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77篇
  免费   972篇
  国内免费   3177篇
  2024年   106篇
  2023年   337篇
  2022年   351篇
  2021年   349篇
  2020年   349篇
  2019年   369篇
  2018年   285篇
  2017年   344篇
  2016年   368篇
  2015年   388篇
  2014年   613篇
  2013年   471篇
  2012年   509篇
  2011年   511篇
  2010年   463篇
  2009年   528篇
  2008年   566篇
  2007年   465篇
  2006年   433篇
  2005年   446篇
  2004年   429篇
  2003年   408篇
  2002年   349篇
  2001年   329篇
  2000年   282篇
  1999年   294篇
  1998年   226篇
  1997年   240篇
  1996年   230篇
  1995年   245篇
  1994年   230篇
  1993年   195篇
  1992年   185篇
  1991年   152篇
  1990年   163篇
  1989年   145篇
  1988年   77篇
  1987年   85篇
  1986年   52篇
  1985年   62篇
  1984年   33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71.
柑橘大实蝇的产卵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调查,明确柑橘大实蝇Bactrocera (Tetradacus) minax (Enderlein)的产卵特性和在3种寄主植物上产卵的时间动态。柑橘大实蝇对杂柑为害率最高,3个寄主品种均以中层北面果实受害严重。柑橘大实蝇最喜在直径为(3.3±0.2)cm的果实上产卵。  相似文献   
972.
细胞生长增殖的前提是蛋白质合成。丝裂原、生长因子和激素作用于细胞,使其从mRNA到蛋白质的翻译过程增强。最典型的调节翻译的细胞信号通路是三磷酸肌醇激酶(PBK)通路以及丝苏氨酸蛋白激酶通路,如:AKT和哺乳类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途径。其中mTOR通路通过增加磷将细胞外生长信号转变为细胞翻译水平的增加。Dorrello等研究者揭示了mTOR途径中一个新的控制翻译的信号通路,即通过对程序化细胞死亡蛋白4(PDCD4)的磷酸化使其降解,从而增强翻译水平。PDCD4通常阻断翻译并抑制细胞生长。因此,PDCD4功能的丧失将导致细胞增殖过度从而导致肿瘤。  相似文献   
973.
应用PCR-RFLP技术,对我国部分地区发生分布的蜜柑大实蝇和橘大实蝇开展了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利用4组引物对目标实蝇的COⅡ和ITS1基因进行PCR扩增,并借助MnlⅠ,MseⅠ,AseⅠ,DraⅠ和SspⅠ等5种限制性内切酶对扩增产物进行酶切,能从多个途径把2种大实蝇区分开。所建立的方法不受目标实蝇食物源、地理来源和标本保存条件的影响,对不同虫态和不同性别的个体均适用,可在生产和检疫实践中对蜜柑大实蝇和橘大实蝇进行快速鉴定。  相似文献   
974.
葡糖激酶在调节血糖平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活性的增强能够降低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葡糖激酶小分子活化剂将成为治疗Ⅱ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调节物。  相似文献   
975.
抗生素的生物合成过程中普遍存在被脱氧糖糖基化的现象。糖基的存在可以增加抗生素的溶解度和稳定性.提高抗生素的生物活性。L-玫红糖是6-脱氧己糖家族中的一种三脱氧葡萄糖。目前已有5种含有玫红糖及其衍生物的抗生素完成了糖基生物合成基因簇克隆及测序。研究结果表明L-玫红糖的生物合成基因簇有了一定的分化.但在基因结构上仍有较大的保守性。L-玫红糖的生物合成主要包括形成dNDP-葡萄糖、脱水、脱氧、酮基还原和异构等反应,其衍生物的合成还包括甲基化、酰基化等;这被人们普遍认可,但在一些细节上,如是否形成中间体dNDP-3,4-二酮-2,6-双脱氧-D-葡萄糖,以及糖基的异构何时发生等问题还存在分歧,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76.
虚拟仿真实验是一种现代信息化和智慧教学的重要方法,对高等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我们自主开发建设的“霍乱弧菌检测与防控虚拟仿真实验”,既弥补了因生物安全问题不能开展的实验教学,也解决了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中存在的操作标准化问题。采用“三步进阶”混合教学模式,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互动模式,创建“设计性实验报告”,与育人元素有机结合,培育医学生的职业使命感。细化考核标准,实现过程性评价。探索课前启发铺垫、课中内化升华、课后巩固拓展混合式实验教学模式,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实现知行合一、素能共育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977.
嗜肺军团菌(Legionella pneumophila,L. pneumophila)是研究病原菌-宿主相互作用的重要模式菌株之一,其独特的分泌系统及底物效应蛋白的结构与功能是病原微生物领域的研究热点。II型分泌系统(type II secretion system,T2SS)对促进细菌在环境和人类宿主中的生存至关重要。嗜肺军团菌Legionella secretion pathway (Lsp)系统是革兰氏阴性病原菌中一个典型的T2SS。本文综述了L. pneumophila的T2SS及其底物效应蛋白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其结构与功能,为深入了解革兰氏阴性病原菌的T2SS功能和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8.
