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6篇
  免费   175篇
  国内免费   41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61.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UA)、胱抑素C(Cys C)和凝血酶激活纤溶抑制物(TAFI)联合检测在慢性肾小球肾炎(CGN)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青海省人民医院肾内科收治的CGN患者80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间段于我院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7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UA、Cys C、TAFI和肾小球滤过率(GFR)的水平变化,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CGN患者GFR与UA、Cys C、TAFI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各指标及联合检测对CGN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血清UA、Cys C、TAFI水平均升高,GFR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GN患者GFR与UA、Cys C、TAFI呈显著负相关(P<0.05);联合检测血清UA、Cys C、TAFI水平,诊断CGN的敏感度为86.3%,特异性为80.0%,均明显高于UA、Cys C、TAFI的单独应用。结论:CGN患者血清UA、Cys C、TAFI水平升高,三者联合检测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CGN。  相似文献   
62.
摘要 目的:研究脑血康胶囊联合巴曲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yebin bosic protein,M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16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静脉滴注巴曲酶,首次给予10 BU,隔日给予5 BU,每两天给药1次;观察组在巴曲酶的基础上联合口服脑血康胶囊,每天3 次,每次3粒。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血清MBP、NSE、全血黏度(whole blood viscosity,WBV)、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血浆黏度(plasma viscosity,PV)和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及NHISS和BI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1.25 %,明显高于对照组(64.2%,P<0.05);两组血清MBP、NSE、WBV、HCT、PV和FIB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以上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BI评分明显升高(P<0.05),NHISS评分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NHI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血康胶囊联合巴曲酶对急性脑梗死有显著的疗效,能明显降低患者血清MBP、NSE水平,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3.
摘要 目的:注射用地尔硫卓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对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HFpEF)患者心功能、血清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间于齐都医院接受治疗的HFpEF患者108例,根据奇偶排序法分为对照组54例、研究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注射用地尔硫卓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注射用地尔硫卓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疗程为2周。对比两组治疗2周后的疗效,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2周后的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速度/心房收缩期二尖瓣口最大血流流速(E/A)以及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速度/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峰速度(E/E'')、B型尿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鸟嘌呤(8-OHd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结果: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5.93%(41/54)相比,研究组的总有效率92.59%(50/54)更高(P<0.05)。研究组治疗2周后BNP、E/E''低于对照组,E/A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2周后IL-6、CRP、MIF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2周后8-OhdG、MDA低于对照组,SOD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注射用地尔硫卓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能显著改善HFpEF患者心功能,改善机体血清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4.
生物絮凝技术和微生物制剂在水产养殖业中广泛应用,但向生物絮凝系统中添加益生菌最优条件研究甚少。本试验采取L_9(3~3)安排3因素3水平关于溶氧(厌氧0.5 mg/L,有氧5 mg/L,厌氧-有氧交替)、pH (5.5, 7, 8.5)、温度(25℃, 30℃, 35℃)正交试验,开展35 d以植物乳杆菌为添加剂培养生物絮团试验,通过比较三态氮的变化情况、脱氢酶活性(dehydrogenase activity, DHA)及微生物种群结构,得出以植物乳杆菌为添加剂培养生物絮凝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在有氧、pH值8.5、30℃时,生物絮凝培养用时最短,为13 d,生物脱氮效率高;温度和溶氧对脱氢酶活性有显著性影响,25℃,厌氧-好氧交替,pH值7条件下培养的生物絮团脱氢酶活性最高;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生物絮团中主要为变形菌门(70%),其次为拟杆菌门;植物乳杆菌在有氧、35℃、pH值5.5条件下丰度最高,为1.8%。综合实际生产,添加植物乳杆菌构建生物絮凝系统最佳条件为30℃、p H值7、有氧条件(DO5 mg/L)。  相似文献   
65.
