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以3个芋品种(‘石川早生’、‘虾籽芋’、‘叶用芋)球茎茎尖为外植体,进行脱病毒和快繁的结果表明,外植体表面灭菌的最佳方法是剥鳞片→乙醇→新洁尔灭→剥幼叶→氯化汞;适宜茎尖分化的培养基为MS+1.0-2.0mg·L^-16-BA+0.2mg·L^-1 NAA。生物学方法和电镜观察显示:连续3代0.5-0.7mm茎尖剥离培养对芋花叶病毒(DMV)的脱毒率达100%。在培养基MS+0.2mg·L^-1 NAA中,适量添加6-BA和TDZ,三品种芋的试管苗增殖效果好;附加KT,试管苗生长健壮且利于生根:添加20-100mg·L^-1的精胺(spm),可促进不定芽的发生,与KT配合使用可促使继代增殖和成苗一步完成。完整植株在草炭土:蛭石=1:1的基质中,移栽成活率超过97%,且苗生长健壮。  相似文献   
52.
紫甘薯花青素提取物抗氧化能力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因素对花青素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本文采用铁离子还原法测定了两种紫红薯花青素经光照、温度、防腐剂、金属离子和杀菌工艺处理后的总抗氧化能力的变化.结果:两个品种(紫A4和京薯6)花青素提取物的总抗氧化能力随光照和加热时间延长而下降,温度越高,下降速度越快.防腐剂苯甲酸钠时两种花青素提取物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不明显.四种金属离子(K+、Mg2+、Ca2+、Zn2+)和四种杀菌工艺(巴氏灭菌、煮沸灭菌、高温短时灭菌、高压蒸汽灭菌)对其总抗氧化能力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Zn2+显著降低其总抗氧化能力,其它金属离子使其总抗氧化能力稍有增加.高温短时灭菌的影响最小,高压蒸汽灭菌的影响最大.结论:花青素抗氧化能力的稳定性受到光照、温度、金属离子和杀菌工艺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3.
芋螺毒素的药用价值研发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芋螺毒素是一种海洋软体动物芋螺分泌的一类用于自卫和捕食的小肽神经性毒素。芋螺毒素具有很高的药用开发价值和潜力。近年来,具有高度特异性生物活性的芋螺毒素一直广泛应用于研制特异性诊断试剂以及开发疗效特异的新药之中,并作为分子模型用于相关新药的设计。本文对近年来芋螺毒素药用开发研究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4.
过量施用氮肥造成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氮肥合理使用已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本文研究了西南玉米两种主要套作模式下氮肥运筹对玉米氮素利用和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分带轮作种植玉/豆模式后,玉米收获期植株中的氮素积累较玉/薯模式平均提高了6.1%,氮收获指数增加了5.4%,最终使氮肥利用效率提高4.3%,氮素同化量提高了15.1%,氮肥偏生产力提高了22.6%;玉米收获后硝态氮淋溶损失减少,60~120 cm土层中硝态氮残留玉/豆模式较玉/薯模式降低了10.3%,而0~60 cm土层中平均提高了12.9%,有利于培肥地力,两年产量平均较玉/薯模式高1249 kg·hm-2,增产22%;增加施氮量提高了植株氮素积累,降低了氮肥利用率,显著提高了表层土壤中硝态氮的累积,60~100 cm土层中硝态氮的累积量在0~270 kg·hm-2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继续增加施氮量会显著增加土壤硝态氮的淋溶;氮肥后移显著提高了土壤0~60 cm土层硝态氮的积累.两种模式下施氮量和底追比对玉米氮素吸收和硝态氮残留的影响结果不一致,玉/豆模式以施氮180~270 kg·hm-2、按底肥∶拔节肥∶穗肥=3∶2∶5的施肥方式有利于提高玉米植株后期氮素积累、氮收获指数和氮肥利用效率,减少了氮肥损失,两年最高产量平均可达7757 kg·hm-2;而玉/薯模式在180 kg·hm-2、按底肥∶穗肥=5∶5的施肥方式下,氮素积累利用及产量均优于其他处理,两年平均产量为6572 kg·hm-2,可实现两种模式下玉米高产、高效、安全的氮肥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55.
