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4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5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0 毫秒
41.
摘要 目的:探讨目标剂量螺内酯(20 mg/d)联合曲美他嗪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炎症因子、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老年C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曲美他嗪治疗,研究组给予曲美他嗪联合目标剂量螺内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RAAS指标 [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醛固酮(ALD)]、心率变异性[24 h平均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24 h连续5 min节段平均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ANN),连续正常R-R间期差的均方根(rMSSD)]、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安全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更高(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hs-CRP、TNF-α、IL-6、LVESD、LVEDD、PRA、AngⅡ、ALD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上述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LVEF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SDNN、SDANN、rMSSD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上述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目标剂量螺内酯治疗老年CHF患者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心率变异性,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其可能是通过拮抗RAAS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2.
寒温针叶林土壤呼吸作用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Li-6400便携式CO2分析系统对寒温针叶林土壤呼吸作用观测数据分析表明,土壤呼吸作用日、季动态均呈单峰型变化,日最大值出现在16:00左右,与5 cm土壤温度日动态相似,滞后于气温日动态变化;月最大值出现在8月份,2006年和2007年分别为8.19 和6.89 μmol CO2 m-2 s-1。日、季土壤呼吸作用与土壤温度的相关性均好于气温。土壤呼吸作用存在较大的空间变异性,一天内3:00 am、7:00 am和11:00 am的土壤呼吸作用变异系数分别为35.5%、27.6%和23.0%,根系和凋落物与土壤呼吸作用表现出相似的空间变异性,其中细根与土壤呼吸作用的相关性最好。  相似文献   
43.
目的应用植入式遥测技术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在清醒无束缚状态下血压昼夜波动变化。方法取8只SPF级3月龄雄性SHR大鼠,进行C50-PXT植入子植入手术,恢复7 d后,用遥测系统进行24 h连续清醒无束缚的血压监测,并用EMKA分析软件对动态血压心率均值、24 h血压心率趋势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3月龄的SHR大鼠血压和心律呈昼夜节律性变化,白昼阶段血压明显低于夜间阶段(P<0.01),血压在1∶30~2∶30和20∶30~21∶30时出现两个高峰期,14∶00~14∶30时出现一低谷期。其中夜间阶段平均收缩压为166.02 mmHg,两个收缩压峰值分别为172.13 mmHg和171.38 mmHg;白昼平均收缩压是162.73 mmHg,收缩压谷底值为155.73mmHg。而心率两个高峰期出现在1∶30~2∶00和20∶00~21∶00,高峰值分别为375.00次/分和373.26次/分;心率低谷出现在11∶00左右,谷底值为310.91次/分,白昼和夜间的平均心率分别为328.85次/分和346.05次/分。结论 3月龄的SHR大鼠血压和心律呈昼夜节律性变化,血压和心率在夜间出现两个高峰,白昼出现一个低谷,且夜间的平均血压和心率要高于白昼,SHR大鼠的血压和心率的节律变化与其活动有关。植入式遥测技术可准确反映SHR大鼠血压昼夜的节律性变化,有助于正确评价抗高血压药物的作用和高血压的生理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44.
目的:评价参松养心胶囊对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择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患者40例,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B受体组滞剂、醛固酮拮抗剂及洋地黄制剂)基础上加服参松养心胶囊1.2g,每日3次,连用8周。以超声心动图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分别观察治疗前、治疗后8周患者的心脏功能和心率变异性的变化情况。结果:参松养心胶囊治疗8周后,患者左室射血分数较治疗前显著增加(33.5±5.2%vs42.6±5.7%,P〈0.001),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和连续5分钟正常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NN)均显著增加(P〈0.05),分别为(97.4±40.6vs110.6±29-3msecs)和(80.5±29.4vs98.4±30.6msecs)。结论: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给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患者心率变异性和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45.
