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8年1月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渤海沿岸地区早第三纪介形类》一书,主要研究地区为胜利油田、大港油田、辽河油田等勘探开发区。区内介形类化石异常丰富,新属种繁多。为适应油、气勘探开发和科学研究工作更大发展的需要,原石油化学工业部石油勘探开发规划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共同组织了渤海沿岸地区早第三纪地层古生物研究的总结工作,并编写了一套化石图册,介形类化石系其  相似文献   

2.
国际会讯     
欧亚大陆早第三纪哺乳动物群讨论会于1976年9月在法国蒙彼利埃举行。会议由法国地质学会主持。会议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生物地层学;古生物地理与早第三纪哺乳动物的起源与辐射。欧亚各主要产哺乳动物化石的国家均有代表参加。会议期间提出的报告主要有: 1.苏联哈萨克斯坦中部的发现。 2.北极附近新发现的哺乳动物和有关古生物  相似文献   

3.
在以往的中外地质古生物考察文献中,多将中国甘肃省西部蒙古高原南缘与青藏高原北缘主脊之巅北祁连山西端野马南山北麓之肃北蒙古族自治县西南25公里铁匠沟与阿尔金山东端当金山北麓之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红崖子山,以及玉门市清泉乡下水沟村东面的红石台、河峡河、红柳沟、清泉乡政府北面的宽滩山等地定为新生代第三纪红色地层埋藏古脊椎动物化石和被子植物化石的地点,  相似文献   

4.
广西百色盆地、永乐盆地下第三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一、序言广西壮族自治区内中、小型陆相沉积盆地中的第三纪地层比较发育。早第三纪是该区主要的成煤时期之一,同时还有其他矿产资源,因此,各盆地第三纪地层的详细划分和对比,对于区域地质测量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并且有助于了解该区新生代发展历史、古地理、古气候等方面问题的研究。但是,由于盆地成因比较复杂,以及过去对古生物的系统采集和综合研究工作较少等原因,一些盆地地层的时代存在着较大的意见分歧,百色盆地便是一例。1973年冬,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组成,广西石油普查勘探队和  相似文献   

5.
1991年7月至9月,内蒙古博物馆和四子王旗文管所在四子王旗乌兰镇砖厂对发现的古生物化石露头进行了发掘,发现犀牛化石骨架二十多具。这些犀牛化石均属于第三纪中新世晚期的大唇犀。大唇犀在我国北方地区分布广泛。  相似文献   

6.
新疆喀什盆地早第三纪有孔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喀什盆地自晚白垩世到晚第三纪早期发育了海相到海陆过渡相的地层,含有丰富的各类动物化石。是我国研究晚白垩世到第三纪海相沉积的重要地区之一。前人在本区作过不少生物地层工作,但报道甚少。本文仅对喀什西部乌恰县巴什布拉克及克孜洛依两地早第三纪有孔虫发育情况作一报道。一、地层简介上覆地层上第三系克孜洛依组-----平行不整合-----上始新一渐新统巴什布拉克组紫红、砖红色泥岩为主,夹灰  相似文献   

7.
著名的奥地利古生物学家师丹斯基教授,不幸于1988年12月26日在瑞典乌普萨拉病逝,享年94岁.师丹斯基教授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在古哺乳动物学领域中取得了重大成就.他与中国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学研究有着长期的、密切的关系.从1921年夏至1923年底,他随中瑞古生物考察团在中国做了大量的化石采集工作,之后陆续在《中国古生物志》上发表了多篇专著,其中包括:中国第三纪后期之食肉类化石(1924);中国北部第四纪之食肉类化石(1925);中国的鹿类化石(1925);河南渑池县之古骆驼类化石(1926);中国食肉类化石新发现之特征(1927);周口店第四纪之哺乳类化石(1928);中国早第三纪哺乳类化石(1930);马及其它奇蹄类(1935).在这些论文中,不仅记述了化石,而且有新见,为进一步研究中国这些门类的化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他还在北京周口店发现过古人类化石.师丹斯基教授的逝世,无疑是古生物学界的一大损失,不仅中国同行,国外朋友也都缅怀他.  相似文献   

