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本文测定了数种蝙蝠葛碱衍生物对钙调素激活的人红细胞膜Ca^2+-Mg^2+-ATPase和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些化合物对该酶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机制表现为性抑制,过量的CaM能完全逆转这些化合物所引起的抑制。当Ca^2+-Mg^2+-ATPase被胰蛋白酶限制性酶解完全活化后,其活力不再受CaM激活,但仍被这些化合物所抑制。  相似文献   
82.
拟青霉属的一个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湖南省桃江县采集的亚香棒虫草(Cordyceps hawkesii Gray)的新鲜子座、单子囊孢子及其寄主,一种蝙蝠蛾(Hepialus sp.)的僵死幼虫,培养获得拟青霉属的一个新种,命名为霍克斯拟青霉(Paecilomyces hawkesii Xiao,T.B.Li et Q.T.Chen,sp.nov.)。本文报道该菌的形态学特征及其与近缘种肉色拟青霉(P.carneus)的关系,并认为它可能是亚香棒虫草的无性阶段。  相似文献   
83.
蝙蝠科七种蝙蝠的核型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报道了贵州7 种蝙蝠蝙蝠的核型。伏翼和印度伏翼的染色体数为2n = 26 , 常染色体都由10 对双臂染色体和2 对微小点状染色体组成, N.F = 44 , 性染色体是大小悬殊的端着丝粒染色体; 两者核型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的No.3 是中着丝粒染色体, 后者为亚中着丝粒染色体; 大鼠耳辐(四川亚种) 、水鼠耳蝠和西南鼠耳蝠的染色体数都是2n = 44 , 常染色体都由4 对中着丝粒染色体和17 对端着丝粒染色体组成, N.F = 50 , 其中大鼠耳蝠(四川亚种) 和水鼠耳蝠核型非常相似, 西南鼠耳蝠与前二者有一定区别; 山蝠(福建亚种) 是2n = 36 , 常染色体包括7 对中着丝粒染色体、1 对亚中着丝粒染色体和9 对端着丝粒染色体, N.F = 50 ; 南蝠2n = 50 , 常染色体由24 对端着丝粒染色体组成, N.F = 48 , X染色体是最大的中着丝粒染色体。  相似文献   
84.
汪松 《人与生物圈》2005,(4):F0005-F0005
蝙蝠,这个专门夜间飞翔在空中捕食昆虫为主的小生灵,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个十分陌生的类群。动物学界对它的研究比起其他动物来也显得较少,直到现在还不很清楚。它的形态结构、进化、分类、捕食、回声定位、生理、冬眠、繁殖、受精与发育、生态链的作用等等,都显得十分神秘,有待进一步探索。小小的生灵,最小的体重不过3.4克,却早就具备了人们直到不久前才作为高新技术开发出来的雷达和其他工业用的回声定位技术。可见蝙蝠的精细装备是何等的先进!大自然是何等的奇妙!  相似文献   
85.
2013年6月和9月在广东省英德市郊碧落洞(24°06'56.9'N,113°21'10.0'E,海拔88 m)分别捕捉到5号和1号蝙蝠标本(均为雌性)。上述蝙蝠体型较大,前臂长60.4~63.3 mm,胫骨长18.0 mm,颅全长24.8 mm,颅基长23.9 mm;耳大,双耳前基部在额部相联,上唇肥厚且具24~26个硬瘤,尾从尾膜后缘伸出一半,毛色土褐,双色;颅骨大,腭缘缺刻深,长大于宽。经鉴定为宽耳犬吻蝠Tadarida insignis,为广东省翼手目新纪录。本文给出了宽耳犬吻蝠的外形和头骨特征,并与来自安徽、山东和日本的标本进行了对比;同时对其回声定位信号进行了分析。标本保存于广东省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86.
文献报道了从冬虫夏草(Cs)中同时检出蝙蝠蛾拟青霉(Ph)、中华被毛孢(Hs)和冬虫夏草菌(Os)的多个基因型;Cs的成熟伴有化学成分的改变和僵虫体中Hs竞争性菌落形成能力的下降.同时检验了Cs成熟过程中Os突变基因型生物量的变化.应用Southern杂交检验发现:Cs的成熟伴有Ph和2组Os基因型生物量的显著增加.o...  相似文献   
87.
