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为了解探照灯和测报灯两种光源对金龟子的诱捕效果,2015-2018年,在漯河市农业科学院五里岗试验基地设置探照灯和测报灯,对金龟子种群进行了诱捕监测。结果表明:暗黑鳃金龟和铜绿丽金龟是漯河地区上灯金龟子的优势种。探照灯监测到的暗黑鳃金龟年度首现日比测报灯早7±7.80 d,年均诱捕数量比测报灯多出24137.75±12724.78头,占金龟子总量的百分比增加20.8±4.4(SE);探照灯监测到的铜绿丽金龟年度首现日比测报灯晚5±3.60 d,年均诱捕数量比测报灯减少1793.75±504.02头,占金龟子总量的百分比减少12.4±1.6;全光谱(380~680 nm)的探照灯对暗黑鳃金龟的诱捕作用显著高于紫外光(主波长365 nm)的测报灯,而对铜绿丽金龟诱捕作用显著低于测报灯。这一结果暗示着可见光具有对暗黑鳃金龟相对专性的诱捕潜能。  相似文献   
92.
【目的】为了探明对云斑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Hope)有效的引诱物质。【方法】研究了云斑天牛对白蜡树、山核桃、黄山栾树和野蔷薇4种寄主植物的室内取食偏好性,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了植物挥发物成分,然后利用触角电位-气相色谱联用技术(GC-EAD)测定植物挥发物对云斑天牛触角的反应,最后对相关化合物进行了野外诱捕试验。【结果】结果表明:云斑天牛最喜欢取食的寄主植物是白蜡树,其次是黄山栾树和山核桃,野蔷薇没有取食;寄主植物挥发物成分中,萜烯类和烷烃类等物质占主要成分,不同寄主植物的挥发物中多种成分存在显著性差异;壬醛引起了云斑天牛显著的GC-EAD反应;最后,林间诱捕试验结果显示,顺-3-己烯醇和壬醛分别在林间诱捕到了一定量的云斑天牛,并且都是雄虫,同时顺-3-己烯醇还诱捕到了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Forster)。【结论】试验结果说明,顺-3-己烯醇和壬醛是两种对云斑天牛具有林间引诱效果的植物源物质,同时,顺-3-己烯醇是云斑天牛和星天牛共享的植物源引诱物质。  相似文献   
93.
王润  丁圣彦  卢训令  宋博 《生态学杂志》2016,27(7):2145-2153
农业景观中非农生物所提供的服务是生态系统保持稳定的基础,随着农业集约化程度的加强,生物多样性的持续丧失是现代农业发展最突出的表现形式之一.本文以黄河中下游典型农业区巩义市为研究区,根据其典型的地貌特征(山地-丘陵-河川)来探究地貌类型、景观和生境3种尺度上景观异质性对传粉昆虫多样性的影响.本研究使用诱捕盘法(pan traps)获取传粉昆虫,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多尺度上农业景观异质性对传粉昆虫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共捕获传粉昆虫67012头,分属7个目、86个科.其中,优势类群为食蚜蝇科、花蝇科;常见类群为果蝇科、丽蝇科、蜂虻科、头蝇科、花萤科、瘿蜂科、胡蜂科、小蜂科、切叶蜂科、蜜蜂科.地貌类型对传粉昆虫多样性的影响最为显著(P<0.001),表明丘陵和山地地区为传粉昆虫的蜜源地;其次是生境尺度(P<0.05),但景观尺度和尺度间的交互作用的影响不显著.丘陵和山地地区的景观异质性对传粉昆虫多样性的影响为本地区不同地貌类型的景观规划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4.
中性粒细胞募集/浸润是肺部炎症性疾病的特征性表现,是肺部抵抗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主要通过吞噬作用杀灭病原微生物.然而,新近的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被刺激后可形成一种以DNA为骨架并镶嵌有大量活性蛋白质的网状物质——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这种特殊形式的生物结构能捕获并杀灭病原微生物.尽管就NETs的生物学功能而言,其对肺部炎症性疾病应该是有益的,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NETs对肺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均具有直接的细胞毒性作用,并可能促进肺部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为了系统地了解NETs与肺部相关炎症性疾病的关系,本综述首先简述了NETs的结构、功能和形成过程,然后分别叙述了NETs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细菌性肺炎、肺结核、肺囊性纤维化、间质性肺疾病、流感病毒感染和急性肺损伤的关系.最后总结、展望了NETs在肺部炎症性疾病中的潜在研究方向和针对性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95.
不同色板对柑橘园蓟马的诱集效果及蓝板的诱捕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黄色、蓝色、深蓝色、白色、红色、绿色、紫色、灰色、黑色和粉红色10种不同颜色色板对柑橘园蓟马的诱集效果的比较试验表明,柑橘园蓟马对蓝色和深蓝色色板趋性最大,与其它8种颜色色板之间有着极显著差异(P<0.01)。蓝色色板对蓟马在东南西北4个不同方位中的诱捕作用研究表明,南面方位诱集的蓟马数量最多,与西、北两个方位之间有着显著差异(P<0.05)。当平均株高为220cm时,挂板高度分别为60、120、180和240cm,高度为120cm时诱集的蓟马数量最多,与其它3个高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色板间距分别为2、3、4和5m时,结果表明间距为4m和5m时每板诱集的蓟马数量较多,与其它间距之间有着显著差异。从上午8点到下午6点每间隔2h的5个时间段中,各时间段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在蓝色色板的小区防治试验中,在挂板3、6和12d后,诱捕效果分别达到41.5%,53.9%和37.7%。  相似文献   
96.
