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59篇
  免费   836篇
  国内免费   2651篇
  2024年   90篇
  2023年   296篇
  2022年   275篇
  2021年   287篇
  2020年   308篇
  2019年   308篇
  2018年   229篇
  2017年   274篇
  2016年   323篇
  2015年   313篇
  2014年   490篇
  2013年   397篇
  2012年   439篇
  2011年   412篇
  2010年   391篇
  2009年   399篇
  2008年   493篇
  2007年   374篇
  2006年   376篇
  2005年   368篇
  2004年   374篇
  2003年   377篇
  2002年   309篇
  2001年   299篇
  2000年   233篇
  1999年   238篇
  1998年   180篇
  1997年   204篇
  1996年   190篇
  1995年   194篇
  1994年   192篇
  1993年   131篇
  1992年   142篇
  1991年   119篇
  1990年   125篇
  1989年   144篇
  1988年   57篇
  1987年   64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46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61.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耐药性基因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我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和基因型。表型确定临床分离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56株,应用PCR基因扩增技术及双脱氧DNA测序方法,分别对TEM、SHV、CTX-M-1、CTX-M-2和CTX-M-9编码基因进行分析。产酶菌株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阿米卡星、头孢吡肟耐药性较低,对其他16种抗生素耐药性较高。在56株菌株中有50株为CTX-M型,占89%,34株为TEM型(60.7%),20株SHV型(35.7%);其中CTX-M-9型共计39株占78%,CTX-M-1型19株占38%,CTX-M-2型16株占32%。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值得关注,主要临床流行基因型是CTX-M型。  相似文献   
962.
RAPD反应体系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筛选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反应体系的最佳优化方案,以期获得稳定可靠的实验结果。选取对结果影响较大的4种因素(Taq酶、dNTP、引物、Mg2+)进行单因素设计,寻找最佳反应浓度。优化后得到4种因素的最佳反应浓度分别为Taq酶2.5U、dNTP 200μmol/L、引物1μmol/L、Mg2+2.5mmol/L。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RAPD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均好。  相似文献   
963.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甲氨蝶呤注入输卵管保守治疗非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4例确诊为非破裂型输卵管妊娠,且包块直径≤4 cm,血β-HCG〈2 000 IU,无腹腔积液的病例,行宫腔镜下将MTX 40 mg注入输卵管;动态观察患者血HCG变化,定期复查彩超,观察包块变化情况。结果32例治愈,治愈率94.12%。其中有1例疗程结束后1周复查血β-HCG〉1000 u/L,追加用药后成功;失败2例,均因治疗期间腹痛加剧出现内出血征象而转行手术治疗,内出血分别为700 ml、480 ml,转腹腔镜手术,恢复良好。结论宫腔镜下甲氨蝶呤注入输卵管保守治疗非破裂型输卵管妊娠具有损伤小、避免开腹手术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64.
采用RT-PCR技术,克隆了小麦胞质顺乌头酸酶基因(cACO)部分cDNA序列.该cDNA序列长1368bp,编码456个氨基酸,GenBank登录号为GU475062.半定量RT-PCR结果表明,在生理型不育和可育花药发育的单核早期至三核期,cACO基因的表达水平均表现为先升后降;在生理型不育花药发育的单核晚期cACO基因表达水平与同期可育花药相比显著升高,到二核期和三核期明显降低,ACO酶活性变化表现出相同趋势.这反映出在小麦生理型不育系中,cACO基因在花药败育关键期异常表达可能影响了花药发育过程中正常的能量供应和物质代谢,导致花粉发育能量不足和所需物质匮乏,从而导致了非遗传型花药败育现象.  相似文献   
965.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是一种常见的复杂疾病,其发病受到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是一种可在全基因组范围筛查疾病相关的序列变异的新型群体关联研究方法.近年来,采用GWAS以及在此基础上展开的meta分析,已分别在TCF7L2、HHEX-IDE、SLC30A8、CDKAL1、CDKN2A-CDKN2B、IGF2BP2、NOTCH2、CDC123-CAMK1D、ADAMTS9、THADA、TSPAN8-LGR5、JAZF1等12个基因区域鉴定出多个T2D相关的多态位点.已有的研究提示,上述多个基因可能在胰岛β细胞发育和功能维持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集中介绍了GWAS的原理及其在T2D研究中的优势;回顾了GWAS在T2D研究中的主要发现;并对运用GWAS在T2D研究中尚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966.
