年患者出现瓣膜损害,冠脉血流储备(CVFR)减低;杂合子心电图检查均正常,1例出现瓣膜损害,CVFR均正常.(4)核苷酸序列分析证实:9例E13突变患者中,A606T纯舍突变3名;D601Y纯合突变2名;A606T+、W462X和A606T+D601Y复合杂合突变各1名;A606T和D601Y杂合突变各1名.结论:FH严重损害患儿心血管系统和皮肤,LDLR基因E13出现的A606T和D601Y突变可能成为中国FH人群的高频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   
119.
目的:研究HLA-DRB1基因多态性与新疆哈萨克族人群结核病(TB)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对231例新疆哈萨克族肺结核患者和230例新疆哈萨克族健康对照者的13个HLA-DRB1等位基因进行分型,比较其等位基因频率(GF)并计算其比值比(OR)。结果:与新疆哈萨克族人群对照组相比,新疆哈萨克族人群结核病例组中HLA-DRB1*04显著增高(11.72%比6.75%,p0.05,OR=1.889),HLA-DRB1*10也增高(2.86%比1.09%),但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c0.05)。结论:HLA-DRB1*04可能是新疆哈萨克族人群结核病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20.
A consensus sequence,encoding a putative DNA polymerase type B derived from a Polinton transposon,was assembled from the sex determination region of Xiphophorus maculatus.This predicted protein,which is 1,158 as in length,contains a DNA_pol_B_2 domain and a DTDS motif.The DNA polymerase type B gene has about 10 copies in the haploid X.maculatus genome with one Y-specific copy.Interestingly,it has specific copies on the W chromosome in the X.maculatus Usumacinta strain (sex determination with female heterogamety),which represent new markers for this type of sex chromosome in platyfish.This marker with W-and Y-specific copies suggests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types of gonosomes and allows comparing male and female heterogameties in the platyfish.Further molecular analysis of the DNA polymerase type B gene in X.maculatus will shed new light on the evolution of sex chromosomes in platyfis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