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9篇
  免费   185篇
  国内免费   65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珍稀濒危植物的回归:理论和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归(reintroduction)指的是在一个物种出现濒危的现有分布区域或已经灭绝的历史分布区域内建立新种群的活动.作为物种保护及种群恢复的重要策略之一,回归在越来越多的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实践中得到了应用.回归的成功标准分为短期和长期两类,前者包括个体的成活、种群的建立和扩散:后者包括回归种群的自我维持和在生态系统中发挥功能等.珍稀濒危植物的回归是一项高风险和高花费的工程,需要根据种群遗传学和生态学理论,选择合适的繁殖体、扩繁方式、回归地点和生境、定植时间、定植方式等,还要考虑传粉者和共生物种,并开展回归后的长期监测.为保证回归的成功并把回归过程中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降到最小,还需要防止遗传污染、避免源种群的过度采集、加强公众教育、加强长期监测等.不同植物的回归面临着各不相同的具体困难,兰科植物的回归面临更多的困难,如材料扩繁难与存活率低等.基于生态学、传粉生物学、繁殖技术、真菌学和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基础上开展兰科植物的回归,被证明是有效的综合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42.
【背景】外来人侵植物紫茎泽兰自然演化出耐高温种群,其适应机制与各种生理代谢有关。【方法】本文从超微细胞化学水平,对紫茎泽兰抗高温种群、敏感种群ATP酶活性定位,明确其在高温适应性中的作用,试图阐明该草的生态适应机制。【结果】正常情况下,紫茎泽兰ATP酶主要定位于细胞壁及细胞间隙周围的细胞壁表面;经40℃高温处理后,在不同的处理时间下,抗性、敏感种群之间ATP酶的活性表现出明显差异,其中以处理12h时差异最大,具体表现为抗高温种群的ATP酶活性明显高于敏感种群,ATP酶的定位点除细胞壁外,在细胞膜上也呈现大量的分布,而敏感种群在处理12h时的酶活性明显降低,只在细胞壁上有零星的分布。处理24h时,敏感种群叶片已完全萎蔫,细胞结构毁坏,细胞膜破损;而抗高温种群叶片仍然完好,细胞膜上仍有ATP酶分布。【结论与意义】经40℃高温处理后,紫茎泽兰抗高温种群ATP酶活性明显高于敏感种群,初步认为紫茎泽兰对高温的适应性与ATP酶活性相关。本研究为进一步阐明与紫茎泽兰适应性相关的入侵机理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143.
张柽  吕志前 《生物磁学》2011,(18):3562-3564
体外循环是心内直视手术的一种重要手段,随着体外循环装置、心肌保护措施和心脏外科技术的不断完善与提高,心内直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已大大下降。但肺损伤仍是CPB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而肺损伤后气体交换障碍可能造成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本文综述了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肺损伤的发生机制及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4.
对HIV-1细胞嗜性的研究是理解HIV-1传播和发病机制的关键.通过对HIV-1B和C亚型的R5和X4型病毒的全基因组进行适应性进化分析,发现R5和X4病毒经历了不同的进化方式,并且不同的HIV-1基因受到不同的正选择压力,意味着复杂的自然选择压力驱动HIV-1的进化.分析HIV-1Gp120超变区上的正选择位点,发现相对于其他超变区,更多的正选择位点发生在B亚型X4病毒的V3区,B亚型R5病毒的V2区以及C亚型X4病毒的V1和V4区域.因为这些区域通常影响和决定HIV-1的细胞嗜性,更多的正选择发生在这些特定的超变区意味着作用于Gp120上的选择压力与Gp120的受体识别和结合功能有关.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B和C亚型还是R5和X4型病毒,显著更多的正选择位点发生在Gp120的C3区域(33.3%~55.6%,P〈0.05),意味着C3区对HIV-1的生存和适应比先前认识的更为重要.另外,在R5和X4病毒的env基因中,约有一半的正选择位点是相同的,尤其是Gp41上的第96,113和281位正选择位点均出现在所分析的4种病毒类型中.这些共同的正选择位点不仅意味着对病毒生存和适应的重要性,也意味着R5和X4存在交叉免疫源性位点的可能性,这对于AIDS疫苗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5.