2004年4—10月,在甘肃子午岭天然次生林区采用巴氏诱罐法采集土壤蜘蛛2164头,隶属于19科43种。研究表明辽东栎林(Quercusliaotungensis)、油松林(Pinustabulaeformis)和杨树林(Populusdavidiana)3种森林植被类型中土壤蜘蛛群落组成有明显的差异;不同生境蜘蛛群落的组成成分和多样性指数各异;从各生境中捕获的蜘蛛个体数量分析,皿蛛科、平腹蛛科和科狼蛛科的数量最多,优势类群的组成相似;各生境类型中蜘蛛功能集团的组成及多样性也有明显差异。同时,分析了影响蜘蛛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主要因子是生境的植被类型和生境异质性。  相似文献   
97.
斜纹夜蛾在风洞中对性信息素的行为反应及田间诱捕试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孙凡  杜家纬  陈庭华 《昆虫学报》2003,46(1):126-130
雌蛾腺体内含量最高的组份9,11-14∶Ac(A)在风洞中能引起雄蛾从搜索气迹、定向飞行到撒开味刷企图交尾连续的行为反应,而雌蛾腺体内其它组份单独使用时均不能引起雄蛾上述行为反应。一定量的Z9,E12-14∶Ac(B)对A的活性有增效作用,诱芯中B数量过多,不但失去对A的活性增效作用,还对雄蛾接近诱芯和企图交尾有强烈的抑制作用。9-14∶Ac(C)与11-14∶Ac (D)对雄蛾的定向行为无影响,诱芯中含有50%的C时,反而对雄蛾接近诱芯和企图交尾有抑制作用。A与B在滤纸诱芯中的含量比例与诱芯释放的挥发物比例明显不同,从9∶1(A∶B)诱芯释放的挥发物比例更接近于雌蛾腺体内的天然比例。田间诱捕试验中两组份诱芯的诱捕量随两组份比例不同而变化, 9∶1(A∶B)诱芯的诱捕量最大,1∶1(A∶B)诱芯的诱捕量低于单一的A组份诱芯。  相似文献   
98.
性信息素水盆诱捕器和黑光灯诱捕棉铃虫成虫数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铃虫 (Helicoverpaarmigera(H櫣bner) )已成为我国头号害虫 ,1 992年在华北棉区暴发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1 0 0亿元 ,此后种群水平居高不下 ,严重威胁我国棉花的正常生产。为避免大面积防治失效 ,标准化测报是重要前提[1 ,2 ] 。根据目前我国棉铃虫测报标准化方法 ,黑光灯 ( 2 0W)诱蛾是成虫种群动态监测的主要手段 ,对越冬代更是唯一手段[3] 。然而 ,近年报道黑光灯在气温低时诱效低 ,前期诱蛾少 ,对防治指导性差[4] ,而全季性信息素(性诱剂 )水盆诱捕器的诱蛾效率均高于黑光灯[5] 。为进一步明确性信息素的监测…  相似文献   
99.
性信息素、黑光灯和杨树枝把在棉铃虫成虫监测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7年在南疆棉区 3个地点研究了性信息素、黑光灯和杨树枝把对棉铃虫成虫的诱捕效果。试验结果表明 ,性信息素笼罩诱捕器的诱蛾量分别是黑光灯和杨枝把的 9 5和 2 5 4倍 ,性信息素水盆诱捕器的诱蛾量是杨枝把的 1 4 4倍。经统计分析 ,以上倍数随发蛾量的增大有上升趋势 ,即在发蛾量大时性信息素的诱捕效果进一步提高。考虑到笼罩诱捕器的高效、稳定和简易 ,作者希望在我国尽快将其用于进行棉铃虫成虫的标准化监测。  相似文献   
100.
云南元江干热河谷桔小实蝇种群动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刘建宏  叶辉 《昆虫学报》2005,48(5):706-711
分别于1992、1998、2003和2004年在云南元江干热河谷通过性诱剂诱捕,对桔小实蝇雄性成虫数量变化进行了全年监测,并就气候因子及寄主植物对数量变动的影响进行了综合分析。桔小实蝇在元江干热河谷常年发生,当年12月至次年2月,桔小实蝇种群较低,3月以后逐渐上升,于6~8月形成增长高峰,9~11月种群迅速下降。近两年桔小实蝇种群数量较上世纪90年代明显增大。月均温、月均降雨量和寄主植物是影响元江桔小实蝇种群变动的主要因子。元江干热河谷各月均温在桔小实蝇适温区内,为其常年发生提供了温度条件。但12~2月的月平均最低温度低于桔小实蝇的适温下限,而5月的月平均最高温超过桔小实蝇的适温上限,这两方面对桔小实蝇种群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元江夏季6至8月的月降雨量为100~150 mm,有助于桔小实蝇种群增长。芒果和甜橙是元江桔小实蝇最喜好的寄主水果,其种面积、挂果期是影响桔小实蝇种群变动的重要因素。气温、降雨和寄主植物通过各自的作用方式和发生时间综合影响着元江干热河谷地区桔小实蝇种群变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