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3篇
  免费   238篇
  国内免费   82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摘要 目的:研究全身麻醉联合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探讨其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和炎 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021年在我院接受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的患者100例,根据其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50例),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研究组给予全身麻醉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用量、术后疼痛情况、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研究组患者舒芬太尼用量和瑞芬太尼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6、12、24和48小时疼痛评分均较对照组患者低(P<0.05);两组患者术前MMSE评分无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6、12、24和48小时MMSE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患者术前血清CRP和IL-6水平无显著差异,但研究组患者术后24小时血清CRP和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身麻醉联合椎旁神经阻滞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可有效减少手术中麻醉药物用量,术后镇痛效果更好,对患者认知功能损伤更低,并且术后炎症更低。  相似文献   
52.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前体蛋白(pro-BDNF)、α-突触核蛋白(α-syn)、活化T细胞趋化因子(RANTES)水平在不同Hoehn-Yahr(H-Y)分期帕金森病(PD)患者中的变化及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1年11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PD患者,将其按照H-Y分期的差异分作早期组(H-Y分期1~2期)45例以及中晚期组(H-Y分期3~5期)47例,另取我院同期5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pro-BDNF、α-syn、RANTES水平,以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pro-BDNF、α-syn、RANTES水平与PD患者H-Y分期的相关性。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认知功能,并据此将所有患者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和无认知功能障碍组,以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早期组和中晚期组的血清pro-BDNF、α-syn、RANTES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中晚期组上述各项指标水平高于早期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ro-BDNF、α-syn、RANTES水平均与PD患者H-Y分期呈正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D患者是否发生认知功能障碍与其年龄、病程、受教育年限以及血清pro-BDNF、α-syn、RANTES水平有关(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偏大、病程较长以及血清pro-BDNF、α-syn、RANTES水平升高均是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而受教育年限较长是认知功能障碍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血清pro-BDNF、α-syn、RANTES水平在PD患者中异常升高,且与H-Y分期呈正相关,还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3.
摘要 目的:探讨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技术(CCRT)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缺陷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20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100例患者采用CCRT联合基础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计算机成套认知测验系统(ACCT)评分、MATRICS共识认知成套测验(MCCB)评分的变化;统计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ACC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和治疗3个月后的ACCT评分较治疗前逐渐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MCCB评分中连线测验、符号编码、语义流畅性、持续操作测验、数字序列和空间广度、言语记忆、视觉记忆、迷宫测验、情绪管理测验的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和治疗3个月后上述项目的评分均逐渐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系统的CCRT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缺陷,增进患者社会活动水平,提高患者社会功能,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54.
摘要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髂筋膜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对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血清疼痛介质前列腺素E2(PGE2)、P物质(SP)和认知功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1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择期行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全麻方案)和观察组(40例,超声引导下髂筋膜神经阻滞联合全麻方案),对比两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疼痛情况、认知功能和睡眠质量,观察不同模式麻醉下的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的苏醒及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丙泊酚使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置入喉罩时(T1)~术毕时(T3)心率(HR)先升高后下降,平均动脉压(MAP)先下降后升高(P<0.05);观察组T1~T3时点HR低于对照组,MAP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24 h血清PGE2、SP水平和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评分均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 d、2 d、3 d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较术前先下降后升高(P<0.05);观察组术后2 d、3 d 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 d、2 d、3 d匹兹堡睡眠质量评估量表(PSQI)评分较术前先升高后下降(P<0.05);观察组术后1 d、2 d、3 d 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术中选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神经阻滞联合全麻,镇痛效果显著,可稳定机体血流动力学,减少对认知功能和睡眠质量的影响,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55.
摘要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言语听觉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及对事件相关电位P300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徐州市中心医院2020年3月~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130例PSCI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65)和实验组(n=65),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方案和言语听觉反馈训练,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高频rTMS。对比两组干预8周后认知功能、生活质量、事件相关电位P300和血清NSE、S100β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8周后,两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Rivermead行为记忆测验(RBMT)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8周后,两组维多利亚版Stroop测试(VST)下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8周后,两组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8周后,两组波幅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8周后,两组潜伏期下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8周后,两组血清NSE、S100β蛋白水平下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频rTMS联合言语听觉反馈训练可有效改善PSCI患者的认知功能,同时还可调节事件相关电位P300和血清NSE、S100β蛋白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6.
目的:调查城乡老年人营养状况及认知功能状况,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多层次随机抽样法,抽取某地65岁及以上城乡居民1 246人进行调查,采用微型营养评价量表(MNA-SF)评价营养状况、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价认知功能,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营养状况与认知功能关系。结果:调查对象中121人(9.7%)有营养不良风险或营养不良,450人(36.1%)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城乡营养不良的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率高于其营养正常的老年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居住地在农村、教育程度低、营养不良、未规律运动是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人营养状况与认知功能相关,且存在城乡差异。加强营养支持改善营养状况对提高老年人认知功能,实现成功老龄化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7.