8.
1973年和1974年冬,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广西石油普查勘探队组成的考察队,两次到百色和永乐盆地作地层古生物考察,除对两个盆地的早第三纪地层进行了较详细的划分外,还采集了一批脊椎动物化石。这些化石将按门类分别发表,这篇报告是爪蹄兽类材料的记述。我国已知的爪蹄兽类共有2科8属12种。在南方发现的共4属5种;其中3属、4种是早第三纪的。过去南方发现的三个始新世的种,均产于云南路南,永乐盆地发现的裂  相似文献   

9.
一.绪言浙江西部的地质在1927年曾经刘季辰、赵亚曾二先生调查,1951年盛莘夫先生也曾前往工作。他们的工作多着重地质和矿产的调查,对地层和古生物方面的材料收集的较少,为了更进一步了解此区地层古生物的分布情况,1954年夏,张日东、刘第墉同笔者在卢衍豪和穆恩之二先生的领导下,前往浙江西部江山及常山一带工作,其主要目的是详细采集化石,研究这一区域的地层,以便和邻近的其他地区比较。本文所描述的  相似文献   

10.
《古生物学报》2023,62(4):451-453
《古生物学报》自1953年创刊, 至今已有70年历史。70年来, 学报编委会几代古生物学家勇毅担当, 乐于奉献, 砥砺前行, 为推动古生物学科的学术出版与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新世纪以来, 《古生物学报》赓续精神, 守正创新, 实行了一系列创新发展举措, 同时坚持中国特色, 国际视角, 不断推进学术内涵提升, 向精品化和高质量发展, 并被国际著名数据库Scopus收录。未来学报将勇于创新, 再接再厉, 依靠广大作者的积极支持和学术成果, 把《古生物学报》办出新水平和新高度, 为积极宣传中国的古生物学科研成果、推动古生物学科发展与学术交流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1.
山旺万卷自然保护区在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城东20公里的山旺村、解家河一带,四周群山环绕,溪水蜿蜒,苍松翠柏,环境优美。在面积为1.2平方公里的保护区俗称“万卷书”的硅藻土沉积层中,保存着距今1500万年前第三纪中新世时期大量古生物化石,被誉为“天然化石博物馆”。这是我国目前唯一的一个以保护特殊的古生物地质剖面为主的自然保护区,以其出土珍稀的古生物化石而蜚声海内外,不仅为世界古生物学界所嘱目,也成为一般爱好自然的旅游者所响往的胜地。山旺古生物化石作为一项旅游资源,与世界上其他几处著名的化石地层相比,不论在旅游考察、标本旅游、商品生产和旅游推销宣传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优  相似文献   

12.
荒漠固沙植物河西菊的白粉病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佳歌  何刚  徐彪  赵震宇 《菌物学报》2013,32(1):131-135
2009–2011年间,在对新疆塔里木盆地进行白粉菌物种多样性调查时,发现荒漠固沙植物河西菊Hexinia polydichotoma白粉病大发生,导致植株大面积死亡。通过对病原菌形态学特征观察和rDNA-ITS序列分析,证明引发新疆塔里木盆地河西菊白粉病大发生的病原菌为野莴苣内丝白粉菌Leveillula lactucae-serriolae,为中国新记录种,河西菊为新寄主。  相似文献   

13.
鄂中一些被子植物硅化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我国首次在长江北岸,湖北省新洲县发现的新生代晚第三纪大戟科、豆科和樟科的被子植物硅化木。这些硅化木的发现和鉴定,反映了该地区当时较为炎热潮湿的气候环境,并为长江流域新生代的地质、古气候、古地理、古生物群演变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论据。  相似文献   

