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CircRNA(circular RNA)是一种具有特殊环形结构的ncRNA(non-coding RNA),并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circRNA能够通过海绵吸附抑制miRNA(micro RNA)的表达,进而调控各系统肿瘤的发展。此外,一种circRNA也可参与调控一种或多种miRNA的表达,这一发现有助于寻求肿瘤诊断的生物标记物及治疗靶点。因此该文通过综述国内外最新的有关circRNA通过miRNA调控肿瘤的研究,为进一步探究circRNA调节各种癌症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的具体机制奠定基础,也为相关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更加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一类闭合环状的内源RNA分子,广泛存在于不同物种及多种人体细胞中,具有丰富性、稳定性和组织特异性等特点。人体细胞中的circRNA主要可分为外显子circRNA、环状内含子RNA和外显子-内含子circRNA等。与正常组织相比,circRNA在多种肿瘤组织中异常表达,并具有作为微小RNA(microRNA,miRNA)海绵调控miRNA、结合蛋白质、参与翻译等功能。虽然circRNA在肿瘤中异常表达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但其在食管鳞状细胞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细胞癌、神经胶质瘤等多种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通路中具有重要作用,并有望成为全新的肿瘤标志物和治疗靶点。circRNA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本文根据最新研究报道,就circRNA的基本特征、异常表达机制、调控肿瘤的机制及其在多种肿瘤中发挥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一种具有新型环状结构的RNA分子,广泛存在于多种生物体中,具有结构稳定、进化保守、高度丰富和组织特异性等特征。同时,它可通过充当微小RNA(microRNA,miRNA)分子海绵、调控基因转录、结合蛋白质和参与蛋白质翻译等方式发挥生物学功能。且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circRNA被发现与肿瘤的发生有关。N6-甲基腺嘌呤(N6-methyladenosine,m6A)修饰是真核生物最常见的一种RNA修饰,它是由m6A甲基转移酶、去甲基化酶和m6A识别蛋白质共同参与的动态可逆的调节过程,广泛参与RNA的核输出、剪接、稳定性、翻译和降解等过程的调控。m6A修饰在多种人类疾病中发挥关键作用,例如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等。近年来,在一些circRNA中也发现了m6A修饰,并报道了其在宫颈癌、结直肠癌、肝细胞癌、非小细胞肺癌和胃低分化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本文总结了RNA m6A修饰机制、m6A修饰对circRNA的调控作用,以及circRNA的m6A修饰在肿瘤中的作用,也讨论了m6A修饰的circRNA的潜在临床应用价值,以期为肿瘤的早期诊断、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新的思路与途径。  相似文献   

4.
环状RNA(circRNA)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新型内源性RNA。CircRNA由RNA前体可变剪接产生,比线性RNA有更好的稳定性,是最近几年RNA领域的明星分子。CircRNA来源于内含子或外显子,可充当miRNA海绵或者结合蛋白质来参与基因表达调控,甚至已发现有circRNA能编码蛋白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circRNA在肿瘤(如:食管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和膀胱癌等)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circRNA在胃癌、结直肠癌的研究逐渐增加,circRNA可能成为新的生物学标志物发挥诊断和预后的作用。本文将主要介绍circRNA 在胃癌及结直肠癌的功能和作为临床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治疗困难、预后很差,是肿瘤相关死亡中的第4大癌症,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但其具体发病机制却仍未完全阐明。因此,探索能调控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作为肝细胞癌的诊断标志物或能预测患者预后的关键分子仍十分必要。环状RNA是前体mRNA通过反向剪接产生的由3′, 5′ 磷酸二酯键首尾连接形成的共价闭合环状结构,主要有外显子circRNA(exonic circRNA,ecircRNA)、环状内含子RNA(circular intronic RNA,ciRNA)及外显子 内含子circRNA(exon-intron circRNA,EIciRNA)三大类。由于环状RNA具有普遍性、高度保守性和稳定性,其可以参与多种癌症的发生发展过程,并且可作为肿瘤的早期诊断标志物及预后因子,因此,这是一类新型且非常有潜力应用于临床诊治各阶段的分子。近年来,有大量关于环状RNA与肝细胞癌的研究。这些研究表明,环状RNA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进程中发挥的作用十分重要,并且其机制多样。因此,本文主要关注环状RNA在肝细胞癌中的最新进展,总结不同环状RNA分子对于肝细胞癌细胞恶性表型、肿瘤干细胞及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的作用,以及其在肝细胞癌临床转移、分期、诊断、预后等各阶段中发挥的功能及其具体作用机制。此外,本文还提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及策略。  相似文献   

