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9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38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64 毫秒
81.
荔枝果实在5℃下分别冷藏2h,5d,30d后,货架期品质明显降低;果实果皮细胞质膜相对透性和POD活性升高。同时测定了不同冷藏处理果实货架期间密闭状态下的CO2和乙烯浓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82.
我国部分小麦种质资源主要品质性状鉴定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九五"期间,测定了来自10省(市、自治区)的1589份小麦种质资源的主要品质性状,了解了其籽粒的硬度、沉降值和蛋白质含量状况.筛选出一批高蛋白质、高硬度、高沉降值的优质资源,为小麦生产和品质育种提供种质基础.  相似文献   
83.
壳聚糖涂膜对苹果的保鲜效应(简报)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经1%壳聚糖涂膜的国光苹果,在室温下贮藏5个月后,果实保持绿色,有光泽,无皱缩;果实吸氧弱,呼吸速率降低,呼吸高峰延迟,磷酸戊糖途径升高;体内活性氧形成量减少,膜脂过氧化降低,细胞膜损伤得到缓解;细胞内不溶性钙有提高,可溶性钙下降,活性的CaM也减少,因而膜脂分解减缓。  相似文献   
84.
美国蓝浆果的引种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1988年由美国引入12个兔眼蓝浆果(VaciniumasheiReade)品种,在江苏南京和溧水两地试种。10年来生长结果正常,产量和品质与原产地无显著差异,引种获得成功,证明兔眼蓝浆果能适应本地区自然条件。单株产量平均7.51kg,品种间差异显著,最高9.86kg,最低134kg。单位投影面积产量3.10kg/m2,最高4.06kg/m2,最低1.13kg/m2。高于或至少不低于原产区产量记录。据此预测,栽植距离适宜时,在本地区亩产量可达1500~2000kg以上。大多数品种果实糖酸比很高,鲜食风味好,氨基酸含量中等,矿质元素Zn和Se含量高。兔眼蓝浆果可在江苏南部丘陵地区发展;此外,还应将试验扩大到南方红黄壤地区;并对本国野生资源开展研究和利用。  相似文献   
85.
杂交水稻直链淀粉含量遗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杂交水稻稻谷是从F1代杂合体收获的F2代种子,由于F2代属分离群体,直链淀粉含量等稻米品质会发生分离现象.本研究选择直链淀粉含量低、中、高的5个亲本配组的5个杂交组合,按单粒分析法分析双亲亲本、F1和F2代的种子的直链淀粉含量.结果表明,F2代呈现1(低):3(中+高)孟德尔分离规律.在5个组合的单粒分析中发现分离的F2代群体呈双峰的连续分布,该现象表明高直链淀粉含量对低直链淀粉含量为不完全显性,除单一基因控制外,还受微效多基因修饰.因此杂交水稻育种工作中,尤其是优质杂交稻新组合选育时,必须注意选择双亲的直链淀粉含量基本一致,以防分离现象影响米质.  相似文献   
86.
稻米碾磨品质性状遗传主效应及其与环境互作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采用包括遗传主效应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的种子三倍体遗传模型,分析了不同环境条件下籼稻稻米碾磨品质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各碾磨品质性状除了受制于种子基因效应、细胞质效应和母体植株基因效应等遗传主效应外,还会明显受到各遗传效应与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其中精米重和精米率两个性状的表现主要是以遗传主效应为主,而糙米重和糙米率则以基因型x环境互作效应为主。在各遗传体系中,除了精米率性状的种子直接遗传效应与环境的互作效应略大于母体植株遗传效应与环境的互作效应外,其他碾磨品质性状的母体植株基因的表达受环境条件的影响程度要大于种子基因。细胞质x环境互作效应对精米重和糙米率的影响也较为重要。遗传效应预测值结果表明,P7和P8两个亲本的遗传主效应表现突出,可以明显改良杂交后代多数碾磨品质性状。P1和P2两个亲本的碾磨品质性状预测值在两年中的环境互作效应较为-致,不易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上述亲本在水稻品质育种中可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87.