限制活动加剧2型糖尿病小鼠肠道菌群和糖脂代谢紊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久坐行为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群体中广泛存在,对于患者的血糖控制具有严重的不良影响,但是其具体机制还缺乏较为完善的阐述。【目的】通过限制小鼠活动模拟久坐行为,从而阐明久坐导致2型糖尿病小鼠糖脂代谢紊乱加剧的具体机制,为相应的健康教育和干预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利用C57BL/6J雄性小鼠构建糖尿病模型,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CON)、2型糖尿病模型组(MOD)和2型糖尿病限制活动组(SED),通过限制小鼠活动的方法使其进行8周的久坐行为;采用试剂盒和形态学观察法测定小鼠糖脂代谢紊乱情况;HE和PAS染色观察小鼠回肠组织受损情况;采用RT-qPCR法测定小鼠粪便微生物的变化;采用TBA试剂盒测定小鼠血清和肝脏中总胆汁酸含量;分别通过荧光定量PCR(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测定小鼠回肠和肝脏组织中法尼醇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和G蛋白偶联胆汁酸受体5(G protein coupled bile acid receptor 5,TGR5)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糖升高、血脂增加、胰岛素抵抗和口服葡萄糖耐量紊乱,而且肠道病理学变化明显,限制活动使T2DM小鼠糖脂代谢紊乱增加(P<0.05);T2DM小鼠肠道菌群失调,在门和属水平上的有益菌减少、有害菌增加,限制活动加剧了这一情况;与正常组相比,T2DM小鼠血清和肝脏组织中总胆汁酸含量增加,限制活动组总胆汁酸进一步增加(P<0.05);模型组小鼠胆汁酸受体FXR和TGR5表达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1),限制活动后进一步抑制了这些受体的表达。同时,Spearman相关性分析也显示小鼠糖脂代谢水平与肠道菌群及肠道菌群代谢物胆汁酸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限制活动致使T2DM小鼠糖脂代谢紊乱加剧,其机制可能与肠道菌群和胆汁酸代谢失调,以及胆汁酸受体的进一步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979.
Ⅲ型固有淋巴细胞(group 3 innate lymphoid cells, ILC3)是近十年才被定义的一群新型免疫细胞,属于固有淋巴细胞家族。ILC3包括多种表型和功能差异的细胞亚群,主要分布于肠道、肺及皮肤等屏障组织,在机体免疫调节、组织修复和淋巴组织形成中起重要作用。然而,在多种炎症性疾病中,ILC3出现数量和功能异常,可通过分泌白介素(interleukin, IL)-17、IL-22、γ-干扰素(interferon γ, IFN-γ)及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GM-CSF)等致炎性细胞因子调控其他免疫细胞和诱导异位淋巴结构形成,从而促进疾病的发生和进展。因此,深入探究ILC3的表型及功能对拓展炎症性疾病的认识和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ILC3的表型特点、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炎症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80.
【目的】植物的挥发性气味对传粉者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影响,为探究红阳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Hongyang’雌花的挥发性气味对东方蜜蜂Apis cerana和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行为反应的差异。【方法】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鉴定红阳猕猴桃雌花挥发性物质成分及相对含量,并通过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测量系统(GC-EAD)和Y型嗅觉仪测定东方蜜蜂和西方蜜蜂对红阳猕猴桃雌花气味的触角电位和行为反应。【结果】GC-MS结果表明,红阳猕猴桃雌花挥发性气味含有33种成分,包括醇类、酯类、酮类、烃类、萜烯类、醛类、胺类和盐类。GC-EAD结果表明,红阳猕猴桃雌花挥发性物质中7种化合物芳樟醇、壬醛、苯乙醇、2,6,6-三甲基-2-环己烯-1,4-二酮、苯甲酸乙酯、水杨酸甲酯和顺式-3-己烯醇2-甲基丁酸酯能够引起东方蜜蜂和西方蜜蜂的触角反应,而3种化合物乙酸叶醇酯、水杨酸乙酯和β-紫罗酮只引起东方蜜蜂的触角反应。嗅觉行为反应结果表明,红阳猕猴桃雌花的气味对东方蜜蜂具有引诱作用(P> 0.05),引诱率为60%;对西方蜜蜂具有驱避作用(P <0.01),驱避率是67.5%。【结论】东方蜜蜂和西方蜜蜂对红阳猕猴桃雌花挥发性气味的响应存在显著差异,东方蜜蜂对红阳猕猴桃雌花的气味无明显趋性,而西方蜜蜂对红阳猕猴桃雌花的气味具有明显驱避。因此,为红阳猕猴桃授粉时,东方蜜蜂相对于西方蜜蜂更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