为探讨旧大陆食果和食蜜蝙蝠的食性类型不同是否造成其取食器官舌长度及结构的差异,本研究以2种食果蝙蝠犬蝠(Cynopterus sphinx)和棕果蝠(Rousettus leschenaultii)以及1种食蜜蝙蝠长舌果蝠(Eonycteris spelaea)为研究对象,比较了这3个物种间舌的差异.犬蝠、棕果蝠和长舌果蝠伸入直径为2 cm试管的最大舌长度L1(包括伸入试管的吻部和吻部以外的舌长)分别为(29.19±0.52)mm、(35.05±0.82) mm、(49.34±1.64) mm;伸出吻端外部的舌长L3分别为(16.25±0.53)mm、(19.25±0.79) mm、(31.88 ± 1.56) mm;与体重转换后的最大舌长度,即转换L1分别为(8.57±0.17) mm/g1/3、(7.90 ±0.27) mm/g1/3、(12.41 ±0.40) mm/g1/3;与体重转换后的伸出吻端外部的舌长,即转换L3分别为(4.77±0.16) mm/g1/3、(4.34±0.22) mm/g1/3、(8.01 ±0.38) mm/g1/3;与体重转换后的解剖舌长分别为(5.56 ±0.16) mm/g1/3、(5.35 ±0.14) mm/g1/3、(6.65±0.38)mm/g1/3.此5个参数种间比较均差异显著,食蜜类的长舌果蝠的5个参数均显著长于食果类犬蝠和棕果蝠的相应参数.通过比较3种蝙蝠的舌结构发现,长舌果蝠的舌尖尖细且具有毛刷状丝状乳头结构,舌面及两侧凹槽较多;犬蝠和棕果蝠的舌尖钝圆,舌面乳头和凹槽较少而平缓.本文结果表明,旧大陆食蜜蝙蝠与食果蝙蝠在舌长度和舌结构上存在明显差异,可能与捕食行为的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88.
蝙蝠是携带人兽共患病毒最多的一种哺乳动物,调查蝙蝠携带病毒的病原生态学本底对防范蝙蝠病毒威胁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集云南省部分地区蝙蝠进行病毒宏基因组学分析,在一组食虫蝙蝠样品中发现了A群轮状病毒(Group A rotaviruses,RVA)序列,经过进一步RT-PCR筛查验证及病毒的分离鉴定,最终从勐远县的1只三叶蹄蝠中分离出一株轮状病毒。扩增该毒株的VP7与VP4基因进行分型与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其VP7基因为G3型,与来自阿根廷的1株马轮状病毒的同源性最高,为93%;其VP4基因为P[10]型,与来自泰国的1株人轮状病毒同源性最高,为94.8%。通过与本实验室之前分离的首株蝙蝠G3P[3]型轮状病毒MSLH14的比较,确定该毒株为一株新的蝙蝠轮状病毒,命名为RVA/Bat-tc/MYAS33/2013/G3P[10],简称MYAS33。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了蝙蝠轮状病毒的多样性,突显了蝙蝠作为轮状病毒潜在宿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9.
翼手目(蝙蝠)物种独特的飞行能力、夜间活动模式及相近的形态学特征,增大了科研人员在野外对其进行准确鉴别和调查的难度,因此翼手目物种的多样性和分布信息亟需综合多种调查技术开展广泛深入研究。2019年8月,作者在辽宁省朝阳市野外调查发现1种蝙蝠,经分子标记比对、系统发育关系重建及形态学数据鉴定为大耳菊头蝠(Rhinolophus macrotis),是辽宁省翼手目物种新记录。  相似文献   
90.
自2019年末,新冠肺炎的全球大流行使蝙蝠(翼手目动物)倍受关注,甚至人们“谈蝠色变”。蝙蝠在生态和分类上多样性极高,占哺乳动物种类的20%左右。蝙蝠不仅在害虫控制、种子传播、植物授粉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和经济价值,也在健康长寿、生物仿生和语言进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中国是全世界蝙蝠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已知的物种超过了140种。近几十年来,中国学者在蝙蝠分类学、生态学、行为学、进化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和病毒病源学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涉及蝙蝠的生态系统服务和资源保护的相关研究比较少。由于生境退化、过度捕杀、栖息地破坏、城市化、杀虫剂使用、气候变化等原因,中国蝙蝠受到极大的威胁,约51%的物种位于近危等级之上。为了有效地保护中国蝙蝠物种的多样性,建议加强基础研究,建立中国蝙蝠多样性监测网络,加强蝙蝠栖息地保护,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蝙蝠公众教育,以促进中国蝙蝠生物学研究和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