不同经度地区北草蜥的喜好体温和热耐受性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杜卫国 《动物学报》2006,52(3):478-482
在外温动物热生理特征的进化理论中,“静态”和“易变”是两个持续争论的对立观点。热生理学特征的种内变异是检验此类假设的最有力证据。本研究比较了不同经度地区北草蜥的热环境和热生理特征,以检验“静态”和“易变”假设。东部沿海地区(宁德)的环境温度高于内陆地区(贵阳),与之相适应,沿海地区北草蜥的喜好体温也高于内陆地区。然而,两地区蜥蜴的上临界温度和下临界温度无显著差异。尽管这些热生理学特征的种群间变异趋势并不一致,但是喜好温度随环境温度变化而改变的结果符合“易变”假设的预测。此外,本研究表明蜥蜴的喜好体温存在沿经度方向的地理变异。  相似文献   
146.
自我效能感是Bandura自我效能理论的核心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文章介绍了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形成因素及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对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47.
自然界中,许多动物都有天敌,但这些动物不仅没有被天敌消灭,还与它们共存了下来,逐步形成了生态平衡。可见,这些聪明的动物们都有着各自的独门秘笈——一套属于自己的防卫策略。而在这些策略中,最直接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报警,即一个动物会将危险通过某种通讯行为告之另一个或另一群动物。那么,动物们会采取哪些方式报警呢?是不是只有“发出叫声”这一种方式呢?它们报警是为了提醒其他同伴注意,还是为了保护自已呢?种种问题隐藏在报臀行为的背后,等待人们云发掘。  相似文献   
148.
胡阳  杨洪  李志宇  傅强 《昆虫知识》2010,47(1):16-23
简要回顾昆虫交配系统的研究历史,并简述Bateman的性选择原理,讨论雌雄昆虫在交配过程中的角色和性选择压力的相对关系。一般而言,由于雌雄两性在交配过程中的角色和对后代投入的不同,往往是雄虫试图与尽可能多的雌虫交配,即雄虫使自己被尽可能多的雌虫接受,雌虫选择最好的雄虫进行交配,即雌虫选择交配对象。雄虫因而发展出各种类型的交配策略,以获取与更多雌虫的交配机会;而雌虫也通过交配选择权,选择对自己更有利的雄虫进行交配,雌虫在交配过程中除了可以获得基因利益,还可以获取物质利益。文章分别就昆虫的交配策略和利益展开叙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149.
中国洞穴甲壳动物多样性及其对洞穴环境的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阐述了洞穴环境的研究现状以及洞穴动物的生态特征,初步探讨了中国洞穴甲壳动物的形成过程、多样性、地理分布以及对洞穴环境的适应性。截止到2008年10月,我国已记录的洞穴甲壳动物(主要指十足目虾类和端足目钩虾类)共有33种,分别隶属6科10属,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广西省等喀斯特洞穴密集地区。洞穴甲壳动物由于长期生活在洞穴的黑暗带,食物匮乏,水温恒定,CO2浓度过高,且O2浓度相对较少的环境中,其在形态结构、消化系统、生理及行为等方面逐渐表现出与地表甲壳动物不同的适应性特征。如:眼缺失、体无色、触角和附肢显著增长、新陈代谢减慢、代谢率小,昼夜节律降低,不能调节体温,生活步调放慢,寿命长,发育周期长等。  相似文献   
150.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光学体视显微镜,首次对仅分布于中国新疆及毗邻中亚细亚地区的、稀见荒漠拟态昆虫--荒漠竹节虫Sceptrophasma bituberculatum(Redtenbacher)卵的外部形态和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和描述,探讨其对干旱荒漠环境的适应性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