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2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6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观察氩激光光凝治疗不同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疗效。方法:对264例513眼DR患者按病变不同分期分别行黄斑格栅样光凝、次全视网膜光凝(sPRP)和全视网膜光凝(PRP)。随访3月-5年,观察患者视力、眼底及荧光血管造影情况。结果:总计有24.0%(123/513)的患眼视力得以上升,49.7%(255/513)视力保持不变,26.3%(135/513)视力下降。非增殖性DR激光治疗有效率为87.5%,增殖性DR有效率58.4%(P<0.05)。1型DM有效率43.5%,2型DM有效率81.4%(P<0.05)。结论:氩激光能有效控制DR,减缓DR患者视力的丧失,非增殖性DR疗效明显优于增殖性DR,2型DM疗效优于1型DM。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血小板来源的生长因子(PDGF)对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并对参与其中的信号通路做初步研究.方法: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与含有重组人血小板来源的生长因子的培养基(含有或不含2%(v/v)胎牛血清)共培养,用MTT法检测PDGF对RPE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细胞爬片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PDGF对RPE细胞迁移等影响;另外分别向细胞培养物中添加PD98059,SB203580和PI3K等不同的信号通路分子抑制剂,判断参与PDGF激活的细胞活动相关的信号通路.结果:外源性PDGF能促进体外培养的人RPE的增殖和迁移.ERK1/2选择性抑制剂PD98059和PI3K抑制剂LY294002能显著的降低PDGF-BB诱导的人RPE细胞的增殖(P<0.05),p38抑制剂SB203580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PDGF-BB诱导的RPE细胞的迁移,SB203580和LY294002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PD98059抑制作用不显著.结论:PDGF对RPE细胞的影响提示其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发展中有重要的作用,其可能为PVR提供一种新的毒副作用小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构建X连锁视网膜劈裂(XLRS)三种不同类型突变体(点突变、缺失突变、插入突变),以便进一步构建不同类型的突变细胞模型。方法:根据NCBI gene数据库中XLRS1基因的CDS设计三对不同类型的引物,使用重叠PCR法获得突变片段,然后克隆入载体pLJM1-EGFP。结果:经测序验证,成功构建了三种不同类型突变体。结论:使用重叠PCR法构建三种不同类型突变体,为进一步研究XLRS1不同类型突变的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4.
目的介绍小鼠颌下静脉丛采血方法。方法选用2月龄昆明小鼠,固定小鼠后,将采血注射针头刺入颌下静脉丛血管取血。结果单人操作约1 min内可完成小鼠颌下静脉丛采血,采血量达到0.3-0.5 mL。结论此方法无需麻醉、创伤小、采血量大并可重复采血,是一种简便、安全、快速、采血量多的采血方法。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观察大鼠左肾静脉不同程度狭窄所致左肾病变,为实验研究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肾组织淤血性损伤提供合适的动物模型。方法采用左肾静脉不全结扎的方法建立大鼠左肾静脉狭窄模型。将大鼠分为4组,假手术组和左肾静脉狭窄1.0mm模型组、0.7mm模型组、0.5mm模型组。术后7周处死动物。肾组织行病理学检查。肾皮质匀浆检测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病理学检查见1.0mm模型组未见明显病变,0.7mm和0.5mm模型组肾小球系膜区增生,小管、间质细胞浸润和纤维化形成,0.5mm模型组病变程度较重。各模型组左肾皮质丙二醛含量均显著增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显著降低,变化幅度随狭窄程度的增大而增大。结论大鼠左肾静脉狭窄程度为0.7mm时,各项观察指标与胡桃夹综合征(NCS)患者的临床实际情况最接近,而1.0mm和0.5mm相对偏轻和偏重,0.7mm模型组可以作为大鼠左肾静脉狭窄致左肾淤血实验研究的合适模型。  相似文献   
106.
目的对视网膜锥体细胞退行性变(retinal cone degeneration,RCD)大鼠的主要脏器及血液、生化指标进行检测。方法随机选择BN(Brown Norway)-RCDF2代大鼠,视网膜电图鉴定,取静脉血检测生化指标,并对重要脏器进行准确称量。结果此大鼠脏器质量在雌雄之间除体重、大脑和肾差异有显著性外(P〈0.05),其余均无差异;脏器系数脑干和小脑雌性显著大于雄性(P〈0.01);生化指标碱性磷酸酶、葡萄糖、白蛋白、尿素氮、总蛋白雌性高于雄性,总胆固醇、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甘油三酯雌性低于雄性,其中雌性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雄性;雌性离子钙浓度显著高于雄性。结论BN-RCD大鼠基础生理值和生化参数均在正常范围内,其中一些参数在性别之间有差异,但与正常SD大鼠相比,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肌酐、钾离子差异显著,葡萄糖、甘油三酯、离子钙有差异。RCD大鼠为遗传性视网膜疾病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突变模式动物。  相似文献   
107.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表达量的动态演变及各自cyclin D1的表达差异。方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再灌注后1d组,3d组,7d组,14d组和假手术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变化及各自cyclin D1的表达。结果缺血侧梗死边缘区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达增加,而神经元的表达下降,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中各自cyclin D1的表达在再灌注7d、14d后表达上调,且星形胶质细胞中的cyclinD1增加更明显,与假手术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侧梗死边缘区皮质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的cyclinD1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调,星形胶质细胞的cyclin D1表达上调比神经元的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兔眼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①体外培养兔眼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②兔眼3组,每组6只,分别在玻璃体内注射0.1 mL的生理盐水、1×106细胞及2×106细胞,在不同时间段进行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眼底照像和B超检查,观察成模情况。结果注射后28 d,生理盐水组成模0眼;1×106细胞组成模5眼,其中Ⅰ级眼1只,Ⅱ级眼3只,Ⅲ级眼1只;2×106细胞组成模6眼,其中Ⅱ级眼2只,Ⅲ级眼4只。结论兔眼玻璃体内注射2×106同种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建立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模型,符合病变发展规律,而且稳定可靠,成模较快,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09.
Cdk5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细胞凋亡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大鼠可逆性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MCAO),研究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5(cyclin dependent kinase5,Cdk5)对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Rb)的磷酸化作用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MCAO模型,随机分为再灌注0、3、6、9、24h组。通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缺血侧大脑Cdk5和磷酸化Rb的数量和变化,TUNEL标记法检测凋亡神经元数量和变化,Western blot检测不同再灌注时间Cdk5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缺血侧cdk5随再灌注时间增加而增加,24h达到高峰;再灌注6h出现磷酸化的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pRb),并随再灌注时间增加而增加,24h达到高峰。缺血侧凋亡阳性细胞变化趋势与Cdk5基本一致。缺血侧Cdk5蛋白的表达随再灌注时间增加而增加,缺血对侧无明显变化。结论大鼠局限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以诱导Cdk5数量和激酶活性增加,通过底物磷酸化作用引起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10.
许根俊,男,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第九、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第十二届上海市委常委,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七届副理事长,第八届理事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