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山崎酱油在贮存过程中偶有胀袋,细菌总数超标,继续酸化等问题,怀疑是乳酸菌(Lactobacillus) 在酱油中继续生长引起的。试图[通过本实验阐明乳酸菌在醪中生长和产酸的关系。  相似文献   
32.
云南红豆杉离体胚的培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MS培养基上生长的云南红豆杉离体胚的萌发率较高,达80%;成熟种子胚的萌发率高于未成熟胚;胚的萌发率随着种子贮存时间的延长而下降;胚乳有助于胚的萌发。胚培养1个月左右可获得正常的红豆杉幼苗,成苗率15%~20%。幼苗中的紫杉醇含量为0.004%,远远低于成年树皮中紫杉醇的含量(0.02%)。  相似文献   
33.
烟叶贮存期害虫的控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念昭 《昆虫知识》2002,39(3):231-233
烟叶在贮存期中易受虫害 ,烟叶受害后损失在 2 %~ 3%。因而对其防治必须高度重视 ,采用综合性的控制对策能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4.
武汉城市圈生态网络时空演变及管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红波  黄悦  高艳丽 《生态学报》2021,41(22):9008-9019
武汉城市圈正历经城乡发展转型升级和空间格局调整,生态用地受到一定挤压和切割占用,生态系统功能和景观生态格局受到一定程度的扰动,为贯彻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环保发展的要求,构建以生态廊道、生态节点所组成的整体城市圈的生态网络空间体系。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方法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构建4个时期(1990、2000、2010和2018年)的生态网络,利用景观连通性指数和重力模型对源地和廊道进行重要性评价,并提出武汉城市圈生态网络管控的建议。结果表明:(1)1990-2018年,武汉城市圈生态源地总体上表现为逐渐减少的趋势,从16个减少为10个;从空间上看,大型源地斑块并未发生变化,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南部和北部,林地和水域是生态源地的主要组成景观,但细碎斑块大量减少对区域生态网络具有较大影响。(2)4个时期研究区的生态廊道分别为66条、120条、99条和45条,廊道数量呈现减少的趋势;重要廊道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北部和东南部,对南北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具有重要作用。(3)景观连通性南北高东西低,中部地区受人类活动干扰综合阻力大,东西部生态节点较少,物种迁移阻碍较大。(4)通过建设踏脚石、修复生态断裂点和廊道差异化保护策略以增强区域景观连通性,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生态网络的稳定性。"两型社会"试验区设置后武汉城市圈生态网络水平呈现优化态势,但生态源地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还有待增强。研究结果为城市圈未来的国土空间规划和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35.
张云路  李雄  田野 《生态学报》2018,38(1):65-72
市域尺度的生态功能分区对于市域生态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起着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现阶段较为被动而静态的功能分区研究忽视了市域生态资源在城镇化发展中的剧烈变化。而景观生态学的"源-汇"概念和相关手段,将区域生态功能空间格局与不断变化的生态过程之间建立了联系,在生态功能分区科学理性的研究实践中运用前景广阔。运用景观生态学"源-汇"理论,以内蒙古通辽市为例,通过对于研究区域中"源"景观的划分,设定不同景观要素的阻力值,构建基于"源"动态特征的最小累计阻力模型,计算得出阻力面。并进一步通过寻找阻力面突变点来确定分区阈值,最终确定通辽市域尺度生态功能的5大分区,最后提出有针对性的分区管控措施与指引。研究将市域生态要素在城市化下的动态演变与生态安全格局进行有机关联并制定科学的分区策略,为市域生态空间的优化及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6.
以玉米 1 7个自交系和 1 0个杂交种为试材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光强、不同叶位、不同生育期、不同源库比例和株间差异状态下的气孔阻力及其与光合 (PH)、蒸腾(TR)和叶片水分利用效率 (WUE)的关系 ,结果表明 ,不同自交系之间RS具有显著的差异 ,相差最大可达 2 .3倍以上 ;光照条件变弱、穗叶位差增加、生育期推延和源 /库比例改变等均可引起RS值的增加 ;在各种情况下导致RS变化的同时也引起TR和PH产生相应的变化 ,RS与TR、PH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 ,且相关系数rRS TR>rRS PH;RS与WUE的相关关系在不同的条件下表现出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37.