为了确定黑尾近红鲌仔稚鱼的适宜运输密度, 实验选取平均体长为(27.08±3.09) mm、平均体质量为(0.11±0.04) g的黑尾近红鲌仔稚鱼作为实验对象, 采用氧气袋运输, 研究了不同运输密度(20、40和80 g/L)下2h、4h、6h、8h和10h后黑尾近红鲌全鱼皮质醇、乳酸、糖元含量及氧气袋内水质的变化。结果显示: 运输后各组黑尾近红鲌的平均存活率均在99%以上, 但不同密度之间差异显著(P<0.05); 各组水体总氨氮浓度均随运输时间显著升高, 而水体pH均随运输时间显著降低, 且不同运输密度间差异显著(P<0.05); 低密度组水体DO浓度(14.20—20.93 mg/L)在不同运输时间均显著高于高密度组(2.42 —2.88 mg/L; P<0.05)。各组全鱼皮质醇含量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运输4h和6h时显著高于其它运输时间(P<0.05), 且不同运输密度间差异显著(P<0.05); 各组全鱼乳酸含量均随着运输时间显著升高(P<0.05), 但不同密度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 各组全鱼糖元含量在运输2h时显著降低(P<0.05), 但此后维持在稳定水平(P>0.05)。运输密度和时间对黑尾近红鲌鱼苗的全鱼皮质醇、存活率、水体总氨氮和溶解氧的影响存在显著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右归丸对膝骨关节炎(KOA)模型鼠关节软骨组织骨诱导因子(OGN)、骨黏连蛋白(ON)和纤维蛋白原2(FBN2)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硫酸氨基葡萄糖组(硫酸氨基葡萄糖),右归丸(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改良Hulth法制备大鼠KOA模型,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右归丸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予右归丸4.8,2.4,1.2 g/kg,硫酸氨基葡萄糖组灌胃给予硫酸氨基葡萄糖 0.17 g/kg,连续给药8周。干预结束24 h后取鼠膝关节软骨,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软骨的病理改变,并进行Mankin评分;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关节软骨组织中OGN、ON和FBN2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关节软骨组中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的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软骨组织Makin 评分显著升高,软骨组织FBN2蛋白表达水平上显著增加,OGN、ON和GSK-3β蛋白表达水平上的显著降低(P<0.01);模型组关节软骨边缘严重破坏,软骨细胞排列紊乱。与模型组比较,右归丸高剂量干预组大鼠软骨组织Makin 评分和FBN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GSK-3β蛋白表达水平上显著增加,且右归丸中、高剂量组OGN、ON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或P<0.01),软骨结构趋于正常,软骨细胞分布仅偶见不均,关节软骨表面欠光滑。结论: 右归丸能够延缓关节软骨退变,其可能机制是通过提高骨诱导因子和骨粘连蛋白的表达水平来促进关节软骨的骨化和重构。  相似文献   
67.
人源溶菌酶(Human lysozyme,HLZ)是一种糖苷水解酶,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其作为抗生素的替代品,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食品业、畜牧业和医疗等领域。如何获得高产量、高活性、高纯度的人源溶菌酶一直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优化人源溶菌酶编码基因密码子,提高其在大肠杆菌中的适应度和表达量;将优化的基因克隆至大肠杆菌表达质粒pET21a,并将其在大肠杆菌表达菌株BL21(DE3)中诱导表达;利用8 mol/L尿素溶液对包涵体进行溶解变性后,探究一步透析、梯度透析和梯度稀释3种复性方式以及复性液中谷胱甘肽氧化还原对(GSSG/GSH)、精氨酸、甘油等复性物的浓度对重组人源溶菌酶复性的效果,获得最佳的复性方案。研究结果表明:37℃诱导温度下,利用0.5 mmol/L IPTG成功诱导了分子量约为14.7 kD的重组人源溶菌酶的表达,包涵体表达量约为380 mg/L(湿重)。包涵体经一步透析、梯度透析和梯度稀释3种复性方式复性后,测得比活力值分别为147 U/mg、335 U/mg、176 U/mg,表明最佳复性方法为梯度透析复性法。进一步探索了复性液中GSSG/GSH比值、精氨酸浓度、甘油浓度对人源溶菌酶复性效果的影响,表明当复性液中同时添加浓度比为1∶2的GSSG/GSH、4 mmol/L精氨酸和6%甘油时,复性后人源溶菌酶的最佳比活力值为1170 U/mg,显著高于3种复性物均不加时溶菌酶335 U/mg的比活力值,但低于溶菌酶标准品1732 U/mg的比活力值。