光质对马铃薯试管薯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常宏  王玉萍  王蒂  张峰 《应用生态学报》2009,20(8):1891-1895
以两个试管薯形成能力不同的马铃薯脱毒试管苗为材料,研究不同光质(白光、红光、蓝光)对马铃薯试管苗生长和试管薯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光下试管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可溶性糖含量和生物量最高,试管苗叶片数多.蓝光对试管苗干物质含量和试管苗发育后期的结薯数量以及结薯期提前有明显促进作用,但对试管苗株高有明显抑制作用.白光下试管苗净光合速率和干物质含量最低.不同品种试管薯的形成对光质的要求有一定差异.总之,壮苗培养阶段采用红光,试管薯诱导阶段采用蓝光处理利于提高试管薯产量.  相似文献   
56.
在含有NAA0.2mg/L,2.4-D 0.2mg/L的MS基础培养基中添加月光花素培养彩叶芋愈伤组织,结果显示,低浓度的月光花素能促进愈伤组织生长,高浓度则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最适浓度为1.0~2.0mg/L;培养两个月后,添加适宜浓度的月光花素(0.2~2.0mg/L)的培养基能促进体细胞分化和植株再生,而高浓度(10.0mg/L)处理和对照均未能分化出绿苗。表明适宜浓度的月光花素在合适的生长素剂量的协同作用下,对植物愈伤组织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有较强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7.
二氧化氯对球形棕囊藻的抑制和杀灭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海洋赤潮生物-球形棕囊藻汕头株(Phaeocystis globosa,ST strain)为材料,研究了ClO2对不同起始藻密度的棕囊藻的抑制和杀灭作用.结果表明,ClO2对球形棕囊藻有明显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藻密度为2.35×10^9cells·L-1时,高于0.74×10-2mmol·L-1的ClO2对棕囊藻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高于2.96×10-2mmol·L-1的ClO2对棕囊藻具有显著的杀灭作用.藻密度与ClO2浓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剂量关系.藻密度为2.35×10^9、1.18×10^9、4.70×10^8、1.18×10^8 cells·L-1时。其96h的有效杀藻浓度分别为2.96×10^-2、2.22×10^-2、1.48×10^-2和0.59×10^-2mmol·L^-1.藻密度越高。杀灭单位藻细胞所需ClO2的浓度越低.ClO2作为杀藻剂在赤潮治理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8.
从裂果薯(Tacca plantaginea Drenth)中分离到甲、乙、丙三个甾体化合物。化物合甲和乙,经光谱解析和化学分析鉴定为两个新甾体皂甙。其中裂果薯皂甙甲(Ⅱ)为一个糖连接方式上不常见的皂甙(约茂皂甙元-3-O-β-D-吡喃葡萄糖(1→2)[α-L-吡喃鼠李糖(1→3)][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甙);裂果薯皂甙乙(Ⅲ)(约茂皂甙元-3-O-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鼠李糖(1→3)]-β-D-吡喃葡萄糖甙)。丙为豆甾醇甙。  相似文献   
59.
在福建省武夷山药用植物资源普查中,发现2种兰科植物,经鉴定为七角叶芋兰Nervilia mackinnonii (Duthie) Schltr.和柄叶羊耳蒜Liparis petiolata (D. Don) P. F. Hunt et Summerh.,皆为福建省新记录。凭证标本存放于福建中医药大学标本室(FJTCM)。  相似文献   
60.
我国13种天南星科作物上的芋花叶病毒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直接负染和免疫电镜方法从我国浙江省(杭州、奉化、温州等地)、上海、北京、福建、湖南等地的13种天南星科大田作物:芋(Colocasia esadenta)、魔芋(Amorphophallus sinesis)、药用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掌叶半夏(P. cordata)、盾叶半夏(P. pedatisecta)以及观赏植物:马蹄莲(Zantedeschia aethiopica)、海芋(Alocasia macrorrhiza)、象耳芋(Colocasia gigantea)、台果芋(Syngonium podophygum)、黄金葛(Scindapsus aureus)、广东万年青(Aglaonema modestum)、花叶芋(Caladium bicolar)、剑叶喜林芋(Philodendium oxycadium)上均检测到芋花叶病毒(Dasheen mosaicvirus, DMV)。在免疫吸附-免疫修饰电镜水平上,该病毒与DMV抗血清和PVY抗血清均有强阳性反应。在人工接种条件下,DMV各分离物均不侵染烟草等非天南星科供试植物,但接种天南星科指示植物Philodend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