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对尾叶悬钩子(Rubus caudifolius Wuzhi)鲜果中花色素苷的提取条件、主要化学组分及pH值、温度、没食子酸和Al^3 对其颜色及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尾叶悬钩子花色素苷的主要组分可能为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pH值和温度影响该花色素苷的色泽及其稳定性,随着pH值和温度的增加,其分解加剧,且花色素苷的分解均遵循动力学一级反应规律;添加不同浓度的Al^3 ,色素溶液的吸光值有所升高,显示出有一定的增色效应,但Al^3 和没食子酸对贮藏期间花色素苷的稳定性及色泽均无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02.
刺槐日蒸腾过程的Penman-Monteith方程模拟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贺康宁  田阳  张光灿 《生态学报》2003,23(2):251-258
研究半干旱地区林木的实际蒸腾量 ,对研究防护林密度调控、提高林木水分利用率及林分稳定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试验地位于山西省方山县的北京林业大学径流林业试验场 (北纬 37°36′5 8″,东经 1 1 0°0 2′5 5″)。试区平均海拔 1 2 0 0 m,多年平均降水量 41 6mm,水面蒸发 1 85 7.7mm。研究试验林为 1 986年春季造林的刺槐 ( Robinia pesudoacacia L .) ,6种造林密度 ( 830~ 3330株 / hm2 ) ,郁闭度 0 .85~ 0 .9。研究的主要思路是 :如忽略大气热层结问题 ,考虑气压订正 ,并用冠层整体气孔阻力 rs T代换冠层阻力 rc,将蒸散面净辐射限定于冠层截留净辐射 Rnl,便可在林木气孔阻力等实测数据的基础上 ,应用修改后的 Penman- Monteith公式并使用常规气象数据进行生长季林木蒸腾量的连续计算。研究通过各月 Rn和叶面积指数 LAI的实地观测资料统计计算出了不同月份林冠的消光系数 k,进而确定了由 Rn、k和 LAI计算 Rnl日变化的关系式 ;以各月典型天气实测的蒸腾量和冠层中部的平均单位叶片气孔阻力数据为依据 (由 LI- 1 60 0稳态气孔计测定 ) ,采用反推法并适度精度调整后推算出由 LAI和 rst计算冠层整体气孔阻力 rs T的经验系数 K′值。经与典型实测结果对比 ,模拟的相对误差平均在 1 2 %以内。最后 ,采用  相似文献   
103.
为进一步阐明蝙蝠在保存乙脑病毒中的作用,于1997年7月,在云南省耿马县捕捉蝙蝠64只,取脑组织作病毒分离,从一只金管鼻蝠脑组织中分离出1株病毒,该毒株能引起BHK21细胞病变和乳鼠发病死亡,在pH5.75-7.4时能凝集鸽红血球,经用单克隆抗体血凝抑制和免疫荧光试验鉴定,证明为乙型脑炎病毒。进一步证明蝙蝠在乙型脑炎病毒保存和扩散中具有重要作用。从金管鼻蝠体内分离出乙型脑炎病毒属国内外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04.
鹅掌楸苗期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5  
郭志华  张宏达 《生态学报》1999,19(2):164-169
用CID-301PS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的开放系统研究了生长于庐山山地上秋苗叶片的光合特性春对蔗荫的不与适应性,结果表明:(1)在夏季晴天、土壤供水充足的条件下,鹅掌楸苗期向阳叶片的光合速率有明显的午休现象,这可能与气孔限制和光抑制有关。(2)鹅掌楸苗期的光饱和点为1200μmolphotons/m^2s左右,光补偿点为20μmol photons/m^2·s左右。说明鹅掌楸苗期是具有一定耐荫能力  相似文献   
105.
将城市土地景观动态模拟为生态保护用地和城镇用地扩张两个过程,建立了以两个过程最小累积阻力差值为基础的城市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方法,可用公式MCR差值=MCR生态保护用地扩张-MCR城市用地扩张表示。当被评价单元的MCR差值0时,应被划分为适宜生态的用地;当MCR差值0,应被划分为适宜建设的用地;而当MCR差值=0时,为适宜建设用地和适宜生态用地之间的分界线。以厦门为例,选取已有的城镇用地和生态保护用地作为扩张源,分别从地形、景观类型、水文地质、生态价值、生态敏感性、生态功能6个方面建立了阻力因子评价体系,并运用最小累积阻力差值法将厦门市划分为禁止开发、限制开发、重点开发、优化开发4个适宜性分区,各区的面积分别为525.3、455.0、340.8、243.9km2,生态适宜用地面积总和为980.3km2,建设适宜用地面积总和为584.7km2。  相似文献   
106.
