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7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19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176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130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126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9篇
  1957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1.
从消费者需求价值特点的视角展开藻类食品市场调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中国藻类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于2017年基于全国813份样本数据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城镇居民以购买本土海带、紫菜等藻类食品为主;主要购买散称和简包装,但消费者普遍认为包装精美的藻类食品质量更好;年长和收入水平较高的消费者对藻类食品在营养保健等方面的诉求更明显;沿海与内陆地区居民的藻类食品消费存在一定差异,但差异并不显著。为了更好满足藻类产品消费需求,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本研究从藻类食品广告宣传、产品包装、研发创新、市场销售及打造差异化品牌优势等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2.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入境筛查患者膳食状况,为改善其营养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食物频率法调查2020年3月25日—2020年6月18日于定点医院就诊的18~50岁COVID-19入境筛查患者(包括可疑症状患者及无症状感染者)的饮食状况,计算能量及营养素摄入量,并与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进行比较。结果:调查共纳入247人,其中可疑症状患者211人、无症状感染者36人。筛查患者水产类、蔬菜、水果、大豆类存在不同程度的摄入不足;畜禽类、蛋类摄入过量;膳食纤维、硫胺素、钙摄入不足;无症状感染者水产类摄入量高于可疑症状患者(P<0.05);男性无症状感染者膳食纤维及维生素E摄入量高于可疑症状患者,女性无症状感染者维生素E及钾摄入量高于可疑症状患者(P<0.05)。筛查患者蛋白质供能比及优质蛋白比例合理,无症状感染者脂肪供能比偏高、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偏低。结论:入境筛查患者膳食结构不合理,应对其进行营养宣教,并根据人群特点调整饮食结构。  相似文献   
63.
目的:了解全国省级及以上疾控机构青年职工膳食状况。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国家级疾控机构和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和新疆建设兵团疾控机构40岁及以下职工共计6 099人,以网络问卷的形式开展膳食调查。结果:青年职工每日谷薯类、水果、蔬菜、畜肉达到推荐量的比例分别为42.0%、31.4%、25.1%、45.0%,每周水产摄入频次≥4次的比例为8.4%。每日谷薯类摄入量方面,31~40岁、研究生以上学历和未患慢病者达到推荐量的比例更高(P<0.05);每日水果摄入量方面,国家级疾控机构、研究生以上学历和未患慢病者达到推荐量的比例更高;每日蔬菜、畜肉摄入量方面,研究生以上学历者达到推荐量的比例更高(P<0.05)。结论:全国省级及以上疾控机构青年职工主要膳食摄入情况较为合理,但在畜肉和水果摄入量方面有待  相似文献   
64.
为探究北盘江大峡谷流域内浮游生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情况,于2017年10月对该流域进行浮游生物调查及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流域内浮游植物共有7门40属61种、其中绿藻门、硅藻门和蓝藻门种类分别为21种、19种和12种,分别占到34.43%、31.15%和19.67%,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4 298.33(375~9 500)ind./L,Shannon-Wiener藻类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处于1和2之间;浮游动物3门12属21种,其中轮虫类、枝角类和桡足类种类分别为11种、5种和5种,各占到52.38%、23.81%和23.81%,浮游动物平均密度为436.11(55~1 437.5)ind./L,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处于1和2之间.本研究结果该地区水生生物资源积累了本底资料.  相似文献   
65.
摘要 目的:调查分析石家庄地区大肠息肉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病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来我院进行结肠镜检查的石家庄地区人群2630例作为调查研究对象,检查期间发放大肠息肉调查问卷,对研究对象的大肠息肉检出情况、流行病学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人群的大肠息肉检测结果分为息肉组和对照组,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对比,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大肠息肉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回收2611份有效问卷,有效率为99.28%,其中大肠息肉患者共有300例,大肠息肉发生率为11.49%。经流行病学调查显示,300例大肠息肉患者中以男性居多,年龄以>60岁为主,息肉高发部位主要为直肠和乙状结肠,病理类型主要为腺瘤型,息肉大小以≤5 cm为主。单因素分析显示,息肉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高脂血症病史、高脂饮食方面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男性、BMI≥25 kg/m2、吸烟史、高脂血症病史、高脂饮食均为大肠息肉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石家庄地区大肠息肉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其流行病学与患者性别、年龄、息肉部位、病理类型及息肉大小相关。  相似文献   
66.