肠通透性改变及探针测定方法的研究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胃肠粘膜通透性功能改变在引起内外科高危病人的脓毒症产生,以及多脏器功能衰竭方面的作用。由动物外伤后感染的模型和许多临床病例已证实:肠道内的细菌和内毒素是通过胃肠粘膜通透性改变而进入体内的。也就是说肠道菌群紊乱,细菌和毒素的易位、...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PD-MCI)的相关因素及临床特征,找出帕金森病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预测因子。方法:参照运动障碍协会工作组推荐的帕金森病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用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 C A)及帕金森病统一评定量表(Ⅰ~Ⅲ)对81例PD患者进行评估。结果:81例PD患者中47例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占58%,23例无认知功能障碍,占28%;14%PD-MCI病人病程小于5年。PD-MCI组与帕金森病不伴有认知功能障碍(PD-NCI)组在文化程度、HY分期、每日左旋多巴等效剂量(LEDD)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空间/执行功能、延迟记忆、注意力、语言、抽象能力认知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PDRSⅢ、姿势不稳步态障碍(PIG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o CA评分与年龄(r=-0.31,P0.05)、HY分期(r=-0.44,P0.05)、UPDRS-Ⅲ分数(r=-0.32,P0.05)、UPDRS-Ⅱ(r=-0.35,P0.05)、UPDRS-Ⅰ(r=-0.40,P0.05)、迟缓(r=-0.38,P0.05)、PIGD呈负相关(r=-0.31,P0.05),与教育程度呈正相关(r=0.30,P0.05)。纳入Mo CA评分为因变量,年龄、教育程度、HY分期、UPDRS-Ⅲ分数、UPDRS-Ⅱ分数、UPDRS-Ⅰ分数为自变量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年龄(βcoefficients-0.06,P0.05)和HY分期(βcoefficients-0.80,P0.05)为帕金森病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预测因子;为观察UPDRSⅢ中亚项评分对认知功能的独立影响,单独纳入迟缓和PIGD评分为自变量,结果迟缓为帕金森病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预测因子(βcoefficients-0.12,P0.05)。结论:MCI是PD患者中发生率较高的一种非运动症状,以视空间/执行功能、延迟记忆、注意力、语言功能障碍为主。患者的认知功能和年龄、教育程度、疾病严重程度、运动障碍密切相关,特别是迟缓与姿势不稳/步态障碍。年龄、HY分期、迟缓为PD-MCI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80 例老年行非心脏手 术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全身麻醉手术,于术前及术后1、3 d 分别使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法(MMSE)评估患者认知功能,同时记 录行不同手术种类患者POCD 发生率并分析其年龄、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情况及受教育程度等指标与POCD发生的相 关性。结果:80 例患者POCD发生率为30.0%,且不同种类手术中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OCD 组术后1d MMSE 评分为较术前分明显下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OCD组术后3 d及非POCD 组术后1、3 d MMSE 评分与 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文化程度、麻醉持续时间≥ 3 h、术中出血量≥ 350 mL及 合并高血压与POCD的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行全麻手术患者术后POCD 发病率较高,且患者高龄、文化程度 低、高血压合并症及麻醉持续时间长等是引起POCD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0.
目的:应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探讨36 h完全睡眠剥夺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9名健康被试参加36h睡眠剥夺试验,被试在36 h睡眠剥夺前后分别接受数字-符号联想测验,同时记录其事件相关电位,分析其在睡眠剥夺前后认知功能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1被试在睡眠剥夺前后的反应时相比[(748.16±193.27)与(775.79±205.48)ms],显著增加(t=3.86,P0.05),正确率相比[(74.56±0.11)与(67.12±0.07)],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2被试在睡眠剥夺36 h后,P3、P4、C3和C4四点潜伏期没有显著性变化[P3:(296.44±16.61)与(300.22±16.16)ms,t=1.43,P=0.19;P4:(303.33±38.48)与(308.78±38.65)ms,t=2.35,P=0.05;C3:(309.56±34.09)与(308.44±28.49)ms,t=0.45,P=0.66;C4:(317.33±64.83)与(303.33±39.42)ms,t=1.31,P=0.23],四点波幅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3:(2.74±1.21)与(1.32±0.92)μv,t=2.54,P=0.04;P4:(2.34±1.27)与(0.94±0.49)μv,t=3.44,P=0.01;C3:(2.60±1.49)与(0.94±0.78)μv,t=2.65,P=0.03;C4:(2.60±0.81)与(1.11±1.03)μv,t=2.61,P=0.03]。结论:睡眠剥夺影响人的正常认知活动,损害了大脑对冲突信息的判断,睡眠对维持大脑的正常功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