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然淋巴细胞(innate lymphoid cell,ILC)是固有免疫细胞的亚群,在炎症的引发、进展及缓解中起关键作用。ILC被发现存在于人外周血、人和动物的实质器官及黏膜组织中,并与多种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抗原提呈细胞)及非免疫细胞存在交互对话;在感染性疾病、肿瘤及自身免疫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主要综述ILC中各亚群的发育、功能、与疾病的关系,及基于ILC已有的细胞治疗进展,旨在探讨ILC作为新的细胞治疗手段的可行性、技术方法及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ILC细胞即固有淋巴样细胞(innate lymphoid cells),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群参与固有免疫的淋巴细胞,根据其表达的转录因子、接受和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类群.ILC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共同淋巴祖细胞(CLP),并可经由淋巴样祖细胞(αLP)、早期淋巴样前体细胞(EILP)、共同辅助淋巴样前体细胞(CHILP)、ILC前体细胞(ILCP)等发育分化为成熟的ILC细胞类群.ILC细胞能够通过与周围环境中的神经细胞、上皮细胞、基质细胞、适应性免疫细胞、髓系细胞、共生菌群等相互作用,协调环境中的信号并广泛参与抗病原体感染、炎症疾病发生、器官形成及组织修复、癌症发生、代谢及生物节律等生物学过程.ILC细胞可能作为新的治疗靶点和治疗手段,对相关疾病进行干预治疗.本文拟就ILC细胞的分类、发育分化、免疫调节、生物学功能、疾病干预策略及研究展望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ILC细胞即固有淋巴样细胞(innate lymphoid cells),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群参与固有免疫的淋巴细胞,根据其表达的转录因子、接受和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类群.ILC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共同淋巴祖细胞(CLP),并可经由淋巴样祖细胞(αLP)、早期淋巴样前体细胞(EILP)、共同辅助淋巴样前体细胞(CHILP)、ILC前体细胞(ILCP)等发育分化为成熟的ILC细胞类群.ILC细胞能够通过与周围环境中的神经细胞、上皮细胞、基质细胞、适应性免疫细胞、髓系细胞、共生菌群等相互作用,协调环境中的信号并广泛参与抗病原体感染、炎症疾病发生、器官形成及组织修复、癌症发生、代谢及生物节律等生物学过程.ILC细胞可能作为新的治疗靶点和治疗手段,对相关疾病进行干预治疗.本文拟就ILC细胞的分类、发育分化、免疫调节、生物学功能、疾病干预策略及研究展望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固有淋巴细胞(innate lymphoid cells,ILC)是一种新近发现的具有获得性免疫功能的免疫细胞,它作为辅助性T细胞的"镜像细胞"而受到广泛关注。根据分泌细胞因子的不同,ILC被分为三个亚群,这些亚群在不同组织的免疫反应中分别发挥重要作用,并与疾病起始和进程相关。就ILC的命名分类、不同亚群的功能和相关疾病以及其发育分化过程分别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变应性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与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IL-5和IL-13等II型辅助性T细胞(type 2 T helper cell,Th2)分泌的细胞因子有关。II型固有淋巴细胞(type 2 innate lymphoid cells,ILC2s)是在转录因子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α(retinoic acid receptor related orphan receptorα,RORα)和GATA结合因子3(GATA-binding factor 3,GATA3)控制下由骨髓中的淋巴样祖细胞发育而来。ILC2s能分泌Th2型细胞因子如IL-5和IL-13,有助于启动和维持II型免疫反应。近期研究表明,ILC2s在变应性哮喘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ILC2s对于了解变应性哮喘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将主要综述ILC2s的发现、发育、分布与功能及其与变应性哮喘关系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6.
哮喘是世界公认的医学难题,困扰全球3亿、我国3 000万人口。哮喘发病机制多样且复杂。近年来,固有免疫在哮喘发生中的作用及地位受到广泛关注。2010年发现的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s)具有堪比CD4+Th2细胞的强大的Th2型细胞因子分泌能力,是引起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的关键固有免疫细胞。围绕ILC2s的来源、特性、生物学活性及其在支气管哮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由于世界范围内营养条件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肥胖及其相关的代谢性疾病已成为当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能量摄取和消耗以及体内脂肪储存、分解和脂肪组织重塑的研究中,人们逐渐认识到脂质过量及异位堆积将导致代谢组织处于慢性炎症状态,这开启了肥胖相关组织炎症研究的新方向。固有淋巴细胞(innate lymphoid cells,ILCs)作为一大类代谢组织驻留的免疫细胞群,参与组织内能量代谢稳态的维持和肥胖状态下的慢性炎症发展,成为脂质代谢调节过程研究中备受关注的"新星"。该文讨论了肥胖状态下脂肪组织慢性炎症的研究进展,强调了ILCs在能量代谢过程中的作用及调控的分子机制,为ILCs在治疗肥胖等代谢性疾病中的转化提供了科学支持。  相似文献   

8.
