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2篇
  免费   211篇
  国内免费   8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应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南充市中心医院收治并行胃癌根治术的胃癌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静脉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治疗。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d、术后2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转铁蛋白(RTF)、CD3~+、CD4~+、CD8~+细胞水平,并于术前、术后2周应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EORTCQ LQ-C30)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d以及对照组术后2周的RBP、PA、ALB、RTF、CD3~+、CD4~+、CD4~+/CD8~+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而CD8~+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术后1 d、术后2周观察组RBP、PA、ALB、RTF、CD3~+、CD4~+、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CD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EORTCQ LQ-C30功能量表各项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提高,症状量表各项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术后观察组功能量表各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症状量表各项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能够促进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2.
为检测IARS2和MYO5B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IARS2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本研究使用荧光定量PCR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30例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IARS2和MYO5B的表达,使用线性回归分析两者m RNA表达相关性。使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6对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IARS2蛋白的表达情况,根据免疫组化IARS2表达情况将胃癌患者分为IARS2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结果发现,较之癌旁组织,IASR2在胃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p<0.05),而MYO5B在胃癌组织中显著低表达(p<0.05),且两者表达负相关(r=0.5768, p=0.0008)。免疫组化显示IASR2阳性细胞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70.9%。IASR2高表达提示更高的胃癌淋巴结转移(p=0.041)和TNM分期(p=0.004)及更低的患者术后5年总生存率(p=0.000 6)。研究提示IARS2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可作为评估胃癌预后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53.
本研究选取病理科收集的自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的90例术后胃癌组织标本(胃癌组)、45例癌旁组织标本(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两组标本中的Y框蛋白(Sox2)、胶原三股螺旋重叠蛋白-1表达,并分析其与肿瘤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分化程度的关系,采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检测两种蛋白的相互关系,试图探讨胃癌患者癌组织中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Sox2)、胶原三股螺旋重叠蛋白-1(CTHRC-1)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胃癌组的Sox2蛋白阳性表达率6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3.33%(p<0.05),胃癌组的CTHRC-1蛋白阳性表达率78.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4.44%(p<0.05);胃癌组的Sox2蛋白阳性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发生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p<0.05);胃癌组的CTHRC-1蛋白阳性表达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肿瘤浸润深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胃癌组的Sox2蛋白与CTHRC-1蛋白呈显著的负相关表达(Spearman相关系数r=-0.322, p=0.002<0.05)。本研究的初步结论表明:胃癌组织中Sox2蛋白低表达和CTHRC-1蛋白高表达,并且与肿瘤发展密切相关,且二者表达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4.
目的观察高表达RORα对二烯丙基二硫(DADS)抑制人胃癌MGC803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的影响。方法集落形成实验与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与细胞周期;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细胞迁移与侵袭。RT-PCR与Western blot分别检测RORα、MMP-9和TIMP3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结果RT-PCR与Western blot检测显示,RORα高表达与DADS处理较对照组与空载体组RORαmRNA与蛋白表达明显上调,DADS+RORα高表达组上调更为显著(P<0.05)。与对照组和空载体组比较,RORα高表达与DADS处理组MMP-9表达下调,TIMP3表达上调,DADS+RORα高表达组改变最为显著。集落形成实验显示,RORα高表达与DADS处理组较对照组与空载体组的集落形成率明显降低。流式细胞术显示,与对照组和空载体组比较,RORα高表达与DADS处理组G2/M期细胞比率明显升高。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显示,RORα高表达与DADS处理组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明显降低。结论RORα高表达可通过上调TIMP3与下调MMP-9促进DADS阻滞MGC803细胞G2/M期和抑制增殖与迁移侵袭。  相似文献   
55.
环状RNA (circRNA)是一种共价闭合的非编码RNA,可以调节真核生物中的基因表达.最近应用高通量RNA测序和生物信息学方法揭示人类细胞中存在大量circRNA.许多circRNA具有一定的组织和时序特异性,且与生理发育和各种肿瘤等疾病密切相关. circRNA被证明在细胞质中富集和稳定,表明其具有作为肿瘤生物标志物的潜力.胃癌(gastric carcinoma,GC)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全球癌症相关死亡原因中排第3位.尽管该疾病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许多进展,但GC患者的预后仍然很差,大多数国家的5年总生存率低于30%.因此,寻找能调节GC发生发展和评估预后的新分子机制和治疗靶标至关重要.近年来circRNA在胃癌中的研究不断增多,其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及预后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就circRNA产生机制及一般特征、生物学功能、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6.
