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0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631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91.
乙酰化修饰普遍发生于真核生物的各种蛋白质 ,对蛋白质的稳定性和活性产生重大影响。酵母N末端乙酰基转移酶NatA由NAT1和ARD1两个亚基组成。任何一个亚基缺陷都导致NatA活性丧失 ,酵母表现出在接合型转换、细胞周期调控及染色体稳定性等方面的异常。通过同源克隆方法 ,克隆了与酵母NAT1高度同源的一个人类基因。经GenBank查询 ,为新基因 ,命名为HNAT1。原位杂交结果显示 ,在成年小鼠曲精管内 ,该基因的表达强烈。其表达强度与细胞类型和细胞所处时相有关。该基因在精子发生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2.
以耐寒的昆明小白谷与农艺性状好但不耐寒的十和田杂交并以十和田为轮回亲本回交培育的耐寒的近等基因系(NIL)不同单株(BC4F6)与轮回亲本杂交再自交的4个F2代群体,2003年在海拔为2150m用冷泉水(18℃~19℃)灌溉的阿子营乡种植,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了4个F2代群体的耐冷基因效应,结果表明4个组合中耐冷基因是受一对主效基因控制,其主效基因的遗传率为59.10%~81.04%.  相似文献   
993.
面包酵母催化羰基不对称还原合成手性醇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2-辛酮和4-氯乙酰乙酸乙酯(COBE)为模型底物分别考察了酵母细胞对直链甲基酮和陆羰基酯中的羰基不对称还原情况。实验发现不对称还原2-辛酮的产物主要是S型的2-辛醇,且对映体选择性很高。不对称还原COBE生成的主要是S(D)-型产物,反应COBE的转化率、光学选择性都比较高。同时发现COBE的浓度和产物对不对称还原都有一定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4.
刘士德  张建华  邢苗 《遗传学报》2004,31(3):305-310
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到低等真核生物多头绒泡菌中含有两种与HeLa细胞SC35单克隆抗体反应的蛋白,其分子量分别为32.5kD和82.5kD,将其命名为PSCL32.5和PSCL82.5。用SDS—PAGE技术对PSCL32.5蛋白进行了纯化,用等电聚焦方法确定PSCL32.5蛋白的等电点为6.19。应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多头绒泡菌细胞周期不同时相的PSCL32.5含量,发现该蛋白的含量在细胞周期中是变化的,在S早期时含量最低,从S期到G2期含量逐步增高,G2期后期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995.
烯效唑干拌种对小麦叶片衰老期间有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不同浓度(0、10、20、40mg·kg-1)烯效唑干拌种对小麦品种川麦30不同叶序(3叶、7叶、旗叶)叶片衰老期间酶活性影响的结果表明,烯效唑干拌种后,不同叶序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增强,衰老后期仍维持较高水平;而核糖核酸酶(RNase)活性水平及上升速率则受抑,叶片中丙二醛(MDA)积累量减少,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缓慢.  相似文献   
996.
中间偃麦草(Thinopyrum intermedium(Host)Barkworth et Dewey)是禾本科小麦族植物中的一个异源六倍体物种,是重要的牧草植物,在小麦的抗病育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利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在体细胞中期染色体上,对18S-5.8S-26S rDNA位点进行了物理定位,发现该物种有3~4对染色体携带18S-5.8S-26S rDNA主位点。结合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分析,证明中间偃麦草的St基因组中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短臂末端携带一个主位点,其余2~3对主位点位于E基因组染色体上。对不同来源的材料研究表明:18S-5.8S-26S rDNA位点的数目(包括主位点和小位点)、位置、拷贝数在不同收集材料之间的差异较大,甚至在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中也存在差异。讨论了rDNA物理作图数据在分析系统发育问题中的局限性。结合中间偃麦草的三个可能的二倍体基因组供体(Th.bessarabicum、Th. elongatum和Pseudoroegneria stipifolia)rDNA位点分析的结果,对中间偃麦草进化过程中rDNA位点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其中一份材料的核ITS序列进行了克隆、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发现在中间偃麦草中,ITS序列具有很高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997.
998.
对肿瘤糖生物合成的研究发现肿瘤细胞表面和分泌物中有许多结构和功能变异的O-聚糖糖蛋白。合成O-聚糖的糖基转移酶和磺基转移酶是以相关的酶家族存在的,对这些酶肿瘤调控作用的研究使我们有可能揭示肿瘤形成和糖基化之间的关系;理解和控制肿瘤细胞的反常的生物学行为并利用肿瘤中因异常O-糖基化出现的特定的抗原决定簇,设计出诊断和治疗肿瘤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99.
半胱氨酸蛋白酶在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参与执行与控制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PCD)的半胱氨酸蛋白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00.
肽聚糖是细菌细胞壁的重要成分,烯醇式丙酮酸转移酶(EPT)是调节肽聚糖合成初始阶段的关键酶.通过活性筛选,发现了三个对EPT有抑制活性的天然产物(化合物1~3),它们皆为EPT的新抑制剂.体外抗真菌实验发现,化合物2和3对光滑念珠菌具有较好的生长抑制作用.另外,化合物3还具有一定的肿瘤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