鼠γ疱疹病毒68(MHV68):研究γ疱疹病毒感染的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志华  姚开泰 《病毒学报》2004,20(3):283-287
γ疱疹病毒成员遍及自然界,可感染包括人在内的多种哺乳动物.γ疱疹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主要有:(1)能在淋巴细胞中潜伏感染;(2)可以产生淋巴增生性疾病;(3)与淋巴组织和非淋巴组织肿瘤关系密切.最开始γ疱疹病毒根据感染T或B细胞的不同而分为γ1和γ2疱疹病毒,前者主要感染B淋巴细胞,如感染人和棉顶绒猴的EBV(EpsteinBarr virus);γ2疱疹病毒则感染T淋巴细胞,以感染松鼠猴的疱疹病毒samiri(herpesvirus samiri,HVS)为代表.但后来证实γ2疱疹病毒可同时感染T、B淋巴细胞,而EBV亦可引起T淋巴细胞肿瘤.因此以后发现的γ疱疹病毒则根据其基因结构及基因组中代表性序列的特点,将其归为γ1或γ2亚类.如感染人的卡波氏肉瘤相关病毒(Kaposi's sarcomaassociated herpesvirus,KSHV)或称人疱疹病毒8(human herpesvirus-8,HHV8)就归为γ2[1].  相似文献   

9.
炎症小体(inflammasome)是免疫细胞内由多种蛋白质所组成的复合体,属于胞浆型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PRR)。它作为固有免疫系统的重要组分在机体免疫反应和疾病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炎症小体是炎症免疫反应的核心。由于能被多种类型的病原体或危险信号所激活,NLRP3(NOD样受体蛋白-3)炎症小体在多种疾病过程中,包括动脉粥样硬化症、家族性周期性自身炎症反应、阿尔海默茨病和2型糖尿病等都发挥了关键作用。因此,NLRP3(NOD样受体蛋白-3)炎症小体可能为各种炎症性疾病,包括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本文将对炎症小体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为观察雪灵芝粗多糖(Arenaria kansuensis crude polysaccharide,AKCP)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脾淋巴细胞、NK细胞和腹腔巨噬细胞增殖与功能的影响。以不同浓度AKCP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上述细胞48 h,采用中性红吞噬实验及NO释放实验检测巨噬细胞功能,MTT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及NK细胞杀伤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脾淋巴细胞CD3~+、CD4~+、CD8~+亚群,ELISA法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L-2和IFN-γ水平。结果显示,AKCP各浓度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和NO释放量、脾淋巴细胞刺激指数及培养上清中IFN-γ水平、NK细胞杀伤活性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AKCP中浓度组脾淋巴细胞CD3~+、CD4~+亚群及培养上清中IL-2水平也明显升高(P0.05)。提示AKCP对小鼠免疫细胞的增殖与功能具有体外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11.
FOXP3~+调节性T细胞(FOXP3~+Tregs)是一类具有免疫抑制等调节作用的CD4~+T淋巴细胞亚群,其正常生理功能对人体免疫稳态的维持不可或缺。基于免疫疗法的临床需求,越来越多研究着眼于深入理解FOXP3~+Treg在局部组织炎症条件下的功能紊乱及其相关分子机理。现将系统阐述近年来有关FOXP3~+Treg生理功能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新进展,重点聚焦在多种非感染性炎症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代谢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中,FOXP3~+Treg功能稳定性及组织特异性的分子机理及其潜在干预新靶点和新策略。  相似文献   

12.
NK细胞亚群不同表型间存在效应功能的差异,在组织器官的分布也有显著差别。研究证明,肝脏、胸腺、肺脏、子宫、皮肤等组织内存在居留NK细胞,其发育、表型及功能与骨髓中发育、成熟后迁入外周器官的传统NK细胞不同,在维持组织稳态、调控多种重要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作用,与Ⅰ类固有样淋巴细胞具有部分重叠又不完全相同的表型及功能,并且与诱导NK细胞记忆性相关。针对NK细胞尤其是居留NK细胞的研究将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3.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 MS)是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的慢性进行性免疫炎性疾病,伴随少突胶质细胞、神经元和轴索的破坏。近年来研究发现,外周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及其亚群)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浸润作为MS的早期标志之一,在其发病和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但其中许多细胞亚群的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该综述通过总结最新研究结果,探讨外周适应性免疫细胞与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关系以及不同种类适应性免疫细胞在MS中行使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黄酮类化合物杨梅素(myricetin,MYR)具有抗肿瘤、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但在免疫调节方面的作用尚未完全了解,因此本实验通过建立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免疫低下小鼠模型来研究MYR对免疫功能的影响。通过称重小鼠脾脏和胸腺以及计算指数评价MYR对模型小鼠症状的缓解程度,用MTT法、溶血试验、酶联免疫吸附法等免疫学相关实验技术检测T、B淋巴细胞增殖,T细胞亚群分布情况,血清溶血素含量,抗体形成细胞数以及细胞因子白介素-2、白介素-4、白介素-6、干扰素-γ的分泌水平。实验数据表明,MYR能提高小鼠免疫器官脾脏、胸腺指数,促进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分泌,提高细胞因子水平和抗体形成细胞数量。结果表明MYR能在免疫反应中起积极作用,调节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恢复机体免疫力的平衡,改善免疫力低下的症状。  相似文献   

15.
