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8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51.
通过显微注射法构建ES细胞(MESPU 13)嵌合小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研究一个新建的小鼠胚胎干细胞系(ES细胞系)MESPU 13,我们将ES细胞显微注射到C57BL/6J小鼠的囊胚中构建嵌合鼠。在注射了2-9个ES细胞的136个囊胚中,127个囊胚(93%)经过3个小时的培养后重新出现囊胚腔。当把119个恢复的囊胚移植到假孕雌鼠的子宫内时,获得63只(52.9%)出生鼠。在59只存活到可以判断毛色阶段的小鼠中,有21只(35.6%)被判定为嵌合鼠。显示了该ES细胞系具有较高的嵌合能力。  相似文献   
52.
采用BRL提供的HeLa细胞裂解物,已知该裂解物中含有RNA聚合酶Ⅱ和其他基因转录所必需的因子和成分。当αAC-616晶体蛋白基因在该体系中发生转录产生mRNA后,即与用~(32)P标记的αAC-616晶体蛋白基因探针进行分子杂交,杂交后加入S_1核酸酶消化去掉未配对的αAC-616DNA单链,保留杂交形成的RNA-DNA双链杂交体。作含脲素的聚丙酰胺凝胶电泳,用φ_x174HeaⅢDNA作分子标准参照物,结果表明转录出来的mRNA与276个脱氧核糖核苷酸形成互补杂交链,比5′-末端标记的~(32)P-晶体蛋白基因探针为短。据此在已知的晶体蛋白基因顺序图谱上判定出αAC-616晶体蛋白基因的转录起始点位于该图谱的第398位核苷酸Adenosine,距TATA盒下游第79位(A)。并对晶体蛋白基因转录的特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3.
周洲 《生物学通报》2011,46(10):49-50
采用数码相机及目镜测微尺获取实验结果图像,并结合图像软件Photoshop构建简便显微图像分析系统,解决在生物学实验教学实践中涉及到的计数、面积计算及大小测量相关分析。实验数据结果表明该系统简单、便捷、实用、准确。在生物学实验教学及科学研究实验中具有很好的推广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4.
55.
为建立同时测定番石榴叶中6种黄酮类成分(金丝桃苷、异槲皮苷、瑞诺苷、番石榴苷、萹蓄苷、槲皮素)的一测多评法。本研究以金丝桃苷为内参物,采用HPLC法,确定金丝桃苷与另外5种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并通过获得的校正因子计算后5种成分的量;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11批番石榴叶的含量。结果表明11批番石榴叶的QAMS法与外标法测定结果间无显著性差异,证明该法可用于番石榴叶6种黄酮类成分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56.
西双版纳热带森林树洞丰富度及其分配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俊雁  郑征 《生态学杂志》2012,31(2):271-275
树洞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结构,对动物多样性的维持起着重要作用。为研究热带森林树洞的数量特征及其分配特点,选取西双版纳20hm2热带森林动态监测样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地面观测法调查了样地内所有胸径≥5cm活立木上的树洞。结果表明:(1)该样地森林的树洞密度为108.4个·hm-2,具有树洞的树1725株(占树木总数的6.22%),隶属于208个种;(2)树木个体的树洞数量随径级增加而增加,并在种间变化不均匀;(3)树木出现空心的概率随胸径级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并且在树种间存在显著差异;(4)与其他纬度地区森林的树洞密度比较,本研究结果支持了Boyle等(2008)提出的低纬度森林具有较高树洞密度的推测。  相似文献   
57.
本文以二色补血草(Limonium bicolor)为实验材料,用Hoagland营养液和200mmol·L-1NaCl、NaBr、NaNO3溶液分别处理12h,测定二色补血草盐腺的Na+分泌速率、叶片Na+含量和MDA(丙二醛)含量以及质膜透性,并利用非损伤微测技术探索可能与盐腺相关的转运蛋白,以探讨不同阴离子对二色补血草盐腺分泌Na+的作用及其可能原因。结果表明:在NaCl处理12h时二色补血草叶片Na+分泌速率达到最大,然后逐渐下降;不同钠盐处理下叶片Na+分泌速率为NaCl>NaBr=NaNO3>Hoagland,而叶片Na+含量为NaBr>NaCl>NaNO3>Hoagland;不同盐处理下叶片质膜透性和MDA含量无显著性差异;利用Na-K-Cl共转运体专一性抑制剂bumetanide处理发现Na+分泌速率显著降低。这些结果表明Na-K-Cl共转运体可能参与盐腺分泌Na+。  相似文献   
58.
为了比较研究人与小鼠SCN3A基因的启动子及其上游调控区的特征,采用5′-Full RACE方法对人及小鼠SCN3A基因的转录起始点进行了准确定位,通过序列测定及对比分析证明:确定人和小鼠SCN3A基因的转录起始点均为“A”,人SCN3A基因转录起始点位于翻译起始点上游约27 kb处,而小鼠位于翻译起始点上游约31 kb处.人SCN3A基因5′非翻译区存在两个5′非翻译外显子,而小鼠只有一个5′非翻译外显子.人和小鼠SCN3A基因核心启动子区(-80 ~+70)的同源率高达96.0%,存在相同的启动子核心元件,BRE/和TATA;在-400至+200区段内预测到人存在而小鼠不存在的转录因子有PHR1、GATA-1、FOXN2、NF-1AP-4,小鼠存在而人不存在的转录因子Sp、Sp3GBF.人和小鼠SCN3A启动子区特征的异同将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在人和小鼠的表达调控机制提供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59.
微生物测试片具有携带方便、不用配制培养基的优点, 为一种新型的检测工具。测试片的技术关键是冷水可凝胶, 本文通过研究新的冷水可凝凝固剂(HKG)的保水性能、pH、强度、微生物利用及降解和抑菌效果, 再组装成细菌菌落总数测试片, 进行特异性和食品样品效果检验, 并与倾注平板法比对, 评价其作为微生物测试片凝固剂的可行性。结果显示HKG对16种微生物均无抑菌作用, pH为中性, 强度为340.31 g/cm2 ? 48.71 g/cm2; 具有良好的保水性能; HKG在短时期(5 d)内不支持微生物生长, 不被分解利用, 在测试片和倾注培养法中5种测试菌株均可达相同的灵敏度(P = 0.438 > 0.05), 各菌株菌落数(P = 0.442 > 0.05)和食品样品菌落数(P = 0.718 > 0.05)比较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 HKG能较好地应用于细菌测试片计数, 并能提高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60.
基于最大熵原理,针对目前对混交林测树因子概率分布模型研究的不足,提出了联合最大熵概率密度函数,该函数具有如下特点:1)函数的每一组成部分都是相互联系的最大熵函数,故可以综合混交林各主要组成树种测树因子的概率分布信息;2)函数是具有双权重的概率表达式,能体现混交林结构复杂的特点,在最大限度地利用混交林每一主要树种测树因子概率分布信息的同时,还能精确地全面反映混交林测树因子概率分布规律;3)函数的结构简洁、性能优良.用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的混交林样地对混交林测树因子概率分布模型进行了应用与检验,结果表明:模型的拟合精度(R2=0.9655)与检验精度(R2=
0.9772)都较高.说明联合最大熵概率密度函数可以作为混交林测树因子概率分布模型,为全面了解混交林林分结构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