6.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治疗困难、预后很差,是肿瘤相关死亡中的第4大癌症,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但其具体发病机制却仍未完全阐明。因此,探索能调控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作为肝细胞癌的诊断标志物或能预测患者预后的关键分子仍十分必要。环状RNA是前体mRNA通过反向剪接产生的由3′, 5′ 磷酸二酯键首尾连接形成的共价闭合环状结构,主要有外显子circRNA(exonic circRNA,ecircRNA)、环状内含子RNA(circular intronic RNA,ciRNA)及外显子 内含子circRNA(exon-intron circRNA,EIciRNA)三大类。由于环状RNA具有普遍性、高度保守性和稳定性,其可以参与多种癌症的发生发展过程,并且可作为肿瘤的早期诊断标志物及预后因子,因此,这是一类新型且非常有潜力应用于临床诊治各阶段的分子。近年来,有大量关于环状RNA与肝细胞癌的研究。这些研究表明,环状RNA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进程中发挥的作用十分重要,并且其机制多样。因此,本文主要关注环状RNA在肝细胞癌中的最新进展,总结不同环状RNA分子对于肝细胞癌细胞恶性表型、肿瘤干细胞及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的作用,以及其在肝细胞癌临床转移、分期、诊断、预后等各阶段中发挥的功能及其具体作用机制。此外,本文还提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及策略。  相似文献   

7.
丁庆凯  唐旭东 《生命科学》2023,(8):1043-1051
外泌体是具有细胞间信号传递生物学功能的一种脂质双分子层囊泡,其内包含RNA、DNA、蛋白质等生物分子,近年来其在疾病发生发展、早期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作用被广泛研究。环状RNA (circular RNA, circRNA)是一类可以存在于外泌体中的单链闭合环状RNA。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外泌体源性circRNA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为了更好地了解外泌体源性circRNA在肺癌病理进程中的作用,本文重点讲述了外泌体源性circRNA在肺癌增殖、侵袭与转移、免疫逃逸和耐药中的作用,以及其在肺癌诊断、预后评估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环状RNA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主要包括由外显子转录本构成的、经非线性反向剪接形成的内源性RNA分子和内含子来源的环状RNA分子等两类。研究发现,circRNA在人体细胞中广泛表达,在转录后水平具有调控基因表达的重要功能。有些circRNA具有天然微小RNA(microRNA,miRNA)海绵作用,可通过与miRNA结合而抑制其活性,从而调控miRNA靶标发挥作用。circRNA在动脉粥样硬化、神经系统紊乱、糖尿病和肿瘤等疾病发生过程中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深入研究circRNA的结构和功能可使我们更好地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提高相关疾病的预防和诊断水平。文章就circRNA的形成、功能及其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一类新型单链RNA,可通过多种机制影响各类疾病的发生发展。由于没有5′帽端和3′尾端,过去认为circRNA不具备翻译功能。随着测序技术和蛋白组学的发展,大量研究表明,circRNA能够通过“非帽依赖式翻译”合成蛋白,且其产物可参与多系统肿瘤的演变。本文简述了circRNA的主要翻译机制,包括IRES介导、m6A介导及滚环扩增,介绍了常用的circRNA翻译功能预测工具,阐述了circRNA编码产物与胃癌、结直肠癌、肝癌等多种消化道肿瘤的关系,旨在为消化系统肿瘤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一种单链环状闭合RNA分子,由线性RNA通过反向剪接形成,具有稳定、高度保守、组织特异性等特点。circRNA能够通过形成竞争性内源性RNA、结合蛋白等多种方式参与机体的生理、病理过程。最近发现,circRNA分子可以通过翻译形成多肽或蛋白参与癌症的发生和发展。circRNA是人类癌症中有前途的诊断和预后标志物,也是癌症治疗的潜在药物靶点。本文重点介绍了circRNAs编码的多肽和蛋白质在多种癌症中的相关研究进展。这些多肽和蛋白质分别依赖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和m6A两种不同的机制进行翻译。我们还总结了circRNA编码的多肽和蛋白质在各种癌症的诊断、治疗、预后和机制研究中的潜在用途。  相似文献   

11.
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发现和研究是肿瘤研究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肿瘤研究进入了分子时代,从而在更深层次上为阐明基因的结构、表达、调控、功能的改变与肿瘤形成的关系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可能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概述了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刘蕾  高宁 《生命的化学》2014,(5):678-685
ROCK蛋白作为Rho亚家族下游最重要的效应分子之一,主要通过调节肌动蛋白在调控细胞的形态、极性、细胞骨架重构和细胞迁移等多个方面发挥生理功能。研究发现ROCK蛋白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参与调控肿瘤细胞的生存与凋亡,以及恶性肿瘤的侵袭与转移。文章论述了ROCK蛋白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为寻找新的抗癌药物治疗靶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PCR直接测序方法及其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PCR直接测序技术是PCR扩增与核酸测序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方法.根据此技术的原理,建立了一种以PCR扩增引物为测序引物,α-35S dATP直接掺入,Taq DNA聚合酶直接测序PCR扩增产物的方法.实验表明:该方法简便、快速、稳定.用此方法对人食管癌组织中的抗癌基因p53进行了突变测序分析,发现食管癌组织中p53存在点突变,插入、丢失移码突变.并用此方法对人和恒河猴的p53内含子序列进行了测定,发现猴第5内含子为81个核苷酸,第8内含子为92个核苷酸.  相似文献   