挖掘与稻米蒸煮品质相关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QTL),分析候选基因,并通过遗传育种手段改良稻米蒸煮品质相关性状,可有效提升稻米的口感。以籼稻华占(Huazhan, HZ)、粳稻热研2号(Nekken2)及由其构建的120个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 RILs)群体为实验材料,测定成熟期稻米的糊化温度(gelatinization temperature, GT)、胶稠度(gel consistency, GC)和直链淀粉含量(amylose content, AC)。结合高密度分子遗传图谱进行QTL定位,共检测到26个与稻米蒸煮品质相关的QTLs (糊化温度相关位点1个、胶稠度相关位点13个、直链淀粉含量相关位点12个),其中最高奇数的可能性(likelihood of odd, LOD)值达30.24。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 (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RT-PCR)分析定位区间内候选基因的表达量,发现6个基因在双亲间的表达量差异显著,推测LOC_Os04g20270LOC_Os11g40100的高表达可能会极大地提高稻米的胶稠度,而LOC_Os01g04920LOC_Os02g17500的高表达以及LOC_Os03g02650LOC_Os05g25840的低表达有助于降低直链淀粉含量。这些结果为培育优质水稻新品种奠定了分子基础,并为揭示稻米蒸煮品质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重要的遗传资源。  相似文献   
88.
籼爪交水稻F_2群体的蒸煮食味品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籼型高直链淀粉恢复系CG133R与糯性爪哇稻22号杂交衍生的F2群体的蒸煮品质变异及其与淀粉粘滞性特征间的相关性,以及F2群体颗粒结合淀粉合成酶(Wxa基因)和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Ⅱ-3基因)主效基因的遗传。结果表明:蒸煮品质指标和RVA谱特征值在F2群体中广泛分离,其中变异最大的是消减值,其次为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高直链淀粉材料各理化指标与RVA谱特征值的相关性不显著;RVA谱特征值在中、低直链淀粉含量和糯稻群体中与各理化指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在中、低直链淀粉材料中,RVA谱特征值与糊化温度(GT)也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用Wxa基因和SSⅡ-3基因的分子标记检测到这两个基因在F2群体中存在偏分离,分别指向两个亲本类型。除高直链淀粉材料外,可以通过RVA谱特征值来辅助筛选优质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89.
普洱茶的渥堆发酵过程是以晒青毛茶的内含成分为基础,在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及湿热作用下,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最终形成普洱茶独特的风味。采用稀释涂布法,根据产酶微生物的特性,经过固体平板初筛和液体茶汤培养基复筛,从普洱茶中分离得到若干株产酶菌株,并从中挑选优良菌株接种普洱茶固体发酵,考察其对普洱茶感官品质的影响。经分子生物学鉴定,D13-16为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相似度为98.62%;GJ-02为米根霉(Rhizopus cryzae),相似度为98.57%;XW-10和DF-03均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相似度分别为99.10%和99.92%。结果表明:普洱茶香气的形成主要与蛋白酶产生菌有关,DB-16发酵后香气评分达到31分(对照28,总分40);汤色主要受多酚氧化酶产生菌的影响,DF-03发酵后汤色评分达到19分(对照12,总分20);而这四种功能性微生物均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普洱茶滋味的形成。  相似文献   
90.
灌水量和滴灌施肥方式对温室黄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黄瓜为试验材料,研究灌水量和滴灌施肥方式对日光温室黄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设两个水分水平(100%ET0,W1;75%ET0,W2)和4种滴灌施肥方式处理,不同滴灌施肥方式处理按推荐施肥量(N∶P2 O5∶K2 O分别为360∶180∶540 kg·hm-2)的100%、66.6%、33.3%、0%(Z100、Z66、Z33、Z0)分8次滴灌施肥,剩余肥料一次性基施;另设不施肥处理为对照(CK).结果表明:滴灌施肥比例和水分与黄瓜的株高、叶面积、干物质量、产量和品质均呈正相关关系.W1 Z100处理的产量最高(67760 kg·hm-2);W2处理的平均水分利用效率比W1处理高9.4%,其中W2Z100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47.71 kg·m-3),其产量比最高产量低3.4%却节水25%.与Z0相比,Z100的黄瓜产量和干物质量分别增加15.3%和16.8%;同时,黄瓜果实中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水分利用效率增加19.1%.W2Z100处理为温室黄瓜高产、优质、节水的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