14.
一种新的客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6年以来,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周围采到一种客蚤,属于conformis种团,经过鉴定,认为是科学上未描述的新种。现记述如下:塔里本客蚤 Xenopsylla tarimensis,新种  相似文献   

15.
1977年78年秋,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二室豫西队在河南西部潭头盆地、卢氏盆地、灵宝盆地和济源盆地下第三系中采到一批哺乳类化石。豫西地区早第三纪哺乳类化石早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已有发现,但五十余年来,除1956年周明镇教授等在卢氏盆地卢氏组中采集了大批哺乳类化石外,进展不大,况且化石层仅限于上始新统。而豫西队发现的新材料表明,豫西地区存在古新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西礼盆地位于甘肃东南部,是一个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盆地主体呈北东—南西向,第三纪地层在盆地内普遍分布,常常覆于不同地质时代的岩系之上,岩性主要是一套盆地堆积的砂砾岩和泥质岩。本文记述的腹足类化石,是西北一地质队于1973年采自西礼盆地西部的西和县与礼县之间的第三纪地层中。经鉴定研究,共有12个  相似文献   

17.
绪言川北城墙岩羣自赵亚曾、黄汲清(1931)创立以来,历经许多地质学家调查和研究,尤其是解放以后,四川石油勘探局、四川省地质局的同志们,对城墙岩羣做了更较详细的分层与对比,但因缺乏古生物方面的资料,关于城墙岩羣的地质时代,尚未完全肯定。最初赵、黄定为第三纪,但侯德封等(1939)归于白垩纪,以后均依侯说归白垩纪或早白垩世。1961年夏,我所川北地层队在四川广元、剑阁、江油、南江等地测制古生代至中生代地层剖面,并进行古生物的采集,他们在城墙岩羣中发现了一层介形类化石,并重新划分了城墙岩羣。本文描述的介形类就是该队马其鸿、陈丕基等同志在剑阁县城南半山坡的城墙岩羣中采集的。标本保存较差,能鉴定的计4属、4种和1未定种属,其中有一个新属和  相似文献   

18.
《古生物学报》1993,(3):392-392
中国古生物学会微体古生物分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学术年会于1992年11月20-24日在广东省地质矿产局举行,参加会议的有中国科学院、地质矿产部、石油部、煤炭部、高等院校以及海洋和化工系统的147位代表.国际轮藻学科组主席、法国蒙彼利埃大学的M. Feist博士应邀出席了会议,并作了"轮藻化石和欧洲陆相白垩-第三系分界研究现状"的报告;广东省地质矿产局、广东省地质学会及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东部海洋石油公司等单位的领导应邀出席了大会开幕式.会议收到学术论文摘要60余篇,会议期间,代表们通过报告、讨论等形式进行了较广泛的学术交流.其中与我国石油勘探关系密切的第三纪微体古生物、地层及海侵事件等议题,尤其引起与会代表的广泛兴趣.  相似文献   

19.
中国晚第三纪小哺乳动物区系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期以来认为中国动物区系的分化直到第四纪才开始明显。上第三系哺乳动物化石的发现表明,晚第三纪时中国小哺乳动物的地理分布,不仅发生了南北分异,而且出现了东部和西部的分化。一个与现代东洋界相似和一个与古北界相似的动物区系在晚第三纪时就已经相当清楚了。我国动物区系分化是一个逐渐而稳定的过程,它与青藏高原的形成和抬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新疆大湾沟晚奥陶世疑源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大湾沟剖面晚奥陶世地层发现保存良好的疑源类组合。该组合包括17属27种,以棘刺类(特别是Baltisphaeridium)占优势;其次为梭形类,以Navifusa为代表。大湾沟疑源类组合与世界其它地区同期组合对比表明,在晚奥陶世时疑源类古生物地理分区性减弱,不及早—中奥陶世明显。该组合中有13个种仅分布于“Caradoc”—“Ashgill”期,地理分布广泛,因而颇具生物地层学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