14.
细胞源性异种移植(cell line-derived xenografts,CDX)与原发肿瘤相比失去了肿瘤的异质性和基因的多样性,在临床前的实验中不能有效评估肿瘤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致使临床药物高消耗而没有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严重阻碍了临床药物的发展;人源性肿瘤组织异种移植(patient-derived tumor xenografts,PDTX)保持了原发肿瘤的分子学、基因学和病理学特征,而且经过在小鼠体内传代它仍保持了原发肿瘤的这些特性,为肿瘤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更好的模型。PDTX模型的这些特性与CDX模型相比在肿瘤的个体化治疗方面更具有指导意义。本文将就PDTX模型的特征及其在肿瘤研究领域中的应用作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15.
肿瘤标志物是一类能反映肿瘤存在与生长状态的生化物质,它们在肿瘤的早期筛查、辅助诊断、预后判断、疗效评价、复发和转移监测中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细胞与分子生物学领域的发展,人类基因组计划大量研究成果的涌现,人们对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机理有了越来越清楚的认识,肿瘤标志物的研究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与更新,特别是基因组学和表观遗传学的进展大大促进了新型肿瘤标志物的发现. 文章就肿瘤标志物发展历程,常用肿瘤标志物的种类和临床应用进行介绍,分析了现有肿瘤标志物的局限性,重点阐述了新型肿瘤标志物,如多种表观遗传学标志物及循环核酸的研究及应用. 同时,对肿瘤标志物的研究前景提出了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6.
内皮抑素及其在抗肿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皮抑素是一种抗血管生成的抑制因子,它特异性地作用于新生微血管的内皮细胞,其水平与肿瘤血管生成有着明显的相关性。体内外的研究均表明,内皮抑素具有无毒副作用、不容易产生耐药性和易达到有效药物浓度等优点。我们简要综述了内皮抑素的特性、作用机制,及其在抗肿瘤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王燕  徐秀林 《生物信息学》2018,16(3):137-142
循环肿瘤细胞(CTCs)对恶性肿瘤传播转移有重要影响,因此CTCs识别技术的出现与不断进步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准确可靠的CTCs识别技术将为尽早确诊肿瘤、指导个性化治疗方案、诊断微小残留病变以及评估抗癌药物的敏感性提供强有力的工具。本文针对核酸检测法、免疫细胞化学术、流式细胞术和基于表征特性图像识别技术等CTC识别技术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综述总结,比较各种技术的优缺点,对现阶段该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CTCs识别的技术发展方向作了进一步的展望,为学者们提供更广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8.
植物肿瘤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肿瘤是肿瘤细胞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结合国内外关于植物肿瘤研究的最新进展,主要对植物肿瘤的定义、种类、产生的机理及其各个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归纳和探讨,并就植物肿瘤的研究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希望为肿瘤及其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豹蛙酶是一种抗肿瘤药物,属于核糖核酸酶A超家族,它的核糖核酸酶活性低,细胞毒性较强,在体内外对多种肿瘤具有显著杀伤作用,是目前全球正在重点研究的100种新药之一。豹蛙酶用于恶性间皮瘤的治疗目前处于Ⅲ期临床研究阶段,用于非小细胞肺癌和其他固体肿瘤的治疗也处于临床Ⅰ期或Ⅱ期研究阶段。豹蛙酶通过多种机制导致肿瘤细胞凋亡,抗病毒作用是其进一步研究开发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俞海平  邬立保 《生物磁学》2011,(22):4398-4400
脑肿瘤分类的方法很多,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方法,并且各种肿瘤的组织发生与病理特征不同,其良性与恶性以及物学特性也不一样。通常按组织学可分类如下:(1)发源于神经胶质的肿瘤:星形细胞瘤、少支胶质细胞瘤、髓母细胞瘤等。(2)发源于脑膜的肿瘤:脑膜瘤、脑膜肉瘤、蛛网膜囊肿等。(3)发源于垂体的肿瘤:厌色细胞腺瘤,嗜酸、嗜碱性细胞腺瘤。(4)发源于颅神经的肿瘤:听神经瘤、三又神经瘤等各种神经鞘瘤。(5)发源于胚胎残余组织:颅咽管瘤、脊索瘤、皮样囊肿等。(6)发源于血管细胞:血管瘤及血管网织细胞瘤等。(7)由其它部位转移或侵入的肿瘤:各种转移瘤及鼻咽癌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