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8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30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1.
粤北地区溪流中的树叶分解及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玲  赵颖  韩翠香  童晓立 《应用生态学报》2007,18(11):2573-2579
利用2种孔径(5mm的塑料网袋和0.1mm的布袋)的分解网袋对2种树叶在广东北部的横石水河的3级溪流中,进行了为期101d的树叶分解研究.结果表明:人面子树叶在网袋和布袋中的分解速率分别为0.0247d-1和0.0151d-1;而蒲桃树叶的分解速率则分别为0.0108d-1和0.0095d-1.说明2种树叶在布袋中的分解速率均比网袋慢,且人面子树叶的分解速率比蒲桃树叶快.定殖在2种树叶网袋中的功能摄食群以刮食者的比例最高(36%),其次是集食者(33%)和捕食者(25%),撕食者的比例最低(6%).在实验中后期,人面子树叶上的底栖动物个体总数、优势类群数和密度显著高于蒲桃树叶.说明在亚热带地区的中等级别的溪流中,由于撕食者种类减少,刮食者的类群数及密度对树叶分解速率具有显著影响.对微生物活动的抑制作用和对底栖动物取食的驱避作用使富含单宁成分的蒲桃树叶的分解速率下降.  相似文献   
812.
新兴水果——火龙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火龙果,又称红龙果、仙人掌安果、芝麻果,是仙人掌科王角往届(又称量天尺属)植物三角柱(量天尺)(Hyo。re。undut。)的果用栽培品种。该植物原产于中美洲热带地区,是产地传统食物来源和重要经济作物。20世纪90年代初由美洲引种到我国台湾,作为一种新兴水果,受到欢迎,近年来,广西、广东、福建等地也相继引种,市场前景看好。火龙果果实硕大、鲜红、营养丰富,单果重500-1000克,每100克鲜果含水分82.5一阴克,脂肪0.ZI-0.61克,蛋白质0.15-0.22克,纤维0.7-0.9毫克,胡萝卜素0.005-0.012毫克,钙6.3-8.8毫克…  相似文献   
813.
中国鲤形目鱼类的脊椎骨数及其生态适应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中国鲤形目鱼类脊椎骨数及其与系统发育和生态习性的相关性,采用X光透视照相法对鲤科(Cyprinidae)、鳅科(Cobitidae)、爬鳅科(Balitoridae)鱼类共157种的脊椎骨数、肋骨数和尾椎数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中国鲤形目鱼类的脊椎骨数30~52枚,均值39.5±4.4;肋骨数8~28对,均值15.3±3.1;尾椎数14~34枚,均值21.1±2.9。依据脊椎骨数、肋骨数、尾椎数对鲤科各亚科进行聚类,显示鲤科12个亚科可归为2大类:Ⅰ类包括雅罗鱼亚科、鲌亚科、鲴亚科、裂腹鱼亚科4亚科;Ⅱ类包括鲢亚科、亚科、亚科、鲃亚科、野鲮亚科、鳅亚科、鲤亚科、亚科8亚科。对鲤科89种所作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肉食性鱼类的肋骨数与脊椎骨数的比值显著小于植食性鱼类(P0.05),而脊椎骨数、尾椎数则显著多于植食性鱼类(P0.05)。中上层鱼类的脊椎骨数、尾椎数显著多于下层鱼类(P0.05)。极小型鱼类的脊椎骨数、肋骨数以及肋骨数与脊椎骨数之比显著少于或小于大型鱼类(P0.05)。表明鲤科鱼类的脊椎骨数与其生态习性及体型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14.
布氏田鼠冷暴露中的适应性产热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布氏田鼠急性冷暴露,在最初2小时内体温明显下降,冷驯化28天后,体温相对稳定。冷暴露1天,动物的褐色脂肪组织蛋白量明显增加,cAMP含量及Na^+/K^+-ATP酶活力明显升高。28天冷驯化动物的褐色脂肪组织重量明显增加,cAMP含量增加更高,蛋白量、Na^+/K^+-ATP酶活力以及T45‘-脱碘酶活力均显著提高,揭示了褐色脂肪组织的产热机理。  相似文献   
815.
论达尔文医学(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切生物功能的设计都用查理士·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来解释,是本文中贯彻始终的思想.探讨的中心是自然选择所挑选的适应性变化这一概念:我们与病原格斗适应性变化,病原对抗这变化而产生的适应性变化,我们为了这些变化必须付出代价而出现的不适应性,以及机体设计和现在的生活环境之间的不适应性,等等.我们希望读者将在对身体的功能以及某些异常情况的进化论解释中得到教益.  相似文献   
816.
软舌螺动物是华北板块寒武系小壳化石基本组成之一,也是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在华北地区的重要见证者。本文系统描述了华北板块南缘-西南缘(河南-陕西地区)寒武系第二统辛集组软舌螺化石9属14种及1未定种。包括直管螺类6属9种:Conotheca australiensis、Cupitheca holocyclata、Cupitheca costellata、Cupitheca? decollata、Tegminites hymenodes、Triplicatella disdoma、Triplicatella xinjia、Protomicrocornus triplicensis和Longxiantheca mira;软舌螺类3属5种及1未定种:Microcornus eximius、Microcornus petilus、Parkula cf. esmeraldina、Parkula bounites、Parakorilithes mammillatus和Parakorilithes sp.。基于大量保存的精美聚合标本,本文准确重建了锥壳和口盖在软舌螺不同属种中的配置。此外,新材料显示华北辛...  相似文献   
817.
外源性褪黑激素对中缅树()适应性产热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注射外源性褪黑激素后,中缅树Qu体温明显降低,静止代谢率和非颤拦性产热显著增加,并随蝗延长增加的赵多,注射褪黑激素不能影响肝脏的褐色脂肪组织的重量,但两者线粒体蛋白含量显著增加、线粒体呼吸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增加;褐色脂肪组织的α磷酸甘油氧化酶和T45’-脱碘酶活性显著增加;血清T3浓度显著上升,T4浓度显著降低。结果表明,松果体褪黑激素参与了中缅树Qu的适应性产热调节。  相似文献   
818.
鄂尔多斯高原库布剂沙地三趾跳鼠静止代谢率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学报》2000,46(2):146-153
  相似文献   
819.
有斑渥丹开花结实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本植物研究》2000,20(4):789-394
  相似文献   
820.
为揭示准噶尔山楂(Crataegus songarica K. Koch)对海拔高度变化的响应,以新疆伊犁果子沟不同海拔(1 100~1 700 m)的准噶尔山楂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叶片功能性状及解剖结构差异。结果显示:(1)随着海拔的升高,准噶尔山楂的叶长、叶宽、叶面积、比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呈降低趋势,叶长宽比、比叶重、叶干物质含量呈上升趋势,比叶重可塑性最强。(2)随着海拔升高,叶厚、栅栏组织厚度、上下表皮厚度呈上升趋势;主脉厚度、突起度呈下降趋势,主脉突起度可塑性最强。(3)叶面积与叶长、叶长宽比、比叶面积呈正相关;叶厚与上下表皮厚度、主脉突起度等呈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准噶尔山楂在高海拔区域主要通过增加叶厚和叶干物质含量以提高抗逆性,减少叶面积、叶绿素含量来降低高光强对叶片的伤害;在低海拔区域主要通过增加叶面积、叶绿素含量来促进有机物的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