目的了解基层医生有关手癣、足癣的诊治现状,分析影响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方法通过网络平台对全国19个省市的基层医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回收完整问卷729份。结果显示:①约20%的基层医生对手、足癣的发病因素方面存在认识不足,约50%的基层医生对受侵犯皮肤的组织定位存在误区。②基层医生对手、足癣鉴别诊断的重要性重视不够,真菌镜检设备使用率不足一半。③基层医生能正确选用外用抗真菌药,硝酸咪康唑乳膏使用率超过80%。④仍有10.70%的基层医生推荐使用外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手、足癣。结论基层医生在手、足癣的规范诊疗方面仍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67.
胡蜂Vespidae是重要的捕食性天敌和授粉昆虫,敌害是制约胡蜂种群存活与发育的主要因素之一,弄清胡蜂的敌害种类和危害,可以为下一步防治技术措施的研究提供参考.通过目测法和设监视器等方法对广西胡蜂标准蜂群培育及其野训成为经济蜂群阶段的敌害种类和危害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发现,胡蜂的敌害共有33种,其中有害动物19种、有害微生物14种.在标准蜂群野训成为经济蜂群期,对胡蜂危害严重的有害动物为蚂蚁、鸟类、盗虻、蝙蝠及松鼠等,蚂蚁对蜂群的危害最严重、最普遍;在蜂王越冬及标准蜂群培育期,对胡蜂危害严重的病害种类较多,有以色列急性麻痹病毒病、白垩病、欧幼病等,其中危害最严重的是以色列急性麻痹病毒病.14种有害微生物中,有13种病害是蜜蜂群中常见的病害.  相似文献   
68.
2016年8月至2019年2月, 我们利用红外相机对海南尖峰岭60 ha森林动态监测样地的鸟类和兽类进行了调查。共在79个位点上布设了红外相机, 累积27,848个相机日, 获得可鉴定到物种的独立有效照片15,320张。经鉴定, 共拍摄到46种野生动物, 包括16种兽类(隶属于6目11科)和30种鸟类(隶属于8目16科)。其中, 属于国家I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3种, 即海南孔雀雉(Polyplectron katsumatae)、海南山鹧鸪(Arborophila ardens)和中华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 属于国家II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6种, 分别是猕猴(Macaca mulatta)、巨松鼠(Ratufa bicolor)、红原鸡(Gallus gallus)、白鹇(Lophura nycthemera)、松雀鹰(Accipiter virgatus)和蓝背八色鸫(Pitta soror)。拍摄率最高的前5种兽类依次是帚尾豪猪(Atherurus macrourus)、红腿长吻松鼠(Dremomys pyrrhomerus)、白腹巨鼠(Leopoldamys edwardsi)、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和赤麂(Muntiacus vaginalis);前5种鸟类依次是白鹇、海南孔雀雉、蓝背八色鸫、海南山鹧鸪和栗颊噪鹛(Garrulax castanotis)。本研究补充调查了海南尖峰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兽类和鸟类的多样性, 与之前的基线调查对比分析了大样地内野生动物物种及其相对多度的动态变化, 可为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方案设计和保护对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9.
本研究依据《县域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调查与评估技术规定》, 调查评估了云南省澜沧县和四川省康定市两县域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的分布数量与特征, 分析了传统知识保护与传承状况, 识别了主要受威胁因素和保护空缺, 旨在为我国传统知识保护和民族地区实施传统知识获取与惠益分享制度提供科学依据, 推动《生物多样性公约》与《名古屋议定书》等国际公约的履行。研究结果如下: 分别调查编目澜沧县、康定市的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145项、98项; 这些传统知识具有明显的地区气候与自然环境特征、生产生活实践特征、传统文化特征和地区社会经济特征; 相关部门在传统知识保护管理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 同时包括习惯法、传统节庆等传统文化和包括祭祀、神山、神林等宗教方式在内的地方社区行动在传统知识保护与传承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创新和做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地方社区脱贫攻坚和产业发展; 传统知识保护立法仍不健全、受到威胁、保护意识薄弱及承载传统知识的生物资源减少是制约传统知识保护传承的主要因素。两县域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丰富, 并且地方社区有效参与了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今后应建立传统知识获取与惠益分享国家制度; 加强宣传教育, 提升保护传承意识; 因地制宜开展传统知识保护; 推动传统知识相关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70.
"绿映红藏江上村,一声鸡犬似山源。闭门尽日无人到,翠羽春禽满树喧。"这是唐代著名诗人韦庄的一首七绝《幽居春思》。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深藏在山中的小山村,无人打扰,没有喧嚣,只有满树的小鸟,在那里欢快地鸣叫。这里,诗人以动显静,来渲染山村的安谧。"满树喧"的"动",反衬"无人到"的"静",使寂静的山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