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37篇
  免费   459篇
  国内免费   2446篇
  2024年   93篇
  2023年   290篇
  2022年   298篇
  2021年   361篇
  2020年   269篇
  2019年   290篇
  2018年   249篇
  2017年   227篇
  2016年   274篇
  2015年   305篇
  2014年   459篇
  2013年   330篇
  2012年   441篇
  2011年   389篇
  2010年   382篇
  2009年   431篇
  2008年   543篇
  2007年   455篇
  2006年   413篇
  2005年   481篇
  2004年   396篇
  2003年   368篇
  2002年   358篇
  2001年   331篇
  2000年   303篇
  1999年   244篇
  1998年   188篇
  1997年   214篇
  1996年   235篇
  1995年   210篇
  1994年   201篇
  1993年   200篇
  1992年   189篇
  1991年   182篇
  1990年   172篇
  1989年   144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47篇
  1984年   31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3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对类杆菌属常见的9个菌种25个菌株作电镜观察,观察到类杆菌表面凹凸不平和纤维状物质,其细胞壁与其它革兰氏阴性杆菌一样具有三个电子致密层和二个电子透明层在菌细胞中央有电子透明区的丝状结构和电子密度高的核蛋白体。还观察到荚膜及菌体外的微泡结构。使用电予显微镜作超微结构观察有助于深入研究厌氧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72.
利用我们研制的厌氧培养皿及管,共检验了39份牙髓炎及牙周炎标本,分离出厌氧菌59株,标本中厌氧菌分离的阳性率为100%。其中类杆菌28株,消化链球菌9株,消化球菌7株,韦荣氏球菌5株,真杆菌2株,梭形杆菌8株。在类杆菌中产黑素类杆菌21株,占类杆菌总数的75%。结果表明使用厌氧培养皿及管研究厌氧菌简便、有效、经济,适于基层单位应用。  相似文献   
73.
淅西早寒武世牙形类及高肌虫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相似文献   
74.
贵州晴隆中营晚二叠—早三世腹足类的食性与形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席与华 《古生物学报》1989,28(5):683-686
  相似文献   
75.
76.
一、前言本文记述的3种化石昆虫采自广州市西北石井崩岗上三叠统小坪组含煤岩层,2种为(虫非)蠊盖翅:Triassoblatta tegmina sp.nov.,Triassoblatta opistodictyna sp.nov,属中生(虫非)蠊科三叠(虫非)蠊属;另一种为鞘翅目的鞘翅Shijingocoleus margacrispus gen.et sp.nov.,属裂鞘甲科的新属、新种。前二种(虫非)蠊类于粤中乃首次报道;后一种裂鞘甲不仅是我国的首次发现,也是世界上中生代地层中的首次发现,此科以往的地史记录是晚石炭世一晚二叠世,小坪组发现的这个科证明它存在时间可延续至晚三叠世。  相似文献   
77.
宁强组几种笔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林尧坤 《古生物学报》1989,28(6):700-710
一、前言陕西宁强一带志留系发育良好,出露整齐。这里既有含笔石、三叶虫、腕足类的泥页岩,又有富产珊瑚、层孔虫、苔藓动物和棘皮动物等的碳酸盐岩。两种类型的岩相地层呈指状交叉或互层,是扬子区内具有沉积特色的地区之一。宁强组即创名于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1974)。宁强组作为一个岩石地层单位,命名时依据宁强县城东南大竹坝乡大竹坝剖面,泛指平行不整合于二叠系之下的一套志留系蓝灰色泥岩夹数层生物灰岩岩层。生物灰岩常由珊瑚、层孔虫、苔藓动物、海百合等组成厚度不等的  相似文献   
78.
根据杆状病毒A组代表种苜蓿Y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简称AcNPV)的分子生物学资料,我们采用分子剪裁和拼接手段,对AcNPV多角体蛋白基因加以修饰,并用人工合成定位探针,获得大约在该基因的ATG转译起始密码子一9处加有合成BamHl连接序列的转移载体质粒pAc—MV。 再与从乙肝病毒adw亚型的表面抗原基因HBng亚克隆株pYPss一1分出带有Ban·Hl粘性末端的HBsAg基因,构建表达载体质粒pAc—MV—HBsAgo经与野生型AcNPV DNA对Spodoptem 7rugJPerda细胞共转染,借助同源交换,获得插有HBsAg基因的多角体缺陷的重组病毒。根据HBsAg诊断血球凝集试验和HBs^g诊断酶标免疫测定,表明重组病毒使HBsAg基因在昆虫细胞中得到了表达,免疫电镜显示表达产物呈球状颗粒,大小约为22nm。表达产物粗制品按1μg/鼠对bal b/c鼠免疫,并于三周后强化免疫能产生抗体。由HBsAg纯样品酶标免疫法标定的标准曲线估计每升培养物的表达产物约{一8mg,细胞量为1一2×106个/ml.用重组病毒感染玉米螟4龄幼虫,也获得HBsAg基因的表达,展示了简易生产HB sag诊断试剂和疫苗的可喜前景。  相似文献   
79.
钟石兰 《古生物学报》1989,28(1):109-116
新疆塔里木盆地西部巴什布拉克组的时代归属长期以来说法不一(表Ⅰ),争论的实质是如何确定始新统和渐新统的界线问题。笔者曾于1980年,1982年两次随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新疆塔里木盆地晚白垩世及早第三纪海相地层古生物专题研究队”赴塔里木盆地西部和南部实地考察白垩纪和早第三纪地  相似文献   
80.
华夏植物群中的掌叶类化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姚兆奇 《古生物学报》1989,28(2):171-191,001,T002
掌叶类(psygmophylloids)一词这里用来表示广义的掌叶属(Psygmophyllum s.1.)和一些与之类似的叶部化石。根据 O.A.Hoeg(1942,1967)的意见,这类化石可分别归于Psygmophyllum Schimper emend.Saporta,1878,Ginkgophytopsis Hoeg,1967和 Gink-gophyllum Saporta,1878。华夏植物群中经正式描述发表的掌叶类化石有:Psygmophyllum multipartitum Halle,(Halle,1927;冯少南等,1977;杨关秀等,1979;肖素珍等,1985;梅美棠等,1987);Psygmophyllum komalarjunii Asama(Asa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