DNA结合功能域的确定是阐明位点特异性重组酶整合机制的关键,而对酶DNA结合功能域进行突变研究是提高酶整合效率和整合特异性的重要方法.为了鉴定ΦC31位点特异性整合酶的DNA结合功能域,依据对ΦC31整合酶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利用PCR和克隆技术在pET22b原核表达载体上构建ΦC31整合酶重组截短突变体表达质粒,将获得的表达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扩大培养并用IPTG诱导融合蛋白的表达,经镍柱纯化获得了纯度达90%以上的重组蛋白,分子量也与预期大小一致,Western印迹确定了重组蛋白的特异性.凝胶迁移滞后实验显示野生型以及截短突变体蛋白ΦC311-528、ΦC311-472、ΦC311-413能与细菌附着位点DNAattB和噬菌体附着位点DNAattP结合的条带,而截短突变体ΦC311-353、ΦC311-279、ΦC311-120观察不到相应的结合条带.6个截短突变体质粒在体内重组活性蓝白斑实验中均表现为蓝斑,显示出皆丧失体内重组活性.研究证实,ΦC31整合酶半胱氨酸富集域(第353~413位氨基酸)具有DNA结合的功能,而C末端缬氨酸富集区(第528~613位氨基酸)也与其重组活性相关.这为进一步了解ΦC31整合酶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引导其结构进化,提高其特异性和整合效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67.
首次报道了从影像学水平上鉴定中国大鲵性别的研究结果。采用多普勒B超,常规方法直接扫描雌雄中国大鲵腹部,并记录大鲵的精巢或卵巢的形状、内部回声。实验结果表明,雌雄中国大鲵的检测结果存在明显的差畀,在雄性中国大鲵的腹部,可检测到精巢组织;在雌性中国大鲵的腹部,可检测到为卵巢组织和卵泡。初步分析了实验结果,并认为将多普勒B超鉴定法与泄殖孔法鉴定相结合可以作为中国大鲵性别鉴定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968.
大叶黑桫椤孢子超低温保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大叶黑桫椤孢子在液氮中长期保存的结果表明:(1)大叶黑桫椤孢子可以保存于液氮中;(2)液氮保存后的孢子萌发率比未用液氮保存的普遍下降,保存90d的用室温慢速化冻的孢子萌发率最高(65.3%),相对保持率最高可达79.3%;(3)采用室温(22~25℃)慢速化冻的效果优于37℃温水浴快速化冻的。据此认为,液氮超低温长期保存大叶黑桫椤孢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69.
种子超干贮藏技术应用面临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种子超干贮藏技术对种质资源保存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但鉴于目前的研究进展,其应用还存在诸多技术上的问题。本文对种子超干贮藏技术在种子库中应用所面临的挑战以及需要开展的研究内容进行了如下几个方面的讨论:种子贮藏安全含水量下限的多样性决定了超干技术应用的复杂性;超干贮藏含水量安全下限的确定尚未有可靠的方法;超干贮藏的种子吸胀前需要恰当的预处理以避免吸胀损伤;超干处理前外源抗氧剂预处理可能改善超干贮藏效果;无氧条件可能对超干贮藏具有增效作用;糖类物质以及两性物质对种子在超干处理及超干贮藏过程中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70.
藏羚羊mtDNA D-Loop区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周慧  李迪强  张于光  易湘蓉  刘毅 《遗传》2006,28(3):299-305
该研究采用非损伤性DNA基因分型技术,对可可西里地区10个藏羚羊(Pantholops hodgsonii)个体的mtDNA非编码区部分片段(444~446bp)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显示A、T%含量(61.8%)明显高于G、C%含量(38.2%),共发现10种单倍型,包括48个多态位点,其中转换位点44个、颠换位点1个、插入位点1个、缺失位点2个。单倍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031,单倍型多态性(h)为1.000,核苷酸多态性(π)为2.96%。说明藏羚羊线粒体控制区存在着丰富变异,最后从藏羚羊的生态习性及地理分布两方面对这一结果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