目的:通过探讨肺炎支原体(MP)抗体阳性感染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肺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CVA患儿共60例,依据支原体抗体检查和肺功能检测结果,分为CVA合并MP组(合并组)和CVA组,检测两组患儿初诊时肺通气功能、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率,分析初诊时、治疗1、3个月后MP抗体对肺功能第一秒用力呼吸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的影响。结果:初诊时两组患儿肺活量(FVC)、最大呼气峰流速(PEF)、FEV1%、最大中段呼气流速(MMEF75/25)实测值均低于预测值(P0.05),合并组MMEF75/25预测值/实测值的比值较CVA组高(P0.05)。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患儿中,合并组以轻度和极轻度为主,CVA组以重度和中度为主(P0.05)。MP抗体滴度持续阳性和阴性患儿FEV1%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合并MP抗体阳性CVA患儿气道高反应性程度较低,小气道阻塞加重,对肺通气功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CD44v17对宫颈癌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将CD44v17si RNA、CD44v17、生理盐水转染至传代后的人宫颈癌细胞。检测细胞转染后存活率;检测细胞凋亡率。在裸鼠左肩背部注入人宫颈癌细胞悬液,随机分为CD44v17组、CD44v17si RNA组、对照组。在CD44v17组、CD44v17si RNA组裸鼠瘤体内分别注入CD44v17病毒颗粒、CD44v17si RNA病毒颗粒。检测瘤体的质量与体积。选取疑有宫颈病变患者阴道镜下活检组织80例,正常宫颈组织1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I级组织l5例、CIN II级15例、CIN III级组织15例和宫颈癌组织20例。检测CD44v17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结果:CD44v17si RNA转染的宫颈癌细胞凋亡率(19.20±2.14%)高于CD44v17转染的宫颈癌细胞凋亡率(6.13±1.08%)(P0.05)。CD44v17组裸鼠瘤体质量(15.9±3.4)g高于对照组裸鼠瘤体质量(11.8±2.7)g(P0.05)。CD44v17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按正常宫颈、CINⅠ级、CINⅡ级、CINⅢ级、宫颈癌发展过程呈递增趋势(P0.05)。结论:CD44v17能抑制宫颈癌细胞凋亡,促进宫颈癌细胞的生长、增殖。通过降低CD44v17表达量可能是遏制CIN向宫颈癌发展的一个手段。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与血脂、血压以及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117例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所有受试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并根据研究组患者的颈动脉IMT将其分为斑块组(IMT≥1.3 mm,33例)、IMT增厚组(1.0 mm≤IMT1.3 mm,49例)和IMT正常组(IMT1.0 mm,35例)。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受试者IMT,同时分别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受试者以及不同IMT高血压患者平均收缩压(SBP)、平均舒张压(DBP)、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尿酸水平,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高血压患者IMT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IMT、SBP、DBP、TC、TG、LDL-C、血尿酸水平升高,HDL-C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组患者SBP、DBP、TC、TG、LDL-C、血尿酸水平高于IMT增厚组和IMT正常组,HDL-C水平低于IMT增厚组和IMT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MT增厚组患者SBP、DBP、TC、TG、LDL-C、血尿酸水平高于IMT正常组,HDL-C水平低于IMT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高血压患者的IMT与SBP、DBP、TC、TG、LDL-C、血尿酸均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IMT与血脂、血压和血尿酸水平均有明显相关性,血压、血脂、血尿酸参与了高血压患者CAS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48.
Chen L  Li RJ  Zhou YB  Chen JJ 《生理学报》1999,51(5):593-596
实验采用微量注射和荧光分光光度测定的方法,探讨了下丘脑前部减压区牛磺酸对大鼠血压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结果显示:(1)下丘脑前部减压区微量注射牛磺酸可致大鼠血压降低;(2)侧脑室注射β受体阻断剂心得安可阻断牛磺酸的降压效应。而α受体阻断剂酚妥拉明对牛磺酸的降压效应无明显影响;(3)下丘脑前部减压区注射牛磺酸后,可使下丘脑去甲肾上腺素含量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49.
Shan ZZ  Dai SM  Fang F  Su DF 《生理学报》2003,55(1):75-78
既往的研究表明,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ABR)功能下降在高血压靶器官损伤中起独立作用。为进一步研究ABR功能下降致器官损伤的可能机制,实验采用去窦弓神经(SAD)大鼠作为ABR受损的动物模型,分别测定清醒、自由活动状态下SAD及对照的假手术组大鼠24h动脉血压、心率、血压波动性(BPV)及心率波动性(HRV)。并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浆、心脏和肾脏组织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结果发现,SAD术后1周大鼠的24h平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术后18周的慢性期SAD大鼠。SAD术后18周,24h平均SBP、DBP及HR与假手术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24h收缩压波动性(SBPV)和舒张压波动性(DBP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大鼠。SAD大鼠术后1周的血浆、心脏和肾脏组织的AngⅡ含量及术后18周的血浆AngⅡ水平与对照组之间相比无显著差异。而在术后慢性期(18周),SAD大鼠的心肌及肾组织AngⅡ含量显著高于假手术对照组大鼠。在术后18周时,接受慢性应激刺激的SAD大鼠,其血浆、心肌及肾组织中AngⅡ水平显著高于同处应激状态下的假手术对照组大鼠及未接受应激刺激的SAD大鼠。这些结果表明,SAD术后急性期血压增高,但在慢性期平均血压并无增高,仅BPV增高;慢性期心、肾组织内AngⅡ的分泌增加。在慢性期接受应激可致AngⅡ过度分泌,上述结果提示,BPV增高和心、肾组织AngⅡ含量升高与SAD大鼠发生心脏、肾脏等器官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50.
Ji SM  He RR 《生理学报》2002,54(6):460-466
本研究在 3 4只麻醉Sprague Dawley大鼠观察了延髓腹外侧头端区内微量注射肾上腺髓质素 ( 10μmol/L ,2 0 0nl)对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和肾交感神经放电 (RSNA)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 :( 1)延髓腹外侧头端区内微量注射肾上腺髓质素可引起MAP、HR、和RSNA明显增加 ,分别由 99 0 9± 3 3 2mmHg ,3 70 78± 7 84bpm和 10 0± 0 %增至 113 5 7± 3 64mmHg (P <0 0 0 1) ,3 83 2 8± 7 3 8bpm (P <0 0 0 1)和 12 3 72±2 74% (P <0 0 0 1) ;( 2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受体阻断剂CGRP8 3 7( 10 0 μmol/L ,2 0 0nl)不能阻断肾上腺髓质素的上述效应 ;( 3 )静脉注射NO前体L 精氨酸 ( 10 0mg/kg ,0 2ml)可消除肾上腺髓质素的上述效应。以上结果提示 ,肾上腺髓质素作用于延髓腹外侧头端区可产生显著的心血管作用 ,此作用不是由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受体介导 ,但可被NO所阻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