成功地将人源溶菌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通过包涵体复性体系成功获得高活性重组人源溶菌酶。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乳果糖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在轻微性肝性脑病(MHE)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消化科住院就诊的94例MHE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两组患者均予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治疗上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630 mg/次,2次/d,温开水送服)联合乳果糖口服液(20 mL/次,3次/d,口服)治疗,连用8周。对照组患者单用乳果糖口服液治疗,剂量、用法及疗程同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氨、血清内毒素(ET)、数字连接试验(NCT)时间和数字符号实验(DST)评分及肠道菌群数量的变化,并比较肝性脑病(HE)的转变率。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血氨、ET和NCT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DST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数量较治疗前显著增加,大肠埃希菌数量较治疗前显著减少,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E的转变率为8.51%(4/4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40%(1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9,P=0.049)。结论乳果糖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能显著改善MHE患者智力测验结果,降低HE转化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纠正患者肠道菌群紊乱,降低血氨水平,控制内毒素血症相关。  相似文献   
69.
溶瘤病毒(oncolytic virus,OV)是一类能选择性地在肿瘤细胞中复制并且能够溶解肿瘤细胞,对正常组织细胞无损伤的自然状态或基因改造过的病毒。肠道病毒(enterovirus)是一类单股正链RNA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 PV)、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等。研究证实多种肠道病毒具有溶瘤作用,如已在拉脱维亚等国上市的RIGVIR~?(埃可病毒7型,Echovirus 7, ECHO7),已进入Ⅱ期临床试验的柯萨奇病毒A组21型(Coxsackievirus A21, CVA21),以及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的柯萨奇病毒B组3型(Coxsackievirus B3, CVB3)及PV等。现就有关肠道病毒的溶瘤作用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70.
目的 ELISA检测外用人纤维蛋白原中纤溶酶原残留量,并对其进行方法学验证及应用。方法按照方法学验证的要求,对专属性、线性与定量范围、样品稀释线性、准确性、精密度、耐用性、样品稳定性进行验证分析。应用该方法检测外用人纤维蛋白原主要工艺步骤样品及成品中纤溶酶原残留量,并进行分析和控制。结果专属性验证结果表明,制剂缓冲液对检测结果无干扰,准确性均在(100±10)%以内;线性和定量范围验证结果表明,在0.137~100 ng/mL定量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R~2)>0.99,对照品回收率均在(100±20)%内,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5%;样品稀释线性验证结果表明,将样品稀释至0.332~83.050 ng/mL范围内,准确性均在(100±20)%内,CV均<15%;准确性验证结果表明,回收率均在(100±20)%以内;精密度验证结果表明,重复性和中间精密度CV均<10%;耐用性验证结果表明,样品孵育时间缩短至2.0 h,回收率为(89.5±1.4)%,CV为1.5%;样品稳定性验证结果表明,样品室温放置6 h以内,冻融3次以内,准确性均在(100±20)%以内。用此方法检测外用人纤维蛋白原主要工艺步骤样品及成品中的纤溶酶原残留量,结果表明层析步骤去除了95.1%纤溶酶原,是控制纤溶酶原的关键步骤;3批样品纤溶酶原残留量检测结果批间CV<20%,生产工艺稳定。结论该方法线性与定量范围、样品稀释线性均达到可接受标准,专属性、准确性、精密度、耐用性、样品稳定性均良好。应用此方法检测外用人纤维蛋白原中的纤溶酶原残留量,为去除痕量纤溶酶原时提供检测分析手段,有利于人纤维蛋白粘合剂产品质量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