在21世纪头20年里,呼吸道病毒造成的地区性乃至世界性的流行已经发生多次,而疫情的暴发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存,但临床上,仍缺乏针对病毒的特异性治疗手段。随着肠道微生态相关研究的广泛开展,肠道菌群在哮喘,纤维化及细菌性感染等多种肺部疾病的发病及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肠-肺轴"的关键枢纽。病毒性肺炎与肠道微生态间也存在着紧密的相互联系,通过改善肠道菌群,对呼吸病毒感染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其内在机制主要涉及到:通过增强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减少继发性细菌的感染;通过菌体成分或者代谢产物如短链脂肪酸,色氨酸代谢产物等提高固有样淋巴细胞(Innate lymphoid cells,ILC)、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NK)、粒细胞等固有免疫细胞的抗病毒免疫功能及调节Th17/Treg平衡抑制过度的炎症反应等。本文将系统回顾已发表的文章,对肠道菌群在病毒性肺炎方面的研究作系统的阐述,以求为研究者在病毒性肺炎的机制探究和防治方面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肥胖人群通常表现为慢性轻度炎症状态,与此同时免疫系统和代谢系统之间的病理生理联系已渐为我们所认识。固有淋巴细胞(innate lymphoid cells,ILCs)作为近些年发现的一类新的天然免疫细胞,具有复杂的组分及功能。ILCs通常参与调节淋巴组织的发育以及影响粘膜免疫系统的功能,然而其在肥胖与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知之甚少。最近研究发现ILCs广泛分布于脂肪组织中,并参与肥胖相关代谢疾病的调节。现我们根据最近的研究成果,对ILCs在肥胖相关代谢类疾病中的调节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白细胞介素6(IL-6)是一种具有复杂生物功能的细胞因子,可由多种淋巴类和非淋巴类细胞产生.它对机体多种组织及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作用[1-3].近年来发现,临床上免疫异常性疾病,如发热、淋巴结肿大、血沉增快、急性期蛋白增高、高γ球蛋白血症、自身抗体阳性等症状都与IL-6的异常表达密切相关.IL-6的生物活性是通过细胞膜表面特异性受体介导的[4].研究IL6与其受体的相互作用对于揭示某些疾病的发病机制,监测疾病进程以及指导临床治疗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固有淋巴细胞(innate lymphoid cells,ILCs)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它们在体内广泛分布,在不同组织发挥重要的作用。其中淋巴组织诱导细胞(lymphoid tissue-inducer cell,LTi)和其他新近发现的三型固有淋巴细胞主要分布在肠道固有层,在肠道抗感染免疫、维持肠道稳态以及自身免疫病中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揭开了固有淋巴细胞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19.
<正>免疫细胞随淋巴循环和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脏器组织,广泛参与发育、妊娠、组织修复等生理过程;同时,它们也在肿瘤、感染和自身免疫疾病等多种病理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更值得关注的是:免疫细胞极具可塑性,在生理病理或应激条件下,能应对不同的微环境和炎症因子的刺激,分化成功能迥异的细胞亚群,并且不同的细胞亚型之间还能够相互转化,形成复杂的、动态的免疫细胞网络,决定机体维持健康稳态或疾病恶化发展。基于免疫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气道上皮细胞及固有免疫细胞经粉尘螨刺激后,白细胞介素37(interleukin 37,IL-37)对其产生细胞因子IL-6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肺泡上皮细胞系A549、小鼠肺上皮细胞系MLE-12、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和原代小鼠固有淋巴样2型细胞(ILC2细胞),当细胞融合度达70%时,用IL-37预处理2 h,再给予粉尘螨粗提物刺激细胞,每种细胞均设PBS、IL-37及粉尘螨对照,并分别于不同时间点收集细胞沉淀和细胞培养液上清;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法检测细胞因子IL-6在mRNA水平上的变化,用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细胞因子IL-6在蛋白水平的变化,用流式细胞术分选ILC2细胞并检测ILC2细胞表面IL-37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粉尘螨粗提物可促进A549细胞、MLE-12细胞、RAW264.7细胞和ILC2细胞表达I L-6,且呈时间依赖的方式(P0.05)。IL-37可抑制粉尘螨粗提物所诱导的IL-6在A549细胞、MLE-12细胞和RAW264.7细胞表达(P0.05);但IL-37对粉尘螨粗提物刺激ILC2细胞分泌IL-6无明显抑制作用(P0.05)。结论IL-37可抑制粉尘螨诱导的气道上皮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IL-6,并可通过负向调控下调气道炎症反应,为IL-37在哮喘治疗中的潜在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