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8篇
  免费   170篇
  国内免费   242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79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生物磁学》2010,(23):I0003-I0004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2月5日报道。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芭芭拉分校(UCSB)研究人员利用核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研究了18个人的大脑,绘制了400个不同的手臂动作到达目标时的MRI图像。他们发现。大脑在计划动作时,有两种明显不同的定位类型:视觉地图和身体地图。研究发表在《神经元》(Neuron)杂志上。  相似文献   
122.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迷走神经刺激对蟾蜍离体心脏的心率及心率变异的影响。方法:将蟾蜍心脏和右侧迷走交感干离体后,以不同频率电刺激神经,记录心电图曲线并作心率变异性(HRV)分析。结果:交感神经阻断后,电刺激迷走交感干,心率(HR)显著下降(P0.01),全部正常心动周期的标准差(SDNN)和相邻正常心动周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显著升高(P0.01),不同频率刺激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与对照组相比,各指标变化较大;给药组0.2Hz时高频(HF)显著升高(P0.01),低频/高频比值(LF/HF)明显降低(P0.05),0.8Hz时HF和LF/HF接近刺激前水平。结论:一定范围内增加刺激频率,迷走神经降低心率的作用增强;没有交感神经调节条件下的迷走神经对心率和心率变异的调节可能存在不同的机制。  相似文献   
123.
选用成年健康家鸽,对小脑进行连续电刺激后,分别抽取家鸽外周血清及全脑测定乙酰胆碱酯酶活力变化,以探讨鸟类小脑刺激与乙酰胆碱酯酶活力变化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表明:在刺激小脑皮层后,家鸽外周血清中乙酰胆碱酯酶活力显著上升(P<0.05);而在刺激小脑皮层后,脑组织中乙酰胆碱酯酶活力显著降低(P<0.05).推测电刺激引起外周组织乙酰胆碱释放,从而引起肌肉强直,血清中胆碱酯酶的活力升高.而电刺激小脑使抑制性神经元功能兴奋,脑中胆碱能神经元功能减弱,乙酰胆碱的释放减少,脑组织中胆碱酯酶的活力降低.  相似文献   
124.
125.
陈舒  刁振宇  张超  张双全 《动物学报》2007,53(3):531-536
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从中国三黄鸡脾组织细胞中扩增得到459bp的鸡可溶性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CycsBAFF)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后高效表达了带有His6标签的包涵体形式重组蛋白,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免疫转印检测鉴定。表达产物经Ni2 -NTA纯化后,经透析复性得到活性目的蛋白,通过单独刺激以及与PMA共刺激体外培养的鸡法氏囊B细胞,均有明显的促法氏囊B细胞存活的效应。  相似文献   
126.
杨铭  潘盛武  杨盛昌 《四川动物》2007,26(2):263-266,I0003
本研究发现,蛤蚧视觉神经核团有视顶盖(OT)、峡核(NI)、基底视束核(nBOR)、豆状核(LM)、中脑深部核(NPM)、圆核(NR)、前背侧室嵴(ADVR)和皮质加厚区(Pth)等,其中NI和ADVR两核团的体积最大。视觉核团中有各种形状的细胞形态,其中梨形和梭形细胞占的比例较大。神经核团的细胞直径为6~30μm,其中以15~28μm最多。在ADVR和Pth核团中有细胞丛簇存在,其它核团尚未发现有这样的结构。各神经核团问和核团内有广泛而复杂的纤维联系。蛤蚧有关视觉神经核团除具有视觉功能外,可能还与听觉、触觉、嗅觉和平衡感觉等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27.
目的 探讨采用sPD-1协同4-1 BBL进行肿瘤免疫基因治疗的效果及相关的免疫学机制.方法 以不同剂量的H22肝癌细胞接种于BALB/c小鼠右后腿肌肉内,建立小鼠肿瘤模型;采用可溶性PD-1 (sPD-1)和4-1 BBL真核表达质粒体内转染进行基因治疗;观察接种不同剂量肿瘤细胞、不同治疗时间小鼠的成瘤率及肿瘤治疗效果;RT-PCR检测肿瘤微环境中免疫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组织切片检测肿瘤细胞浸润肌肉组织的组织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脾脏细胞毒性T细胞(CTLs)的杀瘤效率.结果 转染4-1 BBL/sPD-1基因治疗后,接种低剂量(1 × 104个/ml) H22肿瘤细胞的小鼠肿瘤生长完全受到抑制;接种高剂量(1×105个/ml) H22肿瘤细胞的小鼠肿瘤也受到显著抑制.通过延长基因治疗,荷瘤小鼠的成瘤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递减,至8周时成瘤率为0;基因治疗不仅促进IFN-γ和IL-2基因表达上调,而且也使TGF-p、IL-10的表达下调;瘤组织中CD8+ T淋巴细胞数量增多和脾淋巴细胞的杀瘤效率显著增加.结论 利用体内存在的少量肿瘤可作为抗原刺激淋巴细胞的激活;基因治疗适用于对手术、化疗、放疗后体内残存的少量肿瘤细胞的清除;当体内存在大量肿瘤细胞时,适当延长基因治疗时间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8.
鱼类干扰素系统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扰素是一类多基因家族诱导性细胞因子,可在脊椎动物细胞中诱导建立抗病毒状态,并在抗病毒防御中起重要作用。干扰素系统包括应答外界刺激(如病毒感染)而合成干扰素的细胞,和应答干扰素建立抗病毒状态的细胞。干扰素系统基因主要包括Ⅰ型干扰素、Ⅱ型干扰素、干扰素刺激基因以及组成干扰素信号传导系统的基因。鱼类干扰素类作用发现较早,而对其基因的克隆和鉴定较晚。随着哺乳类和鸟类中干扰素及其相关基因研究的开展和深入,近年来鱼类干扰素及其相关基因的研究也得到快速发展。综述了鱼类干扰素系统基因的克隆、鉴定,以及其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9.
纤毛-多囊蛋白复合物的功能或者结构异常,是导致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的主要原因.该复合物除了被认为在正常的肾上皮细胞上起着机械和化学感受器的作用,可能在骨细胞中也有类似的作用.本文总结了多囊蛋白和纤毛的结构、分布特点以及在肾发育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着重综述了纤毛 多囊蛋白复合物在肾上皮细胞上作为机械和化学感受器,通过影响细胞内一系列的信号途径,调控细胞的基因转录和蛋白合成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与细胞内钙离子变化有关的钙调神经磷酸酶-NFAT途径和PI3K-Atk途径,调控细胞周期的JAK-STAT途径,及维持正常肾结构的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途径等;还将通过比较在肾上皮细胞上纤毛 多囊蛋白复合物所激活的信号传导途径和在骨细胞中传导机械刺激的信号转导途径的类同,提示在骨细胞中,纤毛 多囊蛋白复合物可能起着在肾上皮细胞上类似的机械感受器作用,为系统性阐明多囊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揭示失重或负重状态下骨细胞机械感受的分子机制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0.
在五种感觉当中,人们对味觉的了解最少。味蕾是将从食物及其他来源获得的化学刺激传输到神经细胞的感觉器官,而神经细胞又将这些信息传送至大脑的味觉中心。位于舌头表面和两侧的小突起里的味蕾被称为味觉乳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