不同培养基质上球孢白僵菌孢子与菌丝多糖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盛华  冯明光 《菌物学报》2005,24(2):304-305
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Balsamo)Vuellemin是重要的害虫生防真菌(Feng et al.,1994),其制剂在常温下长期储存是有效应用的技术瓶颈。由于菌体内源营养(如糖类)的积累是一个可控指标, 通过工艺调节内源营养积累可改善孢子的生理状态,有助于增强孢子贮存稳定性(冯明光和应盛华, 2002)。有关生防真菌孢子中糖类的研究多集中于单糖、双糖以及糖醇(Hallsworth&Magan,1994),多糖的报道仅见于芽生孢子内的糖原及其代谢的检测(Lane&Trinci,1991),不同基质对培养物多糖总量的影响还未见诸报道。本文简要报道在不同培养基质上培养的球孢白僵菌菌丝和孢子多糖的测定结果, 并就三种多糖提取方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8.
植物根系吸水过程中根系水流阻力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植物根系吸水的人工模拟试验所测得的数据为依据,运用水流的电模拟原理,定理分析了不同土壤水分水平处理下植物根系吸水过程中根系水流阻力各主要分量的大小、变化规律及其相对重要性.结果表明,在同一水分水平处理中,植物根内木质部传导阻力(Rc)随生长时间的推移而减小,随土层深度的加深而增大,土根接触阻力(Rsr)、植物根系吸收阻力(Rr)随生长时间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阶段的动态变化特征;在不同水分水平处理中,Rc、Rsr、Rr均随土壤湿度减小而大幅度增大;在植物根系水流阻力各分量中,Rr占根系水流阻力的比例为55%~96%,Rsr约占根系水流阻力的4%~45%,而Rc仅占根系水流阻力的7×10-6,故Rr是决定植物根系吸水速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9.
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加剧了生态系统的退化。如何扭转生态系统的退化,同时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态系统服务需求,成为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在一定程度上可平衡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对于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提升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大意义。以厦门市为例,基于“生态源地识别—阻力面构建—生态廊道提取”的基本框架构建陆域生态安全格局。结合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评价和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识别生态源地,该方法兼顾了生态结构和功能,使得所识别的生态源地更具全面性。选取土地利用类型、高程和坡度构建生态综合阻力面,并用人类居住合成指数修正生态综合阻力面,以减少主观赋值的影响,识别各土地利用类型内部的差异,使生态阻力面的构建更加合理。在此基础上通过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提取生态廊道,利用重力模型量化潜在生态廊道的相对重要性,并根据重力模型结果划分重要性等级。研究结果表明,厦门市的生态安全格局由14个生态源地、21条生态廊道、15个生态节点及若干个踏脚石所组成。生态源地主要集中在研究区的西部和北部,以林地和草地为主,面积合计为558.64 km2。生态廊道长约159.40 km,其...  相似文献   
40.
大曲贮存过程中原核微生物群落结构及风味成分演替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晨  杜海  徐岩 《微生物学通报》2017,44(2):384-393
【目的】研究大曲贮存过程中原核微生物群落结构及风味成分变化规律,阐述大曲贮存阶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探索不同微生物种属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更好地控制大曲品质提供微生物和风味方面的参考依据。【方法】通过Mi Seq高通量测序剖析大曲成熟过程中原核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利用共存(Co-occurrence)模式方法分析不同种属微生物之间的相关关系,预测其相关性;利用SPME-GC-MS分析贮存过程中大曲风味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采用Mi Seq测序方法共得到3 710个OTUs,除不能有效比对的序列外共鉴定出29个门和160个种属。其中,乳杆菌属、芽孢杆菌属、明串珠菌属、高温放线菌属、乳球菌属等是大曲中的优势菌群。随大曲贮存时间推移,贮存前期不断积累酸、醇类物质,后期酯类及含氮类等重要风味物质不断形成,而4-甲基苯酚等异味物质的含量却不断降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乳酸菌与乳酸、乙酸等酸类物质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芽孢杆菌与酸类及含氮化合物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结论】大曲贮存过程中,原核微生物结构不断发生调整,风味物质向更优质白酒风味进行变化。除环境因素外,原核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对风味物质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大曲贮存是白酒酿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