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胃癌发病机制复杂,缺乏特异性预后生物标志物。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可作为竞争性内源RNA(competing endogenous RNA,ceRNA),影响microRNA(miRNA)与mRNA的结合,从而影响胃癌的发生、发展。基于TCGA和GEO数据库的转录组数据,筛选GC中差异表达的lncRNAs,并构建基于6条lncRNAs(HAGLROS、TMEM92?AS1、LINC01745、HOXC?AS3、SEMA3B?AS1、FEZF1?AS1)的lncRNA?miRNA?mRNA网络。网络核心基因的KEGG/GO富集和蛋白质互作分析结果显示,lncRNA可能通过miRNA海绵吸附作用,调控胃癌的发生、发展与转移。AC011352.1、AC087636.1、AC093627.1、GAS1RR与胃癌患者的预后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可能成为胃癌患者潜在的预后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康力欣胶囊联合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FOLFOX4)方案对中晚期胃癌患者免疫功能、生活质量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7月~2021年1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胃癌患者80例,根据抽签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为40例。对照组接受FOLFOX4方案治疗,观察组接受康力欣胶囊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以3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2个疗程后的疗效、生活质量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状况,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后的肿瘤标志物和免疫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2个疗程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的肿瘤相关物质群(TSGF)、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的CD3;、CD4;、自然杀伤细胞(NK)、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总改善率、卡氏评分(KP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晚期胃癌患者采用康力欣胶囊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在阻止疾病进展、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免疫功能方面均效果确切,优于单纯化疗效果。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胆汁酸受体1(G-protein coupled bile acid receptor 1,GPBAR1/TGR5)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胃癌及癌旁组织芯片中TGR5表达情况;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胃癌细胞系中TGR5表达水平;小干扰RNA处理AGS、MKN-45胃癌细胞后构建TGR5敲减细胞系,慢病毒载体转染胃癌SGC-7901细胞构建TGR5过表达细胞系;CCK-8实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裸鼠皮下移植瘤实验检测TGR5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TGR5对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Tanswell实验检测TGR5对胃癌细胞迁移及侵袭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分子β-连环蛋白(β-catenin)、锌脂蛋白转录因子(Snail)、E盒结合锌指蛋白(Zinc finger E-box binding homeobox 1,ZEB)1在AGS、MKN-45及SGC-7901胃癌细胞中的表达。结果:TGR5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均有表达,胃癌组织TGR5高表达率(41.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9.5%),伴肠化生癌旁组织TGR5高表达率(50%)显著高于不伴肠化生的癌旁组织(0%),胃癌组织TGR5表达与肿瘤大小相关。TGR5在正常人胃上皮永生化细胞株GES-1及各胃癌细胞系中均有表达。TGR5表达敲低的AGS和MKN-45细胞增殖能力减弱、凋亡率显著升高、侵袭和迁移能力显著降低。过表达TGR5的SGC-7901细胞增殖能力增强、克隆形成能力提高、凋亡率明显减低、侵袭和迁移能力显著升高。此外,TGR5过表达显著上调了间质细胞标志物β-catenin、Snail、ZEB1的表达水平。结论:TGR5能够增强胃癌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并抑制细胞凋亡。TGR5可能通过EMT途径介导胃癌细胞转移。  相似文献   
59.
长非编码RNA KCNQ1OT1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但是在胃癌中的研究较少并且研究结果不一致,其在胃癌中具体的作用机制也缺乏相关研究。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公共数据库分析发现:KCNQ1OT1在胃癌中普遍高表达,且高表达KCNQ1OT1的胃癌病人预后不良,它与胃癌多种临床因素密切相关,尤其是与TP53的突变有明显的相关性,而且其表达与免疫细胞浸润明显相关;KCNQ1OT1在胃癌肿瘤细胞系中普遍高表达,敲低后可抑制胃癌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共表达网络分析发现,其表达与肿瘤代谢有密切的相关性;谷氨酰胺酶1(glutaminase 1, GLS1)在胃癌中普遍高表达,与预后不良密切相关,KCNQ1OT1与GLS1的表达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敲低KCNQ1OT1的表达可抑制GLS1 mRNA的表达,而过表达GLS1可以部分逆转敲低KCNQ1OT1造成的胃癌细胞增殖能力的下降,因此推测KCNQ1OT1可能通过GLS1调控胃癌肿瘤细胞的生长。本研究通过大数据及实验验证了KCNQ1OT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功能,提示KCNQ1OT1有可能通过调控谷氨酰胺代谢来促进了胃癌的发生发展,这为分子靶向治疗胃癌的临床研究提供了新的靶点和思路。  相似文献   
60.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ras基因蛋白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75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它们与胃癌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75例胃癌ras基因表达阳性率为46.7%,与胃癌的分化程度,生长方式,浸润深度和淋巴转移呈明显正相关(P<0.05);EGFR表达阳性率61.3%,癌旁组织及新生血管有阳性表达;EGFR表达与胃癌大体类型,分化程度,生长方式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ras蛋白表达与EGFR表达有明显关系(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ras蛋白和EGFR表达与胃癌的预后有明显的关系(P<0.01)。两者表达的检测有助于判断胃癌的恶性程度和预后估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