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8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17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分析预防接种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aenic purpura,ITP)的发病特征,评价预防接种的安全性.方法 通过深圳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监测系统,收集2009-2012年15例预防接种后ITP病例,采用描述性方法对个案调查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接种疫苗后ITP好发于≤2岁儿童,其中<1岁占66.67%,1~2岁占33.33%;男女性别比为1.14∶1.接种后≤1d发生2例,≥15 d发生3例,接种至发生的最短时间间隔为数小时,最长22 d.在报告预防接种后ITP病例中,涉及8种疫苗.其中乙型肝炎疫苗5例,占33.33%,发生率1.69/100万剂;其次是全细胞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3例,占20%,发生率为3.84/106;麻疹-风疹联合疫苗2例,占13.33%,发生率3.50/106.接种第1剂后发生的4例,占26.67%;接种第2剂后发生的5例,占33.33%.15例ITP中,最终判定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10例,占66.67%;偶合症5例,占33.33%.2009-2012年各类疫苗预防接种后ITP报告发生率在0.25/106 ~3.84/106.结论 深圳市2009-2012年各类疫苗预防接种后ITP报告发生率低于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的预期发生率,应加强监测,并且对严重AEFI须建立规范的救治方案和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42.
目的:研究肝纤维化病理组织学分期与血清纤维化标志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与血小板(PLT)比值指数(APRI)、透明质酸(HA)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TIMP-1)的相关性,以探讨非创伤性检测血清蛋白和联合分析血清纤维化标志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将75只成年健康的SD大鼠采用改良式复合因素法构建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分别在5、6个周后,进行大鼠肝脏穿刺活检病理学组织检查,HE、Masson染色后进行病理组织学分期,同时检测大鼠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与血小板(PLT)比值指数(APRI)、透明质酸(HA)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TIMP-1)水平。结果: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肝纤维化的分期与炎症活动程度呈明显的正相关(P〈0.05)。而对于区分显著肝纤维化(≥S2)血清标志物指标诊断纤维化的ROC曲线分析发现,HA、TIMP-1、APRI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1、0.732、0.905。HA+APRI联合诊断灵敏度为84.1%,特异度为91.2%。TIMP-1+APRI联合诊断灵敏度为83.2%,特异度为91.7%。结论:利用检测血清纤维化标志物这种对患者无创的检测方法虽不能完全取代病理学活检,但预测肝纤维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当联合分析两种血清纤维化标志物时,灵敏度和特异度都比单独分析一种标志物要高。  相似文献   
43.
目的:观察利可君片防治恶性肿瘤放疗后骨髓抑制的疗效.方法:60例恶性肿瘤行放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放疗前1周开始口服利可君片20 mg,每日3次,直至放疗结束后2周;对照组在出现骨髓抑制前不服用任何升血药物,检查发现骨髓抑制后给予给予吉赛欣皮下或静脉注射2~5 μg/kg,每日1次.比较两组的疗效,骨髓抑制发生率和发生时间,白细胞和血小板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05);观察组骨髓抑制发生率为1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0.0%(P<0.05);观察组治疗后白细胞和血小板无明显改变,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和血小板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利可君防治恶性肿瘤放疗所致的骨髓抑制疗效显著,可以推迟其发生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eutrophils/lymphocyte,NLR)、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将156例ACS患者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比较各组间NLR、MPV、Gensini评分及一般临床资料,并分析不同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双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相比较,三支病变组吸烟、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尿酸(uric acid,UA)、NLR、MPV、Gensini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与单支病变组相比较,双支病变组吸烟、糖尿病、LDL-C、HDL-C、UA、NLR、MPV、Gensini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三组间年龄、性别、高血压、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肌酐(creatinine,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NLR、MPV与Gensini评分均呈正相关(r=0.482、0.702, P0.05)。结论:ACS患者MPV和NLR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可有效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不同比例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对大量输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23例大量输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所输注新鲜冰冻血浆与红细胞比例不同,将其分为低比例组(1:3)、中比例组(1:2)、高比例组(1:1),比较三组患者输血前后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及电解质变化。结果:输血后,三组患者FIB较输血前明显降低,而PT、APTT较输血前显著升高(P0.05),高比例组PT和APTT明显低于中比例组和低比例组,FIB、血小板均高于中比例组和低比例组(P0.05),电解质水平优于低比例组和中比例组(P0.05)。结论:在大量输血时,提高血浆与红细胞比例有利于改善大量输血患者凝血功能障碍,减少电解质紊乱。  相似文献   
46.
抗磷脂抗体综合症(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是以反复的动脉和静脉血栓形成为特征,与内皮细胞及单核淋巴细胞功能失调有关。β2糖蛋白Ⅰ是一种磷脂结合型糖蛋白,抗β2糖蛋白Ⅰ抗体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并且在AP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但是抗β2糖蛋白Ⅰ及其抗体的功能尚未阐明。本文将围绕β2GPⅠ及其抗体的结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期望为APS发生发展过程中抗原抗体复合物调节细胞功能的分子机制提供新的视点。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对面部凹陷自体脂肪移植成活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3月-2017年11月收治的62例面部凹陷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患者仅采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治疗,观察组32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6个月时身体脂肪吸收率明显高于术后1个月时(P0.05),且与对照组同时点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6个月时的身体脂肪吸收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对治疗满意度为87.55%,显著高于对照组(70.0%,P0.05)。结论: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应用于治疗面部凹陷能够有效提高自体脂肪移植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48.
丝状真菌是微生物发酵产品的重要表达体系,其液体深层发酵过程的典型特征是环境因素显著影响菌丝聚集,菌丝聚集影响发酵体系流变特性,进而影响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动量传递,最终影响目标产物生物合成和生产效率。文中首先综述了丝状真菌形态调控的方法和策略,在此基础上针对丝状真菌菌丝生长和聚集过程的两大典型特征——顶端延伸生长和分枝生长,综述和展望了钙信号传导途径和几丁质生物合成途径对调控菌体聚集这一形态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9.
摘要 目的:探讨西洛他唑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溶栓治疗后的作用及对血清血小板溶酶体膜蛋白(CD63)、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作用分析。方法:选择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我院接诊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接受rt-PA溶栓治疗,对照组溶栓后使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西洛他唑治疗,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CD62p、CD63、PAF、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和红细胞比容(HCT)及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巴氏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的变化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1.11%,高于对照组的73.33%,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CD62p、CD63、PAF均比对照组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HCT均比对照组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事件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洛他唑在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溶栓治疗后的作用明显,可有效降低血清CD62p、CD63、PAF的表达,改善血小板功能,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0.
小鞘指环虫种群的聚集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中建立了一个衡量聚集性的指标-聚集度A,并用该指标结合方差/均数和负二项分布的参数k值分析了小鞘指环虫(Dactylogyrusvaginulatus)种群在其宿主鲢(Hypophthalmichthysmolitrix)种群中分布的聚集程度与感染率和丰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该虫种群的聚集程度随感染率及丰度的上升而呈现下降的特点,作为衡量聚集性的指标,聚集度要优于k值,而后者又优于方差与均数之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