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0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1129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115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147篇
  2014年   168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195篇
  2011年   172篇
  2010年   150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目的 对我国城乡卫生人力资源的数量、种类及分布进行评价,为缩小城乡差距、改善卫生人力资源可及性等问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基于集聚度的概念对卫生人力资源进行评价,分析不同区域间城乡卫生人力资源集聚度。结果 (1)城市卫生人力集聚度明显高于农村,农村卫生人力资源集聚度普遍小于1,反映出城乡卫生人力资源地理可及性差异明显;(2)城市部分地区卫生人力集聚度明显大于人口集聚度,而农村卫生人力集聚度普遍与人口集聚度接近,城市集聚的卫生人力资源相对过剩;(3)医师和护士在城乡间的分布明显不均衡,尤其是护士集聚度城市明显高于农村。结论 为促进我国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应进一步提高农村卫生人力资源可及性,改善护理人员在城乡间分布的合理性,并科学设置资源配置标准,促进我国卫生人力资源布局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182.
目的 构建外科手术风险因素评价指标体系,为有效监管外科手术质量与安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运用文献分析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进行外科手术风险因素评价体系的构建和指标权重的确定。结果 建立了一个由手术固有风险、医疗机构风险、医务人员风险、患者风险4 个一级指标和手术本身风险、医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患者个体差异、医务人员责任心、医学科学的局限性、医院诊疗流程、医务人员团队协作,医院诊疗服务水平、工作负荷等等20 个二级指标组成的手术风险因素评价指标体系。结论 建立一套完善的外科手术风险因素评价指标体系,对于保障手术患者安全、有效进行外科手术质量与安全监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3.
张利  陈影  王树涛 《生态学杂志》2015,26(8):2445-2454
对滨海快速城市化地区进行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和预警是保障土地可持续利用和有效维护土地生态安全的重要内容.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了滨海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借助遥感数据和GIS方法,以1 km×1 km网格为评价单元并通过空间插值,获取了基于像元大小30 m×30 m的曹妃甸新区2005和2013年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结果.并采用分类树方法对未来曹妃甸新区土地生态安全(LES)进行预警,共分为4种预警类型:安全但有退化趋势预警、亚安全且缓慢退化预警、亚安全且快速退化预警、不安全预警.结果表明:曹妃甸新区2005年土地生态安全平均值为0.55,处于中等安全水平,而2013年为0.52,处于中下安全水平,区域土地生态安全呈下降趋势.曹妃甸新区不安全预警及亚安全且快速退化预警区域主要分布在城市建设用地快速扩展区域,说明城市建设用地的快速扩张是导致区域土地生态安全恶化的最主要因素.工业区、十里海和南堡盐场3个乡镇处于高度危险预警状态,其不安全预警、亚安全且快速退化预警及亚安全且缓慢退化预警3者之和分别占其总面积的58.3%、98.9%和81.2%,未来应加强这些区域的土地生态管理调控.研究结果可为曹妃甸新区土地规划和生态保护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84.
为了鉴定东乡野生稻及其后代群体的耐低氮性,研究低氮和正常氮2种处理下“协青早B//东乡野生稻/协青早B”BC1-F12回交重组自交系株高、抽穗期、穗长、有效穗数、穗实粒数、穗总粒数、着粒密度、结实率、千粒重和单株产量等10个表型性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模糊隶属函数对BILs群体的耐低氮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 株系116、143和157的耐低氮性强,可作为东乡野生稻耐低氮性遗传研究和水稻耐低氮性育种的中间材料.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了耐低氮性最优回归方程,筛选到株高、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单株产量等5个性状相对值可作为水稻全生育期耐低氮性的综合评价指标.因此,在水稻耐低氮性遗传改良中,应注重对这5个性状,尤其是穗总粒数和单株产量相对值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5.
通过文献研究、专题小组讨论、深层访谈以及对浙江省等五省和对英国卫生部、英国医疗质量委员会(等的现场调研,进而对中英两国医疗质量评价的组织管理模式、工作机制、操作流程、标准制定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并提出建立职责明晰的监管体系、明确评价机构的独立地位和处置权限、突出医疗质量评价等完善我国医疗质量评价体系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6.