啤酒辅料大米贮藏对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啤酒企业标准规定辅料大米的贮藏水分≤14.5%,这个水分含量偏高。将粳稻在40℃高温条件下,按含水量〈11%A,11%-12%,12%-13%,14%-15%〉16%四个梯度强制陈化两个月后,进行品质分析及新陈度检测。试验发现高水分含量和太低的水分含量都不利于大米的贮藏,其陈化程度明显,品质发生不同程度的劣变;而维持11%-12%适中的含水量有利于减弱大米贮藏期的陈化速度,延长其新鲜程度。  相似文献   
107.
研究重组人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 u- PA)的冻干工艺 ,并对冻干产品的稳定性进行了观察。产品放置在 - 70℃和 4℃一年 ,活性和纯度未见明显变化。同时 ,通过在 80℃、70℃和 60℃的加速贮存试验 ( MIS) ,观察了 u- PA冻干产品的热稳定性 ,并对其活性的热降解速度和贮存寿命进行了估算。结果在 37℃、2 5℃、4℃和 0℃贮存时 ,活性单位损失 5 0 %所需时间分别为 1 73天、2 .78年、70 .8年和 1 1 8年 ;活性损失 1 0 %所需时间分别为 2 0天、1 0 0天、7.6年和 1 1年。说明 u- PA经冷冻干燥后保存 ,活性和纯度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108.
喀斯特地区岩石裸露、土壤浅薄、持水能力差。对比分析喀斯特和非喀斯特森林树种叶性状有利于了解叶片对喀斯特生境的生理生态适应。前期比较研究集中在叶经济学性状,对叶水力学(抗旱)和机械抗性(防御)性状关注较少。该研究测定热带-亚热带地区典型喀斯特和非喀斯特森林共101种乔木的叶形态解剖、机械抗性和水力学性状,比较两个植物类群叶性状以及性状网络的差异。结果发现:(1)与非喀斯特森林乔木相比,喀斯特森林乔木叶撕裂力(Ft)较大、最大导水率(Kleaf_max)较高,膨压丧失点(Ψtlp)和气孔安全边界均较低。(2)喀斯特森林乔木叶性状网络的平均路径长度和直径较短,边缘密度较大,表明叶性状之间的关联程度更高。(3)喀斯特森林乔木叶性状网络的关键性状为比叶质量(LMA)和机械抗性,而非喀斯特森林则为叶厚度(LT)和叶密度。喀斯特森林乔木LMA与Ψtlp负相关,与Ft正相关,即增加叶构建成本可同时提高机械抗性和耐失水能力;非喀斯特森林乔木无此相关关系。(4)喀斯特森林乔木Kleaf_...  相似文献   
109.
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水流阻力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康绍忠 《生态学报》1993,13(2):157-163
本文依据田间实测资料,分析了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水流阻力的相对重要性,结果表明在连续体中的水流阻力主要分布于从叶气孔腔到大气的扩散过程和根系的吸水过程。叶-气之间的水流阻力比土-根之间要大50倍。最后,讨论了控制连续体水流运动的气孔阻力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0.
李程蓉  陈天 《生态学报》2023,43(8):3068-3078
以天津市六区和新四区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获得7种景观类型,从中提取稳定性较好、面积较大、连通性较高、热贡献度显著的核心区斑块为中心“源”“汇”;其次使用6个空间数据指标构建热环境格局评价模型,根据2009—2013、2013—2018年热环境格局的变化情况提出4类修正系数对基本阻力面进行修正;最后利用“源-源”、“汇-汇”、“源-汇”廊道构建能体现“补偿-输送-作用”过程的多层级“源-汇”景观网络。结果表明:(1)提取的Ⅰ、Ⅱ类中心“源”共27个,总面积为22773 hm2;中心“汇”共23个,总面积为50732 hm2。中心“源”的整体抗干扰能力较小,容易受到种植类型和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2)多层级“源-汇”景观网络总长度约为1445 km,新四区的廊道占总廊道的70%。廊道在空间上分布不均,津南区分布稀疏,北辰区和市六区分布密集。(3)能量从中心“源”逐渐向中心“汇”流动的过程,可揭示网络之间的层级关系和各级廊道对热环境气候的调控作用。以生态格局与过程的角度构建缓解城市热环境的多层级“源-汇”景观网络体系,对合理规划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