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0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21.
经室内侵染力测定,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和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皆能侵染雷公藤丽长角巢蛾Xyrosaria lichneuta幼虫,不同菌株的侵染力存在显著差异。3株白僵菌中,Bb27菌株毒力最强,菌液为1×10^5~1×10^9个·mL^-1五个不同浓度梯度的孢子悬浮液时,害虫15d校正死亡率在58.3%-100%之间;LT50分别为9.36d,6.26d,3.89d、2.54d.2.10d;LC50为4.87×10^4个·ML^-1。3株绿僵菌中,MaZPTP01菌株毒力最强,5种孢子浓度15d校正死亡率分别为52.4%、69.0%、76.2、92.9%、95.2%;LT50分别为11.47d、6.89d、4.36d、2.68d、2.13d;LC50为7.39×10^4个·mL^-1。Bb27和MaZFIT01菌株可应用于林间作进一步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322.
报告了寄生于蕨类植物上的枝孢属Cladosporium二新种:扇蕨枝孢C.Neocheiro-pteridis和巢蕨枝孢C.Neottopteridis。新种提供了拉丁文和中文描述及形态图。模式标本收藏于云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MHYAU)。  相似文献   
323.
了解杜鹃对其宿主的选择和寄生情况,能为两者间的协同进化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2012和2013年每年的4~8月,在贵州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不同生境类型中的鸟巢进行搜索监测,记录到4例中杜鹃(Cuculus saturatus)寄生繁殖现象,其宿主分别是暗绿绣眼鸟(Zosterops japonicus)、棕腹柳莺(Phylloscopus subaffinis)和黄喉鹀(Emberiza elegans),其中棕腹柳莺和暗绿绣眼鸟是首次记录到被中杜鹃寄生。中杜鹃卵重(2.39±0.14)g(n=3),体积(2.24±0.18)cm3(n=3),通过T检验方法发现中杜鹃卵极显著大于暗绿绣眼鸟和棕腹柳莺卵(P0.001),同时在形状上也与两者极不相似,中杜鹃卵呈明显的长椭圆形,与黄喉鹀的卵在大小上无显著差异(P=0.1)。反射光谱的分析结果发现,寄生于不同宿主巢的中杜鹃卵在背景色和斑点上都具有一定差异,这表明中杜鹃的卵可能存在基因族群的分化。  相似文献   
324.
325.
广东海丰发现紫水鸡繁殖巢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紫水鸡(Porphyrio porphyrio)在中国分布范围极小,至今未有繁殖记录。2006年5月,作者在广东省海丰沿海地区记录到紫水鸡繁殖巢3个,分别营巢于水葱和芦苇中。这不仅是广东,也是国内紫水鸡繁殖的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326.
韩雨潇  吴强  丁平 《动物学杂志》2023,58(3):340,356-347
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为我国特有雉类,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010至2021年通过视频监测技术、红外相机监测与人工观察,对浙江省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黄腹角雉巢卵被天敌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基于42个黄腹角雉人工巢监测数据(36巢视频远程监控,2巢红外相机监测,4巢人工观察),野生黄腹角雉巢被天敌破坏的比率为54.8%,其中91.3%被破坏巢中的卵为王锦蛇(Elaphe carinata)所捕食,表明王锦蛇是黄腹角雉巢卵最主要的天敌。捕食黄腹角雉卵的天敌还包括松鸦(Garrulus glandarius)与黄喉貂(Martes flavigula),可能的天敌有灰树鹊(Dendrocitta formosae)、黄腹鼬(Mustela kathiah)及短尾猴(Macaca arctoides)等。本研究基于视频资料揭示了野生黄腹角雉种群的天敌情况,结合文献资料,我们推测黄腹角雉较长的孵卵期与离巢时间可能是造成其巢卵损失率高的主要原因,本研究结果对这一濒危物种的保护与繁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27.
328.
329.
The female of Thecobathra partinuda Fan,Jin et Li,2008 is described for the first time,with illustration of the genitalia.A comparison is made between the females of this species and T.kappa(Moriuti,1963).  相似文献   
330.
对中国腹巢蛾属Swammerdamia Hübner,(1825)进行了研究,涉及到4个种:桦腹巢蛾Swammerdamia caesiella(Hübner,1796)(中国新纪录种),淡腹巢蛾Swammerdamia pyrella(de Villers,1789),郑氏腹巢蛾Swammerdamia zhegi sp.nov.和黑尾腹巢蛾Swammerdamia caudinigra sp.nov..文中提供了分种检索表和新种特征图.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南开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