目的 基于文献,系统评价我国出院疾病诊断分类的编码质量。方法 计算机检索SINOMED(CBMdisc)、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并辅以文献追溯的方法,收集2000-2014年间在国内公开发表的所有住院病历出院疾病编码错误率的文章。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评价其质量,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编码质量进行定性系统评价结果 纳入30篇文献中,19篇报道了总体编码错误率,研究对象为全部或大部分疾病10篇,仅针对特定种类或某专科疾病的文献9篇,编码错误率中位数分别是12.99%和20.41%,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1。编码错误率与时间无关但与研究样本量存在负相关关系,rs=-0.702,P=0.001。16篇报道主要诊断编码错误率的文献中,8篇报道了主要诊断总错误率,11篇文献报道了主要诊断选择的错误率,错误率中位数分别为24.77%和5.17%。结论 我国编码质量水平总体上与现有标准仍存较大差距,政策制定者、医院管理者及病案编码人员应采取更有效措施来缩小差距,提高编码质量。

  相似文献   
187.
目的 构建广东省检验类项目主流检验方法评价指标体系,为科学选择主流检验方法、合理定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改良Delphi法确定检验方法评价指标和权重;运用指标体系进行试论证并进行信、效度考评。结果 经Delphi法和专家会议法等,建立一级指标5项、二级指标20项。三轮问卷调查专家积极性系数分别为88.89%,66.67%,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8,专家一致性系数为0.38,P<0.01;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6,因子分析的结果与理论结构基本一致。指标体系的临床验证符合率约为92%。结论 改良Delphi法用于构建主流检验方法评价指标体系是合理、有效和实用的。  相似文献   
188.
中国典型特大城市交通的生态足迹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带来机动车数量的骤增、交通拥堵、交通污染物排放及能源消耗恶化等城市生态问题,生态足迹可以作为衡量城市交通发展带来生态环境压力的有效指标。本文以北京、上海、天津、杭州、沈阳和成都6个特大城市为研究对象,计算了2005—2012年6个城市的交通生态足迹。结果表明:6个城市交通的生态足迹均有所增加,城市交通的生态环境压力逐年增加,化石能源间接生态足迹在城市交通生态足迹增长中起到主要作用;快速增长的机动车和小汽车及其高出行率导致能源消耗不断增加,是城市交通生态足迹增长的主要原因;完善的轨道交通及慢行交通等绿色出行的发展,可以有效降低特大城市自驾出行的次数,优化交通出行结构,缓解城市交通生态环境压力。  相似文献   
189.
基于能值分析的煤炭矿区复合生态系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广成  李鹏飞  王菡  李恭建 《生态学报》2015,35(13):4367-4376
煤炭矿区复合生态系统评价是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及调控的手段之一。研究了煤炭矿区复合生态系统内涵,剖析了煤炭矿区复合生态系统的典型特征,论述了运用能值分析方法评价复合生态系统的特殊性;进而,构建了煤炭矿区复合生态系统及其子系统的能值评价指标。选择山东省龙口矿区北皂煤矿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研究。应用实际数据,测算了2006—2012年复合生态系统及子系统各个能值评价指标。研究结果表明,能值理论与能值分析是评价煤炭矿区复合生态系统的有效方法,各项指标变化反映了复合生态系统的演进趋势;不可再生煤炭资源的过度消耗、可再资源利用率低是这一系统的典型特征;能值评价指标的测算结果表征环境子系统负荷较小。研究结果可为实施有效的煤炭矿区复合生态系统管理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0.
基于遥感技术的全国生态系统分类体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以遥感数据作为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价的基础已成为宏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手段。遥感数据要求每一数据集都要有相应的地物分类体系与之匹配,这也造成不同遥感数据及分类体系之间相互独立。虽然体系间多有联系和相似之处,但不同数据集的分类体系难以直接使用或替换,制约了多元数据在生态系统评价中的使用效果。为尝试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多源遥感数据的使用效率,提出了一套基于中分辨率遥感数据的生态系统分类体系。这套体系共有9个一级类、21个二级类、46个三级类,该体系主要依据类别内生态系统特征的相似性,并考虑了气候、地形等因素。最后以海南岛、内蒙古和甘肃3个省为例,探讨了以遥感数据为基础的区域生态系统构成分析方法与应用效果。研究表明,该分类体系有较好的生态学依据,可以支持更加深入的生态系统评估。但分类体系中还存在遥感数据与生态因子数据尺度不匹配、不能满足小尺度研究中对三级类进一步细分的要求以及当前数据质量和模拟技术不足以完全支持植被覆盖率反演精度要求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